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的作文,占分比重最大,老师、考生都非常重视,甚至有一文定试之说。
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一个观点:写作不是教出来的。当孩子意识到我在教他写作的时候,他的写作必然陷入了一个框框。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无心得或办法的。”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才能学会写作。
笔者认为有这么几种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第一,广揽素材。生活有多广,素材就有多广。精彩的文字往往都是从“看见”开始。虽说现在的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家庭、学校、补习班,但若加以引导,他们也能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每天各具风味。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里,每天也会发生一些新的事情,产生新的变化。这些眼见、耳听、心想的所有生活内容,都是写作的素材。
例如,我们国际学校南门口,最常见到的是来接送孩子及为孩子送晚饭的家长。我让学生注意观察家长。从家长和孩子的对话、闲谈中,学生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的家长性格、家庭氛围、家教理念的差异。还有校门口外一些卖各种零食的小商贩、来来往往的行人、拥堵在路上的车主、散发各种宣传单的中年人,也都成为学生们观察和写作的内容。小到餐桌上的一份糖醋带鱼、抽屉里落满灰尘的小陀螺……每一个事物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种经历。
“如果你能看,你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说过的一句话。但是,生活中,许多学生习惯于借用他人的眼睛和心灵,他们也在看,却只是随意地扫过一个又一个地方,很少停留,貌似在关注,结果只看到模糊的一片。他们的目光没有与事物真正对焦,他们的心灵也就难以产生真正的触动。因此,我们要学会从“看身边的风景”开始做起,广揽素材。
第二,巧设立意。好文章要体现好的思想,一篇文章没有思想那只能说是一堆语言材料的堆砌,表面看起来是华美的,实质却毫无价值。我们不刻意追求思想的高深,也不强调思想的新异,但我们要能看见思想自由翱翔的痕迹。它可以没有固定的方向,更加不需要只朝着哪个方向。但起飞前,你必须明确你今天这趟行程是飞向何方,然后才可落笔。比如班上有个孩子写从家门口出来的街上有东西两个方向,打小妈妈便只带他出门前行再东拐,还会刻意强调西边的街上坏人多。直到再大一点,偶然去了西街才明白:东街多的是书店、文具店、琴行、画班;西街多的是游戏机室、网吧、KTV等,他由此悟出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这位孩子的语言与思想之泉汩汩流出,这样的写作也更显存在的价值。
第三,精攻描写。描写是初中作文训练和作文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样的一件事物,只有用心去描写了,才会道清这其中的“有什么”(叙述,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把东西介绍准确)、“怎么样”(刻画、描摹,它起的作用是使行文“清楚、细致”。最好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刻画、描摹)、“像什么”(比喻,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生动形象)。例如在PPT里投影一幅白鹅戏水图,不加修饰的写法是这样的:“图画里有一条河,在河里,有两只小白鹅游来游去地玩耍。”这仅仅回答了“有什么”。技高一点儿的会这样写:“在清澈的湖面上,两只雪白色的小白鹅在自由自在地游着,它们看上去悠哉悠哉。”这已经很好地描绘了“有什么”和“怎么样”。可若想三者兼顾,你可以试试这样说:“轻盈流畅、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有两只天真活泼的小白鹅,它们全身有细细的绒毛和雪白的花纹,就像两只小毛球浮在一面镜子上。它们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细长的脖颈一伸一缩,水珠顺着光滑的鹅背滚落下来,此时就像一对腼腆的小姊妹在散步。偶尔你追我赶起来,它们又变成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在嬉戏。”
第四,反复修改。这大概是写作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儿了。挤出点时间,动一些脑筋,来回研读斟酌几下,时不时冒出一两个极富智慧的语句,把文章润饰得有棱有角,轮廓分明,表意更加明确,会发现每改一遍都要比上一回更完美一些,这些妙手偶得的句子绝非一气呵成所能得到。修改时对结构再作一些规整,让段落错落有序,情节起伏有度。该简明处,干净利落;该委婉处,含蓄曲折。把情绪有技巧地且更加酣畅地表达出来,使文章越读越有味道。这时,再将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放在一块儿,你会明显地看到“进步”。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看出这一层好处,那便是写作生涯的一次小小飞跃,尝到了飞跃的甜头,进一步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那就是开头所讲的,只需多写,无需多教了。
最后,用斯宾塞的一段话共勉:“我认为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也没有什么言辞比事物本身更有魅力。热爱真理,谦卑地折服于真理的语气,比任何强辞雄辩都更让人愿意聆听。”如果说写作有什么法则,这就是法则。
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一个观点:写作不是教出来的。当孩子意识到我在教他写作的时候,他的写作必然陷入了一个框框。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无心得或办法的。”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才能学会写作。
笔者认为有这么几种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第一,广揽素材。生活有多广,素材就有多广。精彩的文字往往都是从“看见”开始。虽说现在的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家庭、学校、补习班,但若加以引导,他们也能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每天各具风味。在有限的狭小空间里,每天也会发生一些新的事情,产生新的变化。这些眼见、耳听、心想的所有生活内容,都是写作的素材。
例如,我们国际学校南门口,最常见到的是来接送孩子及为孩子送晚饭的家长。我让学生注意观察家长。从家长和孩子的对话、闲谈中,学生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不同的家长性格、家庭氛围、家教理念的差异。还有校门口外一些卖各种零食的小商贩、来来往往的行人、拥堵在路上的车主、散发各种宣传单的中年人,也都成为学生们观察和写作的内容。小到餐桌上的一份糖醋带鱼、抽屉里落满灰尘的小陀螺……每一个事物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种经历。
“如果你能看,你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说过的一句话。但是,生活中,许多学生习惯于借用他人的眼睛和心灵,他们也在看,却只是随意地扫过一个又一个地方,很少停留,貌似在关注,结果只看到模糊的一片。他们的目光没有与事物真正对焦,他们的心灵也就难以产生真正的触动。因此,我们要学会从“看身边的风景”开始做起,广揽素材。
第二,巧设立意。好文章要体现好的思想,一篇文章没有思想那只能说是一堆语言材料的堆砌,表面看起来是华美的,实质却毫无价值。我们不刻意追求思想的高深,也不强调思想的新异,但我们要能看见思想自由翱翔的痕迹。它可以没有固定的方向,更加不需要只朝着哪个方向。但起飞前,你必须明确你今天这趟行程是飞向何方,然后才可落笔。比如班上有个孩子写从家门口出来的街上有东西两个方向,打小妈妈便只带他出门前行再东拐,还会刻意强调西边的街上坏人多。直到再大一点,偶然去了西街才明白:东街多的是书店、文具店、琴行、画班;西街多的是游戏机室、网吧、KTV等,他由此悟出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这位孩子的语言与思想之泉汩汩流出,这样的写作也更显存在的价值。
第三,精攻描写。描写是初中作文训练和作文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样的一件事物,只有用心去描写了,才会道清这其中的“有什么”(叙述,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把东西介绍准确)、“怎么样”(刻画、描摹,它起的作用是使行文“清楚、细致”。最好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刻画、描摹)、“像什么”(比喻,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生动形象)。例如在PPT里投影一幅白鹅戏水图,不加修饰的写法是这样的:“图画里有一条河,在河里,有两只小白鹅游来游去地玩耍。”这仅仅回答了“有什么”。技高一点儿的会这样写:“在清澈的湖面上,两只雪白色的小白鹅在自由自在地游着,它们看上去悠哉悠哉。”这已经很好地描绘了“有什么”和“怎么样”。可若想三者兼顾,你可以试试这样说:“轻盈流畅、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有两只天真活泼的小白鹅,它们全身有细细的绒毛和雪白的花纹,就像两只小毛球浮在一面镜子上。它们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细长的脖颈一伸一缩,水珠顺着光滑的鹅背滚落下来,此时就像一对腼腆的小姊妹在散步。偶尔你追我赶起来,它们又变成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在嬉戏。”
第四,反复修改。这大概是写作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儿了。挤出点时间,动一些脑筋,来回研读斟酌几下,时不时冒出一两个极富智慧的语句,把文章润饰得有棱有角,轮廓分明,表意更加明确,会发现每改一遍都要比上一回更完美一些,这些妙手偶得的句子绝非一气呵成所能得到。修改时对结构再作一些规整,让段落错落有序,情节起伏有度。该简明处,干净利落;该委婉处,含蓄曲折。把情绪有技巧地且更加酣畅地表达出来,使文章越读越有味道。这时,再将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放在一块儿,你会明显地看到“进步”。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看出这一层好处,那便是写作生涯的一次小小飞跃,尝到了飞跃的甜头,进一步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那就是开头所讲的,只需多写,无需多教了。
最后,用斯宾塞的一段话共勉:“我认为没有什么语言比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更动人,也没有什么言辞比事物本身更有魅力。热爱真理,谦卑地折服于真理的语气,比任何强辞雄辩都更让人愿意聆听。”如果说写作有什么法则,这就是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