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意义]了解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愿和障碍,提出促进科研人员数据共享策略。研究结果为相关机构制定数据共享政策、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问卷星软件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归纳调研结果,运用马斯洛人类层次需求理论提出建议。[结果/结论]展示了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共享状况、意愿及障碍。提出了破解科研共享障碍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数据共享;开放存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科研数据价值认识的提高及对科研数据重复利用的重视,科研数据资源已经被认为是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基金项目对开放科研数据类的研究项目支持越来越大。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开放数据进行了研究。例如,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视角,马海群通过“数据”和“开放”两大要素阐释开放数据的内涵,开放获取以及数据和信息公开相关概念;从模型与框架的视角,蒲攀提出国内开放数据政策的“系统-制度-过程(S-R-P)理论模型”;从图书馆角色与职能的视角,刘春丽研究了在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环境下,专业图书馆应该承担的数据管理与保存,知识服务中心的角色;从科研人员的意愿与行为的视角,张晋朝认为科研人员的数据共享意愿决定着他们的共享行为,主观规范对数据共享意愿存在直接显著性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笔者发现关于高校科研人员对数据共享态度及行为的研究比较少;针对具体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不多。基于此,本文拟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调研笔者所在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于数据共享方面的意愿。旨在了解(1)高校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数据共享的态度是什么?(2)对于共享科研数据,科研人员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高校科研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管理和服务。
一、问卷调研情况说明
本研究利用问卷星软件,通过微信、QQ、邮件等途径以网上调研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选取在职教师、研二、研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225名研究生和567名教师为样本。调查问卷于2018年6月1日发放,7月1日回收。研究生的答复率为25%(n = 56),教师的答复率为15%(n = 85)。回复的有效问卷中, 51.76%来自于自然科学,48.24%来自于社会科学领域。男性所占比例为52.94%,女性所占比例为47.06%。
从考察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识的角度出发,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下面六个发面的问题进行设计:(1)科研人员经常使用的科研共享数据类型?(2)科研人员通常是如何获得科研数据?(3)科研人员对从外部获得的科研数据是否需要进行处理?(4)科研人员是否会和科研合作者分享他们的科研数据。(5)在什么情况下,科研人员愿意与他人共享他们的科研数据?(6)对于共享科研数据,科研人员有哪些担忧?问题答案的设计是具有描述性的多项选择。
二、调研结果
本节将按照问卷调研围绕的六个问题,逐一介绍调研结果。
1.科研共享数据的类型
图1显示参与者使用的标准办公文档占88.24%,互联网及网络数据库数据占64.70%,图像数据为58.82%,结构化科学和统计数据占52.94%,对非数字化的数据使用为30.59%。不常用的数据包括,配置数据(3.53%)和结构化数据图形(4.71%)。此外,很少有科研人员使用外部的软件应用程序(8.24%)和编码文本(9.41%)。
2.科研数据的获取途径
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中,会产生新的科研数据(96.47%),通过统计数据可知,在科研人员获取科研数据的途径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通过专用网络链接获得所需的科研数据(55.29%),有低于一半的人是从自己的学术团队中获得的科研数据(43.53%),很少有人只从一个已知的数据源中获得数据(1.18%),大部分的参与者也并没有一直从多个已知的数据源中获得数据(21.18%)。
3.对科研数据的处理
当使用来自其他/外部来源的数据时,超过一半的参与者在使用数据之前要付出一些努力来清洗、处理所获取的数据(55.29%)。不到一半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对获得的外部数据不需要处理(43.53%)。超过20%的人声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获得的数据,以使得数据变得为自己所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16.47%)声称他们不使用从外部获得的数据。
4.与合作者共享科研数据的情况
绝大多数参与者都能与科研合作者分享他们的科研数据(88.24%)。其中与同一科研团队成员分享科研数据最为常见(61.18%),此外,超过一半的参与者是与同一所大学的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并共享数据(56.47%),还有约一半的参与者与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分享了科研数据(50.59%)。
5.共享科研数据的意愿
大多数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是不能够进行开放共享的(85.88%),少数科研人员不愿意将他们的科研数据进行开放共享(16.47%)。仅愿意与科研团队其他成员共享科研数据的为32.94%。根据用户请求可与他人共享科研数据的为28.24%。限制性的开放其科研数据的为30.59%。
6.共享科研数据的障碍
由图二可知,三分之一左右的科研人员声称他们对于开放自己的科研数据没有任何顾虑。而大多数参与者对开放他们的科研数据是有顾虑的。最常见的是担忧关于版权和学术道德的问题(44.71%)。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参与者担心数据被滥用(23.53%),有(22.53%)的人担心别人错误的使用自己共享的数据。有17.65%的科研人员担心由于开放科研数据,而失去他们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优势,只有较少的科研工作者(9.41%),因为没有适当的激励政策和权利而不愿意开放他们的科研数据。
三、调研结果分析
虽然调研的有效反馈率偏低。但通过围绕的上述六个方面的调研,仍能够反映出高校科研人员的数据素养及对共享科研数据方面态度。调研结果的各项指标数据,笔者比对PARSE Insight(欧洲研究成果的数字保存:调查報告)、《Data Sharing by Scientists: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RIN(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中的研究数据,发现数据基本吻合。通过此次问卷调研并结合以上文献调研报告数据结果可知:绝大多数高校科研工作者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创造了新的数据,标准的办公文档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文件格式。他们通常通过网络或自己的科研团队中获取科研数据。大部分科研人员要对从外部获得的科研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绝大部分科研人员乐于与他人协作并共享数据,但是,相比于面向所有人开放科研数据,科研人员更愿意在已经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的较为熟悉的封闭范围内开放他们的科研数据,科研人员愿意接受在用户申请或者部分开放自己科研数据等的有限制条件约束下的科研数据共享。大多数科研人员对他人共享他们的科研数据有所顾虑,不愿意公开分享他们的科研数据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1)公开科研数据程序繁琐,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公开他们的科研数据;
(2)公开科研数据,缺乏项目资金支持;
(3)没有合适的开放数据库、期刊等媒介来存储、发表他们的科研数据;
(4)缺乏科研数据公开的技术标准;
(5)科研项目并没有做数据共享要求;
(6)部分用户对共享科研数据的非法使用及滥用;
(7)对公开科研数据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8)担心失去相应领域研究的科研优势等。
针对以上科研数据共享的障碍,笔者认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五层次模型理论,即: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生理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科研人员对于共享科研数据的顾虑,理应属于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范畴。所以,应从打消高校科研人员顾虑,从满足其需求的角度出发,促使科研人员以更开放的态度共享科研数据。
四、对促进高校科研人员共享数据的思考
随着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不断开展,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不断显现,而且随着受外部条件的变化在随时转变,包括各方利益者的参与、协调和支持。这里我们不妨遵照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博士所创立的系统思考原则,整合各方相关利益者的力量,共同破解制约高校科研人员公开共享科研数据障碍的因素。
1.建立制度体系,完善数据共享政策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不愿意或出于各种原因不敢共享科研数据,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一些相应的共享政策来保障和鼓励数据共享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共享行为的顺利开展和保证共享者的利益不受损失;其次,要倡导更多的科研项目资助机构、出版商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共享规范。最后,国家应该制定或修改相应的“版权法”以应对开放数据所带来的新问题,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2.加强组织保障,开展跨界机构合作
科学数据开放存取的实践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应该有一个部门牵头引导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使组织成员意识到共享的重要性和价值, 从而掌握数据共享的管理与服务技能,营造数据共享文化氛围。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合作已经展开,但跨机构和跨领域的合作,合作的模式、范围,具体合作技术及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科学数据共享仓储
科学数据仓储 ( Data Repository)是科学数据存储、管理和获取的重要平台,是科学数据开放存取的基础设施。以先进的技术保障科学数据共享的实施,包括元数据标准和本体论,鼓励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对于共享数据仓储的建设,除面向综合学科的科学数据仓储之外,还应当以特定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为存储和共享对象。总之,要以消除制约科研人员共享数据的障碍为目的,从政策制定、组织机构、技术保障等多种途径出发,使科研人员在分享自身科研数据的过程中感到安全,获得尊重,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从而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个人在科研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五、结语
本文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校科研人员对共享科研数据的态度和制约共享科研数据的障碍,从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以满足科研人员需求的视角,提出了要以系统思考原则,凝聚科研数据共享涉及到的各方利益者力量,共同破解影响科研数据共享的障碍因素。旨在为高校科研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参考,激发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共享热情,为科研数据共享提供更多的有源之水。
参考文献:
[1]马海群,蒲 攀.开放数据的内涵认知及其理论基础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1):48-54.
[2]蒲 攀,马海群.大数据时代我国开放数据政策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7,35(2):3-9.
[3]刘春丽,徐跃权.开放科学和开放数据环境中专业图书馆的新角色[J].图书馆建设,2014(2):83-88.
[4]张晋朝.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意愿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10):25-30.
[5]PARSE.Insight: Insight into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Research Output in Europe: Survey Report(2009). http://liber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10/01/PARSE.Insight.-Deliverable-D3.4-Survey-Report.-of-research-output-Europe-Title-of-Deliverable-Survey-Report.pdf
[6] Tenopir, C., Allard, S., Douglass, K., Aydinoglu, A.U., Wu, L., et al.: Data sharing by scientists: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PLoS One 6(6), e21101 (201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21101
[7] 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RIN): If you build it, will they come? How researchersperceive and use web 2.0. 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Report (2010). http://www.rin.ac.uk/our-work/communicating-and-disseminating-research/use-and-relevance-web-20-Researchers.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项目“涉农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知识服务与供给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013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乔颖,研究馆员,副馆长,本科,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知识服务、阅读推广等方面工作;王浩,副研究馆员,副馆长,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数据分析、深层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王玉龙,馆员,部主任,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维护、程序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数据共享;开放存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科研数据价值认识的提高及对科研数据重复利用的重视,科研数据资源已经被认为是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基金项目对开放科研数据类的研究项目支持越来越大。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开放数据进行了研究。例如,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视角,马海群通过“数据”和“开放”两大要素阐释开放数据的内涵,开放获取以及数据和信息公开相关概念;从模型与框架的视角,蒲攀提出国内开放数据政策的“系统-制度-过程(S-R-P)理论模型”;从图书馆角色与职能的视角,刘春丽研究了在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环境下,专业图书馆应该承担的数据管理与保存,知识服务中心的角色;从科研人员的意愿与行为的视角,张晋朝认为科研人员的数据共享意愿决定着他们的共享行为,主观规范对数据共享意愿存在直接显著性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笔者发现关于高校科研人员对数据共享态度及行为的研究比较少;针对具体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不多。基于此,本文拟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调研笔者所在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于数据共享方面的意愿。旨在了解(1)高校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数据共享的态度是什么?(2)对于共享科研数据,科研人员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对高校科研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管理和服务。
一、问卷调研情况说明
本研究利用问卷星软件,通过微信、QQ、邮件等途径以网上调研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选取在职教师、研二、研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以225名研究生和567名教师为样本。调查问卷于2018年6月1日发放,7月1日回收。研究生的答复率为25%(n = 56),教师的答复率为15%(n = 85)。回复的有效问卷中, 51.76%来自于自然科学,48.24%来自于社会科学领域。男性所占比例为52.94%,女性所占比例为47.06%。
从考察科研人员数据共享意识的角度出发,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下面六个发面的问题进行设计:(1)科研人员经常使用的科研共享数据类型?(2)科研人员通常是如何获得科研数据?(3)科研人员对从外部获得的科研数据是否需要进行处理?(4)科研人员是否会和科研合作者分享他们的科研数据。(5)在什么情况下,科研人员愿意与他人共享他们的科研数据?(6)对于共享科研数据,科研人员有哪些担忧?问题答案的设计是具有描述性的多项选择。
二、调研结果
本节将按照问卷调研围绕的六个问题,逐一介绍调研结果。
1.科研共享数据的类型
图1显示参与者使用的标准办公文档占88.24%,互联网及网络数据库数据占64.70%,图像数据为58.82%,结构化科学和统计数据占52.94%,对非数字化的数据使用为30.59%。不常用的数据包括,配置数据(3.53%)和结构化数据图形(4.71%)。此外,很少有科研人员使用外部的软件应用程序(8.24%)和编码文本(9.41%)。
2.科研数据的获取途径
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中,会产生新的科研数据(96.47%),通过统计数据可知,在科研人员获取科研数据的途径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通过专用网络链接获得所需的科研数据(55.29%),有低于一半的人是从自己的学术团队中获得的科研数据(43.53%),很少有人只从一个已知的数据源中获得数据(1.18%),大部分的参与者也并没有一直从多个已知的数据源中获得数据(21.18%)。
3.对科研数据的处理
当使用来自其他/外部来源的数据时,超过一半的参与者在使用数据之前要付出一些努力来清洗、处理所获取的数据(55.29%)。不到一半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对获得的外部数据不需要处理(43.53%)。超过20%的人声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获得的数据,以使得数据变得为自己所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16.47%)声称他们不使用从外部获得的数据。
4.与合作者共享科研数据的情况
绝大多数参与者都能与科研合作者分享他们的科研数据(88.24%)。其中与同一科研团队成员分享科研数据最为常见(61.18%),此外,超过一半的参与者是与同一所大学的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并共享数据(56.47%),还有约一半的参与者与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分享了科研数据(50.59%)。
5.共享科研数据的意愿
大多数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是不能够进行开放共享的(85.88%),少数科研人员不愿意将他们的科研数据进行开放共享(16.47%)。仅愿意与科研团队其他成员共享科研数据的为32.94%。根据用户请求可与他人共享科研数据的为28.24%。限制性的开放其科研数据的为30.59%。
6.共享科研数据的障碍
由图二可知,三分之一左右的科研人员声称他们对于开放自己的科研数据没有任何顾虑。而大多数参与者对开放他们的科研数据是有顾虑的。最常见的是担忧关于版权和学术道德的问题(44.71%)。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参与者担心数据被滥用(23.53%),有(22.53%)的人担心别人错误的使用自己共享的数据。有17.65%的科研人员担心由于开放科研数据,而失去他们在该研究领域的科研优势,只有较少的科研工作者(9.41%),因为没有适当的激励政策和权利而不愿意开放他们的科研数据。
三、调研结果分析
虽然调研的有效反馈率偏低。但通过围绕的上述六个方面的调研,仍能够反映出高校科研人员的数据素养及对共享科研数据方面态度。调研结果的各项指标数据,笔者比对PARSE Insight(欧洲研究成果的数字保存:调查報告)、《Data Sharing by Scientists: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RIN(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中的研究数据,发现数据基本吻合。通过此次问卷调研并结合以上文献调研报告数据结果可知:绝大多数高校科研工作者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创造了新的数据,标准的办公文档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文件格式。他们通常通过网络或自己的科研团队中获取科研数据。大部分科研人员要对从外部获得的科研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绝大部分科研人员乐于与他人协作并共享数据,但是,相比于面向所有人开放科研数据,科研人员更愿意在已经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的较为熟悉的封闭范围内开放他们的科研数据,科研人员愿意接受在用户申请或者部分开放自己科研数据等的有限制条件约束下的科研数据共享。大多数科研人员对他人共享他们的科研数据有所顾虑,不愿意公开分享他们的科研数据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1)公开科研数据程序繁琐,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公开他们的科研数据;
(2)公开科研数据,缺乏项目资金支持;
(3)没有合适的开放数据库、期刊等媒介来存储、发表他们的科研数据;
(4)缺乏科研数据公开的技术标准;
(5)科研项目并没有做数据共享要求;
(6)部分用户对共享科研数据的非法使用及滥用;
(7)对公开科研数据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8)担心失去相应领域研究的科研优势等。
针对以上科研数据共享的障碍,笔者认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五层次模型理论,即: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生理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科研人员对于共享科研数据的顾虑,理应属于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范畴。所以,应从打消高校科研人员顾虑,从满足其需求的角度出发,促使科研人员以更开放的态度共享科研数据。
四、对促进高校科研人员共享数据的思考
随着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不断开展,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不断显现,而且随着受外部条件的变化在随时转变,包括各方利益者的参与、协调和支持。这里我们不妨遵照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博士所创立的系统思考原则,整合各方相关利益者的力量,共同破解制约高校科研人员公开共享科研数据障碍的因素。
1.建立制度体系,完善数据共享政策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不愿意或出于各种原因不敢共享科研数据,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一些相应的共享政策来保障和鼓励数据共享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共享行为的顺利开展和保证共享者的利益不受损失;其次,要倡导更多的科研项目资助机构、出版商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共享规范。最后,国家应该制定或修改相应的“版权法”以应对开放数据所带来的新问题,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2.加强组织保障,开展跨界机构合作
科学数据开放存取的实践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应该有一个部门牵头引导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使组织成员意识到共享的重要性和价值, 从而掌握数据共享的管理与服务技能,营造数据共享文化氛围。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合作已经展开,但跨机构和跨领域的合作,合作的模式、范围,具体合作技术及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科学数据共享仓储
科学数据仓储 ( Data Repository)是科学数据存储、管理和获取的重要平台,是科学数据开放存取的基础设施。以先进的技术保障科学数据共享的实施,包括元数据标准和本体论,鼓励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对于共享数据仓储的建设,除面向综合学科的科学数据仓储之外,还应当以特定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为存储和共享对象。总之,要以消除制约科研人员共享数据的障碍为目的,从政策制定、组织机构、技术保障等多种途径出发,使科研人员在分享自身科研数据的过程中感到安全,获得尊重,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从而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个人在科研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五、结语
本文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校科研人员对共享科研数据的态度和制约共享科研数据的障碍,从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出发,以满足科研人员需求的视角,提出了要以系统思考原则,凝聚科研数据共享涉及到的各方利益者力量,共同破解影响科研数据共享的障碍因素。旨在为高校科研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参考,激发高校科研人员数据共享热情,为科研数据共享提供更多的有源之水。
参考文献:
[1]马海群,蒲 攀.开放数据的内涵认知及其理论基础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1):48-54.
[2]蒲 攀,马海群.大数据时代我国开放数据政策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7,35(2):3-9.
[3]刘春丽,徐跃权.开放科学和开放数据环境中专业图书馆的新角色[J].图书馆建设,2014(2):83-88.
[4]张晋朝.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意愿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10):25-30.
[5]PARSE.Insight: Insight into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Research Output in Europe: Survey Report(2009). http://libereurope.eu/wp-content/uploads/2010/01/PARSE.Insight.-Deliverable-D3.4-Survey-Report.-of-research-output-Europe-Title-of-Deliverable-Survey-Report.pdf
[6] Tenopir, C., Allard, S., Douglass, K., Aydinoglu, A.U., Wu, L., et al.: Data sharing by scientists: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PLoS One 6(6), e21101 (201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21101
[7] 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RIN): If you build it, will they come? How researchersperceive and use web 2.0. 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Report (2010). http://www.rin.ac.uk/our-work/communicating-and-disseminating-research/use-and-relevance-web-20-Researchers.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项目“涉农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知识服务与供给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013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乔颖,研究馆员,副馆长,本科,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知识服务、阅读推广等方面工作;王浩,副研究馆员,副馆长,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数据分析、深层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王玉龙,馆员,部主任,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维护、程序研发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