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几年间,许多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开辟了“两微一端”、电子报刊和门户网站等平台,以适应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随着经济发展,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也在增长,考察《广西日报》微博、微信和“广西云”手机客户端上的财经新闻报道,作者发现广西的财经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了“突出可视化表达”、“接近热点事件”以及“重视东盟合作领域报道”等新特点,同时也存在对财经新闻重视不够、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财经新闻 广西日报
近年来,时有学者对财经新闻报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针对《广西日报》的媒体融合与转型以及“两微一端”上的表现,有研究指出《广西日报》重视重大节日报道、东盟报道、三农报道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报道。宋春风从自身经历出发,指出了微信公众号上的抄袭之风和维权之困。①阳舒绮认为,《广西日报》的微信公众平台丰富了广西区内读者的阅读内容,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培养了读者的阅读习惯。②谭秋媛指出了《广西日报》的新闻客户端内容单薄、功能开发不足、用户体验欠佳、缺乏优质的新闻产品以及盈利模式有待拓展等问题。③在重大节日或者东盟的报道上,温雅认为,《广西日报》在“三月三”的系列报道中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少数民族形象。④周燕琳、蒋立宏认为《广西日报》的新浪官方微博成为东盟传播的主要阵地。⑤关于“新媒体”与“财经新闻”的研究,朱韫雯以《南方都市报》为例,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财经新闻的发展策略,认为都市报财经新闻逐渐与专业的财经新闻区分开来,拥有了自己的受众定位、报道风格以及生存策略。⑥王新根以财新网为例,研究财经新媒体公信力建设,他的调查显示,财经媒体正面临着公信力危机,作为新媒体的财新网,除了要深耕深度内容,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互动性,提高媒体亲和力,增进彼此信任。⑦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西日报》不仅要寻求转型之机,还应该在转型的过程中立足于广西的区域性,重视财经新闻报道;适应受众的改变,为受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财经资讯、深度财经新闻;为广西经济的发展起到宣传和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观察广西日报官方微博的发博规律、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律和“广西云”客户端的财经栏目和东盟栏目,总结出《广西日报》在新媒体环境下财经新闻报道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设想。
一、《广西日报》的新媒体转型及现状
《广西日报》于1949年12月3日创刊,是广西第一大综合性日报,办报以来《广西日报》持续为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报道区内区外新闻,成为世界了解广西的窗口。2009年12月,以广西日报社为主体成立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2013年《广西日报》开设新媒体部,陆续上线广西新闻网和广西日报手机客户端。到2016年7月,成立集团全媒体采编中心,实现了重大采编活动“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完成了“策、采、编、发”的采编流程再造。2017年,在原广告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产品营销中心,面向政务和商务两个市场。2018年4月,继广西日报手机客户端之后的“广西云”客户端正式上线,在信息多样性和用户体验上更进一步。
目前《广西日报》新媒体平台有微信公众号、微博、广西新闻网、电子报刊和“广西云”客户端,另外在今日头条上也有相应的信息发布账户。广西日报官方账号在今日头条上拥有21万粉丝。受应用开发条件的限制,《广西日报》在今日头条应用上和其他用户一样,分为文章、视频、问答和小视频四个“栏目”,只能按内容的表现形式筛选信息。在账户首页没有开发检索功能,用户不能通过输入关键词检索到相关财经新闻的报道。《广西日报》在新浪微博上拥有682万粉丝,在简介里自称“成熟稳重的大叔一枚”,人格化的定位拉近了和粉丝的距离,保持了粉丝黏性。据软件商店显示,“广西云”应用于2018年9月25日上线,安装次数为1.7万次。《广西日报》在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群体尚不可考。不可否认的是《广西日报》在新媒体转型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新媒体环境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民意方面能更有效地发挥了党报作用。考察广西区内新媒体环境下的财经新闻报道,《广西日报》在报道的方式和报道的角度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二、广西日报“两微一端”财经新闻报道特点
(一)突出东盟特色
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落户广西南宁,至今已有15个年头。15年来中國-东盟博览会一直是广西乃至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对象,成为可预见性的、周期性的重大新闻报道题材。在传统媒体时代,主要通过报纸杂志报道中国-东盟博览会。近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报道也以新形式呈现在手机客户端、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广西日报》在广西新闻网、“广西云”客户端都为 “东盟”设立了专题,东盟频道宣传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
1.体现广西南宁的会展经济特色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广西南宁作为举办地,充分发挥了广西毗邻东盟国家的地理优势,促进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也拉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为广西的财经新闻报道奠定了基调,突出体现了广西南宁的会展经济特色。会展经济的两个基本组成是会议和展览,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助地理位置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的优势,每年在南宁会展中心举行的展览不计其数。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互相补充,构成了广西南宁会展经济的格局,也为广西的财经新闻报道奠定了会展经济特色。
2.对中国-东盟活动的报道体现持续性、时效性
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每年的9月中旬举办。“两会”期间聚集了全国重要媒体。《广西日报》及其广西新闻网的东盟栏目继“两会”之后依然持续更新。“滚动播报”新近发生的中国-东盟在论坛、文体等方面合作的最新进展,体现了持续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以会议为主要的报道对象,传达会议和论坛的精神,对广西各个地级市和东盟国家的合作进行宣传、引导和鼓励是系列报道的特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和特点决定了东盟栏目宣传价值导向。《广西日报》开设专门网站,派出编辑、记者,为实时发布中国-东盟合作信息进行财经报道。2018年,“广西云”客户端在第15届中国-东博会峰会圆满落幕之后的两个月内,持续更新了中国-东盟的报道多达52条,涉及数字经济、物流大数据、疾病防控、矿业合作等题材以及多个展会项目。 3.依托高新技术发展,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
2016年,广西日报客户端首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推出《大牌直播间》直播栏目,以图片、视频组成新闻报道,同时在新浪微博上创建“2016东博会一直播”和“2016东博会—西西带你逛展览”等话题,引发了网友的“看展热”。随后两年,《广西日报》和各路媒体在东盟期间继续沿用了直播、视频、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东博会的报道。2018年,广西日报新媒体部更是采用了VR技术推出全景图,提高了用户体验。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新兴技术的发展,东盟的报道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财经报道接近热点事件
从2015年开始,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广西日报》的新闻报道也随着广西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而跟进,发表了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近年来出现的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新零售等《广西日报》均有涉猎。
上表是根据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和区块链、比特币等热点词汇,在《广西日报》及其广西新闻网上检索结果,挑选出相关度最高的主题文章,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跟进热点、解读热点,为受众提供了信息。
2018年“双十一”期间,“广西云”客户端的财经栏目,前后发表了《“双十一”即将来临,南宁这两家电商触犯法规被罚款》《双十一网购套路多!南宁工商出宝典,看完再剁手》《第10个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开启,广西一农产品成“网红”》《十年内“买买买”几多“变变变”:这份问卷调查的结果里有答案》等文章。选题角度分别是商家违法经营、理性消费、南宁本土品牌的销售成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选题角度多样、内容丰富,既切合了热点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理性消费,抓准了时机促进本土品牌的发展,起到了财经新闻应有的警示、指导和引领作用。
(三)在表达上注重采用图表和可视化
可视化表达既考虑到了受众的理解能力,也符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2018年“双十一”期间的报道为例,截至11月11日,《广西日报》在“两微一端”共发表了12篇报道,微信公众号有3篇,采用了罗列数据、解释数据的方式,配以网络上流行的表情包,从文风到排版均活泼生动。“广西云”手机客户端上有9篇,其中有4篇报道采用了图表和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解释数据。《广西日报》服务群众的定位,决定了其财经新闻报道不能像专业的财经杂志和报纸一样专注于证券、股票、投资等专业领域,采用专业的术语为专业人士展示行业行情变化。《广西日报》在新媒体上的财经新闻报道注意到了受众的不同需求,在内容上多涉及“三农”问题、保险和税收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改革;在表达上更侧重于不拘一格的文风。
三、《广西日报》“两微一端”财经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不足,缺乏专业分析
《广西日报》在门户网站上的财经新闻报道以活动通稿和政策变动通知为主,缺乏专业的分析和解读,也没有对数据进行变换和解释。与“广西云”客户端相比,缺乏灵活性。而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则表现为,在一些能处理成财经新闻的素材上,选择了更通俗的表达。如《广西土味“佩奇”跳水游泳样样精通成网红》一文,介绍的是马山县的“跳水猪”养殖业,采用了故事性的写法,从标题到配图都符合新媒体的特征要求。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等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来看,该新闻素材可以完全处理成专业的财经新闻。从受媒体定位和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影响上看,该报道所选角度过于向趣味性靠拢,模糊了财经新闻和趣味新闻的界限。
(二)整体上缺少对财经新闻的重视
《广西日报》的官方微博有其特定的发博规律,一般每天发微博30到50条不等,有时在固定的时间带有特定的微博话题,微博和微信上没有或极少有财经新闻报道。《广西日报》于2018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连续三天发微博116条,其中宣传地方和报道地方新闻的微博共有24条,发布有趣的事件、其他省市的新聞及实用技能的微博有33条,交通新闻12条,娱乐和体育新闻12条,热点事件新闻8条,有关高校和艺术的新闻6条,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关的6条,其余为固定话题的微博内容,没有财经新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文章以热点事件和接近性为主,缺乏专业的和有深度的财经新闻。
四、对于广西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财经新闻报道的思考
(一)给予财经新闻足够的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财经新闻在地方经济、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加强财经新闻建设。为新媒体部配备高素质的财经新闻人才,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助力广西地方经济。新浪广西在运营部设立了电商和农业线,为电商和农业领域配备专业人才,打造、经营了“丰收公社”微博和“电商融安”微信,为受众提供最新的电子商务和三农信息,在宣传地方经济以及扶贫攻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针对财经新闻报道,《广西日报》在新媒体运营上可以借鉴新浪广西的经验,打造出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经济报道。
(二)与高校联合培养财经新闻人才
与财经类高校合作联合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财经新闻人才,为财经新闻报道增加储备力量。2014年新华社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新华社与北京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双方就共建工作目标提出了建设“一个智库”、打造“两个基地”、建立“三个机制”、培育“四门精品课程”的战略设想。陆绍阳认为:高校和中央级主要新闻媒体共建新闻学院是一件新生事物, 是高校顺应媒介生态急剧变化的大环境,应对新闻教育改革的及时措施, 它的意义是长远的。⑧当前越来越多媒体、地方宣传部与高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全媒体的新闻传播人才。尤其是与财经类高校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全媒型的财经新闻人才,为财经新闻报道提供战略支撑和人才储备。
《广西日报》在广西区内属于权威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媒体,不仅应该在媒体融合方面起到龙头作用,在财经新闻报道上也应该起到示范作用。财经新闻一方面能够宣传广西经济,吸引区外投资者,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满足受众对于财经新闻的需求为受众在投资、理财等方面提供便利。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提升广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7BGL005】
注释:
①宋春风.一位媒体微信运营人的亲历与“切肤之痛”——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微信公众号版权保护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5(05).
②阳舒绮.《广西日报》官方微信运营研究[D].广西大学,2016.
③覃秋媛. 广西日报新闻客户端研究[D].广西大学,2018.
④温雅.传统民族节庆新闻报道中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特征探析——以《广西日报》“三月三”报道为例[J].新闻论坛,2017(01).
⑤周燕琳、蒋立宏.新媒体语境下广西主流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的生态研究——基于广西日报新浪微博官方平台的分析[J].出版广角,2015(15).
⑥朱韫雯.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财经新闻发展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⑦王新根.财经新媒体公信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⑧陆绍阳.抓住共建契机努力建设一流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与新华社“共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记者,2014(09).
作者简介:黄立安,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研究员,文学博士;杨洋,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6级新闻系本科生
编辑:王洪越
【关键词】新媒体 财经新闻 广西日报
近年来,时有学者对财经新闻报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针对《广西日报》的媒体融合与转型以及“两微一端”上的表现,有研究指出《广西日报》重视重大节日报道、东盟报道、三农报道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报道。宋春风从自身经历出发,指出了微信公众号上的抄袭之风和维权之困。①阳舒绮认为,《广西日报》的微信公众平台丰富了广西区内读者的阅读内容,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培养了读者的阅读习惯。②谭秋媛指出了《广西日报》的新闻客户端内容单薄、功能开发不足、用户体验欠佳、缺乏优质的新闻产品以及盈利模式有待拓展等问题。③在重大节日或者东盟的报道上,温雅认为,《广西日报》在“三月三”的系列报道中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少数民族形象。④周燕琳、蒋立宏认为《广西日报》的新浪官方微博成为东盟传播的主要阵地。⑤关于“新媒体”与“财经新闻”的研究,朱韫雯以《南方都市报》为例,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财经新闻的发展策略,认为都市报财经新闻逐渐与专业的财经新闻区分开来,拥有了自己的受众定位、报道风格以及生存策略。⑥王新根以财新网为例,研究财经新媒体公信力建设,他的调查显示,财经媒体正面临着公信力危机,作为新媒体的财新网,除了要深耕深度内容,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互动性,提高媒体亲和力,增进彼此信任。⑦
在新媒体环境下,《广西日报》不仅要寻求转型之机,还应该在转型的过程中立足于广西的区域性,重视财经新闻报道;适应受众的改变,为受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财经资讯、深度财经新闻;为广西经济的发展起到宣传和促进作用。笔者通过观察广西日报官方微博的发博规律、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律和“广西云”客户端的财经栏目和东盟栏目,总结出《广西日报》在新媒体环境下财经新闻报道的特点、优势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设想。
一、《广西日报》的新媒体转型及现状
《广西日报》于1949年12月3日创刊,是广西第一大综合性日报,办报以来《广西日报》持续为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报道区内区外新闻,成为世界了解广西的窗口。2009年12月,以广西日报社为主体成立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2013年《广西日报》开设新媒体部,陆续上线广西新闻网和广西日报手机客户端。到2016年7月,成立集团全媒体采编中心,实现了重大采编活动“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完成了“策、采、编、发”的采编流程再造。2017年,在原广告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产品营销中心,面向政务和商务两个市场。2018年4月,继广西日报手机客户端之后的“广西云”客户端正式上线,在信息多样性和用户体验上更进一步。
目前《广西日报》新媒体平台有微信公众号、微博、广西新闻网、电子报刊和“广西云”客户端,另外在今日头条上也有相应的信息发布账户。广西日报官方账号在今日头条上拥有21万粉丝。受应用开发条件的限制,《广西日报》在今日头条应用上和其他用户一样,分为文章、视频、问答和小视频四个“栏目”,只能按内容的表现形式筛选信息。在账户首页没有开发检索功能,用户不能通过输入关键词检索到相关财经新闻的报道。《广西日报》在新浪微博上拥有682万粉丝,在简介里自称“成熟稳重的大叔一枚”,人格化的定位拉近了和粉丝的距离,保持了粉丝黏性。据软件商店显示,“广西云”应用于2018年9月25日上线,安装次数为1.7万次。《广西日报》在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群体尚不可考。不可否认的是《广西日报》在新媒体转型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新媒体环境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民意方面能更有效地发挥了党报作用。考察广西区内新媒体环境下的财经新闻报道,《广西日报》在报道的方式和报道的角度上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二、广西日报“两微一端”财经新闻报道特点
(一)突出东盟特色
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4年落户广西南宁,至今已有15个年头。15年来中國-东盟博览会一直是广西乃至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对象,成为可预见性的、周期性的重大新闻报道题材。在传统媒体时代,主要通过报纸杂志报道中国-东盟博览会。近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报道也以新形式呈现在手机客户端、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广西日报》在广西新闻网、“广西云”客户端都为 “东盟”设立了专题,东盟频道宣传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
1.体现广西南宁的会展经济特色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广西南宁作为举办地,充分发挥了广西毗邻东盟国家的地理优势,促进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往来,也拉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为广西的财经新闻报道奠定了基调,突出体现了广西南宁的会展经济特色。会展经济的两个基本组成是会议和展览,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助地理位置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的优势,每年在南宁会展中心举行的展览不计其数。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互相补充,构成了广西南宁会展经济的格局,也为广西的财经新闻报道奠定了会展经济特色。
2.对中国-东盟活动的报道体现持续性、时效性
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每年的9月中旬举办。“两会”期间聚集了全国重要媒体。《广西日报》及其广西新闻网的东盟栏目继“两会”之后依然持续更新。“滚动播报”新近发生的中国-东盟在论坛、文体等方面合作的最新进展,体现了持续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以会议为主要的报道对象,传达会议和论坛的精神,对广西各个地级市和东盟国家的合作进行宣传、引导和鼓励是系列报道的特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和特点决定了东盟栏目宣传价值导向。《广西日报》开设专门网站,派出编辑、记者,为实时发布中国-东盟合作信息进行财经报道。2018年,“广西云”客户端在第15届中国-东博会峰会圆满落幕之后的两个月内,持续更新了中国-东盟的报道多达52条,涉及数字经济、物流大数据、疾病防控、矿业合作等题材以及多个展会项目。 3.依托高新技术发展,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
2016年,广西日报客户端首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推出《大牌直播间》直播栏目,以图片、视频组成新闻报道,同时在新浪微博上创建“2016东博会一直播”和“2016东博会—西西带你逛展览”等话题,引发了网友的“看展热”。随后两年,《广西日报》和各路媒体在东盟期间继续沿用了直播、视频、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丰富东博会的报道。2018年,广西日报新媒体部更是采用了VR技术推出全景图,提高了用户体验。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新兴技术的发展,东盟的报道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财经报道接近热点事件
从2015年开始,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广西日报》的新闻报道也随着广西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而跟进,发表了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近年来出现的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新零售等《广西日报》均有涉猎。
上表是根据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和区块链、比特币等热点词汇,在《广西日报》及其广西新闻网上检索结果,挑选出相关度最高的主题文章,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跟进热点、解读热点,为受众提供了信息。
2018年“双十一”期间,“广西云”客户端的财经栏目,前后发表了《“双十一”即将来临,南宁这两家电商触犯法规被罚款》《双十一网购套路多!南宁工商出宝典,看完再剁手》《第10个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开启,广西一农产品成“网红”》《十年内“买买买”几多“变变变”:这份问卷调查的结果里有答案》等文章。选题角度分别是商家违法经营、理性消费、南宁本土品牌的销售成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选题角度多样、内容丰富,既切合了热点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理性消费,抓准了时机促进本土品牌的发展,起到了财经新闻应有的警示、指导和引领作用。
(三)在表达上注重采用图表和可视化
可视化表达既考虑到了受众的理解能力,也符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2018年“双十一”期间的报道为例,截至11月11日,《广西日报》在“两微一端”共发表了12篇报道,微信公众号有3篇,采用了罗列数据、解释数据的方式,配以网络上流行的表情包,从文风到排版均活泼生动。“广西云”手机客户端上有9篇,其中有4篇报道采用了图表和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解释数据。《广西日报》服务群众的定位,决定了其财经新闻报道不能像专业的财经杂志和报纸一样专注于证券、股票、投资等专业领域,采用专业的术语为专业人士展示行业行情变化。《广西日报》在新媒体上的财经新闻报道注意到了受众的不同需求,在内容上多涉及“三农”问题、保险和税收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改革;在表达上更侧重于不拘一格的文风。
三、《广西日报》“两微一端”财经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性不足,缺乏专业分析
《广西日报》在门户网站上的财经新闻报道以活动通稿和政策变动通知为主,缺乏专业的分析和解读,也没有对数据进行变换和解释。与“广西云”客户端相比,缺乏灵活性。而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则表现为,在一些能处理成财经新闻的素材上,选择了更通俗的表达。如《广西土味“佩奇”跳水游泳样样精通成网红》一文,介绍的是马山县的“跳水猪”养殖业,采用了故事性的写法,从标题到配图都符合新媒体的特征要求。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等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来看,该新闻素材可以完全处理成专业的财经新闻。从受媒体定位和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影响上看,该报道所选角度过于向趣味性靠拢,模糊了财经新闻和趣味新闻的界限。
(二)整体上缺少对财经新闻的重视
《广西日报》的官方微博有其特定的发博规律,一般每天发微博30到50条不等,有时在固定的时间带有特定的微博话题,微博和微信上没有或极少有财经新闻报道。《广西日报》于2018年11月9日至11月11日连续三天发微博116条,其中宣传地方和报道地方新闻的微博共有24条,发布有趣的事件、其他省市的新聞及实用技能的微博有33条,交通新闻12条,娱乐和体育新闻12条,热点事件新闻8条,有关高校和艺术的新闻6条,与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关的6条,其余为固定话题的微博内容,没有财经新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文章以热点事件和接近性为主,缺乏专业的和有深度的财经新闻。
四、对于广西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财经新闻报道的思考
(一)给予财经新闻足够的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财经新闻在地方经济、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加强财经新闻建设。为新媒体部配备高素质的财经新闻人才,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助力广西地方经济。新浪广西在运营部设立了电商和农业线,为电商和农业领域配备专业人才,打造、经营了“丰收公社”微博和“电商融安”微信,为受众提供最新的电子商务和三农信息,在宣传地方经济以及扶贫攻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针对财经新闻报道,《广西日报》在新媒体运营上可以借鉴新浪广西的经验,打造出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经济报道。
(二)与高校联合培养财经新闻人才
与财经类高校合作联合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财经新闻人才,为财经新闻报道增加储备力量。2014年新华社与北京大学签署了《新华社与北京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双方就共建工作目标提出了建设“一个智库”、打造“两个基地”、建立“三个机制”、培育“四门精品课程”的战略设想。陆绍阳认为:高校和中央级主要新闻媒体共建新闻学院是一件新生事物, 是高校顺应媒介生态急剧变化的大环境,应对新闻教育改革的及时措施, 它的意义是长远的。⑧当前越来越多媒体、地方宣传部与高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全媒体的新闻传播人才。尤其是与财经类高校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全媒型的财经新闻人才,为财经新闻报道提供战略支撑和人才储备。
《广西日报》在广西区内属于权威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媒体,不仅应该在媒体融合方面起到龙头作用,在财经新闻报道上也应该起到示范作用。财经新闻一方面能够宣传广西经济,吸引区外投资者,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满足受众对于财经新闻的需求为受众在投资、理财等方面提供便利。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提升广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7BGL005】
注释:
①宋春风.一位媒体微信运营人的亲历与“切肤之痛”——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微信公众号版权保护的思考[J].中国记者,2015(05).
②阳舒绮.《广西日报》官方微信运营研究[D].广西大学,2016.
③覃秋媛. 广西日报新闻客户端研究[D].广西大学,2018.
④温雅.传统民族节庆新闻报道中少数民族形象建构特征探析——以《广西日报》“三月三”报道为例[J].新闻论坛,2017(01).
⑤周燕琳、蒋立宏.新媒体语境下广西主流媒体对东盟信息传播的生态研究——基于广西日报新浪微博官方平台的分析[J].出版广角,2015(15).
⑥朱韫雯.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财经新闻发展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⑦王新根.财经新媒体公信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⑧陆绍阳.抓住共建契机努力建设一流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与新华社“共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记者,2014(09).
作者简介:黄立安,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研究员,文学博士;杨洋,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6级新闻系本科生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