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歧义辨析举例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历来在学者、文人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后世学者普遍重视《论语》的注解问题,但在个别词句的解释上存在歧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的历时变迁。本文以《论语》中的一些语句为例,就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略作分析,以期对于我们今天的《论语》阅读有所帮助。
  [关键词]《论语》;语言现象;歧义辨析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59-0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因为是对口语的记录,而且是只言片语的记录,省略了说话的时间、地点、事件、场景等语境因素。在人物说话时,是没有歧义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物非人非,后人在阅读和注释《论语》时,对有些词语便有了不同理解和解释,有的甚至已经无法确定到底哪种解释是合乎本意了。下文略举几例,就其中的语言现象试作分析。
  一、《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对“片言”的解释主要有:第一,“片”有“偏”义,即一面之词。是说子路非常聪明,明言善辩,根据诉讼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就能判断案件的是非曲直。第二,“片”有“半”义,就是片言只语。是说子路忠信明决,话一出口就让人信服,不用等到把话说完。第三,“片”有“单辞”之义,就是一个人独说,没有与之对质之人。是说子路在断案的时候,没有人对他提出异议。
  以上三种解释,虽然都有道理,但仔细分析总是难以让人信服。现实中,有的案子比较简单,是非容易判断;有的案子非常复杂,甚至有些离奇,案件的侦破也就困难。“片言可以折狱”这句话,很显然是在赞扬子路,但说子路只凭疑犯一面之词就能判案,或者判案过程中没人提出质疑,虽然都是对子路断案能力的肯定,但总让人觉得不符合实际,不太合乎情理,难以自圆其说,难以令人信服。所以,有人对这些解释提出了质疑。如康有为在《论语注》里说:“天下狱情至变伪,虽有圣者,不能不听两造之词,子路虽贤,无是理也。”钱大昕说:“折狱与众共之,断无言未毕而人服之理。《书》疏以片言为单辞是矣,然子路大贤,何至与人兴讼于理亦难通,总不如孔安国注之确。子路才性明辨,故能听一人之言而决两家之狱。”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片,判木也。”“片”的本义是破开的木片。由“半木”引申为“一半”讲,即“牉”的简体。《广雅·释诂》:“片,判,分也。”《说文》:“解,判也。”“判,分也。”“解”由“从刀判牛角”引申为分析,所以,分析语义、分析语言也叫“解”。可见,“判木”是分开木头的意思。所以,“片”应当解释为“判”,“片言”即是“判言”,就是分析诉讼双方的供词。也就是说子路能根据原告与被告的陈述,从中找出案情的真相,从而分清是非曲直,而不用其他的人证物证就能准确判案。
  二、《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对“习”字的解释主要有学习、温习、诵习、实习、演习、练习等。
  《说文解字》:“习,数飞也。”“习”的本义就是小鸟反复地试飞,学习、温习、诵习、实习、演习、练习等意思都是从这一本义引申出来的,是就不同学习内容来说的。孔子当时的教学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六类,不像后代学校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把“习”解释为“诵习”,恐不能全部概括这些内容。就理论知识而言,“习”指“温习”、“诵习”;就礼、乐、射、御等技能而言,“习”即指“练习”、“演习”,如《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卫,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的例子。再如《礼记·射义》:“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晁错《募民实塞疏》:“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战。”
  孔子的学说主要包括伦理和政治两个方面,而这些学说的实践性都非常强。如果没有实践,这些思想就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和意义,只算是纸上谈兵。所以,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目的就是要找到能够实践他学说的机会,施展自己政治理想抱负的舞台。所以,不管是书本知识,还是实用技能,纵观孔子一生的经历,都可以用“实践”一词来囊括“习”字的意义,这样就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解释了。如《论语·子张》中也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当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
  三、《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对“敏”字的解释主要有:敏捷,即在做事上敏捷;勤勉,即做事勤奋。
  “敏捷”做事与“勤勉”做事相比较而言,后者应当更为合理一些。孔子一直主张学习和实践要相结合,而且孔子在《子路》中曾告诫子夏说:“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可见,孔子所说“敏于事”应不是让人做事要快,而是要在勤勉于事的前提下加强学习。
  四、《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对“其”字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父母,即子女担忧父母的疾病疾;子女,即父母担忧子女的疾病。
  究竟哪种解释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说这句话的背景。孔子是针对孟武伯问“孝”这个问题所做的回答,“孝”是问答的核心。那么怎么才算是“孝”呢?《说文解字》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为孝。因此,“孝”是子女对父母的行为,而不是相反。
  其次,孔子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往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时候他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左传》的记载,孟武伯曾经因为是否在成邑养马等问题上与其父孟懿子发生过冲突和争执,使其父大为恼火。后来孟懿子生病卧床不起,孟武伯就越发胆大妄为起来,恣意行事,这自然会加重父亲的病情。所以,当孟武伯来问孝时,孔子便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对他进行教育。“父母唯其疾之忧”正是孔子对孟武伯提出的委婉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有的解释为“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吧!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意思是说,所谓孝不外乎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只要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的焦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这就是孝。这样解释,未免有些太曲折了,有点牵强附会,不如直接解释为“孝子要担心父母的健康”更简洁明了。
  五、《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对“色”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父母的脸色,二是子女的脸色。从语境上看,子夏问的是“孝”,而孔子所答却是以什么什么为难了,这就答非所问了。清代黄式三《论语后案》中猜测说:“如此章盖问孝孰为难,子随所问而答之耳。”这种猜测虽有道理,但《论语》中所记之言都是非常讲究的,不会出现这样不该有的省略。如《先进》中“季路问事鬼神”,没有记为“季路问鬼神”;《颜渊》中有“仲弓问仁”,《卫灵公》中则记作“子贡问为仁”,一字之差,意思就相距千里。“问仁”是问仁德的具体内容和体现,“问为仁”是问如何培养仁德。所以,“色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省略,对《论语》中的词语不能简单增损或取舍。“色难”应当是孔子所认为的“孝”的一个要义,是孝的一种体现。“色”就是面色、脸色、神情之义;“难”当是“戁”字的假借。《说文·心部》:“戁,敬也。”王引之《经义述闻》:“难,读为戁……难、戁声相近,故字相通。”“色难”应解为“色戁”,即容色恭敬之义,这样,所有的问题和疑难就豁然冰释了。而且,还有孔子“色顺”的论述相佐证。《荀子·子道》:“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也?辞不逊与?色不顺与?’”“顺”即和顺、恭顺之义,“色顺”与“色戁”意义相近。这也和孔子有关于孝的诸多论述相契合,并与上章“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相得益彰,上下呼应。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色难”之“难”,当是作恭敬义讲的“戁”字的假借无疑了。
  六、《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有”字的解释主要有:通“友”;本字,“有朋”;“有朋”即“朋”,“有”为词头。
  对于“有”字的解释,或认为是本字“有”,或认为是通假字“友”。原因就是两字音同,“有”、“友”在古文中又确实可以通用,且两种解释在本句中都可以讲通,并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例证。如《白虎通·辟雍篇》引《论语》曰:“朋友自远方来。”阮元《论语校勘记》郑氏康成注此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是旧本皆作“友”字。《左传·昭公三十年》:“是不有寡君也。”“有”字即是“友”字的通假字。《广雅疏证》云:“古者谓相亲曰有,昭六年《左传》:宋向戌谓华亥曰:‘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杜注云:‘有,相亲有也。’宣十五年《公羊传》:‘潞子离于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晋师伐之。中国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王风·葛藟篇》云:‘谓他人母,亦莫我有。’皆谓相亲有也。有,犹友也。故《释名》云:‘友,有也,相亲保有也。’”因此,有的学者就把“有”解释为“友”,亦通。
  而程树德《论语集释》引《吕氏春秋·贵直篇》:“有人自南方来。”这句话与“有朋自远方来”句法相同。所以,程氏认为“有”作“友”是错误的。
  “有”字可以作词头,如“有周”、“有夏”等词语中,“有”字即是词头。
  这三种解释都可以讲得通,因而孰是孰非,在本句中确实难以明辨。到底选择哪种解释,只能让读者自己判断了。
  [参考文献]
  [1]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康有为.论语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5]萧泰芳,张儒,马麦贞,白平.《古代汉语》注释商榷[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其他文献
以乙酰苯胺、水杨醛、胺类为原料,经氯磺化、氨解、重氮化、偶联和缩合反应,合成了9种新的偶氮磺胺类席夫碱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确
模型综合是数字环境下地理信息的概念层次上的综合,是地图综合的前提和基础,它通过改变地图内部目标的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使地图的表达更简单;同时处理空间语义关系,保证小比例尺下的语义表达,进而使综合更方便.详细探讨了模型综合的概念和内涵,并着重从空间关系和语义关系方面探讨了模型综合的具体内容.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罗氏沼虾精子发生的全过程. 观察表明:精原细胞较大,近卵圆形,核大而圆,染色质分散. 初级精母细胞比精原细胞略小,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散布于核质中.
毕飞宇善于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令人过目不忘。她们个性独特、不被情爱所束缚、有理想、有追求。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
概述了昆虫抗菌肽的种类、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
采用NBT光化学还原法和愈创木酚法测定了N-呋喃亚甲基-O,S二甲基磷酰亚胺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对水稻幼苗SOD,PO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P-Ni(Ⅱ)配合物对水稻幼苗SOD和POD的影
虽然琉球古国早已不在,但是其在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却早已载入人类明册之中,并且引发了人们的追思和探究。本文以册封使徐葆光为研究对象,对徐葆光的生平进行了研究,并论述册
目的探讨miR-219-5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检测miR-219-5p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As PC-1及Bxpc-3和正常胰腺导管上
花青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调节炎症的能力,有助于防止神经元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花青素能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
以印尼短尾羊(ITT)和美利奴细毛羊( Merino )两种品系的绵羊为实验动物,研究动物感染巨片形吸虫后所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的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对巨片形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