症状背后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到底得了什么怪病?怎么看了这么多的医生都查不出来?”。躯体化障碍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感觉异常,疼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皮肤感觉异常,烧灼感、疼痛、痒、麻木、蚁走感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
  这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除了有躯体症状之外,还存在认知扭曲,如患者对健康状况持续高水平的焦虑,消耗过度的时间和能量,生活质量下降。症状的出现往往和患者长期存在内心冲突密切相关。
  为什么会发生躯体化障碍?
  1生理因素
  大脑是所有活动的根本,大脑中复杂的神经结构是各种行为的基础,所以异常的躯体感觉可能与大脑有密切的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在脑干、网状结构的注意和唤醒功能水平与正常人不同。研究还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出现感觉阈值下降、感觉敏感性增强,导致患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异常。
  2人格特征
  学者研究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容易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负性生活事件,导致感觉阈降低,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从而产生各种躯体不适。患者的感觉阈和痛觉阈都较低,显示为神经症的特征,即患者倾向于夸大自己的躯体感觉和疾病的负面认识,将其过度转换为有害和痛苦的感受。
  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人格障碍,但不限于某一种类型,被动依赖型、表演型、敏感攻击型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较多。躯体化障碍患者常见有5种人格,即回避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边缘性人格、自我挫败性人格和依赖性人格。这种患者多为完美主义者、自我批判者,且有明显的不安全感、敏感、害羞和体力不足的特征。
  3社会环境
  许多研究都表明躯体化障礙与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儿童期的创伤性事件。这种创伤性事件可能会被压抑到潜意识当中,如果生活中发生了负性事件,可能会激发潜意识中的创伤事件,借此将自己的内心矛盾或冲突转换成躯体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
  特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与躯体反应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某些情绪的表达可能会受到患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压抑,比如负性情绪可能代表无能、羞耻,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表露自己的情绪,从而只能向内寻找一种“合适的”途径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体验,所以他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躯体的不适上。
  4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研究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等比正常人群差,他们不能从家庭成员之间得到足够的帮助和支持,也不能与其他家庭成员有效地沟通情感,比较压抑,常有失败感。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父亲养育方式中的拒绝否认、过分保护和母亲养育方式中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是躯体化障碍的易感因素。儿童与父母形成的依恋类型也会对儿童产生重要的影响,安全的依恋下,儿童可以感受到爱与被爱;在不安全的依恋下,儿童为了获得更多的关爱,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躯体不适来寻求关注。
  5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是指患者在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言语表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述情障碍所暗含的情绪加工与情绪调节功能受损会导致:
  ◎ 关注、放大、误解情绪唤醒,从而导致疑病与躯体化;
  ◎ 更容易体验到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状态,这可能引发情感障碍;
  ◎ 自主神经活动以及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增加,这可能导致躯体功能障碍。
  6潜意识获益机制
  这种观点认为躯体症状为患者提供两种获益,第一种是患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个人和社会烦恼或精神症状转化成了躯体症状,当情绪不能正常地从言语或行为方面发泄时便被潜抑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泄和缓解情绪上的冲突,进而表现为躯体化症状。第二种是通过呈现患者角色,可以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并得到关心和照顾。患者用躯体化症状来表达内心不愉快的心情,减轻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自罪感,并且有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额外的收益,如关心爱护、经济补偿等。
  7认知作用
  很多研究发现敏感或扩大的知觉—认知方式是躯体化障碍的发病机制。李昌俊等(2009)指出,信息加工过程,包括异常的、放大的知觉风格,对健康与身体功能的强迫性推论,以及倾向于将身体知觉误解为严重生理疾病的信号等都与躯体化障碍有关。常桂花(2013)将躯体化障碍患者的认知特点总结为:选择性注意;躯体知觉放大;记忆偏向等。此类患者的大脑认知资源减少,注意分配能力降低,可以表现为注意、记忆、思维、逻辑推理等认知功能全面受损,临床上出现工作记忆、学习功能、处理问题及推理功能损害产生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
  躯体化障碍在临床中存在识别率低、漏诊率高、治疗率低的特点,患者往往也长期受到折磨。所以,提高躯体化障碍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诊断标准,也需要加强有关卫生宣传,对具有异常人格特征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认知,选择适当的宣泄方式。
其他文献
月考的第二场考试是数学。试还没有考到一半,小彤就交了卷从考场里走了出来。监考老师看她的状态不是很好,赶紧电话联系她的班主任崔老师。  崔老师把小彤带到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小彤的眼泪就奔涌而出,继而趴在崔老师的办公桌上嚎啕大哭。  “老师,我真的不行了,我没有办法参加考试。我想集中注意力,可就是集中不了。一想到她各方面都比我好,我心里就特别难受……”小彤边哭边说。  崔老师没有料到平常笑眯眯的小彤会
期刊
近几年,经常会有朋友向我诉苦,说自己的生活很浮躁,难有大段时间可以静下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参加不完的应酬,打不完的电话,发不完的信息……一个在高校工作的辅导员朋友说,他上午计划阅读几篇文献或者写点东西,但是总不能静下来,即使要静下来了,又被接踵而来的其他事情所打扰,转眼半天就过去了。久而久之,头脑中堆积的未完成想法越来越多,未完成任务越来越多,致使每天都被百事缠绕,疲惫不
期刊
曾经,希波克拉底誓言让我们对医务工作者这一群体充满了敬重,因为他们是神圣的,这种神圣来自于这一群体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身,更来自于这一职业群体灵魂深处的圣洁,所以我们常将医务工作者称为白衣天使。而今天,医患纠纷、护患矛盾,甚至医务工作者被打、被害等事件的频频出现,让我们不禁感到,医护人员已经成为急需心理关怀的群体。以下,让我们聚焦护士职业,共同关注一下他们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健康维护问题。  压力源
期刊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已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就是拿手机玩游戏,整个人都被游戏迷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不做完,有时候为了逃避作业,干脆就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打过骂过之后依然如此。相信有些家长都会碰到顽劣的孩子,你骂他一句,他就顶你十句。面对如此叛逆的孩子,很多父母非常痛心,感到束手无策。  自从孩子迷上游戏以来,除了上课之外,整天沉迷于游戏之中,
期刊
7岁的蕾蕾(化名)从小乖巧可人,但最近家长发现她添了一个“坏毛病”:频繁用力地挤眼睛扭脖子。蕾蕾的父亲一向教子严格,因此,对她的这些“坏毛病”大加管制。而这些“坏毛病”非但未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她甚至开始嘟嘟囔囔冒出脏话来。一次,蕾蕾的大表哥恰巧看见刚刚被父亲训斥完的蕾蕾正在哭泣。他恰巧正在精神专科医院实习,弄清了蕾蕾父亲训斥的缘由后,马上联想到老师讲解过的情况,就建议蕾蕾的父母带孩子去找儿童精神
期刊
从教多年,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我总有一个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太差了。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借物抒情,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某一个点上,而不能发散开来。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孩子们的想象力都到哪儿去了?  不久前的一天,四岁的女儿在家中捧着一本小人书在读,这时她看到鱼缸中的金鱼正对着她,于是突发奇想地对我说:“妈妈,金鱼也喜欢看书。”  当时我正忙着赶写一篇稿子,没有时间理会女儿,就随意地对女
期刊
“5年前在上大学期间,我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情绪非常糟糕,不想说话,懒得动,多愁善感,看到树叶飘落都控制不住流眼泪,虽然在课堂上,但老师讲的内容根本进不到头脑里,不能入睡,凌晨2点醒来后再也睡不着了,感觉这样的日子简直还不如死了算了……”  “在来到公司的第4个月,忽然开始莫名地感觉到激动和兴奋,感觉周遭环境的色彩变得特别鲜亮,感觉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浑身都是干劲,通常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但我身体的
期刊
小芳17岁了,刚上高中便说不愿上学,父母说不上学没出息,便逼着小芳继续上学。半年后,老师跟家人打电话,说小芳找不到了。家人赶到学校,进到小芳的宿舍,发现墙上贴的海报全撕了,地上有许多擦过泪的纸,之后发现小芳在楼顶的边沿上意图自杀,说“我再也不上学了,再也不想活了”。父母觉得小芳只是厌学而已,家人办理了休学手续,认为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小芳在家期间常不出门,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内,说要自杀说别人会杀
期刊
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误以为精神科药物对身体和大脑有毒害作用,所以他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对此,医生往往不会建议何时停药,而是建议长期服药。就是说,在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控制稳定,甚至是社会功能良好恢复之后,多数患者还是最好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以维持剂量服药为好。因为只有长期服药才是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呢?它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复发
期刊
听说,没有秘密的小孩长不大。我的成长,就是从拥有秘密开始的。记得那是高一刚开学,在烈日炎炎下参加高中入学军训的时候,在马尾辫甩过一个美丽弧度的时候,在站军姿时偷偷瞄到她侧脸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渐渐萌发了一个秘密,一个只能深埋心底的秘密。  没错,这个秘密是暗恋一个姑娘的故事。对她产生爱慕,始于高一。那时她学习好,还是语文课代表,老师经常念她的作文。每到这时候,我都假装有点犯困,其实是在竖着耳朵仔细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