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两极视角与空间建构——试论芬兰新生代导演克劳斯·哈洛的电影风格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劳斯·哈洛是近年在世界电影艺术领域较受关注的芬兰电影新生代导演.从2002年执导第一部剧情长片《我很想你》(Elina-Som om jag inte fanns,2002)起至今,他共完成七部故事长片,曾四度代表芬兰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为北欧的新生代导演,他在国际上也获奖颇丰,其长片处女作夺得了2003年的英格玛伯格曼奖,这是该奖项为数不多的几次授予非瑞典籍导演.2015年,他导演的电影《击剑手》(Miekkailija,2015)同时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引起国际性的关注.
其他文献
Hehrt curiously watches workers install (安装) a satellite TV at the hospital in which he works. He rushes to the TV and changes channels after it\'s been installed, and becomes very excited when there is a kung fu movie.“I used to watch Jackie Chan \'
期刊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群体的思想信念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关怀.在历史的长河中,青年始终扮演着主要角色,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特点影响着不同的历史环境和世界潮流,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捍卫者,他们建立秩序,缔造和平.
期刊
主旋律电影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是世界各国表述主流价值、塑造国家形象、弘扬国家精神的主要传播方式.相比于教科书式的抽象文字记录抑或生硬空洞的理论说教,它能通过完整的故事叙述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呈现出更多的历史细节,因而更能达到震撼内心与触发思考的效果.近年来,中国式主旋律电影不断突破题材老套、内容僵化、台词生硬的瓶颈,在影片叙事与影像呈现上双重发力,努力寻求历史叙述与美学表达之间的平衡.可以说,中国式主旋律电影在带给观众视听审美享受的同时兼具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唤起观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尤其在弘扬红色
期刊
“生命之母,心灵之守”,写下这个题目,寸草春晖,我心便长上翅膀,飞到了故乡田园.田园,不仅仅是祖祖辈辈生命所系,也是余心灵所栖.大地是人类之母,万物生命乃大地的创造.田园,更是人类千万年来用智慧、用血汗创造的生命之作.我对于田园的感恩,更是与生俱来.
期刊
波兰导演马里乌什·维利钦斯基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杀死它,然后离开这个小镇》(Zabij to iwyjedz z tego miasta,马里乌什·维利钦斯基, 2020)在2020年入围第70届柏林电影节新设的“遇见”(Encounter)单元,该单元旨在给具有创新性、实验性、启发性但受到资金、宣发等限制的影片提供空间,通常认为,这对于独立影人、新人导演来说是个好机会.
期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电影市场开放后,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侵袭与竞争压迫下,韩国商业电影在借鉴好莱坞的类型经验中艰难探索发展.新世纪之初,随着金大中国民政府、卢武铉参与政府等多届民选政府持续推进文化支援振兴政策,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韩国“软实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立国”的战略下,尤其2003年卢武铉提出“韩国力争发展为世界第五大电影强国”目标之后,韩国电影形成了强有力、持续快速跃进的产业发展态势,多元类型、个性风格、新颖创意的艺术创作格局也显著生成,成为了韩国民族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期刊
北欧电影,尚在区域性中没有精准的定位,长久以来从政治地理学上来划分,人们习惯性地将北欧电影定义为主要包括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和冰岛所构成的地理学上的北欧诸国称为北欧电影.虽然北欧诸国的电影产量与西欧、美国好莱坞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电影艺术的本土性、文化特征和艺术的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期刊
Task 1rnWhen your robot vacuum cleaner(真空吸尘器)does its cleaning work, mind that it could pick up private conversations. Scientis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likely to spy on (窥探)private conversations using a common robot vacuum cleaner and its built-in
期刊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经历了草创的艰难时期,开始进入初盛的发展高潮.1924年始,鸳鸯蝴蝶派文人大批进入电影界.尔后,古装、武侠、武侠神怪片兴起,此时的中国电影在艺术与商业、社会与民众的矛盾中蹒跚学步.[1]基于中国国情,感于国人懦弱,愤于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受到侮辱排挤等社会背景,时任长城画片公司的编剧陈趾青提出“新英雄主义”影剧观,随后卢梦殊①在其主编的杂志《银星》②上极力倡议, 1926-1928年引发热论.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文化的影响造就了李安游走于各类题材间的平衡能力,他在作品中深入探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伦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突与融合,将东方民族性成功地置入到全球化的广阔视野中,达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他征服世界的武器是超越文化差异层面的人类共通的本性与情感.作为第一位集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最佳导演于一身的华人导演,李安并没有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反而继续大胆地从形式与内容等诸多方面开掘其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在他的两部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