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敏

来源 :艺术沙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gb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7年生,四川双流人。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成都画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艺术沙龙》:中国古代绘画史几乎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女画家及其创造的艺术成绩皆被放逐在文化边缘,消失于历史时空。您怎样看待这段历史?
  姚思敏:女性缺席大概不只是中国绘画史这一块地盘吧?非洲和拉丁美洲我不太了解,亚洲和欧洲女性是同样缺席的,这个原因一定很复杂,估计好多本书也回答不了。我的看法是女性缺席就看男性的吧。说不定到后来的年头就该看女性了:因为现在全国美术学院绘画方面的研究生几乎都是女的。每位男教授后面一大群女生。搞得男教授们又哭又笑。笑的是“养眼”,哭的是没面子,这样下去说不定到一定时候男性又缺席了呢!
  《艺术沙龙》:您认为女性绘画,是否具有区别于男性绘画的显著特点?
  姚思敏:我认为没有。尽管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众多区别,但在性格情感环境经历等诸多方面有许多交汇点,这些都会对其绘画特点产生影响。只有某人区别于某人的艺术风格的显著特点,而没有男人与女人绘画区别的什么显著特点。这也是只听说过印象派、野兽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而没听说过某某男派或某某女派的原因。但我不反对任何以女性名誉的集结。
  《艺术沙龙》:女性绘画,经历了封建时代的冰封暗涌、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激越,终至今日之自省自觉。您认为其今后的发展,应致力于彰显自身特点,呈现女性独特的气质、情趣、智慧与美,还是要超越自身的性别范畴,获得与男性共有的价值认同?
  姚思敏:没有男性或女性必然的艺术特点差异,无论男女,根本的差异在于艺术作品的优劣高低,所以我只有思考个人今后怎么发展,怎么致力于彰显自身特点,呈现自己独特的气质、情趣、智慧与美的问题,而没有思考女性艺术发展的问题,这是女性运动者的问题。至于是否要获得与男性共有的价值认同,我看就不必了。因为“价值”又是一个永远说不清的问题,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现实意义还是历史意义?你还要去获得,我想起来都觉得累得慌。
  《艺术沙龙》:有学者认为,面对女性画家的艺术生命,特别要关注的是人性,而不是性别。您如何看?您是否介意他人从性别角度对您的艺术成就进行评价?
  姚思敏:我同意,艺术生命当然是人性问题而非性别问题。这跟自然人的生命意义完全不同,那是科学家研究的问题。我不介意他人从性别角度对我的艺术成就进行评价。他人可以从任何角度去评价,这是他的权利。评得准确我尊敬他,评得不准确我原谅他。
  《艺术沙龙》:是怎样的机缘促使您走上绘画创作的道路?其间是否有犹豫、彷徨甚至想要放弃的念头?


  姚思敏:这个问题很长不便细说,可以参见我曾经的一篇文章《我所走过的路》。我很坚定,从来没放弃过。坚定得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奇怪:我怎么就没想过要换一种活法呢?
  《艺术沙龙》:女性绘画带有强烈的自述性特征,常以自身形象作为思想表达的载体,您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姚思敏:我画的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多半是自己的想法,不知是否与问题中的“自述性”是一码事?如果是,男性绘画也一样。如果不是,我就不在其中,不符合“女性绘画带有强烈的自述性特征”这个假设,那我就是个特例了。如果说写文章我倒喜欢自述,因为自己更了解自己嘛。再说,说错了自己没关系,说错了人家那就麻烦大了。
  《艺术沙龙》:您的24小时是什么样的?
  姚思敏:很奢侈,基本上都做我喜欢做的事。(这在绝大多数人看来的确是一种奢侈。因为好多人都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而喜欢别人做的事。而画家往往相反,我只是其中一员。)我的24小时多半是这样的:画画,写作,阅读,种地,买菜做饭,发微信,与朋友聚会,参加我认为有意义或感兴趣的学术活动,再加必要的睡眠。
  《艺术沙龙》:生育哺乳,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的琐碎对您的创作能量是一种消解还是补充?
  姚思敏:是一种补充。生育哺乳是女性更完整更充分的基本活动,我一向认为女性艺术家这个身份包括3个依次概念:首先是“人”,其次是“女人”,然后才是“艺术家”。任何将之对立和绝对化的观点我都是持怀疑态度的。至于柴米油盐,多数时候我把这种事情当休息,把买菜当旅游。我从来画画持续的时间都只在两小时左右,我的聪明才智只够花两小时。画一段必须干点别的,不然就会往糟糕方向去了。
  《艺术沙龙》:您习惯于静思中获得妙悟,还是在游历中捕获灵感?您认为有怎样的关系?
  姚思敏:两种情况都有啊。我认为见多识广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该尽量去作的准备。创作者活动场域的宽狭、表达内容的多寡与作品境界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我不知道作品境界的大小与作品的优劣是什么关系。是否境界大的就是优?相反就是劣?如果是这样的话,齐白石的多数作品是很劣等的。
  《艺术沙龙》:您如何评价女性绘画在宏大叙事方面的表现?
  姚思敏:至今我印象中还是周思聪做得最好。在宏大叙事方面男性艺术家比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大场面作品更多。
  《艺术沙龙》:自然、亲情、爱情……哪一样是您创作最核心的动力?
  姚思敏:“自然”是我创作最核心的动力。见我90年代的一篇文章:《我的主义》。
  《艺术沙龙》:您曾有过饱含热泪的创作体验吗?能否为我们讲述其中的故事?
  姚思敏:感动不一定要饱含热泪吧?记得很多年前与一帮画家去四姑娘山,到一个地方,荒无人迹,一潭湖水里立着一大片枯树,树上偶尔站着些飞来的黑鸟,背景是绵延的群山。那一种宏大的场面,那一派雄伟的气象,那一缕天老地荒的的气息,我站在那里像傻子一样:人算什么东东啊?比起它们来,我们什么都不是!它们才是主人!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深深地打动我并萦绕在我心间好长时间,直到创作出作品《苍茫天地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画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艺术沙龙》:艺术给您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姚思敏:我从16岁决定要当画家到现在就没有什么改变,所以这个问题只能等我不搞艺术之后再来答一个相反的答案。
  《艺术沙龙》:日常喜欢什么样的穿衣风格?是否坚持在衣着及家居中贯彻自己的美学主张?
  姚思敏:当然是,这是除了创作以外最方便贯彻自己美学主张的领域。
  《艺术沙龙》:若择一支曲演绎您的画外之音,您会想到哪一支?为什么?
  姚思敏: 演绎我的画外之音的曲子应该有很多,但若确定一首,我会很纠结。所以,还是自我解放一下吧。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个特殊的历程,正是这独特性造就了丰富各异的感知。我来自农村,那里少有城市的繁华与拥挤,每当夜幕降临,儿时记忆中的星星灯火便萦绕在我脑海。那里的夜有说不出的神秘感,那里的夜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赵明飞)  不同时代遭遇不同问题,对不同问题的表达因而构成了每个时代特有的艺术主题。新世纪以来,80后艺术家逐渐以崭新的风格跨入当代艺术场,呈现了迥然不同的世界观认知。  赵明飞最近几年的油画
期刊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美术评论家):  在北京看到马刚先生的一批水墨山水新作,我感到很高兴,我对马刚先生的艺术经历和艺术道路可以说是都比较了解的。他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教授工作室做过很长时间的研修,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特别是对当代山水画的创新也做过很多的思考,又得于贾又福先生的亲授,在山水画的时代新貌、时代新风这个课题上做了很长时间的探索。我们都知道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渊
期刊
1942年生于安徽屯溪。1947年随家人迁居台湾,现居于台南。1965年毕业于政战学校艺术系。1968年加入刘国松等人所倡导的“中国水墨画学会”,开始现代抽象水墨的开拓与实验。  《艺术沙龙》:中国古代绘画史几乎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女画家及其创造的艺术成绩皆被放逐在文化边缘,消失于历史时空。您怎样看待这段历史?  李重重:女性绘画是独立的,有它的自主性。  《艺术沙龙》:是怎样的机缘促使您走
期刊
1956年生,山东淄博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教育部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分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现代重彩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艺术沙龙》:中国古代绘画史几乎是一段女性“缺席”的历史。女画家及其创造的艺术成绩皆被放逐在文化边缘,消失于历史时空。您怎样看待这段历史?  唐秀玲:这是历史的悲哀,是男权文化对女
期刊
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南美会海外策展人、台南市政府美术品典藏审议委员、台湾艺术文创中心总监。  《艺术沙龙》:女性绘画,经历了封建时代的冰封暗涌、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激越,终至今日之自省自觉。您认为其今后的发展,应致力于彰显自身特点,呈现女性独特的气质、情趣、智慧与美,还是要超越自身的性别范畴,获得与男性共有的价值认同?  刘蓉莺:艺术家在其创作中,自然流露对生命的体验,透过技巧的传达
期刊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诗意的长啸”沈沁水墨作品展在圣之空间开幕,展览由杨卫策划,展出了沈沁2010年至近期创作的以鹰为题材的水墨作品。  在传统水墨画中,鹰通常是一种展翅高飞、遨游天际的形象,它是文人画中托物言志的常见题材。但艺术家沈沁笔下的鹰则显得心事重重,与传统绘画中雄心万丈的鹰的形象大相径庭。她画的鹰极少是完整的,一般取头部特写,最后形成肖像式的鹰,这也是肖像系列得名的来由。这些鹰有
期刊
李仕明 198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2003年入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课程,2009年应李庚教授之邀,赴日担任京都造形艺术大学讲师并有多幅作品留校作为示范。现为李可染画院李庚执行院长工作室助理。  才华出众的青年画家李仕明最近听说去写生回来,带回来的画稿,看过几件他与道友写生的画,使人想到文徵明的诗句,他的画有几分尘外之音,有几分朴拙之意,随机写来,自成天地。长久以来南风流,北苍雄,仕明出身潍坊
期刊
1983出生,河北昌黎人。200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绘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写意人物画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李 江:“新水墨”是社会发展和中国画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大多数画家“肆意妄为”丢掉了传统的瑰宝。创新是好的,但缺乏传统根基的创新势必越走路越窄。  《艺术沙龙》
期刊
1978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任教于长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桑 蕾:为艺术的可能性加了无数的注解,但只有真诚者才可以经受时间的洗礼。安于自己,拭目以待。  《艺术沙龙》:您觉得“新水墨”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如何看待“新水墨”的发展?  桑 蕾:
期刊
1976年1月出生,安徽萧县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花鸟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湖北省工笔画协会会员,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要从事中国花鸟画艺术创作研究。  《艺术沙龙》:您怎样评价“70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  李 果:与“80后”画家的艺术创作相比,“70后”的创作面目更为矜持,或者说更为保守,无论是水墨创作还是工笔画都有依托于传统的影子,骨子里试图从传统的给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