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资源问题教育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在某一时间段内,世界上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又是在不断下降的。这样就导致了不断增加的资源需求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存量的矛盾。它不但导致地区冲突与动荡,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因此,增强全民的资源危机和保护意识,特别是对学生加强资源和环保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资源问题教育
  从资源总量看,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品种丰富,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还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增强全民的资源危机和保护意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就中学教育而言,在渗透资源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地理与资源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其研究的对象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涉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也是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第一节《中东》就涉及两大资源问题:其一,中东目前石油储量占全球65.4%,是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二,与丰富的石油资源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东的水资源却很少,匮乏的水资源对中东各国的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所以,有关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又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
  地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资源问题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资源问题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使其对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高尚情操,是现代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地理教学中资源问题教育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资源问题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也涉及资源问题的很多方面。这些内容不仅为地理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对学生重点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教育。
  第一,对资源的认知教育。对资源的认知教育贯穿整个地理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资源赋存的现状、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的短缺等问题,使学生对“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资源状况、资源浪费与短缺同时并存”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另外,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日常社会经济现象,如油价的上升,使学生切身体会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问题,对中国的资源供给形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要使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树立起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正确观念的树立不仅来自学生充分的体验和学习实践活动,而且也来自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发掘和引伸。如“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告诉学生中国自然资源的赋存状况,更要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对比,通过对目前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破坏和浪费,以及中国目前面临的资源短缺现象的关注,引导学生重视之,进而对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忧患意识;以教师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来引导学生保护资源,增强节约意识。
  三、地理教学中开展资源问题教育的途径
  根据地理课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资源问题开展教育,要把课内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的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教学实践为辅,形成彼此互动的局面。
  1.课堂教育
  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资源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资源意识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的内容,讲授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资源教育的内容,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的有关资源教育的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而且通过上课时的一些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学生对资源问题的认识深度,可做到课堂知识教学和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另外,还可从日常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书面测试等方面检验和强化学生的资源意识,以使其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课外教育
  课外方面,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以下资源教育途径。
  第一,开展资源问题的专题讲座和讨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和讨论会,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资源教育。如在初中教学中讲到《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时,我们请相关专家来做“郑州市城市的扩展和土地供需矛盾”、“黄河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断流的原因分析”、“中国的石油储量和能源安全”等相关报告会。通过这些讲座,不断使学生对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第二,组织学生对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外合理组织研究性学习,并围绕某一主题,如土地利用问题,引导、鼓励或组织学生到郊区进行调查和参观,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和观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写成研究报告,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身体验,对土地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产生共鸣,从而增强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的自觉性。这种做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资源意识,培养其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习惯。
  第三,结合与资源保护和节约相关的节日,开展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我们都可借机开展保护资源的宣传和公益实践活动,也可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宣传资源节约和保护,唤起公众对资源问题的重视。如在“地球日”宣传“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号召每一名学生都当合格“村民”。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将资源忧患和节约意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上节粮、节水、节电、节纸、节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编辑 刘泽刚)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颅内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植入术后,
目的分析我院脑梗死初发和复发病例,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01~2010-12入院且临床病例资料记录完整的复发脑梗死病例57例,初发脑梗死病例69例,比较其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比较阳性率。结果 DSA显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次/d,长春西汀注射
一、引言瑞万斯(Revans)的生态学理论模型认为,一个有机体想要生存下来,其学习(L)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环境变化(C)的速度,即L-C≥0才能生存发展。企业作为经济环境中的基本单元也是如
期刊
目的研究桥本脑病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本文对1例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桥本脑病脑电图具有特征性表现
【关键词】 艺术设计;素描;设计;关系;设计意念;造型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82—01  艺术设计素描教学的结构内容不同于纯美术教育,在艺术设计学科中,素描是不是应该完全丢弃写实造型训练,或者素描教学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设计学科更好地结合呢?  一、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培养艺术慧眼,运
1993年7月从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年轻的陈朋基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神圣感情,到武威市红星乡红星中学工作。满怀激情的他,一心造福桑梓,开始了在家乡教书育人的生涯。课上,他用心教学,以渊博的知识为学生们排解心中的困惑;课下,他以诚待人,用真挚的爱心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夜晚,他秉烛夜读,精心备课,积极进修,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充电聚热。在此期间,他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也完成了他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