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抢滩中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BC来到中国,带来的不仅是节目,还有其所宣扬的独立、公正、诚实的传媒理念,冷静、稳妥、坚定的报道作风,在纷纷扬扬的商业化大潮中,值得我们品评。
  
  来到中国
  
  今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上海举办了旨在全方位地集中报道中国事务以及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其它地区影响的“中国周”。参与栏目除了具有26年历史的强档电视时政节目《问与答》外,还包括《展望》、《世界商业报道》、《新闻之夜》等一系列名牌栏目。而且,覆盖全英的BBC电台、电视台;BBC国际电视、BBC对外广播以及BBC网站全部参与了“中国周”报道计划。这是BBC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国家进行如此规模的报道。“中国周”请到的嘉宾包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等等。这是BBC抢滩中国媒体市场的先声夺人之举,也使中国观众平添了对BBC的好奇。
  其实,BBC来到中国,带来的不仅是节目,还有其所宣扬的独立、公正、诚实的传媒理念,冷静、稳妥、坚定的报道作风,在纷纷扬扬的商业化大潮中,值得我们品评。
  
  从卖收音机起家
  
  谁也不会想到,英国广播公司在1922年组建的时候,是多么不起眼。当时,公司只是一个拥有国家特许独家经营权的半官方机构,仅在伯明翰和曼彻斯特设有固定的网点,把销售收音机当成主营目标。这种状况被一位叫做约翰.瑞斯的人所改变,这位33岁的苏格兰工程师雄心勃勃地要创立一家独立的能够融教育、资讯和娱乐为一体的不受任何政治压力和商业目标干扰的广播企业。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公司不久就扩展到了英国全境。
  BBC成长的过程也是其节目不断创新的过程。上个世纪30年代,BBC创作了大量新形式的戏剧、喜剧和音乐;1932年,开辟了“帝国服务”节目,邀请国王乔治五世作了首场广播演讲。1936年,BBC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高分辨率的固定电视频道。1937年,又通过电视首次实况转播了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礼和温布尔登网球赛,当时被称为“小奇迹”。
  二战爆发后,BBC做了许多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节目。1943年,由一些具有丰富战地经验的记者成立了战争报导组。这些节目和报道为BBC赢得了诚实的声誉。战争结束时,它已经在用世界上40种语言向全球播出。据说,时任希特勒宣传部长的戈培尔听着节目咬牙切齿地说,BBC广播是对欧洲的侵略!
  1953年6月2日,BBC播出英女王伊丽莎白加冕礼,掀起了第一次电视高潮。
  在20世纪60年代,BBC利用当时包括调频立体声,彩色显像管、数字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技术革新走出因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报导而受政府压制、收视率下降的阴影。90年代中,BBC推出“制作人抉择”的理念,赋予制作人更多的自主权,自由选择公司内外资源,使公司内部形成市场化氛围,富有色彩和灵活性。
  
  “为公众服务”
  
  不同的国家对广播电视的管理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美国是纯商业化运作,电视台的收入来源大多依赖广告,全美惟一一个政府投资的非商业频道PBS,影响则小得可怜,市场占有率只有2%左右。英国却大不一样。
  BBC的广播原则一向是“有利于大众”。英国政治家似乎坚信广播电视必须对公众有利,必须依据公众认可的原则运作,必须尽量多地报道公众生活,才能成为“普适、平等、可信”的媒体。根据这一原则,对BBC的“独立性”最为重要的,是“不追求商业化”、“保持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以及“保持内部管理的创造力”三大课题。
  BBC的财政来源绝不依赖商业广告。而是由英国政府出面,向每个看电视的老百姓收取执照费,类似于我们的有线电视费。在英国居住的人都会发现,政府经常派监督车辆到社区巡逻,查到未交费的电波讯号,就要予以罚款。也是出于“为公众服务”的目的,BBC有一套特殊的管理体制。12位最高主管是由女王根据各部大臣的提议而专门向BBC委派的。主管的标准并没有具体规定,但是必须符合传统的“诺兰原则”即公派任命必须与人品和能力相称),并且能向公司提供足够多的经验保障和专家意见。他们中有教授、顾问和官员,做主管只是他们的兼职。他们不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也不负责公司日常事务(日常事务由执行委员会负责),但有权任命总裁和执行委员会,负责批准公司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监督公司行为并负责BBC的公信力,有权促使执行委员会根据公众的利益来管理BBC。
  
  艰难历程体现“长期价值”
  
  正是基于“为公众服务”的理念,BBC自创立以来,就不愿意片面迎合某种人群的偏好或是某些流行的观念,而是时时处处具备自己的个性。最近,BBC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拍摄日本天皇裕仁的纪录片,片中根据史料判断,裕仁“身体残疾、性格扭曲”,称日军在二战时用毒气杀害270万中国人,因而遭到日本右翼的辱骂。可是BBC“时间回眸”节目发行部主任助理约翰·阿什沃斯却坚定地表示,既然BBC投入经费制作这个节目,就一定会继续下去,节目将按既定时间在今年8月中下旬播出。
  正因为BBC在财政和制作理念上都离不开一个“公”字,它的具体目标也就制订得较为“崇高”,包括:巩固公民权,丰富文化生活,促进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使英国社会更具包容性,支持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但BBC的视角较为独特,它并不认为凡事都与政府保持一致就是最好的支持,而是认为保持大英帝国如民主、平等、新闻独立等鲜活的“价值观”,才是展现英国地位的最佳方式。在政府占据“硬实力”制高点的同时,BBC正在以英国实际上的“软实力”创造者和价值观捍卫者自居,成为政府宣传的很好的补充形式。
  BBC历史上几次关键场合,都曾采取与政府不尽相同的立场,包括丘吉尔的收购计划、对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报导与马岛争端上,最终都化险为夷。最激烈的一次来自于2003年科学家凯利之死。由于BBC的军事报道记者安德鲁·吉利根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做了大量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认为国防部并没有证明萨达姆拥有45分钟之内准备就绪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其消息来源是英国国防部科学家戴维.凯利。消息爆出后数月,凯利自杀。对自杀案进行调查的哈顿报告认为,BBC在报道过程有漏洞,吉利根的报道未经编辑审查即播出。这一事件导致BBC主席戴维斯和总裁戴克辞职。在BBC的年度报告称哈顿调查是“公司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之一”。事后BBC还公开道歉,但BBC同时认为,正是这一事件使人们深思,一个强大而独立的BBC正是英国的长期价值所在。
  
  “半岛”的效仿
  
  对于BBC而言,如何既保持一个“公有”企业的“为公”之心,又创造自由竞争和商业的氛围,防止“大锅饭”,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BBC的主管们除了做出前面说的“制作人抉择”的改革之外,BBC还实行工资奖金透明化,并在奖金上做文章,根据个人的职责和贡献比作出评价。这些原则,也被深受BBC影响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所吸取。1996年,由于BBC阿拉伯语部的投资方沙特撤资,20%原BBC阿语记者转向“半岛”,构成了这家新生电视台的核心。他们带去了BBC的理念,打出“一个声音和另一个声音”的口号,保持独立、公正,决不偏听偏信。目前该台在阿拉伯地区收视率第一,员工近800人,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0个国家建立记者站。为了“挖”到优秀记者,“半岛”不仅提供免费食宿,还支付原收入的双倍,使得记者们平均月收入达到26500美元(约22万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当地水平。
其他文献
2002年3月,南京大屠杀遇害同胞纪念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日本21世纪儿童教科书全国网络、韩国纠正日本历史教科书运动本部等几家团体在南京联合召开“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受到了邀请。会上,有日本学者提议,由三国学者共同编写一部面向中小学生的教科书辅助读物,通过三国学者的历史认知,让三国的青少年了解真实的东亚近现代史,消除日本右翼学者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的影响
期刊
一个外资兼并中资企业、中资兼并外资企业以及中资企业相互兼并的时代正在到来。  2003年8月,中国商务部举办了“外资兼并论坛”,中国各地也接二连三地召开类似会议,各大媒体接连不断地报道有关事宜和兼并招商信息。据了解,2003年7月,北京市政府将所属一百多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兼并招商的信息公布于世,希望外资企业或民营企业踊跃投资;同年8月,上海市政府出台鼓励外资兼并国有企业的政策措施;西安市政府
期刊
8月31日,在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布什总统夫人劳拉耀眼登场,再次为丈夫助选。  在美国选举中,“夫人秀”向来是总统候选人乐此不疲的“秘密武器”,必要时可起到一两拨千斤的作用。当年,熟谙政治、精明独立的希拉里就曾为克林顿两次入主白宫立下汗马功劳。而随着此次大选日期的临近,共和、民主两党的选战也渐趋白热化,除了在竞选纲领、执政思路、个人魅力上进行比拼之外,两套人马更积极打造“夫人品牌”,希望在大
期刊
7月底,约旦国王在对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忙里偷闲,观看了两场亚洲杯中约旦队的比赛。  2004年7月26日~31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对我国进行了任国王以来的第三次国事访问。在繁忙的访问之余,身为约旦国家足球队铁杆球迷的阿卜杜拉二世国王依旧忙里偷闲,抽身观看了两场约旦队的亚洲杯足球赛。我全程参与了约旦国王的礼宾接待工作,有幸一睹了这位球迷国王的风采。    先遣组会谈:笑称国王是球迷    7月
期刊
面对变化了的全球安全形势适时作出调整,军事变革思想由理论转为实践;目标多重,牵动各方,“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  美国总统布什8月16日宣布调整美国全球军力部署。尽管布什在此时宣布调整美国全球军力部署的决定包含很大的竞选意味,但无论是从军力部署还是军事战略来看,此番动作均是冷战结束以来力度最大的,不能不牵动各方神经。    “拉姆斯菲尔德印记”    美国此番军力調整,并不止于“削减驻德部队
期刊
对于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发展,许多战略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如“文明的冲突”、“历史的终结”、“一超多强”、“又一个美国世纪”、“全球化时代”等,不同的视角及其理论大多具有独到的解释能力,其中不乏精彩之处。然而,如果尝试将不同的观点进行联系和综合,又难免有杂乱无章的感觉。这种感觉长期无法消除,到后来才猛然意识到,也许杂乱无章本身所体现的某种复杂逻辑就是认识国际局势一条非常有益的途径。  
期刊
3月16日,距离伊拉克战争爆发两周年的日子只有四天。巴格达戒备森严。在被称为“小美国”的绿区,伊拉克50年来第一次通过民选产生的国民议会举行首次会议。然而,伊拉克政坛真正的主角迟迟没有出场。  尽快诞生一个政府,是人们对国民议会的期待。但前提是什叶派联盟和库尔德联盟联合起来,才可能获得推举总统所需要的票数。但恰恰是相互做出政治妥协这一点,对于远离伊拉克政治生活很久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来说,并不容易。
期刊
印度国大党于今年5月赢得大选胜利,曼莫汉·辛格出任印度总理,并组织了新政府。中印双方都希望印度新政府能加快中印关系的改善。今年6月4日,我们对中印关系未来三个月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见第12期)。现在我们对此次预测的准确性进行简单的评估。     一、2004年6-8月中印关系的基本事件及走势    6月,中印关系保持不变,该月较重要的正面事件是:6月21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青岛分别会见了前
期刊
沙龙是铁定了心要将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撤离所占领土,这对于大部分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并非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这么想,也并非所有巴勒斯坦人都这么想。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以色列单方面将要从加沙地带撤离其定居点的消息不时传出。先是今年7月26日,以色列总理沙龙在面对本国群众大规模示威活动和政党压力的情势下,仍然信誓旦旦地宣称,他将把从加沙撤出犹太人定居点的“单边行动计划”进行
期刊
为摆脱朝鲜半岛冷战格局失衡状态下的安全与战略困境,朝鲜一方面采取日趋灵活的积极姿态谋求朝美协商,另一方面则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开发核武器向美国施压。由于前者的效果不佳,所以后者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今天整个世界都已进入到后冷战时代,只有朝鲜半岛上的冷战阴影仍挥之不去。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时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在半个世纪里一直维系着朝鲜半岛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局面。但是,这种停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