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治疗中晚期胃癌血液高凝之经验

来源 :江苏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晚期胃癌患者多并发血液高凝,影响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王瑞平教授认为中晚期胃癌血液高凝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的基础上,受癌毒、热邪、出血的影响,发生气血凝滞。临证不可一味活血化瘀,需抓住其本虚标实的本质,疏肝解郁以助活血,益气扶正以助生血,注意化瘀勿动血,活血分寒热,并将调理脾胃贯穿始终,方可有效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其他文献
清代名医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中总结泄泻的辨治源流,并指出泄泻的病因乃以湿为主,兼夹各邪;重视病因辨证,治疗主张脏腑同调,如肺肠同调、脾肠同治、太少兼顾等;处方用药强调温养脾胃、分利水湿、升阳止泻、收敛固涩等。《沈芊绿医案》中有关治疗泄泻的医案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想。沈氏辨治泄泻的思想既涵盖前人之理论,又包括自己的阐释与创新,对于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有一定参考价值。
随着现代女性工作和家庭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影响,月经过少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子宫轴学说指导下,提出月经过少的病机本质是心-肾-子宫轴调节功能异常,治疗采用调畅心-肾-子宫轴,顺应阴阳气血转化,则经水渐盈,应时而下。
王晖教授提出“三定分层,环扣连锁”证治模式,“三定”即辨人定体、辨病定位、辨证定性,“分层”即据性析机、审机立治、组方用药、善后应变,彼此之间环环相扣,分层叠进.据此
1连苏胃胀饮组成:黄连6 g,连翘12 g,紫苏梗10 g,陈皮10 g,香附10 g,炒枳壳10 g,白豆蔻6 g,炒麦芽15 g,莱菔子15 g,法半夏10 g。功效:清胃除胀,行气消导。主治:多种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以及精神情绪因素所致的胃脘胀满、反酸烧心,饭后为甚,屡用胃动力西药乏效者(肝胃气郁化热,脾运受阻)
1加减补肾活血方组成:紫河车6 g,炒丹参10 g,山萸肉10 g,炒白芍10 g,淮山药10 g,菟丝子10 g,川续断10 g,赤芍10 g,石菖蒲10 g,炙远志10 g,酸枣仁30 g,莲子心5 g。功效:补肾填精,活血开窍,调经助孕。主治:月经不调,不孕不育(肾虚精亏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孙远征教授结合30余年临床经验及科研成果,运用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独到:提出循经远取动法,有效疏通经络;注重调神;重视针刺中的主次结合;强调辨证取穴.临证验之可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作为第一部中医传染病学专著,其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医治疫先河。首次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戾气,其传染性极强,是对温疫病因的创见。病机方面提出戾气侵袭,首先伏于膜原之中;将疫邪离开膜原后的传变分为九种方式,创立“表里九传”辨证。治疗上创立达原饮,开创治疗膜原戾气之先河,并注重疫病的后期调护。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本病病因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痰浊、气滞等邪毒为标,治疗上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标本兼治。临证从扶正祛邪的治疗思路出发,以解毒祛瘀、益气养阴为基本治疗方法,随证加减,屡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伴缓慢进展的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最终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江苏省名中医严冰提出治宗脾胃是其关键,活血化瘀贯穿始末。临床治有独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治宗脾肾,用药双楫并举;活血化瘀,用药利取其大;消除血尿,用药不忘协同观;消蛋白尿,用药不忘优选观;利水消肿,用药不忘制约观;量关疗效,用药不忘量变观;清热解毒,用药不忘整体观;肾炎“变症”,用药不丢“三不一灌”。附验案1则以佐证。
2020年5月29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此称号是省内中医界最高荣誉,受表彰人员是行业医德医风的楷模、学术医术的精英,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了弘扬名医精神,传承名医经验,《江苏中医药》编辑部策划了“百名名医效方集验”选题,荟萃名医效方(效法)。此选题得到了百位省名中医的大力支持,专此志谢!本刊从2021年第1期开始,重启《名医长廊》栏目,以姓氏笔画为序,刊登一百位名医的效方(效法)及验案,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