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社区矫正越来越强调规范化运行,在适用上愈发谨慎。侧重个别化矫治的社会工作始终处于边缘位置。本文基于全国十省市较大规模的社区矫正问卷调查和机构访谈,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较为系统地检验了北美循证矫正和犯罪社会学的若干经典结论。结果显示,社会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犯风险。综合了社会工作矫正恢复和监督管理两项功能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的控制重犯效果明显优于北京模式,而这三大模式又优于"其他"省市的一般管理。加拿大矫正学派得出的核心犯因性因素大部分呈现出显著性,但其中的婚恋家庭关
【机 构】
: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北京100088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劳教制度废止背景下社会工作融入社区矫正研究”(14BSH117)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社区矫正越来越强调规范化运行,在适用上愈发谨慎。侧重个别化矫治的社会工作始终处于边缘位置。本文基于全国十省市较大规模的社区矫正问卷调查和机构访谈,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较为系统地检验了北美循证矫正和犯罪社会学的若干经典结论。结果显示,社会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犯风险。综合了社会工作矫正恢复和监督管理两项功能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的控制重犯效果明显优于北京模式,而这三大模式又优于"其他"省市的一般管理。加拿大矫正学派得出的核心犯因性因素大部分呈现出显著性,但其中的婚恋家庭关系下的纵向父母子女关系没有显著影响,而横向的婚恋关系却具有显著性。通过综合管理和帮教可以降低收入状况对重犯的影响。矫正对象否认判罚不承认犯罪,不一定代表他们具有更高再犯倾向。加拿大矫正学派否认的沮丧焦虑状况达到很高的显著水平,说明不能否认一般紧张理论的解释力。社会排斥也对重犯具有显著性影响。检验中还得出一些与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结论,如越是远离城市中心的矫正对象的重犯风险越高,电子监控并不一定能有效降低重犯,假释人员和租房的矫正对象与其他社区矫正对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矫正对象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有效预防重新犯罪需要瞄准这些经本土化验证的核心犯因性因素,尤其是在社区矫正系统中同时招聘刑事司法和社工两方面的专业人员,以此推动综合型管理。
其他文献
1930年康区甘孜县境内大金寺与白利地方因十五户差民归属问题发生纠纷,由于大金寺武装侵入白利以及该寺与西藏政教系统的特殊联系,纠纷升级成川康边防军和西藏驻德格藏军参与其中的武装冲突,在班禅方面意图介入、藏方在康扩张的野心和刘文辉方面对康区势力范围的捍卫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又演变成涉及汉藏关系、边防安定、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等国家政治层面重大问题的事件。地方传统和现代行政两套权力运行机制的错位以及各行动主体视角、视域的差异使康区传统纠纷调解机制在"大白事件"中近乎失效。总体来看,权力碎片化是该地政治、经济
在清代的历史文献中,赛尔乌苏常出现在两种语境中,一是作为一个辖区,专指由理藩院司员管理的由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沿途第24台至44台的21个台站,是跨越瀚海、条件极为艰苦的地带。二是常指理藩院司员与管站机构的驻地。清朝派理藩院司员驻扎杀虎口、张家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和赛尔乌苏管理蒙古地区台站,赛尔乌苏是唯一位于喀尔喀蒙古的司员驻地。这个地点位于张家口—乌里雅苏台、张家口—库伦两条驿路的交汇点,是乌里雅苏台、恰克图、库伦与内地往来的必经之地。因此弄清赛尔乌苏的实际地理位置对我们现在研究清代蒙古驿站、绘制蒙
雍正七年(1729)四月,雍正帝以征讨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躬诣太庙告祭。正当此时,准噶尔派使者特磊出使清朝。特磊奏称出使是送罗卜藏丹津而来,其供词使清军西征变得被动。特磊出使打乱了清朝的西征计划,雍正帝令岳钟琪等预谋征讨方案。清廷对特磊供词展开了调查,重议西征方案后决定暂缓出兵,对准噶尔提出设旗编佐的要求。这一要求,促使准噶尔出兵突袭清军西路军营,引爆延续四年的清朝对准噶尔战争。
本文通过人工智能感官如何工作的讨论,从感官人类学的视角探讨AI感官的主体性,理解AI感官对于人类感官替代的可能性以及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后果。AI感官仍脱离不了无生命的"机器"本质,它还不可能独立产生主体意识。然而机器或者人工智能感官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它可以给人类带来新的感官能力、感官体验和感官延伸,甚至改变某些人类原有的感官文化。AI感官依赖其"科学"的权力,特别是"标准化"的感官技术,正在异化人类的感官文化,对人类的感官"去文化",进而改变人类的文化与行为。因此,AI感官的人类
人类学是当今世界强国和世界强校普遍设立的一门学科。人类学自近代传入中国以来已逾百年,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学科发展几起几落,至今还未在官方规定的学科体系内明确自身的地位。这一问题已成为人类学发展的一个巨大阻碍[1]。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在迈向强国的进程中,在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交往、交流的过程中,这一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对他者社会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了解。为此,将人类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加强基础性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从而促进中国日益强大,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人
七脚川事件是1908年底发生于台湾东部花莲地区的一次较为重大的高山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事件,它是日本殖民当局"理蕃"态度由怀柔转趋强硬,对台湾高山族进行武力镇压的开始,标志着佐久间左马太总督"五年理蕃计划"的正式实施。事件以"维李隘勇线"19名七脚川社隘勇集体脱逃为导火索,在事件中,日本殖民当局在开发台湾东部资源等目的驱使下,采取惯用的"以蕃制蕃"伎俩,唆使纵容同属"南势阿美"的豆兰、薄薄、里漏、饱干、屘屘、归化等六社壮丁,对七脚川社进行了"灭社"式的焚烧掳掠,导致七脚川社最终陆续归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在大陆恢复重建以来,经过几代学者近40年的努力探索,虽然总体上而言,中国人类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时至今日,仍未完全解决学科生存的问题。中国人类学还处于由生存阶段向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面临着"依附式发展"的困境,具体表现在理论依附和学科依附两个方面。那么,如何摆脱"依附式发展"的困境,探索中国特色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当代社会的一门显学,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类学研究者们的时代使命。要想摆脱人类学"依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快速进行的背景下,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部分地区出现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村现代化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学界对农村社会发展变迁展开热议,主要观点是强调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的再生发展。当前,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受外部动力的驱动,农村物理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导致农村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农村现代化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具有传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农村社会结构稳定和整体发育程度不高,通过农村空间改造,能够推动民
享誉世界的英雄史诗《格萨(斯)尔》在我国形成已逾千年,作为《格萨(斯)尔》的派生性艺术"格萨(斯)尔"图像,虽然其产生时间大致与《格萨(斯)尔》史诗同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态势良好,并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系统。但是国人对于"格萨(斯)尔"图像的调查研究,却后于国外学者。严格地讲,我国"格萨(斯)尔"图像的调查研究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末,到现今已有60余年。我国的"格萨(斯)尔"图像调查研究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的初始阶段,二是从8
蒙汉民族混居地区蒙古族和汉族的生育水平出现了既下降又趋同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从代际的角度论证蒙汉民族混居地区生育水平的趋同性,可以探索生育变化的长期规律。以2013—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分层抽样数据为基础,从生育数量、存活数量、男孩生育数量和女孩生育数量等角度对民族混居地区生育水平的代际差异和趋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政策变量的情况下,根据伊斯特林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收入在祖孙三代生育数量、生育男孩数量和生育女孩数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收入导致生育水平的代际差异比较明显。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