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以来,随着中国银行(3988)、招商银行(3968)及工商银行(1398)等股份相继在港上市启始,市场对中资金融股形成了“狂热”行情。其中,涨幅最大的当属招商银行,该股自上市以来,最高曾见20港元,相对招股价已接近134%,其他银行股亦有三成以上涨幅。而保险股方面,中寿与平保并驾齐驱,更为出色,最高涨幅超过1.5倍。
然而,目前中资金融板块已有回落趋势,短期调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主要是香港一年一度的业绩期步入尾声,暂时缺乏炒作题材,此外,该板块前期已累计不少升幅,获利回吐压力加重,再加上香港市场一直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投资风险加大,不过,从长线来看,该类股份依旧值得持有。
4月27日,中信银行在香港、内地同时挂牌。港交所披露,上市当日该所有32只相关权证上市交易。另据中信银行第二大股东中信国金(0183.HK)披露,该公司将斥资逾60亿港元追加认购中信银行股权,以维持在中信银行约15%的持股水平。
此前,同为A+H上市的中国工商银行,H股挂牌当日也有相关权证同步上市。不过,中信银行挂牌当日上市的权证数量达32只,打破了工商银行21只的记录。
中资金融股之所以受到市场如此追捧,与其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首先,金融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茁壮成长。从2002年至2006年这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复合增长率14.9%的速度提升,至去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民币20.9万亿元,此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令人瞠目,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银行业的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人民币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8.4%及14.5%,这对于发达国家或许属于正常范畴,但对于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中国来说,绩效相当喜人。
而作为金融行业的分支机构,国民经济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行业,在短短二十几年之间增长强劲,保费收入增长快速且稳定,2006年2006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41.4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好水平。由此不难看出,目前正处在朝阳期的保险业,服务经济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影响力在逐步扩大,潜力无限。
其次,得益于银行业不断创新与改革。之前集中央银行、存款以及贷款的发放等职能于一身的情况,伴随经济改革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银行的业务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为银行提供多个盈利渠道。在此过程当中,政府的大力改革,通过对上市的银行股剥离不良资产以增强资本基础,并允许引进外资银行股东提高中资银行现代化管理制度等方式,例如交通银行及平安保险就有强大的汇丰银行做其策略股东,令到国外投资者对中资银行的前景信心大增。
其三,人民币升值潜在空间也是金融股不断受到市场追捧的一个主要原因。自去年开始,人民币的加速升值,令香港市场对人民币的潜在空间存在无限遐想,而中资金融股的主要收益均以人民币表现,尤其是对保险股而言,由于目前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存款成为一种主要投资方式,伴随币值及息率的增加,估值明显被抬高。此外,社保基金加大额度投放证券市场也对该类公司的股价增添了催化剂。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随着中资金融股在香港市场上实力的不断增强,香港成分股指数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人寿加入,令到香港本地企业影响大市的力量大大减弱,而其中引发的各大基金换仓增持该类股份是其股价不断攀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目前中资金融板块已经有回落趋势,短期调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主要是香港一年一度的业绩期步入尾声,暂时缺乏炒作题材,此外,该板块前期已累计不少升幅,获利回吐压力加重,再加上香港市场一直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投资者还是需要注意风险,不过,从长线来看,该类股份值得持有。
然而,目前中资金融板块已有回落趋势,短期调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主要是香港一年一度的业绩期步入尾声,暂时缺乏炒作题材,此外,该板块前期已累计不少升幅,获利回吐压力加重,再加上香港市场一直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投资风险加大,不过,从长线来看,该类股份依旧值得持有。
4月27日,中信银行在香港、内地同时挂牌。港交所披露,上市当日该所有32只相关权证上市交易。另据中信银行第二大股东中信国金(0183.HK)披露,该公司将斥资逾60亿港元追加认购中信银行股权,以维持在中信银行约15%的持股水平。
此前,同为A+H上市的中国工商银行,H股挂牌当日也有相关权证同步上市。不过,中信银行挂牌当日上市的权证数量达32只,打破了工商银行21只的记录。
中资金融股之所以受到市场如此追捧,与其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首先,金融行业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茁壮成长。从2002年至2006年这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复合增长率14.9%的速度提升,至去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民币20.9万亿元,此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令人瞠目,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银行业的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人民币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8.4%及14.5%,这对于发达国家或许属于正常范畴,但对于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中国来说,绩效相当喜人。
而作为金融行业的分支机构,国民经济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行业,在短短二十几年之间增长强劲,保费收入增长快速且稳定,2006年2006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41.4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好水平。由此不难看出,目前正处在朝阳期的保险业,服务经济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影响力在逐步扩大,潜力无限。
其次,得益于银行业不断创新与改革。之前集中央银行、存款以及贷款的发放等职能于一身的情况,伴随经济改革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银行的业务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为银行提供多个盈利渠道。在此过程当中,政府的大力改革,通过对上市的银行股剥离不良资产以增强资本基础,并允许引进外资银行股东提高中资银行现代化管理制度等方式,例如交通银行及平安保险就有强大的汇丰银行做其策略股东,令到国外投资者对中资银行的前景信心大增。
其三,人民币升值潜在空间也是金融股不断受到市场追捧的一个主要原因。自去年开始,人民币的加速升值,令香港市场对人民币的潜在空间存在无限遐想,而中资金融股的主要收益均以人民币表现,尤其是对保险股而言,由于目前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存款成为一种主要投资方式,伴随币值及息率的增加,估值明显被抬高。此外,社保基金加大额度投放证券市场也对该类公司的股价增添了催化剂。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随着中资金融股在香港市场上实力的不断增强,香港成分股指数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人寿加入,令到香港本地企业影响大市的力量大大减弱,而其中引发的各大基金换仓增持该类股份是其股价不断攀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目前中资金融板块已经有回落趋势,短期调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主要是香港一年一度的业绩期步入尾声,暂时缺乏炒作题材,此外,该板块前期已累计不少升幅,获利回吐压力加重,再加上香港市场一直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投资者还是需要注意风险,不过,从长线来看,该类股份值得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