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心理缺陷、升学就业压力,高中聋生具有社交困难的个体往往明显表现出对自我认识观念上的不协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不一致。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学会社会视角的转换,恰当地进行心理换位,变我向思维为他向思维,理解健全人的用语习惯,消除必要的人际冲突、误会,对高中聋生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聋校高中班有不少“二合一”双料身份的学生:在田径场、篮球场上他们虎虎生威,他们是冠军,是英雄。可是在学习和思想方面,在日常生活自理、在社交方面,他们又是后进生,存在着明显的交往误区:自我为中心、过分依恋师长、用语过于直白等等。怎样让聋生发挥特长,展示优势,弥补不足,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呢?
1.以自我为中心型——让他们体验自尊和互尊
高中聋生自我意识强烈,在交往中容易产生一些错误或偏激的思想。他们常常把“自我”作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他人的获取,只想到自己的欢乐,不考虑他人的痛苦,只要求他人为我所想,不考虑我也要替他人服务。交往中出现矛盾,把责任全部推到他人身上,不尊重他人,一味责怪他人。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认识自我,找出自身的长处和缺点,扬长避短,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集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在高中组举行了一次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的科研活动——《你我,平行前进》诗歌表演朗诵会,要求全体聋生都参加,每个人都领到了表演任务,他们好象第一次被重视并“自尊”起来。几天的训练时间里,这些同学的认真劲真让人感动,背台词,找感觉,打手势,看表情,练对手戏,不管是优秀生,后进生,不论男生,女生,大家配合得是那么默契,气氛是那么和谐,团结得就象一个人。正如聋生朗诵的:“不同的血液,并不妨碍我们汇入共同的洪流;不同的指纹,并不妨碍我们构筑共同的城墙;不同的追求,并不妨碍我们谱写共同的乐章;不同的身躯,并不妨碍我们耕耘共同的园地”。
他们懂得了自尊才能产生提高自身修养的需求,懂得了互相尊重才有深化交往、发展关系的可能。参与集体活动是高中聋生学会自尊和互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自尊是加强个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聋生体验到自尊才能更好地互尊。因为自尊和互尊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
2.过分依恋师长型——鼓励他们放手去做
与“自我为中心”相反,走上另一个极端的高中聋生表现为过分依恋他人。他们往往特别依恋家长、依恋老师,交往中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因此交往的对象往往集中在特别依恋的人身上,交往行为更多地受依恋人物左右,交往范围比较狭窄,较难适应在陌生环境中交往。有些聋生即使上了高中,自己还不会买衣物,饭票,零钱全由家长或者班主任代为管理。这样的聋生一般没有朋友,对此,我分两步走:第一步,同情心、爱心和耐心,和他们真诚交朋友。第二步,给他们尝点苦头。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有意识地让他(她)们独立地完成一件事,如为班级买些小东西,并及时给予表扬。
3.不讲委婉隐讳型——感受交际语的丰富性
委婉语隐讳语是指因时因地,对不同的讲话对象,言语的用法也应该有所差异。委婉语隐讳语的使用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聋哑人由于受听力限制,无法用手语将丰富多彩的汉语言他们一一表述出来。他们的表达常常是直白坦率,不分场合和对象,结果往往不是造成了误会,就是伤了和气。这种现象在高中聋生中存在。如果老师和同学偶尔出一个错,打错一个手势,没看懂聋哑人的手语,他们会打出一个手语“烧子”(傻瓜的意思),如果看到老师或自己的同学带一个陌生人,他们会直截了当问:“他(她)是谁?和你什么关系?”在课堂上,就餐中,中途离校请假,会当众告之去“大便”。其实他们并没有一丝恶作剧的意思,聋哑人都习以为常,没有谁会对此提出异议。及时纠偏,消除不良的交往语言习惯,学会使用含蓄、委婉的说话艺术对即将走上社会的高中聋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3.1让高中聋生学会使用“待遇言语”。待遇言语是指人与人之间因为个体生活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许多现实上的差异,包括地位、身份、年龄及亲疏不同等等,能适当地显示这些差异而使用的语言。许多高中聋生由于不会使用“待遇言语”,有时冒犯了别人还浑然不觉。这就要他们学会使用待遇言语: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有时谈话即使直率些、粗鲁些,举止亲昵些,也不会发生误会。可是如果对于任何对象都称兄道弟,不拘泥形式,人们就无法接受了。做错了事,对亲密的同学称可以称其为“笨蛋”,对老师或长辈就要委婉的方式提醒,不能直截了当说人是“傻瓜”。当然,多多读书,把积累的字、词、句加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也就变成自己的东西。到用时,便能招之即来,呼出欲出。让聋生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3.2.让聋生体会“环境语言”。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感情发生变化的词叫“环境语言”。有些事物,有时不便于一下子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语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一个很平常的词语会因为环境和人物的变化而改变。本来“死亡”这个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如果亲戚朋友的死亡我们就换一种说法叫“走了”,“过世”“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它便带有浓厚鲜活的感情色彩,可以表达出人们悲痛欲绝,舍不得亲人离去的心情。对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要使聋生知道,他们常常使用的“大便”只是一个书面语,它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口头语使用时,因其不雅,不宜直接用在公众场合,人们会用其他词代替,如“解手,上厕所,方便,wc,洗手间、1号、唱歌、内急”等大家共知的隐讳语代替,以示文明,作为高中的学生是一定要掌握其宗旨,不可随意使用的。
当然,高中聋生的情感变化比较大,除了以上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因人因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自我放松法、自我暗示法等,都有利于交往的成功。角色转换也是纠正高中聋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有效手段,让他们学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难处,以便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误会和冲突。对高中聋生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将有利于他们迈入以健全人为主的社会大舞台,有利于他们顺利就业,有利于他们增强生存竞争力,同时更有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观所必需的。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的容纳和吸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聋校高中班有不少“二合一”双料身份的学生:在田径场、篮球场上他们虎虎生威,他们是冠军,是英雄。可是在学习和思想方面,在日常生活自理、在社交方面,他们又是后进生,存在着明显的交往误区:自我为中心、过分依恋师长、用语过于直白等等。怎样让聋生发挥特长,展示优势,弥补不足,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呢?
1.以自我为中心型——让他们体验自尊和互尊
高中聋生自我意识强烈,在交往中容易产生一些错误或偏激的思想。他们常常把“自我”作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他人的获取,只想到自己的欢乐,不考虑他人的痛苦,只要求他人为我所想,不考虑我也要替他人服务。交往中出现矛盾,把责任全部推到他人身上,不尊重他人,一味责怪他人。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认识自我,找出自身的长处和缺点,扬长避短,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集体活动,增强他们的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我在高中组举行了一次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的科研活动——《你我,平行前进》诗歌表演朗诵会,要求全体聋生都参加,每个人都领到了表演任务,他们好象第一次被重视并“自尊”起来。几天的训练时间里,这些同学的认真劲真让人感动,背台词,找感觉,打手势,看表情,练对手戏,不管是优秀生,后进生,不论男生,女生,大家配合得是那么默契,气氛是那么和谐,团结得就象一个人。正如聋生朗诵的:“不同的血液,并不妨碍我们汇入共同的洪流;不同的指纹,并不妨碍我们构筑共同的城墙;不同的追求,并不妨碍我们谱写共同的乐章;不同的身躯,并不妨碍我们耕耘共同的园地”。
他们懂得了自尊才能产生提高自身修养的需求,懂得了互相尊重才有深化交往、发展关系的可能。参与集体活动是高中聋生学会自尊和互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自尊是加强个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聋生体验到自尊才能更好地互尊。因为自尊和互尊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
2.过分依恋师长型——鼓励他们放手去做
与“自我为中心”相反,走上另一个极端的高中聋生表现为过分依恋他人。他们往往特别依恋家长、依恋老师,交往中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因此交往的对象往往集中在特别依恋的人身上,交往行为更多地受依恋人物左右,交往范围比较狭窄,较难适应在陌生环境中交往。有些聋生即使上了高中,自己还不会买衣物,饭票,零钱全由家长或者班主任代为管理。这样的聋生一般没有朋友,对此,我分两步走:第一步,同情心、爱心和耐心,和他们真诚交朋友。第二步,给他们尝点苦头。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有意识地让他(她)们独立地完成一件事,如为班级买些小东西,并及时给予表扬。
3.不讲委婉隐讳型——感受交际语的丰富性
委婉语隐讳语是指因时因地,对不同的讲话对象,言语的用法也应该有所差异。委婉语隐讳语的使用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聋哑人由于受听力限制,无法用手语将丰富多彩的汉语言他们一一表述出来。他们的表达常常是直白坦率,不分场合和对象,结果往往不是造成了误会,就是伤了和气。这种现象在高中聋生中存在。如果老师和同学偶尔出一个错,打错一个手势,没看懂聋哑人的手语,他们会打出一个手语“烧子”(傻瓜的意思),如果看到老师或自己的同学带一个陌生人,他们会直截了当问:“他(她)是谁?和你什么关系?”在课堂上,就餐中,中途离校请假,会当众告之去“大便”。其实他们并没有一丝恶作剧的意思,聋哑人都习以为常,没有谁会对此提出异议。及时纠偏,消除不良的交往语言习惯,学会使用含蓄、委婉的说话艺术对即将走上社会的高中聋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3.1让高中聋生学会使用“待遇言语”。待遇言语是指人与人之间因为个体生活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许多现实上的差异,包括地位、身份、年龄及亲疏不同等等,能适当地显示这些差异而使用的语言。许多高中聋生由于不会使用“待遇言语”,有时冒犯了别人还浑然不觉。这就要他们学会使用待遇言语: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有时谈话即使直率些、粗鲁些,举止亲昵些,也不会发生误会。可是如果对于任何对象都称兄道弟,不拘泥形式,人们就无法接受了。做错了事,对亲密的同学称可以称其为“笨蛋”,对老师或长辈就要委婉的方式提醒,不能直截了当说人是“傻瓜”。当然,多多读书,把积累的字、词、句加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也就变成自己的东西。到用时,便能招之即来,呼出欲出。让聋生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3.2.让聋生体会“环境语言”。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感情发生变化的词叫“环境语言”。有些事物,有时不便于一下子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语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一个很平常的词语会因为环境和人物的变化而改变。本来“死亡”这个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如果亲戚朋友的死亡我们就换一种说法叫“走了”,“过世”“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它便带有浓厚鲜活的感情色彩,可以表达出人们悲痛欲绝,舍不得亲人离去的心情。对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要使聋生知道,他们常常使用的“大便”只是一个书面语,它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口头语使用时,因其不雅,不宜直接用在公众场合,人们会用其他词代替,如“解手,上厕所,方便,wc,洗手间、1号、唱歌、内急”等大家共知的隐讳语代替,以示文明,作为高中的学生是一定要掌握其宗旨,不可随意使用的。
当然,高中聋生的情感变化比较大,除了以上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因人因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自我放松法、自我暗示法等,都有利于交往的成功。角色转换也是纠正高中聋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有效手段,让他们学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难处,以便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误会和冲突。对高中聋生进行及时纠正和引导,将有利于他们迈入以健全人为主的社会大舞台,有利于他们顺利就业,有利于他们增强生存竞争力,同时更有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观所必需的。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的容纳和吸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