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zh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诊断了造成领导者决策失误的“病因”,并提出了治疗的“药方”,即: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实现领导者素质的优良化;注重发挥群体的聪明才智,实现领导者决策的民主化;遵循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实现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把决策置于法律的监督制约之下,实现领导者决策的法制化。
  关键词:领导者决策 失误 诊治
  
  Leader decision error diagnosis
  Liang Qin
  Abstract:Takes and strengthens to the leader decision error diagnosis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In the article diagnosed has created the leader decision error “the cause of disease”,and proposed the treatment “the formula”,namely:Improves leader’s quality,realizes the leader quality finely;The attention display community’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realizes the leader decision-making democratization;The deference decision-making principle and the procedure,realize the leader decision-making scientific style;Puts in legal under the decision-making the surveillance to restrict,realizes the leader decision-making legalization.
  Keywords:Leader decision-makingFaultDiagnosis
  【中图分类号】F406.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46-0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领导者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者都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其决策正确与否,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人民的利益影响极大。当前,由于一些领导者的决策水平与领导决策的客观要求不大相适应,导致了不少决策的失误,造成了不少损失。因此,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和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1.要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
  
  领导者决策失误,是指领导者预先所做出的有关问题的决定与客观实际不相一致或根本相反,从而造成一定的差错和损失。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研究事物的矛盾,不仅要研究矛盾的斗争性,而且要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在领导者决策中,成功与失误是一对矛盾,其同一性的表现和研究它的意义在于:首先,两者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前提。没有领导者决策的成功无所谓领导者决策的失误,没有领导者决策的失误,也就无所谓领导者决策的成功。因此,在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成功研究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研究,以便领导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决策时少失误或小失误。其次,两者互相转化。领导者决策的成功与失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领导者决策的失误往往是领导者决策成功的开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领导者决策的成功往往又是在总结和汲取大量领导者决策失误的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的。不懂得躬身自省的领导者往往是事业的失败者,反之,事业有成的领导者必然是克己自省的。大量的实践充分证明,领导者在决策中既无“常胜将军”,也无“常败将军”。正如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所说的,成功常成为下一个失败的原因,反之,任何失败都可能成为下一次大成功的原因。所以,在领导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对领导者决策成功的总结,也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通过诊治,使领导者在决策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探索出成功的奥秘,竭力避免成功转化为失败,而努力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1.2 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做到了这四句话,发展才能实现又好又快。要在发展中真正实现这四句话,领导者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他们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正确思路的决策者、实践行动的示范者,担当着领导科学发展的重任。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得快与慢、好与差,往往与领导者的决策是否科学密切相关。目前,有的领导者在制定发展的决策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求快不图好、只顾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短期政绩不顾长远目标。正是这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导致了不少决策的失误。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目的是帮助领导者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领导者真正从思想上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从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使领导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1.3 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是减少损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级领导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发展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奋斗。在这一奋斗过程中,领导者能否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所制定的决策总是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整体活动,涉及面广,动用的人力、财力、物力多,一旦决策失误,将是全局性的失误,所影响的范围大,后果严重,时效性长。领导活动的大量事实证明,在一切失误中,领导者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旦发生失误,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陷于难以摆脱的困境。领导者决策正确与否,对于人、财、物力的节约和浪费起着重大作用。领导者决策正确,所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领导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所以,有的专家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技术的失误用万元来计算,那么,领导者决策的失误就要用亿元来计算,甚至无法计算。如此严峻的现实,难道不令领导者深思吗?我们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治,目的是帮助领导者善于总结决策失误的教训,从中揭示出一定的规律,用于指导今后的决策,避免和消除领导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危害,减少损失,使领导者所做出的决策真正造福于人民。
  
  2.领导者决策失误的诊断
  
  造成领导者决策失误,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综合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有的领导者以追求个人名利或局部利益代替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决策缺乏正确思想指导性。
  每个领导者,手中都掌握有一定的决策权,领导者应当利用手中掌握的决策权来为民众服务,把民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最高追求,这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根本保证。然而,一些领导者却忽视甚至违背了决策这一宗旨。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所依据的原则不是为民众服务,不是为民众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个人政绩、私利或局部利益的最大化;有的领导者为了求得自身的“升迁”,在决策中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对有政治权力的人顶礼膜拜,一味迎合他们的意图、口味、脸色,即使他们私心作怪或者瞎指挥也绝不反对;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染上了腐败毒瘤,明知决策的方案不妥,难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但因采取此方案可以装点门面,可以捞取更多的名利,满足自己的私欲,因而不惜牺牲民众的利益而执意拍板,把民众赋予的决策权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正是这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导致了不少领导者决策的失误。
  2.2 有的领导者以主观代替客观,决策缺乏求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能动的反作用,但意识不能超越客观物质条件,无限地创造奇迹。然而,一些领导者却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原理,过高地估计了主观努力的成效,相对地对客观实际的制约和难度则认识不足,因而进行决策时,以主观代替客观,表现出严重的唯意志论,缺乏求实性。如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脱离实际,想入非非,不权衡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是片面强调没有条件创造上,没有市场开拓上,搞不起加工从基地上,于是超越自身条件定计划、定指标,在各种主客观条件还不具备时就轻易拍板定案,有的甚至在资金、资源、人才极其缺乏的情况下搞无米之炊,结果欲速不达;有的领导者在决策中,赶时髦,赶潮流,哪里兴起什么风,他这里就起什么浪,不因地制宜,而是一看上头脸色,二看左邻右舍,三看社会“大流”。由于照搬照抄,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争夺市场和资源,造成生产要素的严重浪费;有的领导者无视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等发展趋势,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客观情况知之不多或不闻不问,反应迟缓,自我禁锢,依思维定势闭门造车,靠拍脑袋盲目决断。尤其是一些新上任的地方领导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决策方案论证不足,就“新官上任三把火”,刻意标新立异,急于通过决策追求晋升“政绩”,误以为敢于决策就是有魄力,结果资金流失,项目下马,既害民又害己。
  2.3 有的领导者以长官意志代替集体智慧,决策缺乏民主性。
  正确的领导者决策是公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领导者的天才神灵。虽然领导者在决策中经常表现出高瞻远瞩,神机妙算,但是归根结底是民众培育和造就了他,他吸取了公众的营养。生而知之者从来不存在。因此,领导者决策必须讲求民主,发动民众,依靠民众。只有彻底的民主,才能做到集思广益,实现领导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然而,由于一些领导者头脑中存在着高明论,自以为水平、知识比一般民众高明。在制定决策时,不是眼睛向下,从民众中吸取营养,集中民众的智慧,而是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缺乏自知之明,认为唯有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别人若提出不同的决策方案就是和自己唱对台戏。因此,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将自己主观意见强加于班子或他人之上,排斥集体决策;有的领导者嫉妒心强,怕别人提出决策方案和意见被采纳后有损自己面子,更怕别人因此而显露才华,将来超过自己,从而对他人的方案或意见吹毛求疵,千方百计挑毛病,找问题,竭力阻挠和反对;有的领导者当自己提出一个目标、口号或办法时,民众只能说好,不能说坏,否则他就不高兴,甚至采取打击报复,驱逐异己的措施。当民众提出一个办法、建议时,即使再好,只要不符合领导者的口味,也被弃之不用。建议者若坚持己见,就被扣上目无领导,狂妄自大的帽子;有的领导者决策前,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认真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而凭主观臆断,或偏听偏信,只搜罗支持自己固有观点的材料;有的领导者才疏学浅,知识不足,却又装腔作势,大包大揽,俨然以既是“通才”又是专家的面貌出现;有的领导者长官意志决定一切,公众代表的意见、专家机构的意见,甚至国家、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都对其起不到监督、制约和否定的作用;也有少数领导者,自命不凡,作风霸道,即便重大的决策也从不走群众路线,总是个人说了算。上述这些领导者完全把自己凌驾于民众之上、组织之上、法律之上。在决策方面,只有一言堂,没有群言堂;只有君臣关系,没有平等关系;只见决策者的“高明”,不见群众的智慧。领导者在这种缺乏民主和法治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怎么可能做到不失误呢?
  2.4 有的领导者以随意决断代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决策缺乏内在固有的联系性。
  任何一项领导者决策,从提出问题、付诸实施到全面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领导者坚持了决策的原则和程序,也就坚持了决策的科学性,往往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违背了决策的原则和程序,也就等于违背了决策内在所固有的联系,决策往往就会导致失误。
  在领导者决策中,有不少领导者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坚持正确的决策原则和程序。有的领导者对决策的原则和程序既不懂得,又不研究,对公共建设项目的上马不搞科学设计,不按科学施工,不守操作规程,盲目蛮干;有的领导者认为,决策是灵感的产物,领导者一刹间的灵感就决定了决策是否高明,没有必要按原则和程序进行决策;有的领导者认为,决策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不可能有什么固定的原则和程序;有的领导者虽然也知道决策有一般原则和程序,但怕麻烦不愿遵循,经常不掌握信息就作决策,或者先“拍板定案”,后分析论证,甚至根本不论证。这些不科学的想法和做法都直接影响了领导者决策的正确。
  2.5 有的领导者以“人治”代替“法治”,决策缺乏监督制约性。
  领导者依法进行决策,是领导者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领导者的权力是公民赋予的,他们必须代表公众的利益,为公众服务。而法律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领导者依法进行决策,实际上就是在决策上代表了公众利益,为公众服务的具体体现。领导者如果离开了法律,靠个人意志决策,就容易产生权力过分集中,就会脱离群众,与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决策的失误就不可避免。尤其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者要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越来越依赖于法律手段。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契约性、竞争性、开放性等属性,都需要法律发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的功能。然而,目前由于决策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决策机制滞后于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决策存在着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有的领导者认为,搞市场经济,只要能使经济得以发展,能赚到钱,怎样决策都行。因此在决策中权大于法、言重于法、情高于法,依人不依法,依言不依法,甚至一言定法,一言废法,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有的领导者由于非法进行决策,造成了污染环境、滥占土地、滥收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有的领导者无视国家关于审批项目权限划分的规定,越权审批项目,把属于重复建设类的国家控制项目分而立之,逃避审批和把关。由此观之,领导者决策离开了法律的控制,就会导致无责任追究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整个决策过程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就很难避免凭个人意志决策,凭个人经验决策,搞“拍脑袋”式的个人专断决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必然没有保障,领导者决策的失误也就不可避免。
  
  3.领导者决策失误的治疗
  
  历史和实践深刻地告诉我们,没有领导者决策的失误而政通人和,民富国强的。只有各级领导者的决策正确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才有团结的基础,人民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此,各级领导者必须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把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作为自己的首要和核心职责。
  3.1 要大力提升领导者素质,实现领导者素质的优良化。
  领导者素质如何,对领导者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领导者必须努力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实现领导者素质的优良化。
  3.1.1 要勤于学习。领导者首先要端正学习思想,克服“工作是硬任务,学习是软指标”,“时间紧,没空学”等不正确的看法和想法。其次要虚心求教。做到不耻下问,恭恭敬敬地学,踏踏实实地学。再次从实际出发,确定学习内容。要着重抓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真正树立起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正确的决策价值观;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和政治觉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对新时代、新形势的应变能力;要认真学习专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本领。
  3.1.2 要勇于实践。领导者应积极大胆地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加以融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体验,形成新的知识、新的经验,用于指导决策;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思想、决策的方法正确与否,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决策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避免失误。
  3.1.3 要善于总结。领导者要善于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出决策的规律性;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总结,使做出的总结认真而不敷衍,严肃而不随意,深刻而不肤浅;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找出其原因,以便吸取。
  3.1.4 要自我反省。领导者对自己所作的决策,无论成功与否,都应乐于做出严格评价,自己当自己的评判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有效地克服决策中的弱点。
  3.1.5 要接受监督。领导者要自觉地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把来自各方的监督当成对自己的鞭策,真诚地倾听上下左右的评论,虚心接受群众的各种好建议、好计谋。
  3.2 要注重发挥群体的聪明才智,实现领导者决策的民主化。
  各级领导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身居何职何位,都要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领导者要树立起专家咨询观念、民间决策咨询观念、民众参与的民主决策观念等,做到:
  3.2.1 坚持重大问题决策前的广泛协商。领导者要重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把政协委员的提案和民主党派的建议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3.2.2 倾听公众呼声,集中公众智慧。领导者可通过成立征集公众建议的专门机构,可开通热线电话、热线网吧,可开辟公众充分反映自己意见和建议的绿色通道等渠道,充分听取来自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阳光决策”,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在倾听公众呼声,集中公众智慧中,领导者要破除“因人废言”的陈规陋习,树立“博采众议”的良好风气。要反对“人微言轻”、“人疏言恶”、“人错言臭”的看法和做法。
  3.2.3 借鉴国际经验,拓宽决策思路。领导者可通过成立一些国际性组织,如国际决策顾问会议、国际决策专家会议等,通过这些机构来学习和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拓宽决策的思路。
  3.2.4 请专家“会诊”,借“外脑”定计。领导者在制定重大决策前,应该充分听取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升决策中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和“智力含量”。
  3.2.5 推进横向联合,实现智力集成。在决策中,领导者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个体”咨询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群体”的参谋作用,形成一支具有广博知识领域和高度责任感的决策咨询队伍,实现人才智力的集成组合。
  3.3 要遵循决策的科学原则和程序,实现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
  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反映了制定决策的一般性规律,领导者要防止和避免决策的失误,必须遵循这些原则和程序。①要自觉遵循决策的主要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民主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择优原则;可行原则;效益原则等。②要自觉遵循决策的主要程序: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制方案;评价论证;择优定案;组织实施;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3.4 要把领导者决策置于法律的监督制约之下,实现领导者决策法治化。
  领导者决策法治化有利于树立领导者决策的权威,有效地防止领导者决策的失误。
  3.4.1 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决策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决策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对领导者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难以追究法律责任。为了避免和防止领导者决策的失误,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领导者决策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当前应尽快建立起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决策评估制度、决策公示制度、决策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决策赏罚制度、决策监督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决策机制,使领导者决策有法可依。
  3.4.2 要依法决策,实现领导者决策法律化。领导者者要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依法决策。①要实现领导者决策权限的法律化。领导者的职务有多大,相应的决策权就应有多大。为了防止领导者越权进行决策,法律应明确规定各级领导者的决策权限,各级领导者应在法定的范围内行使决策权。②要实现领导者决策方案的法律化。为了实现领导者决策目标,领导者必须考虑多种方案,权衡利弊择其优。但无论选择何种方案,都必须坚持合法的原则。任何领导者的决策方案都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对法律禁止的事项不能做出许可的决策。③实现领导者决策程序的法律化。领导者决策程序的合法性,是决策内容合法性的重要保障。领导者在决策中,要按决策程序进行,不得有违反程序的做法。
  3.4.3 领导者决策的后果要受法律监督。对那些在决策中滥用公共权力、好大喜功、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的领导者,不论其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一查到底。任何领导者都不得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罚代法,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克服重官不重法,畏官不畏法的旧习。同时,要按照领导者决策失误所造成损失的轻重和影响大小,追究法律责任,分别给予应有的党纪、政纪、法纪和经济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心慈手软,使领导者与决策后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那种“只决策,不负责”的现象是法制所不允许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才能真正起到既教育决策失误者本人,又教育其他决策者的“惩一儆百”的作用,以促使领导者实行科学、民主、合理、正确的决策。
其他文献
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大学转型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突破口。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法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从领导层、一线队伍、教学管理运
随着微信的普及,年轻人的就餐习惯发生巨大改变,餐饮企业争相上线做起了"微营销"。餐饮和互联网结合的餐饮电商时代将要到来,"微营销"究竟给餐饮创业者带来哪些好处,让商家趋
2004年1月1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邀请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到中南海举行迎春座谈会,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向全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祝贺新
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行为的实施不仅受到自身主观的控制,还受到他人、情感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通过对环境行为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总
针对某电站一期工程#1机主变风冷控制箱上电后,#1工作电源与#2备用电源之间频繁切换的故障进行分析,为双路独立供电电源控制箱的设计和消缺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经营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近年来各级政府均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创业难,究竟难在哪里?$$ 马巍:现在,餐饮类消费的
报纸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寻找最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将239名健康状况良好、身体指标正常的志愿职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血组(120名)与末梢血组(1
<正> 在当今艾滋病大肆传播的情形下,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新课题,而它是否适合青少年,如何策划?又是新课题中的新课题。对此,本文作如下综述。一、性知识和性道德相结合的教育
试验检测工作是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铁路工程的质量和竣工提供了基础保障。铁路交通作为当代交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与广大乘客的安全息息相关,因
目的分析失眠症患者接受和胃安神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0例,依据治疗用药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40例,前组接受中药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