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德育方面,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即:1.“安全教育”的保障体系。2.“养成教育”的常规体系。3.“活动教育”的观念体系。4.“激励教育”的价值体系。下面分说一二:
一、安全教育的保障体系——网络化
学校教育,安全为天。现在的孩子大都属于娇生惯养型。一方面,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安全祈盼颇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独立空间较小,对安全的防范和自护自救的能力又很差。因此,学校把培养学生树立长效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自救自护能力放在首位,是十分必要的。
1.制度要定得细,严防放首位。学校必须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组,专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全力打造平安校园,按照国家对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校工作安全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工作责任制度、一票否决制、一岗双责制、安全日查台帐等。
2.學生管理细,安全有保障。学校实行安全工作的公示制度、安全工作监察制度、晨检、午检等制度,有利于学生制度上约束自己,认识上检点自己,规范上要求自己,达到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养成教育的常规体系——规范化
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做事先做人”的良好品德,学校要从塑造孩子们的心灵入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1.规范教师行为,发挥表率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示范和榜样之一。从师从德,亲师亲教。2.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典型引路,化语为形。《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具体规范性文本。在活动中落实规范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途径。
三、活动教育的观念体系——系列化
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的成长知道什么和做到什么是不同的,现在对教育孩子有一种理念叫做“活动中成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确立和改变孩子们健康的思维和观念,是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习惯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1.要创造条件营造活动环境。校园是孩子们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建设文明、和谐、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孩子的心灵的熏陶和行为的规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化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关系营造文明美。把校园建设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乐园。
2.注重过程,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主要形式有:①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型少先大队活动、班队会活动、课外活动、学科活动等。②设计活动。如:主题读书活动、书法竞练活动、体验活动、升旗活动、征文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围绕某个重大节日或事件的系列活动等等。
四、激励为主的价值体系——科学化
现代教育突显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不在学习知识,而在于学生世界观的确立。因此,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和谐的人生观,创新的世界观和文明的生活观,当作学校的主体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1.确定激励的理念。宽容学生的过失、支持学生的创新、发挥学生的亮点、点燃学生的希望、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想象、弘扬学生的个性。
2.建立学生德、智、体、美素质发展档案,学校政教统一规划,由班级或小组对学生的档案建设进行管理和考核。考核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级制定标准,个体档案考核相对独立。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怀抱希望的火花”,去为自己完美的人生添彩。
思想积极了,观念更新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便有了支撑点。因此,注重德育工作,始终真正地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惯养成,基础教育,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终生健康发展的基石。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人才的素质才会提高,祖国的发展才会兴旺,民族复兴的大业才会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东小学 214200)
一、安全教育的保障体系——网络化
学校教育,安全为天。现在的孩子大都属于娇生惯养型。一方面,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安全祈盼颇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独立空间较小,对安全的防范和自护自救的能力又很差。因此,学校把培养学生树立长效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自救自护能力放在首位,是十分必要的。
1.制度要定得细,严防放首位。学校必须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组,专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全力打造平安校园,按照国家对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校工作安全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工作责任制度、一票否决制、一岗双责制、安全日查台帐等。
2.學生管理细,安全有保障。学校实行安全工作的公示制度、安全工作监察制度、晨检、午检等制度,有利于学生制度上约束自己,认识上检点自己,规范上要求自己,达到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养成教育的常规体系——规范化
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做事先做人”的良好品德,学校要从塑造孩子们的心灵入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1.规范教师行为,发挥表率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示范和榜样之一。从师从德,亲师亲教。2.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典型引路,化语为形。《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具体规范性文本。在活动中落实规范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途径。
三、活动教育的观念体系——系列化
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一个人的成长知道什么和做到什么是不同的,现在对教育孩子有一种理念叫做“活动中成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确立和改变孩子们健康的思维和观念,是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习惯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1.要创造条件营造活动环境。校园是孩子们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建设文明、和谐、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孩子的心灵的熏陶和行为的规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化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关系营造文明美。把校园建设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乐园。
2.注重过程,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主要形式有:①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型少先大队活动、班队会活动、课外活动、学科活动等。②设计活动。如:主题读书活动、书法竞练活动、体验活动、升旗活动、征文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围绕某个重大节日或事件的系列活动等等。
四、激励为主的价值体系——科学化
现代教育突显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说不在学习知识,而在于学生世界观的确立。因此,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和谐的人生观,创新的世界观和文明的生活观,当作学校的主体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1.确定激励的理念。宽容学生的过失、支持学生的创新、发挥学生的亮点、点燃学生的希望、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想象、弘扬学生的个性。
2.建立学生德、智、体、美素质发展档案,学校政教统一规划,由班级或小组对学生的档案建设进行管理和考核。考核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级制定标准,个体档案考核相对独立。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怀抱希望的火花”,去为自己完美的人生添彩。
思想积极了,观念更新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便有了支撑点。因此,注重德育工作,始终真正地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惯养成,基础教育,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终生健康发展的基石。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人才的素质才会提高,祖国的发展才会兴旺,民族复兴的大业才会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东小学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