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更应保障职工正常福利

来源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r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打虎灭蝇”,腐败分子纷纷落网,效果显著。然而,欢欣鼓舞之时,人们却发现,一些执行者在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这绝不是中央反腐倡廉的本意。
  日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称,党的十八反腐败,反的是三公消费,反的是个别官员的权钱色交易、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欺上瞒下,反的是个别垄断性企业存在的高收入、高消费、高福利的灰色腐败,反的是个别单位假借“职工福利”之名侵吞国家资产、串通起来寻租、分肥的腐败行为。对这些形形色色、或隐或现的腐败行为“零容忍”,老百姓拍手称快。
  但中央的八项规定,反的绝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一年就那么几个节假日,单位这时慰问基层员工,发一点福利,全体员工捧着节日福利喜气洋洋,这是多么体贴民心的好事,和腐败有多大关联?
  然而现在的情形是,一些单位中秋节的二斤简装月饼没了,甚至妇女节女职工的体检也没了。还有群众反映,因为单位领导干部要节俭过春节的缘故,所以基层职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年终福利,也被“名正言顺”地不发了。职工积极性可想而知了。这岂不是歪曲了中央的反腐本意?原因何在?
  很简单,歪嘴和尚吹喇叭——经念歪了,是一些执行者故意而为之。这些人中不乏邪门武功的高手,面对中央反腐倡廉“降蛇十八掌”的刚猛掌风,他们想用“乾坤大挪移”借力打力,卸力于百姓。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少受伤或不受伤,还可以通过拿掉职工正常福利的方式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更有甚者,有人想以此举诱发人们不满情绪,进而迟滞中央反腐步履。还有一种情形是,一些执行者不敢担当,沉迷于形式主义,为了乌纱帽从众而行,从不考虑群众的诉求,缺少郑板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正人情怀。
  反腐倡廉,贪官的感觉应是“高天滚滚寒流急”,百姓的感觉却应是“大地微微暖气吹”。
  中央“打虎灭蝇”,腐败分子纷纷落网,但执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老百姓应有的职工福利,这绝不是中央反腐倡廉的本意。
  在保持“官不聊生”的同时,还应逐渐提高中低层员工的职工的工资,保持职工正常福利的稳定,实现收入、福利的货币化、透明化和稳定化。职工的正常福利如果得以稳定、透明化,腐败官员反而更没有机会搭职工福利的便车,将很难再利用职权给自己规定超标超高福利。
其他文献
在刚担任小河街书记时,我也曾决心坚守正确的信念和人生准则,不越雷池半步。但后来随着接触的老板越来越多,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发现他们中有的文化水平不高,口才也不好,但是身价却几百上千万。我的内心非常不平衡,决心坚持的道德底线又开始动摇了,并且侥幸以为只要动作隐蔽不会有事的。外面一般称我们这些村干部为“村官”,我手中的权力虽不大却很实惠,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必须通过我,县里、镇里的只要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工
期刊
我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成人。1988年,我从武汉到郧县城关三中教书,当时学校的条件差,连烧饭的地方都没有。学校的一位老教师同情我,把他家里的一个旧煤油炉子和一口锅给了我。用了一段时间后,煤油炉三个支架都被烧坏了,锅也破了七个洞,做饭时只能用三块小石头支着,锅四面移动。就这样我生活了几年,直到我调了单位搬到新城。1992年我和妻子结婚时,没有请客办酒
期刊
每当收别人的钱后,我心里也特别矛盾,窃喜之余也有痛苦和惶恐,既不敢把钱拿回家,怕被父母和亲人看到,也不敢拿去存银行,更不敢去高档场所消费。除在急需以及与别人合股开茶楼时使用了部分钱外,多数钱只好放在办公室保险柜里。后来,在全区两次干部廉政建设教育大会后,我把一些钱陆续缴到廉政账户。同时,也筹借了部分资金予以补缴。这样,心里虽然得到一时的解脱和放松,但对暂时还补缴不了的资金是否继续去筹借时犹豫了,侥
期刊
讲述人:陈伟力(陈云长女)  1971年9月,我去江西照顾父亲的时候,他就说过,你来照顾我,不能拿工资,你将来要把工资退还给公家。国家发给你工资是让你给国家做事,这段时间你没给国家做事,就不应该拿工资。所以,当我1972年回到物理所的时候,就把这一段时间的工资都退还给物理所,物理所财务处还给我开了一个收据。  有一个叫张廷春的警卫员,在东北期间就跟着父亲,一直到解放初期才离开。因为那一批人年纪都大
期刊
【编者按】  6月1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为落实这一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鼓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年轻人向陈云同志学习,编辑部特与位于陈云故乡——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的陈云纪念馆共同策划此次选题。
期刊
讲述人:董巍(陈云外孙)  我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和他接触并不多。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小的时候,我在厨房能看到爷爷每天吃什么东西,虽然还看不懂菜谱,但他吃的却是出奇的简单。记得有香蕉、豆腐、水煮青菜,基本上是这些东西,很少变换。这是姥姥给他定的食谱。我记得每根香蕉都有两个头,爷爷吃中间这一段,我们经常去抢香蕉头吃。很难想象爷爷就真的这么坚持下来了。爷爷吃的包括用的都很简单。社会上有很多诱惑,他处在这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自履新伊始,就把对人民的承诺、对民族的责任、对历史的担当,落脚在从严治党、让党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上。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唯有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纪挺在国法的前面,用纪律和规矩衡量党员干部行为、管住大多数,确保党的
期刊
讲述人:肖华光(陈云秘书)  我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时间比较长。他廉洁奉公,生活艰苦朴素,堪称楷模。  那时候生活困难,他穿的衣服,一年到头布衣布鞋。  1952年他到苏联去,按照国家规定给他定做了一套深蓝色的毛料中山装,1954年他出国到越南去,又定做了一套毛料的中山装,他把这两套中山装当成礼服了,平时不穿,节假日或接见外宾的时候才穿。后来料子衣服穿的时间长了,胳膊底下、膝盖底下都磨破了,于若木同
期刊
始终如一:一千个日日夜夜,采编发三百万字;双月刊、十九期,发往全国二十万册。  怀揣中国梦,耕植在一线,我们只是预防队伍中的普通义工。让清风扬帆,为正气祛霾,我们憧憬仍然遥远的美好。因为,从令驻足,从零起步,从来不求轰轰烈烈,有的仅是那一份淡淡品味、默默坚守。  聆听花开,你我不忘初心。亲爱的读者,感谢一路相伴。当温度即将成为记忆的刻度,我们不说再见。预防追梦,每天都在启程。常回来看看……  《正
期刊
“高线”是目标、是方向,但在向其迈进的路上,也要警惕脚下,防止踩到“底线”。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凡事都要有个底线,触碰了就要受到约束甚至惩罚。对于党员来说,党的纪律和规矩就是要时刻挺在前沿、记在心里的底线。以往,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章党规党纪缺乏足够的敬畏,错误地认为管党治党的“硬杠杠”就划在查办大案要案上,违反纪律、破坏规矩都是“小节”,没人管、不追究。  坚持“高线”守住“底线”  坚持“高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