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架桥”仪式音乐研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瑶族是个历史悠久并拥有许多灿烂文化的民族。从古至今,瑶族同胞对信仰大自然、道教诸神、祖先鬼神及图腾都有着敬畏的崇拜。宗教仪式活动则是民族信仰与崇拜的重要表现形式,而音乐是仪式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地瑶族的文化角度出发,对瑶族“架桥”仪式中的音乐进行具体分析。
  关 键 词: 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仪式音乐
  一、仪式的依存环境
  镇圩瑶族乡境内古属荒蛮地,记录不详。元代属上林三畔鎮。[1]明代属上林乡二里。清代属上林乡二里、三畔镇。镇圩乡位于上林县西北部,东与唐红乡、忻城县交界,西南与马山县古零镇连接,南与西燕镇毗邻,北与马山县加芳乡接壤。瑶族788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1.6%。人口自然增长率7.69‰。全乡语言以瑶语为主,并有少部分壮语、汉语和桂柳话。
  二、仪式缘由
  按当地瑶族的风俗,小孩出生之后,就会找算命先生 “查八字”,如果命中所带关难过多,就需要“架桥”禳解,以保平安。关难通常表现为体弱多病,经过医治不见好转。当地瑶人认为这是“人生之路行至某处,桥路不通了”,想要走通桥路,需要通过“架桥”才能使人度过关难,所以则衍生出架桥仪式。[2]
  三、仪式音乐形态特点
  瑶族“架桥”仪式民间又称之为唱“十二奶”,“十二奶”即十二路神仙。通过仪式主持者作为媒介为人们消灾祈福。“架桥”仪式是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一带瑶人为孩童消灾祛病的一种仪式活动。经过笔者现场采录音频进行分析可得出多声部音乐[3]覆盖整个仪式。其多声部音乐的织体特点大体可分为支声型、主调型以及综合型三类。[4]
  (一)支声型织体
  支声型织体,是指各声部以同一旋律的变体在同一时间内作纵向结合发展的一种多声部结构形式。仪式音乐中的支声型织体种类为分声部式支声,即各声部以基本相同的节奏进行纵向支声形成时“合”时“分”的关系。
  1.分支类型
  架桥仪式中的分声部支声型织体有以下两种类型,即先“合”后“分”和时“分”时“合”。
  ①先“合”后“分”类型
  由于大部分支声型织体是由齐唱发展而来的,因而乐曲开始时先“合”(即齐唱,表现为同度同音程),后面才出现“分”(即分支,表现为其他和声音程)。如谱例《五奶》:
  上例两个声部旋律动向基本一致,旋律的支点及句逗音基本相同,下声部是上声部的变体。乐曲进行到第10小节时出现了分支的现象,第一声部旋律在羽音与徵音大二度之间进行,而第二声部以一个二分音符的持续羽音,这种突如其来的“分”不仅丰富了旋律还使得音乐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②时“分”时“合”类型
  此种类型的“分”与“合”经常混杂在一起,二者间隔时距很短暂。如谱例《一奶》:
  该乐曲由上下两句组成,上句由“合”起头在第一小节的第三拍“分”,旋律进行到第二小节最后两个徵时又“合”,接着又分,最后在句尾的徵音终止。下句由“分”开始,第一声部的十六分音符突出了旋律进行的激动,最后“合”在徵音上完全终止。
  (二)主调型织体
  主调型织体是指以第一声部的主旋律为主导地位,其他的声部为次要地位,专门衬托第一声部,突出第一声部的旋律色彩。其他声部衬托第一声部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含有持续音、固定音型或陪伴式进行等方式,对主旋律起到陪衬、烘托和充实的作用。在架桥仪式音乐中主调型织体有持续音衬托式。
  1.长持续音拖腔式
  在架桥仪式音乐中,长持续音的应用常常出现。其特点是主旋律由第一声部起头后,第二声部仅以一个固定音程音型来烘托第一声部,这类手法虽然简单,但和声风格独异,声部进行独特。如谱例《二奶》:
  (三)综合型织体
  综合型织体即由接应型织体、支声型织体、主调型织体、复调型织体几种形式以横纵向各种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生成新型的织体形式。
  1.接应型与支声型的综合
  这类综合型织体偶尔在架桥仪式音乐中出现,例如谱例《七奶》:
  从以上谱例可知,乐曲以第二声部起头,旋律进行到第二小节时第二声部以持续音长羽音与第一声部进行接应。之后的旋律又构成了支声关系。这样就形成了这两类多声结构型的综合。
  2.支声型与复调型的综合
  例如谱例《八奶》:
  以上乐曲是一个二句类,非重复材料,非方整性,收拢性乐段。其曲结构图为:a(1—4) b(5—11)。两句的最后一小节的一声部与二声部的旋律、节奏、音型均相同,为支声型织体中的“合”,而其余的小节又各自分为两个声部形成支声关系,总的织体形式即构成综合体。这两类不同的织体形式纵向叠置起来,使得整个演唱既有此起彼伏的追逐效果,又有浓重的音响情绪。
  四、结语
  镇圩瑶族“架桥”仪式音乐主要以同声重唱为主。仪式中的乐曲皆属于四声性调式与四声音列。调式色彩皆为徵调与羽调。旋法以级进和小跳为主较少出现跳进,旋律线条以波浪式为主且多用重复、对比的旋律发展手法。多声部织体形式主要以支声型、主调性、综合性三种为主。节奏律动为均分律动。音乐结构以一部曲式为主。由于镇圩乡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当地独树一帜的仪式音乐文化。其多声部音乐是当地瑶族人们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瑶族丰富音乐文化的完美诠释。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度第一批校级科研项目“瑶族‘架桥’仪式音乐研究—以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为例”(2019YB01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李筱文、赵卫东.过山瑶族研究文集[C].广东省民族研究所,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08.10.
  [3]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8.
  [4]樊祖荫.刀朗木卡姆多声形态研究[J].音乐研究,2001(1):14-23.
其他文献
教学思想被广泛用于数学学习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零为整.学生习惯于在数学学习中使用渗透教学思想,能够实现积极思考,提高能力,并在
在幼儿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将游戏与教学相融合,能够为幼儿带来良好的活动体验,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游戏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快乐,就能让学生乐于写、大胆写,在习作中张扬个性!
摘 要: 柳宗悦所构建的东方美学理念对于美的价值和认识有着新的诠释,在柳宗悦的民艺思想中,强调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实用、自然、健康、传统等属性。他认为,民艺之美远高于其他工艺之美的原因就在于此。本文通过对柳宗悦民艺思想的解读与透析,对比了时下服装工艺市场的现状,做出分析并引发思考。  关 键 词: 柳宗悦;民艺思想;服装工艺的发展;反思启示  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艺术大师、民艺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孩子们稚气未脱,但同时又面临初中科目多、压力大的现实.班主任管理工作既要宽严相济,更要讲究策略.本文将从七年级班级管理的策略、具体方式方
当发生校园危机事件时,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情绪上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波动,这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课进行危机干预,及时调整学生心理,释放情绪,积极面对.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取得了很大成效.比较典型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课堂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一方面能
美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当提高对美育的重视,将美育教育融入和学科教学活动中,挖掘各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学前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幼儿的个性和内在本性,从幼儿的角度重新认识幼儿.与传统的学前教育理念相比,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对学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