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中小学生几千个课时学习语文,结果却不会读写,岂非绌绌怪事。”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根源在于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静听”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活动的余地。
现代社会对人的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故此,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强调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的局面,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
一、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要善于设计情景、巧妙引导、点拨,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削弱教师的指导,一味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在课堂上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安全感。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善于精心设计情景和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二)适时放权,给予自主空间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教师就要学会适时放权,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
(三)巧妙合作,共解文本难点
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见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同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由学生各自提出问题,梳理出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而后所有的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在这期间,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间起好沟通作用,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学习,获得知识。
这种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注意气氛的和谐,绝不走过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如教师应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结合,指定组长负责该小组讨论学习的开展。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人先后发言,也可以由组长作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四)注重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进行,而要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有效。让学生带着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等这些词语走入文本,可以指定学习的方向,教给学习的方法,这样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地摸索,使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为了仅仅告诉学生一种方法而引导,重点要在引导过程中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生字学习中,一些字形的识记是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形象地记忆。如《乌鸦喝水》一课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对“乌”和“鸟”是这样记忆的:“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就是一文本对话的形式。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程标强调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离他们的生活其实很近。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借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形象识字等。
(五)及时激励,增强学习欲望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营造自主的学习方式,更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
现代社会对人的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故此,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强调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的局面,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
一、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要善于设计情景、巧妙引导、点拨,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削弱教师的指导,一味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在课堂上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安全感。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善于精心设计情景和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二)适时放权,给予自主空间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教师就要学会适时放权,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
(三)巧妙合作,共解文本难点
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见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同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由学生各自提出问题,梳理出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而后所有的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在这期间,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间起好沟通作用,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学习,获得知识。
这种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注意气氛的和谐,绝不走过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同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如教师应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结合,指定组长负责该小组讨论学习的开展。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人先后发言,也可以由组长作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四)注重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进行,而要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有效。让学生带着疑问、敬佩、憎恨、气愤、同情等这些词语走入文本,可以指定学习的方向,教给学习的方法,这样避免了学生漫无边际地摸索,使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为了仅仅告诉学生一种方法而引导,重点要在引导过程中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生字学习中,一些字形的识记是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形象地记忆。如《乌鸦喝水》一课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对“乌”和“鸟”是这样记忆的:“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就是一文本对话的形式。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程标强调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离他们的生活其实很近。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借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形象识字等。
(五)及时激励,增强学习欲望
著名的心理学家盖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营造自主的学习方式,更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