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的新变化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新媒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无到有;普及率从低到高;影响力从低到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整个媒介环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媒体时代”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本文主要以“我爸是李刚”一案分析这种舆论格局的变化过程及其带来的影响,以及该格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我爸是李刚” 公共舆论 新格局
  所谓舆论,简言之,就是指社会媒介关于社会公共问题的意见、态度以及评论。因其影响范围广,具有公共性,所以又被称为“公共舆论”。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传统媒体一直充当着社会公共舆论的主导者,而这种主导的力量就来自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传播者总是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新闻事实的首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体主导舆论也可以说是政府在主导舆论,受众无论是接受信息还是传播信息,基本上都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政府主导舆论的局面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而是有着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对于事件人们的不同看法,同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的与其他人交流,甚至把自己作为一个意见领袖,传播自己的观点。总体来说,现今的舆论格局已经从政府对舆论的主导演变为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对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一、“李刚门”事件
  2010年10月16日晚,在河北大学校内,李启铭开着一辆黑色轿车撞飞两名女学生,但是当时他并没有下车,而是若无其事的继续前行,被拦截后,还直呼“有本事你们告我去,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事发之后,最快做出反应的是网络媒体,一时间,各大论坛网站纷纷有人发帖留言,“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也迅速走红。在天涯论坛的一个题为“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的帖子,在事发后的短短一个月左右点击量超过55万次,回帖量也近万条。在网络中,各种反映该事件的消息和帖子不断的被转载,大部分网民都对李启铭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慨。网络的传播机制使“李刚门”事件迅速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浪潮,而李刚父子则被公众推入了浪潮的中心。
  二、“李刚门”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对舆论引导的博弈
  1、政府
  政府,具有作为公共管理机关和作为组织通知工具的双重属性。一是利用选民赋予的公共权力,执行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关;二是代表经济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个专门的组织统治工具。
  2、媒体
  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让媒体在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中,不仅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同时也成为重要的舆论聚集场所。
  3、公众
  公众是公众事件的指向对象,因此他们对于相关信息有着极大的渴求。一方面他们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寻求与事件相关的信息,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交流对各种信息进行印证、评价和传播,最终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监督和批评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以及媒体的报道行为。
  4、三方博弈
  “李刚门”事件在网络上爆出,经过网民的不断转载、评论,在网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公众舆论,有网友写到:“现在的贪官污吏已到了疯狂嚣张的极点,连他们的子女都这样,这样的国家哪里还有前途!”。可以看出,如海啸一般的公众舆论把李启铭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之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报道,使“李刚门”事件愈演愈烈。在公众和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河北省省长在工作会议上要求对该事件“依法严肃处理”。同时成立了由省教育厅、公安厅以及保定市政府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专门工作组进入河北大学协助处理此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该事件处理的进展。可以说,这次公众与媒体关于舆论导向的联手,迫使政府做出了让步,失去了舆论的主导权,政府不得不妥协。但是从10月27日开始,有消息称省委工作组进入河北大学调查此事,在这之后,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渐渐退出了对该事件的报道,其后,在网络上,很多以“我爸是李刚”为关键字的报道和帖子被删,导致了网络媒体势单力薄,消息来源渠道被阻塞,使公众舆论慢慢开始消退,之前形成的强大的舆论浪潮也开始迅速退却,再加上之后许多知情者被禁口,关于“我爸是李刚”这一事件的舆论便归于沉寂。直到2011年1月24日李启铭受审,该事件才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从“李刚门”事件中,可以看出现当今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其中微妙的关系: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对舆论主导权的争夺,往往不是独立进行的,他们相互博弈却又密不可分,当政府与媒体形成一派时,公众舆论就难以与之对抗,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但是当媒体与公众形成一派时,政府到最后就不得不做出让步和妥协。在该事件中呈现的趋势就是新媒体“点火”,传统媒体“煽风”,政府“灭火”。
  三、“李刚门”事件中所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更是加剧了三方博弈的激烈程度。以微博为例,它凭借短、平、快等优势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微博舆论场”。微博的传播特性又加速了舆论的形成和扩散,实名认证制更是提升了微博舆论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庞大的用户群使微博舆论场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总体来说,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基本是“潜力无限的民意宣泄平台”,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有时候在网络上形成的公众舆论有可能过于情绪化,导致事情处理结果缺乏理性。在“李刚门”事件中,网络上有不少人带有偏激的情绪,发表的观点缺乏理性思考。在该事件中,肇事者李启铭的身世背景被人肉出来,李刚父子的照片也被在网上疯传,更有甚者在网上发起了“我爸是李刚”的造句大赛,从广告,古诗词,台词再到MV,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爸是李刚”,“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使得一个原本严肃的公共事件渐渐演变成了网络恶搞,脱离了网民原本的同情弱者,进行舆论监督的初衷。这样使得网民对事件真相缺乏理性的判断,成了虚假信息的多级传播者,让舆论的公正性受到损伤。   四、舆论引导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众所周知,舆论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步占据重要地位的公共舆论因为其发布者具有匿名性,因而发布的消息得不到权威机构的认证,其真实性有待核实,网络的匿名性同时又使寻找信息的发布者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常常会有诽谤、虚假的消息在网上流传,一些缺乏判断的网民又把这些消息转载,网络的传播机制又很快形成强大的舆论漩涡,对公众进行错误的引导,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的运行机制。因此,在我看来,无论政府、媒体和公众对舆论主导权进行怎样的争夺,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舆论引导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宗旨,以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为目的,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民意有着非理性客观的一面,特别是当事件双方当事人社会地位悬殊的情况下,民众往往不自觉的站在弱势一方的立场上,而忽略案件本身事实的客观性”。所以有的时候,当这些非理性客观的民意形成公共舆论而占据主导地位时,就会有损于司法公正。而民意的主要发声渠道便是网络媒体,从而形成“网络暴力”,因此,要改善舆论形成与引导,对于网络媒体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首先,网络媒体必须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其次,要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制度,引导网络舆论良性发展;同时,还要提高网民和网络媒介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现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广大的网民要有判断能力,要提高防范意识,独立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跟风,传播转载假信息,网络媒介的从业人员要充当好“把关人”的作用,对那些虚假的信息作出及时合理的反映,以免误导网民。
  结语
  这种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从目前来说是利大于弊的。首先,让民意能够及时地表达出来,并且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同时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起了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公众在网上对各个层面的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意见和诉求只要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就能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形成一种舆论。一旦舆论形成,就可能对某一事件的结果,甚至立法、决策产生影响。其次,通过公众舆论曝光不良现象,有助于提高民主政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也培养了全社会的公民意识。总之,无论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对舆论的主导权进行怎样的博弈,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就是必须坚持以公共利益为根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参考文献
  ①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②廖永亮:《舆论调控学》[M].新华出版社,2003
  ③李子德,《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舆情的预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8)
  ④蔡益群,《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公共舆论的结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⑤柳璐,《网络舆论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D]. http://www.doc88.com/p
  -901591277425.html
  ⑥秦小建,《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与司法的回应——网络舆论的司法情境》[J].《财经政法资讯》,2010(1)
  ⑦刘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舆论引导中的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关系研究》[D]. http://www.doc88.com/p-902
  599880601.html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李紫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两会”新闻报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是考验媒体策划能力的关键考题。作为在亚洲和大中华地区中排名第一位的主流媒体网站,凤凰网的“两会”新闻报道策划有着独到之处,在策划的内容上突出了时空、人物、落点三要素,在策划形式上则将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与当下的热点问题、重要趋势相结合。凤凰网的实践给新闻报道策划带来了新启示。  【关键词】凤凰网 “两会” 会议报道 新闻策划    近年来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已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十一五”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公路建设相比,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不少地方对公路路政管理的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公路两侧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未经
白癜风属于局限性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由皮肤色素脱失而形成白色斑块。局部不痛也不痒,若发生于面部则直接影响美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不愿意在自己颜面上留有异样肤色。用艾条(中药店有售)灸治该疾患,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取得疗效。  将艾条点燃后对准自斑处,艾条与病灶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温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宜。对病损面积小又在脸面部的白斑,可选用一纸剪成与病损大小相等的孔.罩在白斑处进行灸治。否则易使白
盛夏时节,如果你能有一口苦菜吃,那是极为享受的。  苦菜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锯齿形叶子窄窄的,有二三寸长,根是乳白色的,从地里挖出来,用手一掐,就有白色汁水溢出来,一股淡淡的清香会扑鼻而来。苦菜味苦而性凉,是一种极好的降温消暑的绿色野味。从每年初夏开始,它几乎可以嫩生到初秋。在北方的田野山岗、路边河旁,几乎到处都会有苦菜的身影。  苦菜的吃法很多,但要做好苦菜,必须讲究苦菜采挖的方法
[摘要]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方式来促进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取代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是现今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对我国教育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今后教学中的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09  随着
[摘要]初中班主任兼任思想品德课教学,既要传授课本知识,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具有独特的德育特色和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努力塑造学生的道德灵魂。  [关键词]班主任 思想品德 德育 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
〔摘要〕本文从学校心理老师与德育工作者对当下“问题儿童”越来越多,开展个别辅导耗时长又成效低的现实困境出发,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指出矫正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将发展兼预防定为主要目标。在此价值引领之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校本选修课、常规咨询、沙盘游戏、心理阅览与测量、辅导教师与家长等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
一家三口住森林德国“野人家庭”很幸福    尤根今年41岁,来自德国萨克森州。大学毕业后,一向热爱自然的他决定到森林中生活,以寻找生命中最简单的真实。   为了挡风遮雨,尤根用柳树搭了一间小屋,并在屋顶铺上了羊毛。平时,他只吃大自然中的食物,而他的浴缸就是屋边那条冷冷的小溪。妻子莫妮卡今年21岁。她与尤根的相遇非常偶然,那天,她在森林中散步时,发现了摔伤的尤根。善良的她决定照顾这个可爱的伤者。朝夕
这次回故乡,与胞妹偶然说起“小和尚”。“小和尚”不是他的本名,是他死而复生后许给了寺庙才叫起来,并成了他一生不可更改的名号。之所以又说起他,是因为我们有过一段缘份,而且是极不寻常的缘份。这件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那时他才满周岁,我也不过八九岁。我从很小就喜欢玩水,而且略识水性。宅前有个池塘,水深处可过顶,浅处刚过膝。那是深秋了,可是我还常泡在水池里。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堂弟,比我小两岁的立言抱着他
亲朋戚友们。见我不显老,且诗文间、眉宇间,常有青春之气袭出,便不无惊讶地:“你有什么养生之道?”“有呀,叫孙子疗法。”遇打破砂锅间到底者,我便细而译之:“在孙子面前,一切的不悦和不适,一切的惆帐和烦忧,都被那天真烂漫、纯洁无邪,冲洗得一干二净。我,年轻在袅袅孙趣里。”  我生一儿两女。他们各生一个儿子。三孙绕膝,人称我为孙的富翁。与他们为伍,和他们同乐,我,不知老之已至!  一个人,一生中,获得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