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绍兴人对宣卷并不陌生,不论是做寿还是做白事,往往都会请来一个宣卷班,通宵达旦地宣起卷来,离老远都能听见。而如今,宣卷则通过改编登上了舞台,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形式。
一提起宣卷的历史,何云根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宣卷始于宋元时期,是继承唐代佛教“讲经说法”的传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说唱形式。在旧时,宣卷的一般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脚穿红底皮鞋,身穿长袍,头戴铜盆帽,到庵堂里宿山,唱宣卷,纯粹是出于娱乐的目的。到了现在,已经很不一样了,很多人孩子考上大学,就请宣卷来感谢菩萨还愿,也有生小孩愿菩萨保佑母子平安的。当然,最常见的就是人死后“五七”宣卷和做阴寿宣卷。“其实只要是家里的大事都可以进行宣卷。”
今年73岁的何云根,从小就很喜欢唱戏,无论是在田间干活还是空闲的时候都会自己哼上几声。那时只要有人家请了宣卷班唱宣卷,他就去整晚地旁听。“因为对宣卷很着迷,我就学着去唱了。”何云根说,当时也拜了一个过堂师傅,学有所成后,从1977年开始,他就以演唱紹兴宣卷为业,并组建了安昌宣卷“大和班”。
21世纪初,何云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宣卷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6月,何云根代表绍兴参加了在苏州昆山市锦溪镇举行的江浙沪宣卷演唱交流活动。何云根身穿唐装,演唱了一出《花名宝卷》,博得满堂彩。
宣卷的词语简明流畅,易于上口,演唱时,可翻看卷本,照本宣科,不用熟记或背诵,何云根说:“只要识字、会唱都可以参与。但是一般宣卷的人家还是要找一些老师傅坐镇。”何云根是远近闻名的宣卷艺人,邀请他宣卷的人自然就更多,最忙的时候,一年要唱上700多场。而现在,年岁已高的他,一个月下来,还是要唱上十来场。
他说,现在大和班并没有固定的成员,每次演出前,他就电话邀约有空闲的宣卷艺人一同前往,一般一场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
宣卷,是绍兴地区的“五大曲种”之一,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佛教倡导制度下的产物,把散、韵两种文体结合一起,作为宣传佛教教义和劝人为善的形式和工具。后来逐渐地演化成一种近似曲艺的形式。
宣卷,本身就是从市场走出来的,不是观众淘汰宣卷,而是宣卷自身渐渐远离了观众,内容和作品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革新求变是其艺术发展中的一条绝对的定律和一个普遍的常识。
何云根带领着他的大和宣卷班,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将宣卷的曲目由原来的专唱佛教故事,逐步发展到以演唱民间传说和宣扬真善美为主要内容,演出的场所也从庵堂搬到了农家客堂乃至舞台、戏台上。他们保留了宣卷原有的味道,再加入了娱乐、教育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需要,还为宣卷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顺应了发展的需要。
绍兴宣卷馆位于柯桥区安昌古镇西街,占地面积达900余平方米。由柯桥区文广局和安昌镇政府共同建设,柯桥区非遗保护中心具体实施陈列布展工作,开创了非遗展示场馆合作共建的先河,是非遗保护部门设立的第一家非遗专题展示馆。自今年国庆节对外试开放以来,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这古老曲艺的风采。
该馆由宣卷渊源、江浙沪宣卷及绍兴宣卷概述、艺术特色、仪式、宝卷、传承等内容构成。游客除了通过展板文字、图片等认识了解这门古老的曲艺艺术外,还可以走入传统宣卷场景、观看宣卷演唱视频、欣赏宝卷绘图唱词。
一提起宣卷的历史,何云根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宣卷始于宋元时期,是继承唐代佛教“讲经说法”的传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说唱形式。在旧时,宣卷的一般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脚穿红底皮鞋,身穿长袍,头戴铜盆帽,到庵堂里宿山,唱宣卷,纯粹是出于娱乐的目的。到了现在,已经很不一样了,很多人孩子考上大学,就请宣卷来感谢菩萨还愿,也有生小孩愿菩萨保佑母子平安的。当然,最常见的就是人死后“五七”宣卷和做阴寿宣卷。“其实只要是家里的大事都可以进行宣卷。”
今年73岁的何云根,从小就很喜欢唱戏,无论是在田间干活还是空闲的时候都会自己哼上几声。那时只要有人家请了宣卷班唱宣卷,他就去整晚地旁听。“因为对宣卷很着迷,我就学着去唱了。”何云根说,当时也拜了一个过堂师傅,学有所成后,从1977年开始,他就以演唱紹兴宣卷为业,并组建了安昌宣卷“大和班”。
21世纪初,何云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宣卷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6月,何云根代表绍兴参加了在苏州昆山市锦溪镇举行的江浙沪宣卷演唱交流活动。何云根身穿唐装,演唱了一出《花名宝卷》,博得满堂彩。
宣卷的词语简明流畅,易于上口,演唱时,可翻看卷本,照本宣科,不用熟记或背诵,何云根说:“只要识字、会唱都可以参与。但是一般宣卷的人家还是要找一些老师傅坐镇。”何云根是远近闻名的宣卷艺人,邀请他宣卷的人自然就更多,最忙的时候,一年要唱上700多场。而现在,年岁已高的他,一个月下来,还是要唱上十来场。
他说,现在大和班并没有固定的成员,每次演出前,他就电话邀约有空闲的宣卷艺人一同前往,一般一场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
宣卷,是绍兴地区的“五大曲种”之一,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佛教倡导制度下的产物,把散、韵两种文体结合一起,作为宣传佛教教义和劝人为善的形式和工具。后来逐渐地演化成一种近似曲艺的形式。
宣卷,本身就是从市场走出来的,不是观众淘汰宣卷,而是宣卷自身渐渐远离了观众,内容和作品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革新求变是其艺术发展中的一条绝对的定律和一个普遍的常识。
何云根带领着他的大和宣卷班,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将宣卷的曲目由原来的专唱佛教故事,逐步发展到以演唱民间传说和宣扬真善美为主要内容,演出的场所也从庵堂搬到了农家客堂乃至舞台、戏台上。他们保留了宣卷原有的味道,再加入了娱乐、教育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需要,还为宣卷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顺应了发展的需要。
绍兴宣卷馆位于柯桥区安昌古镇西街,占地面积达900余平方米。由柯桥区文广局和安昌镇政府共同建设,柯桥区非遗保护中心具体实施陈列布展工作,开创了非遗展示场馆合作共建的先河,是非遗保护部门设立的第一家非遗专题展示馆。自今年国庆节对外试开放以来,游客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这古老曲艺的风采。
该馆由宣卷渊源、江浙沪宣卷及绍兴宣卷概述、艺术特色、仪式、宝卷、传承等内容构成。游客除了通过展板文字、图片等认识了解这门古老的曲艺艺术外,还可以走入传统宣卷场景、观看宣卷演唱视频、欣赏宝卷绘图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