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几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欣赏沿途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整的圆了。它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整个世界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席勒的童话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更顺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反思。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
缺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补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5年山东临沂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童年的阅读
①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其实谁不知道,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可是亲近文学怎么就是为了要成为文学家呢?文学是抚慰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种“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有着怎样的职业和操持,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赏和享受的美,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就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哦!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②文学作品有优秀和平庸之分。我们哪怕可以活上三百岁,有很充裕的时间,还是有理由只阅读优秀的,而拒绝平庸。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人:“阅读经典!”这是他们的前人告诉他们的,他们也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再来告诉他们的后代。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
③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④如果看见的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看见的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我好想为你们开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寻找。像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写的那个李利一样,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我们也想当一个点灯的人,让你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看见那一本本奇特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会想起和流连。一个孩子循着书香每一天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不俗……
⑤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⑥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也有专门写给孩子的。专门为孩子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写出来的足可以称琳琅和灿烂了……
⑦它们是孩子们自己的书。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立足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不假冒天真,也不故作深刻。
⑧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光和充分新鲜的空气,连飞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都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⑨“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我说。
1.文意理解——第①段中“不平庸的眼睛”指___________。
2.观点概括——举惠特曼诗的例子得出的结论是:希望___________。
3.整体把握——对童年的阅读作者提出了哪些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移联想——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写出右侧画面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语言——写出本文你十分欣赏的一个句子,并用“这个句子好在……”的句式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5年内蒙古包头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倪友仁/荐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生命的暗示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吗﹖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吗﹖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的两极之间交错延伸。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生命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__。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___________。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北斗。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紒紜矠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紒紝矠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藏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吗﹖
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③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词的含义。
深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第⑤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第⑦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读本文第⑧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绝大多数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生命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6.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⑨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5年山东青岛市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牛锡亭/荐
【参考答案】
一、1.一方面源自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或源自急于实现终极目标所产生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源自和别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或源自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式而产生的自卑感)。 2.说明了人生有点缺陷不一定是坏事。 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是不完美的,过分追求人生的完美是不现实的观点。 3.提示:开放性答案。引用名言警句或古诗文名句准确且能证明作者观点的给2分;补充的理论论据前面有“正如”等词语,能与上下文衔接顺畅的给1分。 4.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5.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缺陷名称”“形成原因”“弥补办法”三者需综合考虑,可主要根据语言表述的准确、通顺程度,按3分、2分、1分,分三等赋分。
二、1.智慧和见解2.孩子走进经典,走进优秀3.阅读亲近文学,阅读经典,阅读孩子们自己的书。 4.示例:童年在阅读中茁壮成长。 5.示例:“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这个句子好在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文学抚慰人灵魂的作用。
三、1.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2.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4.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或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5.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6.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此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几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______________。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欣赏沿途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整的圆了。它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整个世界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席勒的童话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更顺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反思。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
缺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补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5年山东临沂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童年的阅读
①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其实谁不知道,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可是亲近文学怎么就是为了要成为文学家呢?文学是抚慰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种“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有着怎样的职业和操持,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赏和享受的美,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就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哦!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②文学作品有优秀和平庸之分。我们哪怕可以活上三百岁,有很充裕的时间,还是有理由只阅读优秀的,而拒绝平庸。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人:“阅读经典!”这是他们的前人告诉他们的,他们也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再来告诉他们的后代。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
③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④如果看见的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看见的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我好想为你们开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寻找。像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写的那个李利一样,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我们也想当一个点灯的人,让你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看见那一本本奇特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会想起和流连。一个孩子循着书香每一天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不俗……
⑤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⑥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也有专门写给孩子的。专门为孩子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写出来的足可以称琳琅和灿烂了……
⑦它们是孩子们自己的书。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立足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不假冒天真,也不故作深刻。
⑧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光和充分新鲜的空气,连飞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都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⑨“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我说。
1.文意理解——第①段中“不平庸的眼睛”指___________。
2.观点概括——举惠特曼诗的例子得出的结论是:希望___________。
3.整体把握——对童年的阅读作者提出了哪些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移联想——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写出右侧画面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语言——写出本文你十分欣赏的一个句子,并用“这个句子好在……”的句式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5年内蒙古包头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倪友仁/荐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生命的暗示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吗﹖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吗﹖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的两极之间交错延伸。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生命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__。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___________。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北斗。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紒紜矠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紒紝矠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藏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吗﹖
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③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词的含义。
深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本文第⑤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第⑦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读本文第⑧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画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绝大多数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生命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6.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⑨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05年山东青岛市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牛锡亭/荐
【参考答案】
一、1.一方面源自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或源自急于实现终极目标所产生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源自和别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或源自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式而产生的自卑感)。 2.说明了人生有点缺陷不一定是坏事。 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是不完美的,过分追求人生的完美是不现实的观点。 3.提示:开放性答案。引用名言警句或古诗文名句准确且能证明作者观点的给2分;补充的理论论据前面有“正如”等词语,能与上下文衔接顺畅的给1分。 4.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5.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缺陷名称”“形成原因”“弥补办法”三者需综合考虑,可主要根据语言表述的准确、通顺程度,按3分、2分、1分,分三等赋分。
二、1.智慧和见解2.孩子走进经典,走进优秀3.阅读亲近文学,阅读经典,阅读孩子们自己的书。 4.示例:童年在阅读中茁壮成长。 5.示例:“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这个句子好在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文学抚慰人灵魂的作用。
三、1.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2.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4.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或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5.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6.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