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仪式感”一词挺流行,当灵梨在报纸上看到这个词时,怔了一下,目光跳回去,又体悟了一下这个词。
  “生活的仪式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一座桥,让人更专注地体味日常中的趣味与美好。”
  难怪,难怪倍感生活无趣,原来是缺少了生活的仪式感。
  灵梨是一个不讲究仪式感的女人,甚至有一些鄙夷。生活中那些特殊节日,哪怕是灵梨生日,她都毫不在乎。
  想当年,与沈亚恋爱时,沈亚不知从哪里打听到灵梨的生日,订了一大束红玫瑰送给她。满以为灵梨会和别的女人一样,惊喜交加,可灵梨淡淡地接过来,随手往桌上一扔,说,还不如买几棵西兰花。
  玫瑰花事件之后,沈亚便疏懒了,连求婚仪式都漫不经心,他随手拿过床头柜上的日历,翻了翻说,后天宜嫁娶,咱把证领了吧!
  灵梨没多想,毫不犹豫地说,好啊。
  现在回想起来,灵梨恨不得抽死自己。
  后悔也不能重头来,转眼灵梨和沈亚结婚好几年了。
  几年来,他俩不过结婚纪念日、不过生日,连春节也只是比寻常的日子多炒几盘荤菜。
  没有仪式感的日子,灵梨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挺引以为傲。她是一个多么令丈夫省心的主妇啊!从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矫情,每一天都将日子落到实处。
  直到筱怡的出现。
  筱怡这女人爱折腾,沐浴要焚香,抚琴要赏菊。遇到情人节、生日、春节这样的特殊日子,更是不得了,连指甲尖都不放过修饰一番的。
  这些大概就是仪式感吧!靈梨放下报纸,叹了一口气。
  灵梨输给筱怡的地方太多,年轻,漂亮,还有仪式感。
  为了筱怡,沈亚搬出去一年多了,灵梨的日子愈发过得没有仪式感起来。
  今天和昨天过得雷同,昨天和前天过得相似。
  灵梨下定决心,要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仪式感。
  结婚时没有仪式感,离婚日一定要弥补回来。
  灵梨给沈亚打电话,一字一顿说,我同意离婚。
  电话那端,沈亚怔了怔,脱口问道,你有什么条件?
  仪式感。给我离婚的仪式感,直到我满意为止。灵梨说。
  沈亚会送给自己什么离婚仪式感呢?一束即将枯萎的鲜花?一顿散伙饭?还是一个满怀歉意的拥抱?灵梨简直有一些期待了。
  约定去领离婚证的日子到了,灵梨特意去烫了个头,买了件新大衣,还化了个妆。
  沈亚却戴一顶毛线帽,披一件休闲夹克,精神颓废,像刚从麻将桌上拉下来一般随意。
  看来沈亚与那个女人过得并不好嘛!灵梨腾起一股报复的快感,恶作剧地问,答应好的离婚仪式呢?
  你从来不在意这些啊?沈亚挺奇怪。
  仪式感很重要。灵梨背诵着从报纸上看来的话,它会使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沈亚想了想,顺手从路边的柳树上折了一根枝条,编了一个圆环,套在灵梨的无名指上。
  欠你一个结婚戒指。沈亚郑重其事地说。
  灵梨又哭又笑,将柳条戒指扔到地上,狠狠踩了几脚。
  当年,结婚戒指是她自己选择不要的,强烈要求沈亚把买戒指的钱还了房子贷款。
  办完离婚证出来,外面下雪了,地面铺了厚厚一层白。
  这场雪下得真有仪式感。灵梨仰头望天。
  沈亚冒雪回到出租屋,护工筱怡还在等他。
  离了?筱怡问。
  离了。沈亚答。
  追悼仪式,通知她来吗?筱怡又问。
  不用了,有些仪式感,不要也罢。沈亚疲惫地摘下帽子,露出因化疗掉光头发的脑袋。
其他文献
五十五岁这一年,唐时清终于考取了功名,高兴自不必提。唐时清第一时间上书两江总督徐大人,请求徐大人向朝廷举荐他担任一县县令。徐大人未置可否,要先见一见他再说。唐时清借了头小毛驴,背上几个冷馒头,日夜兼程,三天后的中午来到了总督府。  正值六月天,唐时清坐在徐大人面前不停地用手掌扇风。徐大人笑了笑,将手中的蒲扇递过去。唐时清接过,边扇着扇子边用手牵扯汗湿的衣裳。徐大人说:“唐先生如此热,可以脱去外面衣
期刊
西城乔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奈何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余,在私塾随意地教了几个弟子。没事时就去后山白龙寺,静听梵音、动观松涛,以为人生第一乐趣。间或与寺中长老觉空谈佛论经,下几盘闲散之棋。恍然间,已近饭点,觉空长老自然留他吃斋饭。  斋饭极其简单——一碟煎豆腐,素油细煎,两面金黄,外焦里嫩;一碟盐水花生,软糯清新,入口即化;一碟小白菜,油汪汪的,白的梗绿的叶,间杂铺开,令人食欲大开。饭只一碗,大锅蒸煮
期刊
江湖有江湖的铁律:长期倚仗一个人,结果必然是这个人去后的无序。这不,随着一代盟主岳三山的寿终正寝,几十年波澜不惊的江湖顿时风起云涌。  江湖大乱,平日里隐藏在暗处的歹人就出来了。歹人一出,最遭殃的就是老百姓。  江于海那时九岁,正在家塾里读书,院子里忽然大乱。江于海探头一看,一把鬼头大刀正砍在爹的脖子上,红血喷涌如注。江于海翻身跃过桌子,蹿到门口,却被老师一把拽到身后。又一把大刀砍在老师头上,老师
期刊
秋生当护秋员是经第七生产队全体社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的。秋生有一颗集体主义的红心,处理事情不呆板,人性化。秋生护秋有策略,别人看不见他,他能看见别人,别人以为他不在,其实他时时刻刻都在。秋生有人性,即使有偷秋的“贼”被他抓了现行,他也不会凶狗一样狂吠,他说“贼”也有尊严,撕破了贼的尊严,贼还怎么活?  秋生护秋的责任区是一片玉米地。玉米地的北面隔着一条河,河水一年三季哗哗流淌,好似给寂寞村庄弹奏的轻
期刊
下李家的老妪杨秀玉是个苦命人。三十不到就死了男人,丢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她一把屎一把尿将儿子养大,给儿子娶了媳妇。  好日子没过几年,正当壮年的儿子命丧车轮之下。杨秀玉不忍心儿媳妇兰兰跟她受一样的苦,私底下多次跟亲家母说,只要兰兰遇到合适的,是嫁过去,还是招进来,我都不会拦着。  不久,村里就有了兰兰的闲话:一个寡妇没事总往死了老伴的鳏夫家里跑,像啥话?议论的人多了,杨秀玉心里打起了鼓。  一天吃
期刊
杨茂林做梦了,醒来后好一阵都恍恍惚惚的。  天气预报说,近日有雪。杨茂林听完后,当时嘟囔着骂了一句:什么乱七八糟的,三月的天,还下雪!  三月的天还下雪,对他来说真的是乱七八糟的大事。  他的大事儿在太行山下,在托梦沟里,从沟口到沟底,全是他的宝贝——那弯弯曲曲的十几里,一边是娇俏俏的白,一边是羞答答的绿,连花苞也不愿落后,隔天能见胖上一圈,看一眼都欢喜极了。  以前的托梦沟是啥地方,太行山下谁人
期刊
大师穷得叮当响,三十多岁了媳妇还没娶进门。但我敬佩大师。我敬佩大师不是因为大师请我喝过酒,而是大师会写文章。我高考落榜回到小镇时,大师就叫大师了。  小子,走,和哥一起喝酒去。  大师站在我家门口举着汇款单冲我大声地喊。  又来稿费了?祝贺祝贺!我故意大声回应。  有人说,大师,又出文章了?了不得啊。  哪里哪里,拙文而已,拙文而已。大师谦虚地说。  大师,写啥子文章哟,好好挣钱娶个媳妇吧。  大
期刊
邓佳佳下班前给林苏打电话:傍晚老地方见,手脚麻利点儿,别磨磨蹭蹭的,说完“啪”的一声放下电话。  电话那头的林苏还没来得及回话,就听得手机嘟嘟响。其实他本来是想拒绝的,不用想也知道晚上肯定又是麻辣小龙虾,不然就是十三香小龙虾。自己最近总是胃不舒服,本想说,要不,换个菜?想想,还是放下了手机。  傍晚催命连环电话又来了,林苏硬着头皮骑上小电驴来到老地方,滨城江边。啤酒、小龙虾已上桌,邓佳佳正在大快朵
期刊
山上长着茂密的丛林,沿着丛林的边缘向东、向南是一片广阔的草原,溪流从山脚下汩汩流出,穿过树林和草原,从牧人的帐篷、羊圈旁边绕过,流向远处的那片湖泊。多少年来,牧人与狼、野猪、鹿以及其它动物为邻,共同生活在这片大地上。  一个冬天的早晨,牧人醒来,在模糊的天色下发现雪地上有几摊血迹和一些杂乱的动物脚印,血迹和脚印从羊圈开始通向北面的方向,他知道这是狼干的。  牧人在熟睡的妻子和孩子的脸上轻轻地亲了一
期刊
几位老友来我家聚会,其中一位是津门名厨的高徒,进门之后直奔厨房,将菜蔬洗净,点起燃气灶开始操作。时间不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落成,大家落座。  果然是名不虚传,熘牛肉条软滑可口,清蒸鲈鱼嫩鲜味美,茄子、旱萝卜也烹调得恰适我们这些牙口不好的花甲老人。我突然想起患龋齿刚刚拔了两颗牙的儿子来,便拨出一些整齐的菜肴,放在保温餐盒里,等到客人一离去,就穿上外套匆忙出去。天气很冷,我把餐盒放进防寒服拉链里保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