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与水分管理稻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固定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1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稻草)还田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间歇灌溉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高量秸秆还田时,长期淹水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显著大于间歇灌溉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甲烷(CH4)排放,减少了氧化亚氮(N2O)排放,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提高了土壤固碳量,但温室气体增排的效应非常明显.高量秸秆还田时增加温室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低量秸秆还田,其温室气体净排放更高.该研究中以间歇灌溉且低量秸秆还田处理为最佳处理,3.0t/hm2低量秸秆还田量和间歇灌溉可有效发挥稻田秸秆还田的环境效益.
其他文献
文章利用一维半动态浸出法研究飞灰基碱激发胶凝材料中重金属(Ni、Cr、Pb、Cd)浸出行为,结合浸出理论,分析在非碱性条件下重金属浸出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胶凝
目前我国水产动物结节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乌鳢(Snakehead)、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高体(Seriola dumerili)、鲈等经济鱼类造成巨大危害(范宁宁,2018)。其中引起乌鳢类结节病的病原有诺卡氏菌、舒氏气单胞菌、类立克次氏体和分枝杆菌等(唐国盘,1982)。对水产动物结节病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有利于水产科研工作者和一线养殖者了解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从而为疫病的防控提供依据,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4.寄生虫检测和细菌分离结果经制片和显微观察,所检锦鲤病鱼组织均未观察到寄生虫。将病鱼脑、肝胰脏、脾、肾组织病料接种于LB平板上,28℃培养24小时,未见细菌生长。5.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采用相关检测方法对2018年7月末采集的患病锦鲤鳃组织样品进行SVCV、KHV、CyHV-II、CEV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发病锦鲤鳃组织样品均未扩增出SVCV、KHV、CyHV-II特异性片段(未列出);CEV 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如图4A,显示该样品Ct值小于35,CEV为阳性。
水体浮游真菌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水库水体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该文运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诊断水库水体真菌群落结构的异质性,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饲养频率的提高以及养殖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大菱鲆在养殖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疾病,例如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其中,细菌病是我国大菱鲆养殖中受到损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据报道,我国大菱鲆养殖各种致病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弧菌、鱼肠道弧菌、溶藻弧菌、大菱鲆源副溶血弧菌等,常引起鱼类的败血症、鱼皮下出血、鳞片黏膜脱落、鳍基部充血、溃烂症、腹水症、肠道白浊、肠黏膜腐烂脱落等,导致鱼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该文分析了亚油酸、单棕榈酸甘油酯、α-细辛脑、海藻糖、二十二碳酸甲酯和异植醇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球形棕囊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在
为开发适于使用的微生物磷肥,该研究从库布齐沙漠根际土中筛选了1株高效溶磷细菌,命名为GY35.根据菌株的16SrRNA基因分析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GY35鉴定为欧文氏属(Erwinia)
植食性海水鱼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海藻等为食。在养殖实践中,梭鱼、鲻鱼、篮子鱼等植食性海水鱼的物质能量转化及生态优势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利用,在与虾、肉食性鱼等种类的复合立体养殖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斑(Konosirus punctatus)属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在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主要栖息在内湾浅海区,以海湾和河口居多,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小型经济鱼品种。斑适盐范围广,饲料易解决,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一年就可以达到商品规格,斑成鱼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栽培经济海藻,2019年栽培面积达3.1万公顷,产量15.3万吨。坛紫菜味道鲜美,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是海洋经济植物中营养均衡、适合人体需要的健康食品。栽培坛紫菜的采收非常关键,合理收菜既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又是保持原藻鲜嫩的重要手段;采收只有从保持网帘的再生产能力出发,才能做到合理采收;采收方法与品种及管理有关,也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效益。由此可见,采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坛紫菜的质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近几年受草鱼、罗非鱼等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不少养殖户转养黄颡鱼,2020年惠州市黄颡鱼产量85吨。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黄颡鱼的患病概率,加重了黄颡鱼的患病程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养殖普遍存塘量大、密度高、压力大,尤其是天气回暖、行情好转后,病害也随之而来。从早春的黄颡鱼小瓜虫病,到4月的不明病因的暴发性死亡,给黄颡鱼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现将笔者对一例非病原微生物感染原因导致的黄颡鱼肝胆病及其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