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目前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
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针对生物课堂上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特点,老师对学生所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有不同的方式,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2.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
2.1重理论学习,保证研究者理论素养的与时俱进。
课题组成员经常上网、自学,广泛了解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策略》《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等通过广泛的阅读。
2.2重教学实践,保证课题研究活动落到实处。
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探索,体验课题研究给教与学带来的双赢效果。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我们认真实施课堂教学研究,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每次教学结束,课题组成员都认真地进行评课交流,反思总结。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上。
2.3重研究过程,保证课题研究的稳步推进
2.3.1小组合作学习问卷调查——明确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2015.3月,课题组精心命制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调查.对3个实验校的初中八年级学生调查,共收集学生调查问卷206份,学生的调查结果:课堂中你喜欢老师提问你有30%,你有问题提问老师70%;在以前的课上活动较少85%,以前的课上活动比较充分15%;在以前的生物课,你认为你和老师是完全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90%,朋友关系,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像朋友一样10%。经过一年的学习,你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更有兴趣70%,和原来一样比较有兴趣10%;无所谓20%;一年的学习中最有兴趣的是实验,观察,参观。
2.3.2分析实验数据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2.3.2.1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中的围圈说等方法正是适宜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复习阶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2.3.2.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
2.3.2.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學习效率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验。
开好学生分组实验,明确任务,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例“临时装片的制作”的片段:
师:你能做一个洋葱内表皮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来观察吗?(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约5分钟时,教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完成探索任务,又延长1分钟。然后要求小组合作发现临时装片的正确做法)
生:我们小组是取下洋葱内表皮,放在载玻片,再盖上盖玻片,可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和其他小组观察到的不一样。视野较黑,可能是材料的透明度不好。
生:我们小组是用镊子撕下洋葱的内表皮。撕下来的肉眼看起来就很透明。可是放在载玻片上怎么也展不开,总是打卷,最后也没成功。
生:我们小组也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撕得厚一些,透明度就不好,如果薄一些就打卷。
生:我们小组认为只要小心操作会减少气泡的产生。
生:我们小组认为多加水就会减少气泡产生,但盖玻片不稳定,容易滑动。
生:我们小组认为设法水平放盖玻片就会减少气泡产生,但不容易操作。
生:我们小组认为先使盖玻片一个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轻轻的盖盖玻片,就会避免气泡产生。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这种方法的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生:我们是先不放材料,只是放清水一滴,然后就盖盖玻片,专门研究产生气泡的问题,我们试了好多方法,最后这种方法最有效。
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围绕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这个组合非常重要。
2.3.3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到底出现哪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小组构建差异显著。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桌两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就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然而这种合作小组的人员组成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问题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在一节《蒸腾作用》的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布置的作业拿出来便于讨论时,发现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不进行讨论交流,甚至有的同学作业都没了。
问题三:学生的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大多数的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课时,先要求学生看实验的相关步骤时2分钟,这时会发现一部分学生根本没看,自己在那发呆,或者看了也没和成员交流,温度需要设置哪两组对照,如何控制单一变量等。
问题四:讨论题目不够合理。
教师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比较随意, 有些浅显的没有思维容量的问题,原本只要通过自主学习就获得的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效率事倍功半。而有些题目跨度大,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严重脱钩, 学生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 只有少数优等生能够理解掌握, 而大部分学生则还是一脸茫然, 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问题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是表扬了整体,对小组中进步大的学生没有及时的鼓励,有可能学生的积极性会打折扣。
问题六:教师作用发挥不理想。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挥欠妥, 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形式, 摆摆样子后就草草收兵, 不求实效;另一种是放羊式管理,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放任自流。老师没有精心地研究每次小组合作可能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只是一味的全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解决的策略:
策略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并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保证每小组都有高、中、差的学生。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开竞争。
策略二:构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
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例如:在上《蒸腾作用》时,给每个小组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每小组学生可根据小组的交流,讨论后,采集相关的植物进行实验,老师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和鼓励,这样学生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策略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生物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生物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策略四:讨论问题要适合学生。
讨论问题应适合学生,过深或者过浅都对学生不利,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具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策略五:科学、合理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是建立一种乐学互助的良性机制。
评价合作学习效果,一是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二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要注意对学习过程中态度、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倾听、交流协作。
3.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分析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初中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行动策略,我们取得成果主要有: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课题研究从学科、学生、教师、教材等角度,全面地分析了学生心理特点,掌握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学习成绩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
3.2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3.3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从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全学年生物测试成绩的跟踪结果来看,三次测试成绩的逐步提高凸显课题研究的成功,从选取的两个对此班来看,由于实验班的教学更关注教学策略的使用,更注意对学生的指导,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质量进步明显。
参考文献:
[1]贺莉.《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劉恩山.《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3]杨云东.《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
[4]钱冬义.《中学生物教学》.2013
[5]傅跃泼.《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
[6]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
[7]杨九俊.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目前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
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针对生物课堂上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特点,老师对学生所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有不同的方式,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2.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
2.1重理论学习,保证研究者理论素养的与时俱进。
课题组成员经常上网、自学,广泛了解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策略》《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等通过广泛的阅读。
2.2重教学实践,保证课题研究活动落到实处。
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探索,体验课题研究给教与学带来的双赢效果。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我们认真实施课堂教学研究,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每次教学结束,课题组成员都认真地进行评课交流,反思总结。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上。
2.3重研究过程,保证课题研究的稳步推进
2.3.1小组合作学习问卷调查——明确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2015.3月,课题组精心命制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调查.对3个实验校的初中八年级学生调查,共收集学生调查问卷206份,学生的调查结果:课堂中你喜欢老师提问你有30%,你有问题提问老师70%;在以前的课上活动较少85%,以前的课上活动比较充分15%;在以前的生物课,你认为你和老师是完全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90%,朋友关系,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像朋友一样10%。经过一年的学习,你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更有兴趣70%,和原来一样比较有兴趣10%;无所谓20%;一年的学习中最有兴趣的是实验,观察,参观。
2.3.2分析实验数据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2.3.2.1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中的围圈说等方法正是适宜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复习阶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2.3.2.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
2.3.2.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學习效率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验。
开好学生分组实验,明确任务,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例“临时装片的制作”的片段:
师:你能做一个洋葱内表皮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来观察吗?(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约5分钟时,教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完成探索任务,又延长1分钟。然后要求小组合作发现临时装片的正确做法)
生:我们小组是取下洋葱内表皮,放在载玻片,再盖上盖玻片,可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和其他小组观察到的不一样。视野较黑,可能是材料的透明度不好。
生:我们小组是用镊子撕下洋葱的内表皮。撕下来的肉眼看起来就很透明。可是放在载玻片上怎么也展不开,总是打卷,最后也没成功。
生:我们小组也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撕得厚一些,透明度就不好,如果薄一些就打卷。
生:我们小组认为只要小心操作会减少气泡的产生。
生:我们小组认为多加水就会减少气泡产生,但盖玻片不稳定,容易滑动。
生:我们小组认为设法水平放盖玻片就会减少气泡产生,但不容易操作。
生:我们小组认为先使盖玻片一个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轻轻的盖盖玻片,就会避免气泡产生。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这种方法的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生:我们是先不放材料,只是放清水一滴,然后就盖盖玻片,专门研究产生气泡的问题,我们试了好多方法,最后这种方法最有效。
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围绕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这个组合非常重要。
2.3.3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到底出现哪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小组构建差异显著。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同桌两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就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然而这种合作小组的人员组成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问题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在一节《蒸腾作用》的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布置的作业拿出来便于讨论时,发现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不进行讨论交流,甚至有的同学作业都没了。
问题三:学生的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大多数的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课时,先要求学生看实验的相关步骤时2分钟,这时会发现一部分学生根本没看,自己在那发呆,或者看了也没和成员交流,温度需要设置哪两组对照,如何控制单一变量等。
问题四:讨论题目不够合理。
教师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比较随意, 有些浅显的没有思维容量的问题,原本只要通过自主学习就获得的知识技能,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效率事倍功半。而有些题目跨度大,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严重脱钩, 学生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 只有少数优等生能够理解掌握, 而大部分学生则还是一脸茫然, 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问题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是表扬了整体,对小组中进步大的学生没有及时的鼓励,有可能学生的积极性会打折扣。
问题六:教师作用发挥不理想。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挥欠妥, 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形式, 摆摆样子后就草草收兵, 不求实效;另一种是放羊式管理,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放任自流。老师没有精心地研究每次小组合作可能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只是一味的全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解决的策略:
策略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并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特点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保证每小组都有高、中、差的学生。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开竞争。
策略二:构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
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例如:在上《蒸腾作用》时,给每个小组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每小组学生可根据小组的交流,讨论后,采集相关的植物进行实验,老师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和鼓励,这样学生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策略三: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生物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生物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策略四:讨论问题要适合学生。
讨论问题应适合学生,过深或者过浅都对学生不利,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具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策略五:科学、合理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是建立一种乐学互助的良性机制。
评价合作学习效果,一是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二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要注意对学习过程中态度、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倾听、交流协作。
3.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分析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初中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行动策略,我们取得成果主要有: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课题研究从学科、学生、教师、教材等角度,全面地分析了学生心理特点,掌握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配合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活动,学习成绩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
3.2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3.3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从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全学年生物测试成绩的跟踪结果来看,三次测试成绩的逐步提高凸显课题研究的成功,从选取的两个对此班来看,由于实验班的教学更关注教学策略的使用,更注意对学生的指导,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质量进步明显。
参考文献:
[1]贺莉.《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劉恩山.《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3]杨云东.《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
[4]钱冬义.《中学生物教学》.2013
[5]傅跃泼.《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
[6]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
[7]杨九俊.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