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典型城市办公建筑空调季夜间通风潜力研究

来源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安徽三个典型城市气象站点1990-201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等要素计算分析其空气温湿度分布规律及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部分逐时气象数据对三个城市办公建筑空调季夜间通风的节能潜力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城市夏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含湿量与焓值四个热湿参数相较于其他季节特征明显,且普遍较高,夏季参数大小都遵循合肥>屯溪>宿州的规律,其余季节都是屯溪>合肥>宿州.三个典型城市空调季时间在9月份各有延长,屯溪与宿州范围在6.1-9.15日共108天,合肥则时间稍长在6.1-9.24日共117天.空调季夜间室外空气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在中温高湿、 低温高湿区域,自然通风适宜性较高,具有一定节能潜力.综合夜间室外空气热湿状态分布与风环境分析,三个典型城市总体上办公建筑夜间自然通风节能潜力较大,其通风节能潜力大小为宿州>合肥>屯溪.
其他文献
介绍了北京某万达广场暖通设计,重点介绍了人员密度的取值、 冷热源、10 kV与380 V冷机的比选、 过渡节冷源、 节能设计,为以后此类商业项目提供参考.
辐射供暖/供冷末端在住宅、 办公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热工性能对于辐射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至关重要.依据JG/T 403-2013《辐射供冷及供暖装置热性能测试方法》,进行辐射末端热工性能实验台改造,完善建环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辐射供暖/供冷系统设计选型认知和理解.对某辐射板热工性能进行实测研究.
本文首先探讨了厦门地区基于现有不同设计规范的空调期和除湿期划分依据和方法,其次结合厦门地区典型年气象参数,对现有不同标准划分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根据实际情况对划分模型进行校核,得出厦门地区的空调开启方式为“除湿期-空调期-除湿期”的模式.
谱仪通风系统主要是保证样品室、 散射室通风换气需求和设备抽真空后的废气排放需求.运行期间反馈设备间气流组织不好,对通风系统进行水力计算和数值计算后,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造方案,再次进行模拟计算校核,改造后房间的空气龄显著减少.
为解决在不同室外环境和负荷工况下冰蓄冷空调系统冷冻水供水温度设定值选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冷冻水供水温度设定方法.引入变论域模糊化理论,在不同时段分别划分环境参数和负荷的论域,经变论域模糊化处理后的环境参数和负荷作为模糊推理前件,经过模糊推理得到各时段下不同工况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并结合现场实际给出了模糊论域和模糊规则的制定办法.现场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本方法有利于系统供需平衡,在保证供能质量的同时,实现空调系统节能.
为了减少卷烟机组在生产烟支过程中烟丝的浪费,运用悬浮分离和惯性分离原理设计一种特殊的悬浮分离腔体结构.利用CFD数值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腔体内气流速度及轨迹,拉格朗日离散模型(DPM)模拟颗粒相运动轨迹,得到悬浮腔体内部气流流动轨迹、 颗粒相运动轨迹,并在进风口处设定不同的气流速度,进行仿真模拟,得到烟丝和烟梗的捕捉率.
基于通风房间PM2.5质量守恒方程,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实验环境下污染源中PM2.5的散发速率,并得到了上送上回,上送下回和地板送风气流组织下呼吸区PM2.5平均质量浓度随时间的预测函数.其中,在源释放阶段呈多项式函数形式,在PM2.5衰减阶段呈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形式.
基于全年除湿小时数及全年除湿量的二维除湿需求指标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全国省会及直辖市城市的除湿需求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建筑除湿需求与新风指标、 城市所处地域、 气候分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除湿需求最高的为夏热冬暖气候区,各研究情景中海口市除湿需求最高,除湿小时数高达5238 h,全年除湿量达23869 kg.西北地区城市(拉萨、 新疆、 宁夏、 甘肃、 青海、 内蒙古中西部)除湿需求最低,甚至无除湿需求.研究成果可为温湿度独立控制中新风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生物质压块采暖推广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以张北县为例,采用客观调查方式对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 对取暖认知情况、 对政策认知情况共计14个因素进行调查,然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 取暖费占家庭年收入的百分比、 家庭耕地面积、 主要务农人数、 对生物质压块采暖方式的了解程度、 禁止秸秆燃烧政策的困扰程度、 农业是否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这7个因素对农户使用生物质压块采暖的意愿影响显著,其余自变量的影响虽然不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下也会对于生物质的推广产生
本文结合目前全预混燃烧技术的广泛使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火焰电流检测技术的燃烧系统闭环控制方法,实现一次空气系数和燃烧状态监测的直接反馈控制,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实现燃烧的安全控制.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甲烷/空气燃料混合物的锥形火焰上实验,研究了电极位置,偏置电压,火焰功率(气流速度)和一次空气系数对火焰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参数的火焰电流传感器能够正确识别火焰状态,包括点火,燃烧和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