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体验无疑是最深刻的。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呢?
一、课前高效备课
教师课前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对课标、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能力。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仅仅把课堂上所学的课文称作“语文”,真正的语文在生活中,大千世界处处皆语文。所以,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要广泛阅读涉猎语文课本之外的东西。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比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一部名著进行交流、探讨沟通。这样,教师开阔了视野,对教材的理解提升了高度,教学智慧会成为源头活水,永不枯竭。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回归到语文的本真状态。
二、课堂高效教学
1.要有和諧融洽的教学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活跃的思维会被激发,注意力也集中起来,听课的效率自然就高。反过来想,如果老师板着脸孔高高在上,学生自然生厌,爱屋及乌就应该改成“厌”屋及乌了。所以课堂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温暖和谐的、充满希望的、平等对话的平台。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者,引导也。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所做的工作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引导。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一边袖手旁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眼里始终有学生,寻找恰当的点拨机会。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这一课分析人物形象时,我先问一个简单问题:“鲁国取胜,谁的功劳最大?”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曹刿。我就顺势追问:“看来大家都很欣赏曹刿。那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曹刿?请大家思考。”接下来按照课前的布置,学生们进行小型的辩论,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比起干巴巴地说曹刿是个细心、谨慎、爱国又善于指挥战斗的人效果要好得多。
3.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一个师德良好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能够尊重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一位校长如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要真正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办,使学生丧失主体地位,被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教学。比如自读课文可以不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品味,自己质疑提出问题。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第一次真好》,学生自读后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能尝试……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集思广益,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课后高效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批判性的审视,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肯定成功之处,完善不足之处。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自身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课堂驾驭能力会越来越娴熟。因此,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前段时间上《童趣》这一课,快下课时我问学生们:“大家觉得文言文好学吗?”结果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好学”。我想这是学生心里真正的想法,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他们的心声,依然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念来教学。《童趣》是初中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在这一课我觉得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最关键的。遗憾的是,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在新课程理念和高效课堂教学观念的引领之下,教师应该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新观念,想出新办法,探索新路子,完成由“授课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全新蜕变。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大昌汗九年制学校
编辑 聂蕾
一、课前高效备课
教师课前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对课标、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能力。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仅仅把课堂上所学的课文称作“语文”,真正的语文在生活中,大千世界处处皆语文。所以,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要广泛阅读涉猎语文课本之外的东西。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比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就某一部名著进行交流、探讨沟通。这样,教师开阔了视野,对教材的理解提升了高度,教学智慧会成为源头活水,永不枯竭。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回归到语文的本真状态。
二、课堂高效教学
1.要有和諧融洽的教学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活跃的思维会被激发,注意力也集中起来,听课的效率自然就高。反过来想,如果老师板着脸孔高高在上,学生自然生厌,爱屋及乌就应该改成“厌”屋及乌了。所以课堂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温暖和谐的、充满希望的、平等对话的平台。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者,引导也。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所做的工作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引导。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一边袖手旁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到眼里始终有学生,寻找恰当的点拨机会。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这一课分析人物形象时,我先问一个简单问题:“鲁国取胜,谁的功劳最大?”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曹刿。我就顺势追问:“看来大家都很欣赏曹刿。那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曹刿?请大家思考。”接下来按照课前的布置,学生们进行小型的辩论,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比起干巴巴地说曹刿是个细心、谨慎、爱国又善于指挥战斗的人效果要好得多。
3.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一个师德良好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能够尊重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一位校长如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要真正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办,使学生丧失主体地位,被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教学。比如自读课文可以不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品味,自己质疑提出问题。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第一次真好》,学生自读后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能尝试……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集思广益,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课后高效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批判性的审视,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肯定成功之处,完善不足之处。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自身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课堂驾驭能力会越来越娴熟。因此,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前段时间上《童趣》这一课,快下课时我问学生们:“大家觉得文言文好学吗?”结果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好学”。我想这是学生心里真正的想法,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他们的心声,依然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念来教学。《童趣》是初中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在这一课我觉得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最关键的。遗憾的是,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在新课程理念和高效课堂教学观念的引领之下,教师应该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新观念,想出新办法,探索新路子,完成由“授课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全新蜕变。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大昌汗九年制学校
编辑 聂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