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说话不多,凡事心里有数。有时候见他在村里转悠,就知道他又想着为村里做点什么事。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这样的干部俺给他点赞!”提到马永华,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南郭庄村的村民竖起两个大拇指。
少说多做,大博士先定了个小目标——装路灯
马永华,博士学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副处长。2015年9月被派驻到南郭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南郭庄,位于沈丘县卞路口乡东南方向,国家级贫困村,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大部分村民以种粮为生,增收缓慢。
马永华到南郭庄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到村干部家里了解村情,到村民家里询问困难,基本上挨家挨户走了个遍。大大小小的问题他记在了本子上,也记在了心里面。
“咱村来了个博士,省里派来的,听说是个副处长。”村里的“小喇叭”开始到处传话。
“高兴什么呀?不就派了个第一书记吗?学历高不一定能力高,级别高不一定水平高。咱村多少年就是这破样子,他来了就能改变?”村民开始议论。心里有期待,但更多的还是质疑。
怎么辦?马永华什么也没说。因为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做,做出结果,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他首先瞄上的目标就是村里的照明。多少年来,村里主干道夜间漆黑,给小偷小摸提供了“便利”,治安隐患较多。
“装路灯”——马永华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委提出了申请,并随即拿出了具体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照方案,全力支持,立即筹集资金。马永华和村干部们马不停蹄地张罗了几周,村里主干道明亮了,村民的心里也开始亮堂了。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要想富,先修路”。南郭庄村里的主干道大多是老旧土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村民出行非常不便。马永华一方面向上争取资金,一方面自筹资金,大家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很快,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通过村民家门口。出行顺了,村民的心气也顺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永华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看到大冬天孩子们在教室里不断地搓手跺脚,他想到了自己在寒冷中读书学习的童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他又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申请。很快,15台空调安装到了教室和办公室里,随之而来的还有孩子们必需的学习用品。一位学生家长激动地说:“我们家里都没装上空调呀,可孩子的学校装了,孩子学习时冻不着,学习用品也是省里捐赠的,俺心里高兴呀!多亏了马处长,人家真是干实事的……”
紧接着,翻修重建村室,修建村内垃圾处理池和排水渠道;捐赠农民科普丛书,提升村民脱贫技能;建设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丰富群众的日常娱乐文化生活……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爷大娘对他的称呼开始转变,过去是“马处长”,现在是“小马这孩子”!
抓班子,建制度,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小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班子就是全村进步的“火车头”。马永华说,抓班子,建制度,搞好基层党建是第一书记的第一“硬仗”,只能胜不能败。
怎么树立起村“两委”班子的威信,赢得村民的认可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议事程序,推行村务公开。按村民的话说,“立个规矩,咱就按规矩办事,不藏着不掖着,啥事放到桌面上”。
马永华抓住了一个契机,就是眼下村民最敏感的贫困户筛查调整工作。怎么让大部分村民对这项工作心服口服呢?马永华立了三条规距,要求村“两委”班子和自己一起贯彻执行,落地生根。
一是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和程序,对扶贫对象逐一核查,村“两委”班子按照标准提出初步意见;二是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民主评选;三是村内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贫困户筛查的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筛查调整工作进展顺利,扶贫资金发放准确到户、精确到人。这一仗干得漂亮,为做好班子建设开了个好头。
紧接着,马永华着手优化班子队伍结构,注重从大学生、致富能人中发展年轻党员,把一些有思想有文化有水平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参观考察、实地调研,发展思路渐渐清晰
“输血式”扶贫只能“治表”,“造血式”扶贫才能“治本”。马永华开始考虑给南郭庄村转变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5月18日,马永华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李政新、河南农业大学农业专家赵勇及部分村民代表一道参观考察了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现代种植示范基地,向基地负责人详细了解了现代农业一些种植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参观考察,大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南郭庄产业的定位和前景有了更多的思考。
然后,他们又一起来到了南郭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论证。就在田间地头,他们边走边看,不断地讨论,深入地交流,发展思路渐渐清晰——更新农民思想理念,引入农业先进技术,培养农村技术人才;继续发展完善莲藕黄鳝立体种养项目,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继续发展完善林下散养土鸡项目,吸纳村民就近务工;着手发展现代大棚温室,种植无公害蔬菜……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徐徐展开!
马永华到南郭庄驻村一年多了,一切都在悄然发生改变。村容村貌整洁了,莲藕又要上市了,土鸡卖到了郑州、上海,蔬菜大棚里四季常青……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份扶贫济困的赤子情怀!
少说多做,大博士先定了个小目标——装路灯
马永华,博士学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副处长。2015年9月被派驻到南郭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南郭庄,位于沈丘县卞路口乡东南方向,国家级贫困村,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大部分村民以种粮为生,增收缓慢。
马永华到南郭庄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到村干部家里了解村情,到村民家里询问困难,基本上挨家挨户走了个遍。大大小小的问题他记在了本子上,也记在了心里面。
“咱村来了个博士,省里派来的,听说是个副处长。”村里的“小喇叭”开始到处传话。
“高兴什么呀?不就派了个第一书记吗?学历高不一定能力高,级别高不一定水平高。咱村多少年就是这破样子,他来了就能改变?”村民开始议论。心里有期待,但更多的还是质疑。
怎么辦?马永华什么也没说。因为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做,做出结果,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他首先瞄上的目标就是村里的照明。多少年来,村里主干道夜间漆黑,给小偷小摸提供了“便利”,治安隐患较多。
“装路灯”——马永华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委提出了申请,并随即拿出了具体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照方案,全力支持,立即筹集资金。马永华和村干部们马不停蹄地张罗了几周,村里主干道明亮了,村民的心里也开始亮堂了。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要想富,先修路”。南郭庄村里的主干道大多是老旧土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村民出行非常不便。马永华一方面向上争取资金,一方面自筹资金,大家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很快,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通过村民家门口。出行顺了,村民的心气也顺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永华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看到大冬天孩子们在教室里不断地搓手跺脚,他想到了自己在寒冷中读书学习的童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他又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申请。很快,15台空调安装到了教室和办公室里,随之而来的还有孩子们必需的学习用品。一位学生家长激动地说:“我们家里都没装上空调呀,可孩子的学校装了,孩子学习时冻不着,学习用品也是省里捐赠的,俺心里高兴呀!多亏了马处长,人家真是干实事的……”
紧接着,翻修重建村室,修建村内垃圾处理池和排水渠道;捐赠农民科普丛书,提升村民脱贫技能;建设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丰富群众的日常娱乐文化生活……一桩桩、一件件实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爷大娘对他的称呼开始转变,过去是“马处长”,现在是“小马这孩子”!
抓班子,建制度,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小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班子就是全村进步的“火车头”。马永华说,抓班子,建制度,搞好基层党建是第一书记的第一“硬仗”,只能胜不能败。
怎么树立起村“两委”班子的威信,赢得村民的认可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议事程序,推行村务公开。按村民的话说,“立个规矩,咱就按规矩办事,不藏着不掖着,啥事放到桌面上”。
马永华抓住了一个契机,就是眼下村民最敏感的贫困户筛查调整工作。怎么让大部分村民对这项工作心服口服呢?马永华立了三条规距,要求村“两委”班子和自己一起贯彻执行,落地生根。
一是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和程序,对扶贫对象逐一核查,村“两委”班子按照标准提出初步意见;二是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民主评选;三是村内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贫困户筛查的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筛查调整工作进展顺利,扶贫资金发放准确到户、精确到人。这一仗干得漂亮,为做好班子建设开了个好头。
紧接着,马永华着手优化班子队伍结构,注重从大学生、致富能人中发展年轻党员,把一些有思想有文化有水平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参观考察、实地调研,发展思路渐渐清晰
“输血式”扶贫只能“治表”,“造血式”扶贫才能“治本”。马永华开始考虑给南郭庄村转变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5月18日,马永华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李政新、河南农业大学农业专家赵勇及部分村民代表一道参观考察了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现代种植示范基地,向基地负责人详细了解了现代农业一些种植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参观考察,大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南郭庄产业的定位和前景有了更多的思考。
然后,他们又一起来到了南郭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论证。就在田间地头,他们边走边看,不断地讨论,深入地交流,发展思路渐渐清晰——更新农民思想理念,引入农业先进技术,培养农村技术人才;继续发展完善莲藕黄鳝立体种养项目,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继续发展完善林下散养土鸡项目,吸纳村民就近务工;着手发展现代大棚温室,种植无公害蔬菜……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徐徐展开!
马永华到南郭庄驻村一年多了,一切都在悄然发生改变。村容村貌整洁了,莲藕又要上市了,土鸡卖到了郑州、上海,蔬菜大棚里四季常青……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份扶贫济困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