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笔者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从课堂设问、模型构建、实验探究、反馈训练中,进行摸索式探究教学,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模型构建;实验探究;反馈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独创性的思想精髓和核心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此教学思想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针对于现行“满堂灌”式应试教育的一种求解策略,对如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提出了一定的思想性。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问答中、模型构建中、实验探究中、反馈训练中训练学生自学与领悟能力。
  一、在提问中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师生互动的过程,其中对话是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一定数量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问题的起点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结合自己所设置的问题情境,逐步将学生从旧知识逐渐导向新知识学习的轨道。如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依据基因表达中转录和翻译的先后顺序,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情境导入:多媒体投影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正常人的红细胞,并给出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顺序以及相关的DNA序列,引导学生思考: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关联?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其对应的答案:血红蛋白质异常、血红蛋白基因异常,而且后者是产生前者的原因;教师画出基因和蛋白质两者之间的关系:基因控制蛋白质体现性状;继而提出问题。②基因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其主要的载体是什么?(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主要的载体是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③染色体位于细胞的哪个位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什么?(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中)④染色体能否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指导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若不能,两者之间需要什么物质来传递信息呢?需通过RNA来传递信息)⑤RNA为何能充当DNA和核糖体之间的信使呢?(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其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决定其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是碱基的排列序列,这点和DNA极其相似,另外,RNA通常为单链,较为短小,容易穿过核孔,从细胞核中进入细胞质,从而与核糖体相结合)⑥由此,可推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分为哪几步?[(DNA首先控制RNA的合成(转录过程),其次RNA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最终完成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过程)]
  教师播放转录、翻译全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觉,在学生判定转录、翻译过程之时,教师可提出问题①:在转录过程中是如何使mRNA能准确携带DNA上的遗传信息呢?[mRNA上的什么结构能表示其中的遗传信息?以DNA一条链(有义链)为模板,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而形成含特定碱基序列的mRNA]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必修2的第63页图4-4,提出问题②:转录过程中的模板、产物、酶、原料、场所、碱基配对情况分别是什么?问题③:mRNA中的哪些结构能够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呢?(根据决定mRNA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可知,mR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问题④:一个氨基酸由mRNA中几个碱基决定呢?(由于该问题难度较大,建议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可确定一个氨基酸由mRNA中的三个碱基决定,教师直接指出mRNA中这样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被称为一个密码子)就此,可提出问题⑤:mRNA所含的密码子最多有多少种?是不是所有密码子均能编码氨基酸?密码子数与氨基酸数有何对应关系?学生通过计算、研读教材中的密码子表,很容易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再次播放翻译的动画,提出问题⑥: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什么?其根据什么来决定运输氨基酸的种类?(tRNA,tRNA下方三个碱基与mRNA上密码子遵循碱基配对原则,来决定运输氨基酸的种类)问题⑦:能够运输氨基酸的tRNA有多少种?担任翻译任务的物质是什么?[61种,tRNA能将mRNA上的密码子翻译(编码)为相应的氨基酸]问题⑧:一个核糖体同时结合了mRNA上几个密码子?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在核糖体内发生了什么反应?(2个,脱水缩合反应)问题⑨:翻译何时被终止?是不是一个mRNA只能结合一个核糖体?(终止于核糖体读取到终止密码子,一个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让学生研读人教版必修2的第67页示意图,提出问题⑩:一个mRNA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有何意义?这些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是否相同?如何判断翻译的方向?(少量的mRNA可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由于具有相同的模板mRNA,故合成的多肽链均相同,根据各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的长度来确认翻译的方向:由肽链短的一侧向肽链长的一侧进行)
  通过这些顺应了学生思维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逐渐内化所学的新知识,以期达到真正理解问题本质的目标,无需教师处处强调,从而使得掌握知识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二、在模型构建中强化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形成的过程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条醒目格言:“我听到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说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我们所学的各种知识技能,最终都要体现在实践之中,要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生物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大分子结构的揭示,往往都需要科学家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并利用特定的材料,进行模型的构建,以将微观的物质结构变得可视化,这里最著名的莫过于“DNA结构模型的构建”了。我们生物学教学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物质结构或动态的生理变化,教师完全可提供一定的材料,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材料进行相关模型的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领略到物质的空间结构以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以达到在做中学的目标,这样也会很容易消除教学中的疑惑点。   如在进行DNA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其中DNA基本单位中各成分的分布、单链形成的过程、双链的构建、碱基对的配对方式以及DNA特异性和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这些均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可通过构建DNA分子过程得以解决。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在课堂上提供模型制作的材料:利用泡沫板剪成圆形、五边形、长方形(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A、T、G、C),牙签(两头均为尖细形状,用以连接上述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第28页与第29页的基础之上,用多媒体给出模型构建的要求:①每人要求构建一个核苷酸以及两个核苷酸相连的模型;②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将所有的材料连接成一段脱氧核苷酸长链。通过该模型构建的过程,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上述的疑难问题,无需教师苦苦地讲解。为了理解DNA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要求学生将不同组别构建的DNA分子展开比较,即可分析出两组DNA分子组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学生自己参与构建的模型,从内心需求来看,较易接受自己构建的模型,并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此外自己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还可以理解到DNA形成的过程,无论是教材中的插图还是学校购买的DNA模型图,都是无法比拟的。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更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即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三、在实验探究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生物学科与理化学科,同属于实验类科学,历史上自然科学的发展大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的历程。生物学实验分为演示性实验和分组实验,为了锻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笔者觉得但凡探究性实验,只要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探究性实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甚至各小组之间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利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还原糖的实验,由于实验过程中这两种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此外这两种试剂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先加A液2mL摇匀,再加入B液3~4滴即可观察颜色反应,而后者需要将其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后加入,并且需要水浴加热,方可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反应,由于这两种试剂成分相似,而使用方法却相差很大,学生极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误操作而出现一系列非正常现象,这样学生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当出现了实验的“异常点”,教师绝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并借助于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此外,为了加大对学生选择材料能力的训练,教师在准备实验材料过程中,可提供多种材料,以便于学生选择、对比、分析不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为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在于材料选取得当。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深入思考学生的认知心理,努力寻找更多的能够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在反馈训练中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的艺术需要“扶学生一把”,扶是为了不扶,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新事物,总有一个认知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较为高深的思考程度。就像小孩学习走路那样,起始阶段,他是不会自己走路的,还是需要大人扶一把,简单指点一下走路的注意事项,然后方可放手,在逐渐学会走路的过程中,还是要偶尔扶一把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若学生仅仅局限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不会融会贯通,不会拓展,那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有悖于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不能称之为优质的教学策略。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其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采取提供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继续寻找更为简便的求解方法,或者对所讲解的题型进行变换,让学生进行求解。生物学教师结合生物学科试题的特点,可编制一些开放类试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开展辩论,以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由来,而不是依靠教师强行灌输。这是一种循循诱导的过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逐渐实现这一伟大的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绘本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挖掘绘本资源,生成课程;寻找方法策略,创新过程;开展专题活动,展示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绘本资源  小学绘本阅读在教学中非常特殊,它是从这个阶段的儿童心理特征出发,符合这个时期学生的发育规律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的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如何定位这类课型,如何区别于课内阅读教学,这是这类课型的核心。如何提高这类课的课堂质量和效率,我就用一节《西游记》的课外阅读课内指
在对螺杆泵脱扣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应用的反转控制装置须现场调定、杆柱能量须人工释放、安全性差且调整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出一种新型反转限速耗能装置,并从理
水粉画的绘画过程就像变魔术一样,充满无穷的想象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诱发幼儿的兴趣,挖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在幼儿水粉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形成良好的绘画常规
江苏省涟水县北集中心小学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2008年7月将江苏省涟水县民族小学并入,目前是一个校址,两块牌子。涟水县北集中心小学主要服务原涟水县北集办事处7个行政村、2.1
认读,就英语学科来说,就是recognition,一般来说,它指的是单词的认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低年级小学生“读”的能力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能看图识字,能在
近年来,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紧跟行业前沿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力争使学生在未来从事的岗位上具有
当前,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教育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其中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趋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绿岸射电望远镜和阿雷西博天文台,在宇宙中同一位置检测到6次快速射电暴(FRBs),而该位置此前就已报告过11次射电能量爆发。现在,科学家给出的解释之一是,在距离地
国家资助很多中职学校建立了电子实训基地,但普遍存在管理不善,运行绩效低下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实训基地运行绩效的六项措施,从提高利用率到拓展实训基地功能等,都具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