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刘军平在《西方翻译理论通史》一书中对西方翻译历史和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且将其与中国翻译史相结合,可谓本书一大亮点。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主要内容,整体特点和不足之处三方面对《西方翻译理论通史》一书进行评述。
关键词:《西方翻译理论通史》;西方翻译史;述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一.主要内容
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几乎与人类文明一同诞生,并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翻译学科作为现代学术的分支真正建立起来,则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翻译理论界引进大量的西方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注入新的活力。“翻译最本质的作用和是为人类拆除语言文字障碍,促成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名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刘军平,2009:1)通过翻译,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成果,将我们自己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时期的现状介绍给国外。
西方翻译历史大致可分为传统,现代和当代三大阶段,包括六个大的时期,分别是:拉丁文翻译肇始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宗教文本翻译时期(公元5世纪至11世纪);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文艺复兴翻译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翻译时期;20世纪翻译时期。这六大时期伴随着希伯来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诞生,发展和消亡产生的。20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翻译理论流派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刘军平教授所著的《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对西方世界的各个翻译流派与理论进行梳理,其中包括翻译的语言学派,文艺学派,哲学学派,功能学派,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目的论学派,文化学派,女性主义翻译观,后殖民翻译理论等,力求为我们展示一幅从古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的全景图。
二.整体特点
1.资料翔实,论述全面。西方翻译历史悠久,相关资料犹如瀚海繁星。本书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整合,从最早期的人类翻译活动到当代翻译家的理论,涵盖多个国家,数十位有影响力的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研究。如全书共有十三章和绪论,前三章叙述了古代翻译活动,以翻译史为主,第四章涉及翻译的人文主义思潮。第五章到第十三章是现当代翻译理论和历史,共分为九大学派,涉及不同国别,不同流派的翻译理论。再如,第一章第一节对翻译的定义进行阐释时,作者列举出的定义,界说多达27种,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非常全面。
2.将西方翻译史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打破地域国别限制,按照流派对翻译理论进行划分,对翻译发展脉络进行整体把握。以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为切入点,结合个案研究,来彰显各个流派的特点,深刻剖析其成因,探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其对整个西方翻译理论发展产生的影响。
3.史论结合,“以史带论”。不仅仅是对西方翻译史实的罗列,而是将描写与论说融为一体,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的特点。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将翻译活动与研究相结合。每个翻译理论家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题,将通史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起来。同时,在对翻译理论进行介绍时,作者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地赞扬或贬损,而是公正客观地分析优点与劣势。
4.中西结合,一举两得。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作者会将其与中国古代典籍如《礼记》、《易经》、《论语》等中的传统译论和哲学思想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如孔子、老子、庄子等早已提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类似的观点,只是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做一方面便于读者理解西方抽象的翻译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5.语言优美,生动,通俗易懂。作者的语言优美,通顺流畅,文采斐然。作者还在文中使用了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一些理论进行解释,如在谈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作者用不懂乐理的钢琴家和懂乐理的钢琴家进行对比;同时,作者又将技巧和理论比喻为手电筒和灯塔,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三.不足之处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西方翻译理论论著浩如烟海,涉及的内容广,国别多,时间跨度大,要做到全面系统的贯通非一己之力所逮”(刘军平,2009:VII),因此本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内容比较重要,但是作者的介绍却比较简略,而有些地方的陈述则比较冗长,可以进行简化。如本书第五章第四节“奈达.翻译科学的构筑”第二小节中对奈达的翻译四步骤的介绍过于简单,应该扩展开来,进行详细介绍;而且对于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作者没有涉及,我认为这是奈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进行介绍。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涉及到中西方早期翻译活动,其内容也不乏重复之处,比如都谈到了圣经的翻译,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化,避免重复。
四.结语
总体来说,刘军平教授的《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涵盖内容广,叙述全面客观,系统展示了西方翻译理论史的发展历程,为广大翻译专业学子深入了解翻译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地窗口,同时对填补国内翻译学界在西方翻译通史方面的空白,研究中西方翻译史,语言学以及哲学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西方翻译理论通史》;西方翻译史;述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一.主要内容
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几乎与人类文明一同诞生,并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翻译学科作为现代学术的分支真正建立起来,则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翻译理论界引进大量的西方翻译理论,为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注入新的活力。“翻译最本质的作用和是为人类拆除语言文字障碍,促成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名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刘军平,2009:1)通过翻译,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成果,将我们自己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时期的现状介绍给国外。
西方翻译历史大致可分为传统,现代和当代三大阶段,包括六个大的时期,分别是:拉丁文翻译肇始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宗教文本翻译时期(公元5世纪至11世纪);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文艺复兴翻译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翻译时期;20世纪翻译时期。这六大时期伴随着希伯来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诞生,发展和消亡产生的。20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翻译理论流派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刘军平教授所著的《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对西方世界的各个翻译流派与理论进行梳理,其中包括翻译的语言学派,文艺学派,哲学学派,功能学派,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目的论学派,文化学派,女性主义翻译观,后殖民翻译理论等,力求为我们展示一幅从古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的全景图。
二.整体特点
1.资料翔实,论述全面。西方翻译历史悠久,相关资料犹如瀚海繁星。本书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整合,从最早期的人类翻译活动到当代翻译家的理论,涵盖多个国家,数十位有影响力的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研究。如全书共有十三章和绪论,前三章叙述了古代翻译活动,以翻译史为主,第四章涉及翻译的人文主义思潮。第五章到第十三章是现当代翻译理论和历史,共分为九大学派,涉及不同国别,不同流派的翻译理论。再如,第一章第一节对翻译的定义进行阐释时,作者列举出的定义,界说多达27种,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非常全面。
2.将西方翻译史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角度进行综合研究。打破地域国别限制,按照流派对翻译理论进行划分,对翻译发展脉络进行整体把握。以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为切入点,结合个案研究,来彰显各个流派的特点,深刻剖析其成因,探讨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其对整个西方翻译理论发展产生的影响。
3.史论结合,“以史带论”。不仅仅是对西方翻译史实的罗列,而是将描写与论说融为一体,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的特点。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将翻译活动与研究相结合。每个翻译理论家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题,将通史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起来。同时,在对翻译理论进行介绍时,作者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地赞扬或贬损,而是公正客观地分析优点与劣势。
4.中西结合,一举两得。在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作者会将其与中国古代典籍如《礼记》、《易经》、《论语》等中的传统译论和哲学思想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如孔子、老子、庄子等早已提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类似的观点,只是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做一方面便于读者理解西方抽象的翻译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5.语言优美,生动,通俗易懂。作者的语言优美,通顺流畅,文采斐然。作者还在文中使用了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一些理论进行解释,如在谈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作者用不懂乐理的钢琴家和懂乐理的钢琴家进行对比;同时,作者又将技巧和理论比喻为手电筒和灯塔,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三.不足之处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西方翻译理论论著浩如烟海,涉及的内容广,国别多,时间跨度大,要做到全面系统的贯通非一己之力所逮”(刘军平,2009:VII),因此本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内容比较重要,但是作者的介绍却比较简略,而有些地方的陈述则比较冗长,可以进行简化。如本书第五章第四节“奈达.翻译科学的构筑”第二小节中对奈达的翻译四步骤的介绍过于简单,应该扩展开来,进行详细介绍;而且对于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作者没有涉及,我认为这是奈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进行介绍。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涉及到中西方早期翻译活动,其内容也不乏重复之处,比如都谈到了圣经的翻译,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化,避免重复。
四.结语
总体来说,刘军平教授的《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涵盖内容广,叙述全面客观,系统展示了西方翻译理论史的发展历程,为广大翻译专业学子深入了解翻译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地窗口,同时对填补国内翻译学界在西方翻译通史方面的空白,研究中西方翻译史,语言学以及哲学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