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中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中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稻18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 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4-01
  
  新稻18号系河南新乡市农科院以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由于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米质优良等特性,2005年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CNA20050782.6),2007年被河南省破格审定,2008年8月通过国审(国审稻2008028),认为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抗病性好,极具推广种植价值。
  
  1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区域、生产双试验,平均产量9 516 kg/hm2,较豫粳6号增产15.6%,较武育粳3号增产8%,较镇稻88增产11.69%,较9优418增产4.7%(极显著),居国家3年5组区域、生产试验品种第1位。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
  全生育期、株高在黄淮稻区北部为156d、106.6cm,在中部(连云港)为152d左右、98.0cm,在沿淮稻区(建湖)为150d左右、93.0cm。该品种株型紧凑,植株健壮,分蘖力较强,长势旺,整齐度好,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一般穗长15~17cm,穗实粒数平均138.3粒,主茎穗最多达400粒左右,结实率85.5%~95.0%,千粒重26g,秆青籽黄熟相好,符合中粳稻超高产生育期、株高、株型、穗型等要求。
  2.2抗性
  国家鉴定苗瘟4级,叶瘟2级,穗颈瘟3级,综合抗性指数2.8,属高抗稻瘟病品种。2004~2008年大田种植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抗黑条矮缩病、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稻曲病轻。高抗倒伏,是苏中、沿淮稻区直播稻理想用种。
  2.3品质
  整精米率65.1%,精米率72.0%,出糙率83.0%,胶稠度82 mm,米质达国家标准3级优质,且适口性好。
  2.4适种区域
  适宜苏北、皖北、沿淮、豫南、鲁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地块种植,适合于人工移栽、机插秧、抛秧、直播等多种栽培种植方式。
  
  3高产栽培技术
  
  3.1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2~3d,用55℃温水泡15min或60℃温水浸10min杀线虫后,用16%米鲜胺·杀螟丹可湿粉剂和爱多收浸种2~3d,再用金好年和稻拌成或粳稻专用型旱育保姆拌种落谷,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及鼠、雀害,并促使苗全、苗齐、苗壮。
  3.2适期播种
  人工移栽稻5月初落谷;机插秧5月下旬落谷,6月中下旬移栽;直播稻6月初落谷,最迟6月中旬,以达到9月上中旬齐穗,10月上旬成熟,确保抽穗扬花灌浆不受低温危害。
  3.3 精量播种,合理密植
  直播稻田用种45kg/hm2左右,人工移栽株行距9.9cm×23.1cm或9.9 cm×29.7cm,栽植330~375万穴/hm2,每穴3~4株苗,基本苗90~120万株/hm2,以期成穗330万穗/hm2左右;机插秧株行距12.5cm×32.0cm,栽植24.9万穴/hm2,每穴4.6株苗,基本苗114万株/hm2左右,以期成穗315万穗/hm2左右。直播稻用种82.5~90.0kg/hm2,麦套稻直播田用种105 kg/hm2左右,直播稻基本苗367.5万株/hm2左右。
  3.4合理施肥
  一是施足基肥。人工移栽田用有机肥30~45t/hm2或饼肥750~1 500kg/hm2、尿素375kg/hm2、磷肥225kg/hm2、钾肥120 kg/hm2或复合肥750kg/hm2;机插秧用有机肥30~45t/hm2或饼肥750~1 500kg/hm2、尿素225kg/hm2、磷肥225 kg/hm2、钾肥120kg/hm2或复合肥450kg/hm2;直播稻田于播种前和二叶一心期分2次施基肥,每次施尿素187.5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60kg/hm2、饼肥750kg/hm2或复合肥375kg/hm2。二是巧施蘖肥。五至七叶期分2次施蘖肥,人工移栽稻田每次施尿素112.5kg/hm2;机插秧每次施尿素150kg/hm2;直播稻田每次施尿素225kg/hm2。注意田间秧苗平衡。③巧施穗肥。人工、机插秧田于九叶期施尿素150kg/hm2、钾肥15 kg/hm2;直播稻田于八叶期施尿素82.5kg/hm2、钾肥15 kg/hm2。四是巧用微肥。于水稻拔节期结合防治病虫害时用艾可多微量元素肥750g/hm2、爱多收叶面肥135 mL/hm2,矮壮丰600g/hm2(严禁使用多效唑)喷施,提高水稻抗病虫害、抗倒能力;于灌浆期用增效王600g/hm2和艾可多750g/hm2叶面喷施,提高水稻结实率,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3.5科学灌水
  移栽秧要浅水浅插,寸水活棵,五至八叶期要浅灌2~3cm,促分蘖,无水上水;九叶期茎基数达到预期穗数90%时及时控制分蘖晒田,采用轻搁、分次搁的方法,十至十一叶期干湿交替,抽穗后间歇灌水,保持叶旺根壮,灌浆期不可断水,于收割前5~7d断水。直播稻田应在八叶期视情况晒田控制分蘖,其他相同。
  3.6及时除草
  选用安全性好、适用对路、持效期长的优秀除草剂及时防治草害。
  3.7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虫情预测及田间情况,选用低毒、高效、持效期长、无抗性的对路优秀药剂及时防治病虫害。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川香8号的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与培育短龄秧、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从而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川香8号;品种特性;播种;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1-01    川香8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2008年
摘要进行了96%金都尔乳油防治榨菜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96%金都尔乳油对榨菜安全,能有效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使用剂量为1 500mL/hm2。  关键词96%金都尔乳油;榨菜田杂草;防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48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10-01    榨菜是余姚市临山镇的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常年种植面积在1 333hm
摘要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合苏04-7的特征特性,并从地块选择、精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合苏04-7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合苏04-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9-01    鲜食糯玉米合苏04-7是苏州市吴中区农业新技术开发公司与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合作,
摘要 介绍了杂交抗虫棉太D5F1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整地与施肥、适时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能指导该品种棉花的生产。  关键词 杂交抗虫棉;太D5F1;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227-01    杂交抗虫棉太D5F1是湖北惠民种业培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主要表现为植株较大、株型紧凑,苗期生产稳健,7叶以后
摘要 阐述岳优9113作为烟后稻在五夫镇示范种植表现,并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和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和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岳优9113;烟后稻;种植表现;栽培技术;福建武夷山五夫镇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40-01    岳优9
摘要土壤水分、盐分是盐渍化土壤的2个重要属性,是进行土壤盐渍化监测和治理的重要参数。利用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在现代黄河三角洲进行了土壤水分、盐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Hydra土壤水分/盐分/温度测试仪土壤水分有效测量仅在中度盐渍化程度以下土壤中适用,对于类似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利用该仪器进行土壤水分、盐分监测研究不太适合,其主要原因就是土壤盐分过高引起土壤水分(W
摘要总结了博乐市近年来棉花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情况及其采取的防治措施,旨在积极推进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指导植保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专业化组织;防治措施;新疆博乐  中图分类号 S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191-01    近年来,博乐市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
摘要为筛选适合桐城市种植的中粳稻品种,于2008年进行了中粳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粳糯2402、天协1号、武运粳7号表现较好,可推广种植;陵香优18、皖稻90与宁粳2号产量较低,需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中粳稻;品种对比;安徽桐城  中图分类号S511.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49-01    为筛选出适合桐城市种植的中粳稻新品种,笔者于2008年进行
摘要在分析遂昌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基础上,阐述了古树名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价值;保护措施;浙江遂昌  中图分类号S759.1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41-01    古树名木,是指有100年以上树龄、稀有、珍贵的树木,是有歷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木。古树名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其既有生物学价值,又具有
摘要 通过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秧种植和小秧机插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但全生育期缩短14~15d;大秧人工种植区平均产量7 122kg/hm2,接近或略高于当地常规晚粳的产量水平;小秧机插种植区平均产量5 475kg/hm2,产量水平低于当地常规晚粳。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以采用大秧种植为宜。  关键词 杂交粳稻;甬优8号;连作栽培;生育进程;经济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