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风雨兼程扶贫路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成功退出贫困县。这标志着全市16个贫困村顺利实现退出、237户741名贫困人员稳定实现脱贫。
  2017年8月3日,张呼高铁呼和浩特东站至乌兰察布站区间正式开通运营。图为一列动车行驶在乌兰察布卓资县美丽的秋色中
  格尔木,位于大美青海西部,是祖国聚宝盆—柴达木国家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是中国西部重要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黄金节点城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正在打造青海省副中心城市。中共十八大以来,格尔木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市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成功“摘帽”,退出贫困县。这标志着全市16个贫困村顺利实现退出、237户741名贫困人员稳定实现脱贫。
  一个村庄的变迁
  时钟回拨至2016年8月22日下午,雨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海拔3000米的长江源村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沸腾了。
  长江源村为藏族村,是一个移民定居点。2004年11月,128户407名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地区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一个美丽的高原新村由此诞生。
  搬迁后村民过得如何,总书记牵挂在心。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申格家中,同主人拉起家常,他非常关心村民们的收入问题。申格告诉总书记,生态移民前,他们住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住帐篷、睡地上,点的是羊油灯。搬迁后,住上了国家给盖的新房,睡在了床上,家具家电也都齐全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表示:“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
  长江源村的变迁,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格尔木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自三江源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通过发展生态畜牧旅游业及民族特色手工业等,三江源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6年底,格尔木编制了《格尔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向全面“脱贫摘帽”发起冲刺,长江源村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长江源村的老支书更尕南杰是当年响应搬迁的第一人。他介绍,过去在山上时,他们家一年的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币。搬迁后,政府不仅通过培训推进劳务输出、发展汽车维修和藏族衣饰加工等,还实行了草原奖补及提供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政策,使“家家有产业”,村民的收入稳固提升。2017年,长江源村人均收入已经突破2万元。
  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长江源村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畜棚、沱沱河扶贫宾馆、长江源村农贸市场项目全部实现盈利,每户村民因此得到了2000元左右的分红。此外,随着观念的转变,村里外出打工、自主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自身“造血”能力显著增强。村里的自来水和下水管网、汽车站、文化广场、村委办公楼等基础设施近年来也相继建成,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
  在格尔木,长江源村的这种变化并非“个案”,类似的脱贫故事在诸多村庄上演着。
  构建“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格尔木于1954年建政,是因路而建、因工而兴、因位而重的一座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西部大开发以来,依托青藏铁路、盐湖百万吨钾肥、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等重大工程,格尔木逐步构建起以盐湖资源开发为核心,盐湖化工、冶金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牧业和轻工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体系。一代又一代格尔木人的持续奋战,早已使昔日的荒漠戈壁变为一颗耀眼的高原明珠。
  然而,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格尔木实现整体脱贫的深层次矛盾长期存在。
  格尔木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量少、自然灾害频繁、贫困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干旱、高寒等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市场影响、政策因素与区域环境、个体素质等致贫原因复杂多样、相互交织,因病、因残、因劳动能力丧失及缺水、缺电、行路难、缺土地致贫现象较为普遍。贫困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能力素质低和“等、靠、要”思想严重。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
  中共十八大以来,格尔木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市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向贫困发起总攻。
  2015年底,格尔木市通过开展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16个、动态核定贫困人口237户741人,全面掌握了全市贫困“家底”,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奠定了基础。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格尔木市把脱贫攻坚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大局统筹谋划,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级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为16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逐一签订责任书、逐级写下承诺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区乡村四级抓精准扶贫的良好局面。格尔木市还抽调各部门“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骨干力量成立6个工作组,层层抓落实。与此同时,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逐步形成了全市党政军企、各行各业齐助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口援建互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奏响了昆仑山下脱贫攻坚“大合唱”。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当初共核定贫困村9个,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
  郭勒木德镇中村是格尔木市最贫困的移民村。2016年2月,在青海省政府的安排下,由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负责、青海销售格尔木分公司协助对郭勒木德镇中村6户特困户开展精准扶贫。接到帮扶任务后,企业先是用了1个月时间逐一对6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家访,寻找病根,然后制定了“一对一”的致富方案。
  贫困户井含奎一家4口,主要经济来源是2.4亩耕地,因为地少,又缺乏壮劳力,帮扶企业想到在养殖上做文章,帮其搭建了一间50平米的彩钢养鸡房,并购买了100只蛋鸡。当年,井含奎家便通过卖鸡蛋实现了每天约80元钱的增收。另外,企业还帮井含奎妻子找到了一份看护林带的工作,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现在,井含奎一家一个月的收入已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收入。   格尔木是“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广大驻格军(警)部队和市属有关部门也积极加入到扶贫攻坚队伍中来,帮助贫困户筹集盖房资金、翻种枸杞地,定期送米面油和常备药品等,还帮助解决就业等生活困难。民康村的回族贫困户张拉比牙,就是在驻格军(警)部队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林业管护员,每月有了3000元的工资收入,再加上家里枸杞地的收入和低保金等,已基本实现脱贫。
  一曲脱贫攻坚“大合唱”,使一项项民生愿景在格尔木大地上变成一幅幅现实的幸福图景。
  产业扶贫挑大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格尔木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按照“扶贫对象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交通优势等,重点推进现代农牧业、民族特色旅游业等扶贫产业,形成了“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圈、人有一项致富技能”的产业扶贫格局。通过“养殖合作社 贫困户”的投资型模式分红、积极探索“贷款 贫困户”模式、“股份 贫困户”模式等,在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下,让产业扶贫的魅力得到绽放。
  红柳村,距格尔木市区12公里,2013年11月建村,是因城市扩建搬迁安置自然形成。曾经,村民們主要依靠到城里打工挣钱维持生计。为摆脱落后面貌,红柳村开始寻求适合自己的产业,近年枸杞产业已成为拉动格尔木市农牧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引擎。看到枸杞种植正红火,村民们便通过自筹资金于2012年创建了仁达枸杞种植合作社。在最初的两年里,合作社靠种植销售红枸杞实现了收益,后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又将业务拓展至农副产品市场,发展蔬菜大棚和养殖场。种植黄瓜、萝卜、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同时利用卖不出去的蔬菜养殖生猪与家禽。了解到食用百合和玫瑰经济效益可观后,合作社又通过努力,实现了沙葱、食用百合、食用玫瑰的本地化种植,并获得可观的收益。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已达2000多万元。年生产枸杞干果150吨,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年利润200万元。还带动了200多群众就业。村民们也通过入股,纷纷从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社员。社员李光荣以前主要到城里打零工,生活过得紧巴巴,自入股合作社成为社员后,每个月都有几千元工资。
  富了之后的红柳村,还主动承担了郭勒木德镇其他一些贫困村贫困群众的帮扶工作。2016年帮扶了20户外村贫困户,2017年增加至34户。
  郭勒木德镇阿拉尔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作为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社,于2017年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当年实现销售收入92.8万元,其中75.8万元用于分红。2018年合作社开始牛羊肉深加工,反季节销售。合作社理事长祁生发表示,合作社还将继续吸纳社员,2019年分红会再提高,牧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格尔木市近年还大力推进电商扶贫,青藏电商工业园、昆仑梦工厂以及格尔木创业孵化基地等电商服务点的建成,助力更多贫困群众走上了“互联网 特色产业”的致富新路,并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举”的电商扶贫新格局。
  目前格尔木全市42个行政村均拥有集体经济,结合“联企兴村1 1”行动,格尔木争取财政及企业配套资金,发展壮大了“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在全州率先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全市42个村全部建立稳定增收机制和渠道,16个退出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作为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头戏、主战场,格尔木的产业扶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挑起了格尔木脱贫攻坚的大梁。
  2018年11月,格尔木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为了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格尔木市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一方面,依托“传统媒介 信息平台”和“文艺扶贫惠民演出”等方式,加大扶贫政策宣传,让勤劳为荣、脱贫光荣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群众主动脱贫的愿望和信心。
  马青芳是郭勒木德镇小岛村的一名贫困户,2017年她与同镇的其他21户贫困户脱贫后一起在《自愿脱贫申请书》上,摁上了手印,主动申请“脱贫摘帽”。她说,很感谢政府和大家的帮助,既然自己条件已大幅改善,就尽量不给大家添麻烦了。她的话道出了不少脱贫群众的共同心声。
  另一方面,格尔木市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培训计划,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截至2018年,累计为1582人(次)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有234人(次)成功转移就业,38名贫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就业,成为产业工人。225名困难群众当上了生态护林员。
  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拓宽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渠道路径,为格尔木市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提供了根本支撑。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格尔木加速发展,这座西部重镇、资源宝地、战略枢纽,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走在格尔木街头,一座座崭新的房子,一条条整洁的公路,乡村处处呈现着旧貌换新颜的喜人景象。
  郭勒木德镇乐苑村村民余才昌说,他们村以前环境不好,随着这几年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贫困户得到了大力扶持,村民家庭条件更好了,村里的整体环境也变得更好了。“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的。”他说,大家也不像以前那么闲了,都忙碌得很。忙着找工作、打工,有些以前不想干的工作,现在也都愿意干了,大家的思想观念转变很大,这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2017年,格尔木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51元,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贫困家庭低保覆盖率100%;贫困群众医疗、教育、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贫困村道路、饮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完善。通过巩固提升工作,不仅解决了农牧区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还解决了农牧区非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生计问题;不仅解决了户籍人口的脱贫问题,还兼顾了非户籍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困难。
  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以来,格尔木全市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已转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2020年全市各族群众与全国一同高质量迈入小康社会。
  未来,格尔木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五四战略”“一优两高”战略,把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建立农村宜居宜业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为内容,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工作。
  以“一优两高”战略为方向指引,牢牢把握中国西部重要交通枢纽、“一带一路”黄金节点城市、全省副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口援青等政策机遇,着力做好打通通道,做大枢纽,全力融入国家战略;依托资源,调整结构,努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区同建,转型升级,竭力打造宜居城市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积极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脱贫攻坚是一项民心工程,改革的目的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通过脱贫攻坚之役,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格尔木自身也积聚了巨大发展潜能,如今踏上新征程,“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格尔木人必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这项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开展筹备工作,仙子姐姐决定专门腾出一块地方,用作《最强大脑》的筹备组的工作室。这样,今后这个工作就能更顺利地开展啦。  仙子姐姐和小精灵们忙开了,他们齐心协力布置工作室,要把小小的森林屋打扮得漂漂亮亮。大家邀请仙子姐姐写几个字挂在墙上,勉励大伙儿。仙子姐姐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她希望由小精灵们自己来写。  黑莓精灵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他是刚来到魔法森林的小精灵,工作起来很有热情。他
重慶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近年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了较强的示范作用。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该县通过实施“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扶持一笔资金、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可持续经济”的产业模式,带动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迅速脱贫。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较好地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2017年11月,丰都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1%下降到
春雷跟小草说话了,  说着说着,小草呀,醒了。  春雨给小草洗澡了,  洗着洗着,小草呀,尖了。  春风给小草梳头了,  梳着梳着,小草呀,绿了。  蚂蚁跟小草捉迷藏了,  藏着藏着,小草呀,高了。
我非常喜欢大海,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来到大海边,欣赏它的浩瀚无边,欣赏它的波澜壮阔。能够跳进蔚蓝的海水中,像小鱼一样尽情地游泳嬉戏;能够在金色的沙滩上捡拾自己喜欢的各种贝壳,挖小螃蟹。  这个愿望终于实现啦!  二年级的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到海边游玩。我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立即被大海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了。放眼望去,海面上波光粼粼,一眼望不到尽头,真像与天相接在了一起,真是太美太震撼了!  那一层接一
我们所有人都是吃粮食的面包长大的,也是吃故事的面包长大的。人类最早听到的故事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童话。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的祖先还是原始人的时候,人们住在山洞里,人们相信魔法的存在。夜晚,大家围坐在篝火旁,部族的老祖母便开始讲故事,讲我们人是怎样来的,讲天地是如何诞生的,同时也讲聪明人和笨蛋的故事,讲勤劳的人和懒汉的故事……老祖母用故事来解释万物的由来,并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基
村山奶奶一个人生活在宫城县的乡下。她家的房子特别大,周围有竹林和稻田,景色很美。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全家常来这里玩儿。  今天我们又来了,老奶奶非常高兴。像每次一样,我们进了屋,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妈妈立刻钻进了厨房,做她拿手的中国菜;爸爸就和老奶奶聊天;我呢,不是去竹林里跑一圈儿,就是在一个个大屋子里跑来跑去。跑了几圈儿之后,我的肚子饿了,就来到了厨房。  在村山奶奶家的大厨房里,妈妈和老奶奶正忙着
大家好,我叫李欣,今年上三年级了。你们还不熟悉我吧,听我一一道来!  我长着一张可爱的苹果脸,妈妈老喜欢捏它,同时叹气道:“丫头越长越不像我了。”这时是老爸最开心的时候。嘻嘻,我的头发不多,小时候隔壁邻居都叫我“黄毛丫头”,不过现在好多了,头发又黑又长,还能扎两个羊角辫呢。我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有一点点塌,嘴也小小的。不过妈妈说,这些组合起来是最好看的,所以我是一个漂亮的小丫头!  我的爱好很多:看
读完安房直子的作品,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童话带有典型的东方色彩,更准确地说,是浓郁的日本乡土气息。据说安房直子是个远离尘嚣的人,她一生淡泊,几乎不怎么出门。  有一年夏天,日本女作家松谷美代子曾乘车顺路去过安房直子的山间小屋。她说,那是一个被落叶松环抱,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也许,那就是安房直子创作童话的灵感源泉呢!  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寻找属于自己的童话“造梦”空间吧!  第一站:
高考对网锥曲线主要围绕“网锥曲线的定义及方程、离心率、轨迹方程的探究、直线与网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定值、定点、最值、范围”等考点进行考查,凸显“形助数简化运算的途径和解析法研究几何性质”的核心素养。本文以2019年高考试题为载体,对网锥曲线的热点题型进行全方位的透析,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透析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品味:直线与网的位置关系问题,往往需要数与形的结合,特别是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