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时代变化有多快?从“三尺讲台”到iPad教学,从老师主宰课堂到学生翻转课堂,从实体课堂到互联网 教育……生活在如此日新月异的时代,学校面临着互联网 、STEAM、新高考、12年义务教育、教育国际化、校外辅导机构的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和教学方式,与此同时,也需要常常思考教育的本质,寻求教育初心的回归。
育人目标回归素养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学校和每一位老师的使命和光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潍坊三中形成了基于国家课程意志,打牢学识根基;基于学校文化特色,夯实文化根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铸奠立人根基的立德树人新模式——“三基教育”。
教育规律回归“生本”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长张克运在《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一文中指出: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技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可以总结为六句话:
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
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传统文化回归校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还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上论述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作了指导性要求,并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各地实验教材陆续出台。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近年来,学校以新课程建设为核心,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传统文化课程群为特色,打造了“3670”课程体系,开发开设、编印出版十大文化系列教材,建成五大文化场馆,文化名校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傳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党建工作回归初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把握好“七个新”,即新成就、新思想、新方位、新使命、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
第一,着眼“谁来抓”,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制度,强化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制定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健全党组织工作机构;完善党务干部激励机制,党支部书记纳入校长后备人才库,加强重点培养。
第二,着眼“抓什么”,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全面推行党委及班子成员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等清单管理制度,把清单“晒”给党员教师,加强公开监督。
第三,着眼“怎么抓”,调动党员干部内生动力。继续推行“红烛先锋”示范岗等团队建设,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形象“树”起来,发挥好先锋模范和辐射带动作;将6月15到7月15日作为“党的建设主题活动月”,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第四,着眼“怎么评”,强化党建工作监督考核。党建工作和单位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实行月调度、季展评、半年观摩交流;党建工作纳入县市区教育督导内容,完善评议、评价制度,评议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年度考核、班子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加强中小学党建是新时代中小学工作的重大回归和必然要求。
在严肃学校政治生活、完善学校党组织架构、开展好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同时,学校应力求克服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两张皮”现象。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地方,建议学校把党建与团建及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党建带团建,大手握小手”:着力在“带”字上下功夫。党委带团委,党团建设紧密衔接;党支部带团队部,推动“团队一体化”,形成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梯队发展;党员带团员,推进“党团员结对子”,达成“一帮一,一对红”共建目的,着力在“握”字上做文章。
根据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要求,创建“三个三”工作载体:“三个示范”,树立广大团员、学生学习的榜样;“三个引领”,引领团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三个帮扶”,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达到师生共成长的目的。依据学校具体情况,可开展“群星闪烁在校园”评选、“红心向党推优工程”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团员培养红色教育,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第三中学)
育人目标回归素养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学校和每一位老师的使命和光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潍坊三中形成了基于国家课程意志,打牢学识根基;基于学校文化特色,夯实文化根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铸奠立人根基的立德树人新模式——“三基教育”。
教育规律回归“生本”
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长张克运在《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一文中指出: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技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可以总结为六句话:
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
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传统文化回归校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还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上论述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作了指导性要求,并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各地实验教材陆续出台。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近年来,学校以新课程建设为核心,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传统文化课程群为特色,打造了“3670”课程体系,开发开设、编印出版十大文化系列教材,建成五大文化场馆,文化名校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傳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党建工作回归初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把握好“七个新”,即新成就、新思想、新方位、新使命、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
第一,着眼“谁来抓”,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制度,强化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制定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健全党组织工作机构;完善党务干部激励机制,党支部书记纳入校长后备人才库,加强重点培养。
第二,着眼“抓什么”,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全面推行党委及班子成员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等清单管理制度,把清单“晒”给党员教师,加强公开监督。
第三,着眼“怎么抓”,调动党员干部内生动力。继续推行“红烛先锋”示范岗等团队建设,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先锋形象“树”起来,发挥好先锋模范和辐射带动作;将6月15到7月15日作为“党的建设主题活动月”,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第四,着眼“怎么评”,强化党建工作监督考核。党建工作和单位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实行月调度、季展评、半年观摩交流;党建工作纳入县市区教育督导内容,完善评议、评价制度,评议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年度考核、班子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加强中小学党建是新时代中小学工作的重大回归和必然要求。
在严肃学校政治生活、完善学校党组织架构、开展好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同时,学校应力求克服党建工作与教学业务“两张皮”现象。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地方,建议学校把党建与团建及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党建带团建,大手握小手”:着力在“带”字上下功夫。党委带团委,党团建设紧密衔接;党支部带团队部,推动“团队一体化”,形成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梯队发展;党员带团员,推进“党团员结对子”,达成“一帮一,一对红”共建目的,着力在“握”字上做文章。
根据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要求,创建“三个三”工作载体:“三个示范”,树立广大团员、学生学习的榜样;“三个引领”,引领团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三个帮扶”,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达到师生共成长的目的。依据学校具体情况,可开展“群星闪烁在校园”评选、“红心向党推优工程”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团员培养红色教育,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