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公路运输作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运输压力。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规模也随着激增。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一直是施工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加强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防治技术是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从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入手,分析公路桥梁建设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影响,探讨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
关键词: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裂缝防治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075-01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从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动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公路运输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运输灵活性,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资料显示,我国公路运输量逐年增加,与铁路运输一起支撑着我国运输事业的半壁江山。公路桥梁建设施工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在建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
1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产生的过程也相对较为复杂,不仅与其自身的材料、配比有关,还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温度变化、施工工艺问题、载重量过大等。
1.1 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
公路桥梁的施工地段温差较大,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钢筋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相差较大,加大表面与内部的拉力,在公路桥梁的表面就会出现细小的裂缝。另外,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水泥水化的过程,改变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形成表面与内部的温差。内外温度的差异,混凝土内部的拉力增加,加速混凝土裂缝的发育程度,当拉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程度时,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大规模的裂缝。
1.2 施工工艺导致的裂缝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与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一旦施工工艺出现质量问题,会因为保护层过厚、水分蒸发过多等因素,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大规模裂缝。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配比以及建筑过程中的浇筑技术,在这些环节上出现操作失误,都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导致公路桥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1]。
1.3 载重量过大导致的裂缝
公路桥梁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的硬度和密度,直接关系着整个公路载重量的多少,如果公路的载重量超过了公路自身的荷载能力,公路表面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公路荷载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公路设计模型的合理性、结构受力模式的科学性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标准的掌握。
2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
对于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加强裂缝防治技术要从建筑施工的多个角度进行。常见的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多采取的防治技术包括:表面修补法、灌浆封堵法、结构加固法等。除了对已经出现的裂缝的防治,还需要加强对裂缝出现的预防措施,从建筑材料选择、预防温差裂缝、完善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综合防止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出现。
2.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适用于公路桥梁表面的小面积裂缝,按照其修补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涂抹和表面补贴两种形式。表面修补法的修补力度较小,修补的裂缝一般都是停留在表面,对那些没有发生漏水或伸缩的裂缝,或者是一些位置比较特殊,灌浆难以注入的裂缝会采取表面涂抹法来防治裂缝进一步扩大。对于一些已经发生透水事故的裂缝,也可以采用土工膜进行表面补贴,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渗漏事故[2]。
2.2 灌浆法、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嵌缝封堵法主要适用于一些裂缝范围较大的事故,特别是对于某些具有特殊防渗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防治。封堵法实施的关键是灌浆和嵌缝的材料,填充材料的过程主要是运用特定的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钢筋混凝土的裂缝之中。压入的胶结材料在硬化之后,会与钢筋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填补裂缝的效果。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水泥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实际的裂缝防治过程中,填充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裂缝自身的属性以及修补的成本等因素。
2.3 结构加固法
结构加固法主要应用于裂缝深度较大、裂缝已经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的情况。结构加固法可以大面积地修复已经产生的裂缝,加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从而达到稳固公路桥梁混凝土质量的目的。常见的结构加固法有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和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在实际的裂缝防治技术中,结构加固法效果较明显[3]。
2.4 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措施
对于公路桥梁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的防治措施,不能单纯地对钢筋混凝土裂缝进行后期的修补,还应该加强对裂缝的预防。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包括预防混凝土收缩出现的裂缝、温差过大导致的裂缝以及施工工艺不科学导致的裂缝。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程度不同的裂缝需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这种预防措施与出现裂缝之后的防止修补措施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解决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综合来说,公路桥梁施工建设在经济发展、运输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发展迅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加强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加强裂缝防治技术,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原因导致的裂缝,特别要重视防止裂缝出现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必华.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研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2] 孙红玉.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16).
[3] 李俊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关键词: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裂缝防治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075-01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从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动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公路运输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运输灵活性,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资料显示,我国公路运输量逐年增加,与铁路运输一起支撑着我国运输事业的半壁江山。公路桥梁建设施工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在建设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防治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
1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产生的过程也相对较为复杂,不仅与其自身的材料、配比有关,还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温度变化、施工工艺问题、载重量过大等。
1.1 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
公路桥梁的施工地段温差较大,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钢筋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相差较大,加大表面与内部的拉力,在公路桥梁的表面就会出现细小的裂缝。另外,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水泥水化的过程,改变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形成表面与内部的温差。内外温度的差异,混凝土内部的拉力增加,加速混凝土裂缝的发育程度,当拉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程度时,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大规模的裂缝。
1.2 施工工艺导致的裂缝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与质量与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一旦施工工艺出现质量问题,会因为保护层过厚、水分蒸发过多等因素,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大规模裂缝。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配比以及建筑过程中的浇筑技术,在这些环节上出现操作失误,都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导致公路桥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1]。
1.3 载重量过大导致的裂缝
公路桥梁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的硬度和密度,直接关系着整个公路载重量的多少,如果公路的载重量超过了公路自身的荷载能力,公路表面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公路荷载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公路设计模型的合理性、结构受力模式的科学性以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标准的掌握。
2 公路桥梁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
对于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加强裂缝防治技术要从建筑施工的多个角度进行。常见的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多采取的防治技术包括:表面修补法、灌浆封堵法、结构加固法等。除了对已经出现的裂缝的防治,还需要加强对裂缝出现的预防措施,从建筑材料选择、预防温差裂缝、完善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综合防止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出现。
2.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适用于公路桥梁表面的小面积裂缝,按照其修补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涂抹和表面补贴两种形式。表面修补法的修补力度较小,修补的裂缝一般都是停留在表面,对那些没有发生漏水或伸缩的裂缝,或者是一些位置比较特殊,灌浆难以注入的裂缝会采取表面涂抹法来防治裂缝进一步扩大。对于一些已经发生透水事故的裂缝,也可以采用土工膜进行表面补贴,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渗漏事故[2]。
2.2 灌浆法、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嵌缝封堵法主要适用于一些裂缝范围较大的事故,特别是对于某些具有特殊防渗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防治。封堵法实施的关键是灌浆和嵌缝的材料,填充材料的过程主要是运用特定的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钢筋混凝土的裂缝之中。压入的胶结材料在硬化之后,会与钢筋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达到填补裂缝的效果。常用的填充材料包括水泥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实际的裂缝防治过程中,填充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裂缝自身的属性以及修补的成本等因素。
2.3 结构加固法
结构加固法主要应用于裂缝深度较大、裂缝已经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的情况。结构加固法可以大面积地修复已经产生的裂缝,加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从而达到稳固公路桥梁混凝土质量的目的。常见的结构加固法有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和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在实际的裂缝防治技术中,结构加固法效果较明显[3]。
2.4 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措施
对于公路桥梁建设中钢筋混凝土的防治措施,不能单纯地对钢筋混凝土裂缝进行后期的修补,还应该加强对裂缝的预防。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包括预防混凝土收缩出现的裂缝、温差过大导致的裂缝以及施工工艺不科学导致的裂缝。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程度不同的裂缝需要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这种预防措施与出现裂缝之后的防止修补措施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解决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综合来说,公路桥梁施工建设在经济发展、运输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发展迅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加强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加强裂缝防治技术,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原因导致的裂缝,特别要重视防止裂缝出现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必华.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研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2] 孙红玉.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16).
[3] 李俊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