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台湾一直关注江青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inf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沈醉回忆,我当时去崔家,经常见到蓝苹,她有时还给我倒茶,因为崔是上海《大晚报》副刊《火炬》的编辑,常在该报写“北国美人”等类文章来给蓝苹捧场,一个四等演员有这样的人来捧场,当然是求之不得。
  在台湾,对江青有着深入研究的,首推崔万秋先生。
  著名科普文艺作家叶永烈表示,崔万秋的经历错综复杂。上海老作家柯灵先生生前曾关照他,要注意研究崔万秋的情况。
  崔万秋是谁
  一是编辑。曾虚白(《孽海花》作者)于1932年2月12日在上海创办《大晚报》,崔万秋1933年从日本广岛文理科大学毕业后,应曾虚白之邀在上海《大晚报》坐镇副刊《火炬》,主持笔政。
  二是作家。他写过许多散文,也出版过长篇小说《重庆睡美人》,还著有《通鉴研究》、《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史》等学术著作,并翻译出版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武者小路实笃、井上靖、林芙美子的戏剧、小说。
  三是国民党军统情治人员。
  崔万秋的前两种身份是公开的,第三种身份则是秘密的。
  崔万秋的真实身份水落石出是在南京解放之后,公安人员从国民党保密局(原军统局)遗留的档案中,查出“情报人员登记卡”。在写着“崔万秋”大名的卡片上,清楚地标明“上海站情报员”!
  对此,曾任国民党军统局本部处长的沈醉(后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77年1月8日对崔万秋的真面目做了如下说明:“我于1932年冬参加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后,便在特务处上海特区当交通联络员,崔万秋当时已参加了特务处,是特务处上海特区领导的直属通讯员,每月薪金八十元……我担任上海特区交通员两年左右的时间中,都由我约崔万秋与先后担任特务处书记长的唐纵、梁于乔和特务处情报科科长张炎元见面,1933年冬天,特务头子戴笠还叫我约在上海四马路杏花楼菜馆吃饭,事后,他对那次和戴笠见面,感到非常高兴。”
  为何一直高度关注江青
  崔万秋担任上海《大晚报》的《火炬》副刊主编时,与张春桥、江青(当时艺名为蓝苹)都熟悉,他们仨同为山东老乡。崔万秋年长张春桥14岁,曾在《火炬》副刊发表张春桥多篇文章。崔万秋与蓝苹有诸多交往——这也正是崔万秋后来一直关注江青的缘由。
  沈醉在他所写的《我这三十年》一书第二十章《二进深宫》中,有一段关于崔万秋、蓝苹、张春桥的极为重要的文字:
  我当时去崔家,经常见到蓝苹,她有时还给我倒茶,因为崔是上海《大晚报》副刊《火炬》的编辑,常在该报写“北国美人”等类文章来给蓝苹捧场,一个四等演员有这样的人来捧场,当然是求之不得。我不但记得很清楚,而且在粉碎“四人帮”后,知道那个在崔家见过的穿蹩脚西装的狄克,就是张春桥,我的脑子里也有印象……
  沈醉的回忆表明,当时蓝苹与张春桥同为崔万秋的座上宾。
  如果说崔万秋与张春桥只是文字之交,崔万秋与蓝苹的交往则要深入得多。据崔万秋在《江青前传》中自述,他是经导演洪深介绍,前往话剧《娜拉》排练现场,看见“一个穿阴丹士林旗袍,梳著刘海发形的年轻姑娘,远离大家沿着靠窗那一边,一个人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地背诵台词”,此人就是蓝苹。他与蓝苹就这样认识了。从那以后,崔万秋去观看话剧《娜拉》演出,组织、发表话剧《娜拉》的评论。为了感谢崔万秋,蓝苹打电话给崔,他俩在霞飞路(今上海淮海路)的DDS咖啡馆见面,又在锦江饭店共餐……
  1937年七七事变后,蓝苹离开上海前往延安,崔万秋则到重庆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时,由于崔万秋精通日语,以少将高级参议身份飞往上海,襄助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接受日军受降事宜。从1948年起,崔万秋任国民党政府驻日大使馆政务参事达16年之久。1964年返回台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亚东太平洋司副司长。1967年起任国民党政府驻巴西大使馆公使。1971年退休,隐居美国。1990年7月病逝于旧金山。
  晚年的崔万秋在美国潜心写作《江青前传》,于1988年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我(叶永烈)细读了《江青前传》,发觉除了写及他自己在上海与蓝苹的直接交往之外,广征博引,极其详尽引用海外尤其台湾方面对于江青的研究资料,对江青的早年身世进行详尽考证。可以说,如果他不是长期关注江青,在美国很难收集如此多的关于江青的报道、专著、研究论文以及国民党内部文件。
  崔万秋在《江青前传》一书中,详细论及“约法三章”。我注意到,崔万秋所列“约法三章”,是关于此的种种版本中,文字最为详尽、最为严密的:
  第一,毛、贺的夫妇关系尚存在,而没有正式解除时,江青同志不能以毛泽东夫人自居。第二,江青同志负责照料毛泽东同志的生活起居与健康,今后谁也无权向党中央提出类似的要求。第三,江青同志只管毛泽东的私人生活与事务,二十年内禁止在党内担任任何职务,并不得干预过问党内人事及参加政治生活。
  在这一版本的“约法三章”中,第一条规定了毛、贺、江三人的关系,第二条规定了江青的任务,第三条是对江青所作的限制。这三条,条理清楚,用词稳妥,逻辑性强,是种种“约法三章”版本中最为可信的。
  另外,崔万秋在《江青前传》中就“约法三章”加了一段按语,原文如下:
  作者按:以上三项决定存于中央政治局,国军攻克延安时,曾见于王若飞日记内,亦记有上述三项条件。莫斯科亦提及此项决议,但其所指时间有误。
  也就是说,这一“约法三章”的原始出处,是国民党军队攻下延安时所缴获的王若飞日记。
  (《北方新报》 2012.10.9  叶永烈/文)
其他文献
身心健康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人越来越觉得健康最重要。老人家一方面注意身体健康,积极锻炼;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乐观心境,遇事劝自己看开点。作为子女应多理解父母的心思,平时可收集健康资料,给父母提供参考,也可以陪着父母一起锻炼、聊天。  子女平安 人至暮年,自身事务减少,老人自然会将焦点放在子女身上。作为子女,不妨勤联系,遇事多匯报,让父母了解进展,减少其担忧。  家庭团聚 尤其是独守“空巢”的老人,他们
期刊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日本长崎投下另一颗原子弹。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核武器的历史,也是目前唯一一次。70年过去了,围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核武器的决定依然存在着争议和误传。  投放原子弹是日本投降的主因?  认为投放原子弹促使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的观点已经成为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方式和原因的誤解。然而,许多美国人都是这么想的,而且实际上美国
期刊
田纪云曾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披荆斩棘,冲破重重阻力和难关,为改革开放杀出血路的年代”。那也是一个改革家群体奋斗开拓的英雄年代,“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张劲夫就以改革家的形象定格在中国当代改革史上。  8月6日上午,七常委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张劲夫。今年夏天似乎成为一个告别的季节,继乔石、万里之后,中国又告别了101岁高龄的张劲夫。随着多位改革家辞世,激情燃烧
期刊
近日,近百个中央部门一下子都公布了去年的决算。  事业收入:办培训班、科研课题都能拉来钱   国家行政学院:事业收入4203.34 万元。主要为科研课题收入、中组部等拨付的办班补贴、MPA 培训收入。  中央党校:事业收入5645.74万元,是中央党校开展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在职研究生办学、短期培训进修班等教育收费收入。  中国法学会:事业收入964.3万元,主要是中国法学会杂志社售书
期刊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办法》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实行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其中个人缴费实账积累,单位缴费部分依单位性质而定。  《办法》确定了对于基金的积累方式。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办法》的推出,意味着我国养老
期刊
在城市的夜里,我回家,常常看见一个在夜风中白发飘飘的老人,她正在马路边的垃圾桶里翻捡着散发恶臭的垃圾,一片纸,一个矿泉水瓶子,一个铁钉……有一天下午,我喝了酒回家,突生同情心,在楼下的垃圾桶前遇到她,掏出50元钱塞给她,她坚持不要。老人连声说:谢谢,谢谢哦,我不要你的钱。难道,我廉价的同情伤害了老人的心?我正纳闷,遇到了上楼的老朱。老朱知道情况以后,告诉我,老人的儿子是一个建筑老板,只是来自乡下的
期刊
据台湾媒体报道,7月4日,台湾当局在新竹湖口“国家阅兵台”举行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检阅了部队。孔子说过:“必也,其先正名乎!”但相比于大陆抗战纪念的高调和直接,台湾方面则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欲说还休。   台湾举行抗战“阅兵”显得毫无底气。比如,将这次阅兵结合在台军“汉光31号”军演的战力展示之中,尽量避免“抗日”主题,甚至大标语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几个字,
期刊
2014年上半年,安倍晋三屡次公开提出希望与中国高层见面,当时中方曾回应了一句“非诚勿扰”。今天,安倍晋三既然想在不参加9月3日北京纪念活动的前提下在9月访问中国,那就要真的拿出“诚意”来。   距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及阅兵式还有不到两个月,北京正广发英雄帖,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来华出席纪念会及阅兵式。有不少与阅兵式密切关联的大事,如若能够最终实现,此次阅兵也将被赋予非凡的意义。  安倍:会否
期刊
如果要给王林在历史中寻找一个合适的身份,方士一职无疑是非常符合他的行为规范的。千百年来,方士、方术与中国精英阶层以及背后的王朝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根植于民间信仰,通达于上流社会,在历次社会变迁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方士与儒生:中国文化的双重面孔  方士,即“有方之士”,其术为方术,俗称“巫术”,如卜筮、算命、相面、望气、扶乩、祈禳、通灵、堪舆、炼丹、气功等。  方術源自于上古时期的萨满传统
期刊
从本质上说,川军不同于湘军、桂军或东北军……自唐宋以来,以川军命名的部队多矣,他们是一支支颇具江湖气息而又兼具中华民族特质“很男人的”部队。  中国艰难的8年抗战史上,川军作为一个特别的“另类”,扮演着十分有趣而重要的角色。在整个战史上看似无关轻重,但恰恰是几场重要的战役,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让人们对这支有血有肉的部队又爱又恨,多了几分了解。  傻了吧唧的“叫花子部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