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中的物理知识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七次大海啸,尤其以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最为严重。这次海啸因其波及面之广、造成的破坏程度之烈和人员伤亡数之众,被联合国称为“近几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时间海啸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自然现象。下面我们对海啸中的有关物理知识做一些介绍。
  
  1 海啸的成因
  
  海啸是大规模的水波运动,在物理学上属于特长的长波能量传递。其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这种波浪运动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毁灭性打击。
  需要注意的是,海啸不同于风浪和潮汐:微风吹过海洋,泛起波浪,它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得很快,地震引起的海啸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潮汐产生的海流能深入海洋底部,这与海啸一样,然而它是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的。而海啸则是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造成的波动。如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千米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2 海啸的特点
  
  波动有三个特征参数:波速、波长、周期(或频率)。海啸波的特点是波速快、波长大及周期长,它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千米,波高仅为1m左右,周期2~200min,传播速度约为500~1000km/h(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相当)。研究指出,浅水面上水波波速和波长无关,只由深度决定。可见,海啸波越是靠近浅海,传播速度越慢。根据印度洋的平均水深可以推算出此次海啸的传播速度大约为700~800km/h。而在靠近海岸的浅海传播速度降低到40km/h左右。同时,由于海啸波长大,整个波形在深海大洋上看起来一点也不“陡”,不像一般的狂涛一样会把船高高地“抛起来”,甚至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但一旦海啸波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速越来越小,波高骤增,就像一堵奇高无比的水墙突然压向陆地。从而带来毁灭性灾害。可见,海啸的威力只是在浅水处才散发出来,它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可以说,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只及时向外海开反而是化险为夷的正确选择。
  在我国辽阔的近海海域内,分布着大小数千个岛屿礁滩。从渤海的庙岛群岛,到黄海的勾南沙、东海的舟山群岛、台湾岛以及南海诸岛,这些众多岛屿构成了一个环绕大陆的弧形圈,形成了一道海上屏障;在我国近海外侧又有日本九州、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诸岛拱卫,又构成另一道天然的防波堤,抵御着外海海啸波的猛烈冲击。加之宽广大陆架浅海底摩擦阻力的作用,当海啸波从深。海传播到我国海区时,其能量已迅速衰减,构不成威胁。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海啸带来的次声波甚至可将岸上的房屋毁坏。由于次声波的波速大于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的传播速度,所以它就成了海啸来临的前奏曲,人们可以通过接收次声波来预报破坏性很大的海啸。有科学家认为,很多动物之所以能躲过那场席卷印度洋沿岸的海啸,是因为它们听觉灵敏,对次声波有感应;而人仅对频率为20~20000Hz的声音有感应,对次声波是“听而不闻”,因而往往面对地震海啸。毫无觉察。
  
  3 海啸的危害及预警
  
  在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海边的城市和村庄,瞬间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原则上说海啸预警比地震预报要相对容易,因为波动在液体(海水)中的传导速度比地震波在固体(地壳)中的传导要慢很多。而且海浪越是靠近浅海,传播速度越慢。一旦地震监测台通过地震波传导测知海底大地震发生,并通过相关数学模型计算出发生海啸的概率。目前从理论上说海啸预警是有可能的。它主要是通过将压力测量器与声波传感器一起安放于大洋深处,通过压电现象产生电流,电流与所受到的压力成正比。电脉冲启动声波传感器。并由水面上的浮标搜集声波,浮标再通过卫星将数据传到地面上的观察站。这样,就可以随时监测大洋底部与海啸有关的各种水文信号及海面波动,借助电脑将这些捕捉的信息与各种地震监测系统获取地壳运动的信息结合,模拟出海啸可能形成的地点及移动方向。提前向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通报海啸的规模、移动速度、可能袭击的区域以及预计到达的时间。可以说,海啸的预警是巧妙运用了电磁波与机械波以及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而造成的时间差,从而能使当地政府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智利发生大海啸的海啸波传至上海时,在吴淞口验潮站只记录到15~20cm的海啸波高;传至广州时,闸坡海洋站仅测出这次海啸波的微弱痕迹。由此可知,不仅我国沿海地区不易发生海啸。就是远海发生的海啸也不会对我国沿海构成威胁。当然,加强海啸发生机制的研究,准确预测和预报海啸仍然是必要的。对防范突发性地震海啸还是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县级政权出现政治生态恶化、腐败案件增多的趋势,国家从制度约束、加强监督、加大惩处力度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这种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规范和遏制,但县级政权过于
气候变化问题对内蒙古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迫切需要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公共政策体系,制定动态长效的内蒙古公共政策,形成有效影响人民生产生活
体温计是医院和家庭常用的测量体温的工具,体温计又称“医用温度计”,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体温计。  最常见的体温计是玻璃体温计,如图是水银体温计,工作物质是水银。    一、测温原理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它的液泡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得多,温度越高,水银原子运动速度加快,从而使得原子运动幅度增大,运动空间也增大。于是水银内部原子之间的空隙增大,宏观表现为水银体积增大。由于体
期刊
小明和小华平时学习爱动脑筋,学习了“力和弹力”后他们又开始了思考:  小明:力有大小之分,单位是牛顿,能自制一种工具来测量力的大小吗?  小华:我们刚刚学过“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能不能用弹簧的性质来制作测力计呢?  他们讨论后提出猜想:“弹簧的长度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力”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最初认识力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而感觉到的。墨子看到人们通过肌肉的动作,如举、持、掷、踢、蹬,可以使别的物体发生位置移动,从而归纳出力是物体由静而动,由下而上。或由慢到快的原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是对力下的一个很准确的定义。  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呢?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从力的定义来分析产生力
期刊
一、背景分析rn经过两周的线上教学实践,结合工作实际,我对“读写结合”在小学一年级语文线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rn《谁和谁好》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语
期刊
“质量”和“重力”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也是非常熟悉的概念,只是对什么是重力,什么是质量,头脑中没有一个较科学而准确的认识。有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常常将二者相互混淆(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多少、轻重,实质是比较质量,物体太重。我抬不动,是说物体受到的重力太大,都只用一个“重”字来表达)。要有效地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必须先弄清什么是重力、什么是质量、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区别等知识,然后才能
高职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占据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教师是高职教育的关键主体,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是评定教师工作业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
拔河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主要的是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激发集体主义精神,让人们从中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你可知道,拔河比赛中还有很多力学知识呢。    1 力的合成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一点在拔河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比赛中,一方的参赛队员一起用力,就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参赛队员如何用力才能使形成的合力最大?这里面有讲究。物理学中求几个力的合
期刊
一、图像植入法rn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对图像的记忆要比对文字的记忆深刻得多,记忆保持的时间也更久.rn回想小时候我们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文的方块字是不是往往会与相关画面一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