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主动学习
中国分类号:G633.51
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必须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学校实践中一个最严重的缺点,就是教孩子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的工作。”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关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使学生的整个内心世界全面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历史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和谐活跃氛围;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在互助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历史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表现欲得到发挥。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历史课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以鼓励和赏识,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他们不断的进步。只有创设平等、和谐的历史课堂气氛,注重情感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主动的获取历史知识,展示其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就等于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创设历史课堂情景就是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感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对层次、多角度的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如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编写历史活动剧本,将太平天国为什么会爆发、怎样发展的和运动中颁布的两个方案通过舞台剧的编排表现出来,再通过学生的表演将太平天国这一历史事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创设历史情境时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架起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桥梁。
三、运用探究、讨论、辩论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舞台”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不唯“师”,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所谓探究讨论辩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组织广泛的讨论辩论交流,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的就历史问题进行质疑、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从中国和美国两个角度,分析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要求。分组探究讨论过程中归纳整理相关史实,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对中美关系改善原因等的探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不难领悟:国家利益至上外交的原则。又如选修四《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学习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来探讨历史人物其功过是非。在教学中多运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学会学习、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教师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了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才能,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开发和提升,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在课堂上给学生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创办历史园地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我们在学习必修一第7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可以结合班干部的民主选举联系起来,通过班长演讲和班干部协调分工,把班级管理成为一个学风、班风良好的优秀集体,这种学生亲身体验的日常活动,一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又如学习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可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常武地区近百年衣食住行的变化,又如在讲述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江苏澄西抗日英雄纪念碑,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既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构思设疑释疑技巧启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精神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内容比较疑难知识点精心设计,通过问题设置,引起学生的探求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如,在讲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可以设问“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发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设置问题要注意趣味性、想象性和启发性。教师设计问题要富有趣味,情趣盎然、问题要有想象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简单化,学生一看就明了的问题对他们这个年龄来说没有挑战性。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钻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去设计问题,为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維空间,激发学生去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总之,只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我们才能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给学生的不再是“鱼”而是“渔”,我们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历史从无兴趣、被动地学到有兴趣、主动地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创新。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在广大历史教师的努力下,会培养出一大批善于主动学习探究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梁红: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主动学习
中国分类号:G633.51
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必须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学校实践中一个最严重的缺点,就是教孩子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的工作。”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关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使学生的整个内心世界全面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历史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和谐活跃氛围;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在互助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历史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表现欲得到发挥。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历史课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以鼓励和赏识,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他们不断的进步。只有创设平等、和谐的历史课堂气氛,注重情感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主动的获取历史知识,展示其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就等于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创设历史课堂情景就是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感人、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对层次、多角度的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如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编写历史活动剧本,将太平天国为什么会爆发、怎样发展的和运动中颁布的两个方案通过舞台剧的编排表现出来,再通过学生的表演将太平天国这一历史事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创设历史情境时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历史、与教材的距离,架起学生与历史之间的桥梁。
三、运用探究、讨论、辩论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舞台”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不唯“师”,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所谓探究讨论辩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组织广泛的讨论辩论交流,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的就历史问题进行质疑、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从中国和美国两个角度,分析中美关系改善是两国共同要求。分组探究讨论过程中归纳整理相关史实,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对中美关系改善原因等的探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不难领悟:国家利益至上外交的原则。又如选修四《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学习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来探讨历史人物其功过是非。在教学中多运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学会学习、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要达到这样的结果,教师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了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才能,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开发和提升,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在课堂上给学生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创办历史园地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我们在学习必修一第7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可以结合班干部的民主选举联系起来,通过班长演讲和班干部协调分工,把班级管理成为一个学风、班风良好的优秀集体,这种学生亲身体验的日常活动,一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又如学习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可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常武地区近百年衣食住行的变化,又如在讲述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江苏澄西抗日英雄纪念碑,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既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构思设疑释疑技巧启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精神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内容比较疑难知识点精心设计,通过问题设置,引起学生的探求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如,在讲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可以设问“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发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设置问题要注意趣味性、想象性和启发性。教师设计问题要富有趣味,情趣盎然、问题要有想象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简单化,学生一看就明了的问题对他们这个年龄来说没有挑战性。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钻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去设计问题,为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維空间,激发学生去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总之,只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我们才能真正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给学生的不再是“鱼”而是“渔”,我们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历史从无兴趣、被动地学到有兴趣、主动地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创新。我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在广大历史教师的努力下,会培养出一大批善于主动学习探究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梁红: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