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

来源 :教育界·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易地搬迁后的S村为例,描述其搬迁后的社会适应状况,对其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扶贫工作带来更多启发。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适应性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解决“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针对性举措,部分地区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活于此的贫困群众为了生存,只能加剧向自然环境开发和掠夺,这种恶性循环造成“贫上加贫”的状况持续发生。易地扶贫搬迁后,迁出地居民不再继续掠夺当地生态,地区政府对土地采取退耕还林、光伏发电等措施,使得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当地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居民也搬入生态环境、经济条件更为优异的地区。“十三五”期间,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更是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不断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努力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但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移民搬迁后的社会适应问题就是一个典型。
  一、社会适应概念界定
  在社会学研究中,诸多学者认为适应性本质上是一个继续社会化的过程[1]。但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赋予其不一样的定义。“社会适应”一词最早由斯宾塞提出,他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会逐渐接受现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一过程中其对于环境中的社会刺激能够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反应。后来的学者在这一基础上更加深入细致地对社会适应进行了归纳总结。风笑天从社会化角度的研究中得出,社会适应性不仅包括现实客观状况的适应,而且包含移民主体本身的主观感受,行动者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以期更加适合新环境的状况。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只有明确自我权利和义务,形成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才能在社会交往中实施符合社会要求的行动;反之,若不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则会陷入困顿[2]。个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类需求比作阶梯,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当人从生理需求的层次解脱出来,才可能实现更高级、更社会化的需求[3]。这个逐渐递增的过程就是一种社会适应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社会适应性是个体以种种方式调整自己,从生理和心理双重方向,以维持内环境与外环境平衡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有生命体区别于无生命体的一个特征,是生命体维持健康生存的基础。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例如易地搬迁时,个体被迫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全新的社区环境,这种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过程正是一种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但这种适应是長期的、潜移默化的,特别是身心状况都比较脆弱的搬迁贫困群众,完全实现他们对经济生产、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的全部适应,显然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4]。
  二、S村移民易地搬迁后的社会适应
  (一)经济生产方式适应
  从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搬迁到一个全新的环境,移民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以何为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取合适的经济生产方式,才能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料。经济生产方式的适应是移民迁入安置地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们整个社会适应过程的客观基础。
  S村属于整村搬迁,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国标对象124人,省标对象35人,属于全县的重度贫困村。S村移民的迁出地交通不便,自然生态恶劣,当地由于早年煤矿过度开采,地下处于空洞状态,十分不适宜人类居住,当地农民多以种植和养殖业为生。在迁入的安置地,以种植、养殖双管齐下的生产方式继续沿用,而且安置地的土地、环境等生产条件更加优异,政府鼓励移民多种植杏子、黄花等经济作物,并打通了保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为移民提供了切实的后续保障。县委还积极开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月嫂、家政、烹饪等诸多种类的培训层出不穷,当地致力于切实让部分移民能牢固掌握一门技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仅仅半年,移民的经济收入获得大幅提升,其中不仅仅是农业生产,非农收入更是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S村甚至逐渐有了“保姆村”“家政村”的美誉。
  (二)生活方式适应
  生活方式的适应不仅仅包括对饮食习惯、住房的适应,更是对气候、语言、风俗等方面的适应。特别是住房问题,中国人讲究“家”文化,居所就成为一个典型的承托载体。S村迁出地属于山地地区,住房以窑洞为主,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住房多简陋,室内家具一般就是土炕、炕柜(修建在炕上紧靠墙壁的一种衣柜)、饭桌,很少有其余的摆设,冬季取暖靠屋内火炉。搬迁后,当地政府在集中安置点建设了17栋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内外管线和公共设施都在逐步完善中,并对室内进行了简单装修,搬迁移民完全可以实现拎包入住,部分家境富裕的移民更是添置了电视机、沙发、组合柜等家具家电。S村移民由此实现了从原始居住方式向现代居住环境的转变。这种现代化的冲击更是便利了移民们的生活。
  住房问题解决后,饮食问题被提到了日程上。我国讲究“民以食为天”,饮食方式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迁出地村民的饮食多以土豆、豌豆、莜面等粗粮为主,肉食有猪、羊、鸡等,而蔬菜较少。搬迁后,当地政府为了便利移民的生活,在安置点附近建设了一个农贸市场。移民的饮食主体逐渐被白面、大米取代,蔬菜品种和肉食品种都增加了许多。特别是自来水的使用更是极大方便了移民的生活,并保证了其饮食的卫生。
  (三)心理适应
  移民的心理适应主要通过其人际交往状况来表现,特别是移民对其交往状况的主观感受。S村迁出地由于土地、用水等问题,村民内部矛盾较多。搬迁后,虽然有征询村民的意见,但住宅楼的居住方式让原本居住分散的村民集中住在一起,加上村民选房顺序等诸多问题,使得村民可能与曾经和自己有过龃龉的人比邻而居,从前存在的矛盾就容易被激化,当地在搬迁后也出现过数次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不利于移民对迁入地的心理适应。再加上移民集中安置点紧邻当地一个大村,两村需要共用许多基础设施,但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来往十分少,邻里交往、串门聊天也多限于自己原来在旧村的朋友,与当地居民保持了一定距离,移民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明显的内倾性和熟人来往型。这种交往倾向也不利于移民归属感的建立。当然,到一个全新环境中生活,心理上相较于生理上需要一个更加漫长的适应期,移民对迁入地需要更多的审判,对搬迁前后需要更多地比较,才能对迁入地更加放心,更感觉到安全,才能对其产生归属感,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不仅仅是移民,当地居民、当地政府部门都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社会化的进程。   三、影响移民社会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笔者通过走访、问卷等方式对S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移民进行了调查,对其社会适应现状进行了初步描述。研究表明,在经济生产方式的适应上,多数移民基本适应迁入地的经济生产方式,家庭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对目前的家庭经济水平比较满意,且对未来经济收入的期待呈现比较乐观的态度;从生活方式的适应上看,由于迁入地和迁出地在语言、气候、风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大,在饮食和住房方面更是得到较大改善,移民对生活方式的适应比较好,对目前居住状态表示基本满意;在心理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上,移民呈现出明显的内倾性和熟人来往型,与当地居民的交往较少,多数移民对邻里关系比较满意,但也有少部分移民由于过去村民之间矛盾的积累对邻里关系不太满意。总体来看,半数之上的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表示基本适应。
  由此可见,影响移民社会适应性的因素十分复杂,但其中最基础和根本的一点是经济收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保障移民的经济收入,拓宽移民的就业渠道才能使其无后顾之忧,更倾向主动适应新的生存環境[5]。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保障是移民增强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住宅方式的变更、饮食种类的丰富,避免了移民“因迁致贫”“贫上加贫”的问题,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丰富了移民的业余生活,促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这也应当是当地政府扶贫工作的重心。心理适应在社会适应中属于长期性、内生性因素,这关系到移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很难在短时间里得到较大提升,需要更稳健、长期、有效的政策关怀。S村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的社会适应过程也给未来政府扶贫工作以新的启迪,要做到后续帮扶和安置点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6],切实保障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享受产业发展、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解决好搬迁户的生计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廷宪.社会适应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杜健梅,风笑天.人际关系适应性:三峡农村移民的研究[J].社会,2000(08):23-24.
  [3](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3版.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杨甫旺.易地扶贫搬迁与文化适应——以云南省永仁县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8(06):127-132.
  [5]王得福,王岩,李爱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J].发展,2013(11):62-64.
  [6]蔡依平.水库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其他文献
【摘要】1929年,陶行知先生创办了新安小学,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如大树一般为新安后人留下荫福。“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这是一种永恒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游戏;阅读;魅力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课程应充满游戏精神。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阅读活动特点,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自主、轻松
期刊
【摘要】幼儿园的发展总是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与工作任务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的主动发展实质上就是每一所幼儿园立足园本实际,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促进相关工作扎实有效、持续推进的过程。面对老园搬迁、新园布置、幼儿开学在即等紧迫任务,依托共同体姐妹园力量开展“交换空间”活动,既为促进每一所幼儿园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与平台,更展现了聚焦主题、分工协作的共同体精神,一场充满创意的“交换空间”共同体活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怎”“独”等十二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很”“行”“玩”三个字。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积累动宾短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一个人游戏的快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怎”“独”等十二个生字,会写“很”“行”“玩”三个字。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独自”“静
期刊
【摘要】通过对A城中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由于村干部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因此在公司经理人的角色扮演過程中出现了缺乏专业性,创新力不足,缺乏监督等角色偏差问题。为了使村干部能更好地适应新角色,文章提出了几种方式规范村干部的公司经理人角色。  【关键词】城中村;集体经济改制;村干部角色;公司经理人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城中村的集体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股份制
期刊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吃不到饼干的小猪》这个动画片,以天马行空的想象讲述了小猪为拿到冰箱顶上的饼干所做的种种尝试和努力。动画的主角小猪形象憨态可掬,是孩子们亲近和熟悉的动物形象。故事的情节是小猪想吃饼干,为吃到饼干,小猪用的各种办法是充满创意和奇思妙想的,是能引发孩子的经验和共鸣的。
期刊
任何行业和领域,只有学得够精够深,才能成为内行,成为强者,英语的学习也是一样。精、深,就是学通,学透,学彻底。  据《牛津英汉汉英双解词典》,“Learn”的意思是“to gain knowledge or skill from experience, from being taught”;“Study”除了“gaining knowledge from books or experience”这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女教师,而部分女教师由于性格上的原因,特别容易带来“抱怨”“消极”“妒忌”“攀比”等负能量。作者认真思考了女教师队伍团队性管理的本质,关注这个问题,为构建更为和谐、更具发展性的幼儿园女教师团队而努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团队管理;凝聚力  我园是一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的乡镇中心幼儿园,与乡镇公办中小学相比,一直存在着更多的管理难题:在编教师少,非在编教师待
期刊
【摘要】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一直保持着准军事化管理,这一过程中对于飞行学员进行合理的操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飞行技术专业准军事化操行综合评定发展遇到诸多阻碍,在对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准军事化管理操行评定体系具备显著的价值。  【关键词】飞行技术专业;操行评定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准军事化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面上项目“飞行学生操行评定软件开发”(项目编号:
期刊
【摘要】文章以皖南医学院药学院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就业意向的调查和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从高校和大学生两大供给侧着手,提出相应举措,调整药学人才供给结构,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药学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药学人才。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药学;高质量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报告中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问题是饭碗
期刊
【摘要】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是提升培训质量的着眼点。培训机构应搭建有效的管理模式:按需施训——培训项目主题确立从泛化到精准;统筹规划——项目实施注重有序性;改革创新——项目管理有序化、规范化;注重实效——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项目总结相结合。  【关键词】项目管理;培训;中小学教师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而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