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过程民主在乡村运转起来r——以山东省Q镇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为研究对象

来源 :党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的论断之后,全过程民主便在国内政治学界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抽象的理论层面展开的,鲜有学者从全过程民主实际运转的角度进行讨论.为此,我们选取某镇村“两委”换届选举为研究对象,从全过程民主的实践运行来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该镇“两委”换届选举不但包含“民主选举”,而且还包含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全过程民主的其他环节;不但很好地体现了全过程民主的要求,还丰富发展了全过程民主的内容;民主监督不仅需要内部监督,还可以引入外部监督;地方党委对基层民主的领导可以与对农民民主权利的尊重很好地结合起来;政治动员与经济补偿可以共同发挥对农民民主权利的激活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对200份裁判文书的研究不难看出,尽管处分意思要件仍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抓手作用,但随着新型诈骗手段的层出不穷,其在解释疑难案件时愈加呈现捉襟见肘的窘态.学界由此引发的必要说与不要说之争陷入表面化,原因在于双方都试图完全取代对方,成为一种“一路通吃”的理论,以至于不可避免地存在短板.因此类型化是唯一出路.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与传统诈骗相比存在诸多刑法学层面的不同,难以适用处分意思和处分行为,只能转而关注行为人端的客观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传统现实诈骗有必要根据财物性质的不同区分对待,在有体物诈骗场
我国青少年群体网络普及率与使用率逐年升高,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遭受的被害现象值得关注.从犯罪学理论视角出发,基于3741名大专院校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社会控制、低自我控制、网络风险行为、不良交往与网络被害之间的关系.经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后发现,低社会控制降低青少年自我控制水平,进而提升其网络风险行为概率,最终导致网络被害发生的链式中介模型成立;在“社会控制→网络风险行为”“低自我控制→网络被害”“社会控制→网络被害”三条路径的总效应中,各自间接效应值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7.10%、89.20%与58.90%;
卧底警队属于秘密侦查力量,极少主动向公众公开信息,英国L郡警局为其卧底警队开通Twitter账号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都鲜有先例.L郡警局通过赋权管理、风险救济管理、沟通场景剧本化社媒培训和季/年度考核等措施进行全局社媒账号管理.该卧底警队警员由于社媒管理机制与卧底警务工作实践的矛盾、信息便捷与安全的矛盾和警务实践与政策矛盾等现实困境,对运营社媒账号抱有消极抵触情绪.综合我国国情和治安情况,我国秘密侦查活动现阶段不具备使用社媒的条件.
人民警察形象是一种在全社会的互动中构建的身份认同的产物,反映的是人民警察作为主体与其他社会元素的关系.人民警察形象主体建构,应争取主动发声,摆脱刻板偏见;应改善刻意迎合,加强身份认同;应拓展传播能力,打造多媒介呈现常态;应积极定向宣传,提升书写价值.全媒体环境下警察形象的传播路径优化,应树立以传播意识为主的新宣传观念,拓展从“偏向传播”到“多元传播”泛中介化传播路径.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中的基础层面,是从整体上对内部控制加以规范.公安院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如何将直接作用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公安院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的规范程度和内部控制牵头部门的参与程度,均对其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的正反馈;进一步分析发现,“一把手”注意力分配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被害人经济卷入的基本逻辑是解锁治理和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重要密码之一.基于被害人个体视角和前景理论从三个方面初步探讨被害人经济卷入的基本问题:第一,被害人个体视角下的经济卷入源自其事前事中博弈运筹过程中趋利避害的天然倾向.第二,前景理论的逻辑暗示了被害人经济卷入是由不法分子柔性主导的一套激励和抑制机制嵌入在内的自发运转循环逻辑.在此过程中,不法分子由台前隐盾至幕后,控制着被害人“自主地”徘徊往复于早已预设好的卷入机制之中.第三,统合被害人个体视角和前景理论逻辑的“被工具化的主观理性计算偏误”一定程度上揭示
从法律经济学视角看来,引发、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性因素有:长期的、普遍性的负外部性行为的积累和叠加;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和其引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的提升;公共选择视角下的执法缺位和制度缺失.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围绕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性因素拓展治理思路;要直面市场调节失灵的现实,精准计量控制成本和管控收益,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足够资源以实现防控收益的最大化;要树立系统治理的理念,调动一切必要的公共资源,建构起稳定的、常态化的应急处理机制.要关注关键防控环节,全面评估可
网络暴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有意识地通过网络传播违法信息,以针对特定个人或群体反复、持续实施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暴力的主要类型有针对特定个人的网络暴力与针对特定群体的网络暴力.针对特定个人的网络暴力会导致被攻击者的社会评价降低、人格权与信息权受到侵犯,乃至人身、财产等权利受到威胁;针对特定群体的网络暴力会导致现实社会公共秩序的混乱,甚至会成为现实社会中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推动力.应在“多元干预、协同治理”的整体思路指导下,健全网络暴力法律治理的框架体系,重点完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数据合规体系,不断强化网络暴力的刑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节约司法资源的因素可以作为认罪认罚者从宽处罚的依据,但必须从实体法理论中寻找其正当性依据.意图从诉讼法学角度直接赋予节约司法资源的因素以独立量刑情节地位的观点不具有合理性.从刑法理论上看,节约司法资源的因素有助于发挥刑法的一般预防功能,因此,可以作为减少预防刑的量刑依据.在适用时,只有在满足了传统责任刑和预防刑的其他因素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从节约司法资源的角度考虑是否给予犯罪人进一步的量刑减让.同时,根据相关法理和国内外的立法经验,节约司法资源的因素对认罪认罚者的量刑减让幅度不应超过基准
学科内在矛盾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因,其在学科知识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治安学的内在矛盾是个体自由与治安秩序之间的张力,两者对立统一于治安学发展的始终,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个体自由与治安秩序之间的对立性体现在,治安秩序的获得意味着对个体自由的限制,个体自由对治安秩序具有天然的排斥性;两者的统一性体现在,保障个体自由是治安秩序正当性的基础,治安秩序通过限制个体自由服务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对治安学而言,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的方案是通过良法的适度社会控制.治安学知识生产的动力机制在于因应时代变化,以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