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旋律,味蕾上的芭蕾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huait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这个配方来自“食神”戴龙的配方。戴龙先生即为周星驰电影“食神”的原型。此位大师一生有两道菜特别有名:皇帝炒饭与食神牛腩。1997年香港回归当晚的国宴,因为戴龙是首席行政总厨,所以这两道菜也出现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面前。而当年澳门赌王何鸿粲花5000港币就为吃戴龙亲手做的炒饭。以500万独家买断“食神牛腩”配方,这位“港澳名厨荣誉会长”戴龙先生一生心血的“1/2”,能算贵吗?
  雕爷这人算是个奇人。当年将“阿芙”精油放到淘宝上卖的时候,2年就做到了淘宝精油No.1。如今做餐饮依然是来势汹汹,手笔大得惊人。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玩就玩到最嗨,做就做到极致。”
  带着对500万的崇敬之情,我走进雕爷牛腩。那时雕爷牛腩已经开业快半年了,可是却没有传统意义的营业,而是采用“封测邀请制”。受邀人士为众多业界文化名人、美食名家及演艺明星。因此凡是被雕爷牛腩邀请试吃之人,必定会觉得“很有面子”。
  一次完美的晚餐,应该仿如一场古典交响乐——“序曲——变奏——小步舞曲——奏鸣曲”四乐章——在雕爷牛腩用餐,从“前菜、汤品、主菜、甜品”一一对应。节奏感、韵律感,关键是从清新到厚重、辛辣到香甜的种种起伏变化、起承转合之间完成的舌尖的挑逗与享受。
  有人说,这世界,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吃到这一碗牛腩的确不简单。
  在传统上,中餐对味道的理解,不大讲究“层次感”的,这个评判的角度,主要来源于法餐。而西餐对于“味道层次感”相当重视。这一碗咖喱牛腩,材料由21种香料所配,工艺经过戴龙改进20余年,一口下去,味道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带着咖啡豆微苦之异香,充满口腔;第二层,香鲜、辛辣味道急速袭来,刺激味蕾;第三层,仿佛公蟹之蟹膏,胶着感及回甜,凝结舌尖。故而这碗食神咖喱牛腩,无论香料来源还是厨艺理念,属于标准的中西合璧。戴龙曾在私下笑谈,“我的咖喱牛腩饭,才真的是黯然销魂饭。”
  至于这碗咖喱牛腩中的“主角”牛腩,则选用的是中国五大名牛中肉质最佳、纹理最美的鲁西黄牛中精选部位。这碗咖喱相配的米饭有三碗,分别是:日本越光稻、蟹田糙米、泰国香米。个人以为蟹田糙米最香,口感粗犷豪迈,嚼劲十足,却香味细腻,余香缭绕。
  如果你不吃辣,对咖喱不“感冒”,雕爷牛腩还有一碗鲍鱼骨汤牛腩面等候你的品尝。这款面选用加拿大日照时间最长的省所产的小麦,更顺滑、更弹牙。而美味的秘密全在汤里。鲍鱼的鲜美、牛骨的醇厚,再配以老母鸡、牛筋、云腿、冬菇等十余种食材长时间熬制,极度挑战味觉的极限。据说食神戴龙痛恨味精,所以雕爷牛腩餐厅里,找不到一粒味精,所有滋味全靠真材实料烹出。
  雕爷牛腩的茶是令人惊喜的,不仅因为它的免费,更因为它的贴心有趣且男女有别。男茶分别为:西湖龙井、冻顶乌龙、茉莉香片、云南普洱——味道从清到重,颜色从淡到浓,工艺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而女茶则是:红玫瑰茶、薰衣草茶、洋甘菊茶,分别有美目、纤体、排毒的功效。如果你喜欢某一款,可以无限续杯。
  这里的小菜也是免费的,而且每一款都是真正时令小菜,没有反季节的菜品,味道虽谈不上极品,但也相当可圈可点。至于饮品,食客可以在罗斯福6号啤酒、炉边酒庄红酒、麝香猫咖啡中任选。总之,在雕爷牛腩,香茗是送的,时令小菜、各色沙拉、餐后甜点,都是送的。你只要告诉店内的CTO你口味上的偏好,以及是挑选“食神咖喱牛腩”还是“鲍鱼骨汤牛腩面”,这两道菜中的哪个做主菜就可以了,其余的,CTO负责。
  CTO,这个概念是雕爷牛腩提出的。这里的CTO不是“首席技术官”,而是“首席体验官”的意思。你要非说是服务员,当然也没有关系,只不过,这里的服务员绝不仅仅端茶倒水这么简单,她们还要为你的“口味”负责到底。对了,这些CTO可都是面戴黑纱的神秘女子!
  雕爷牛腩号称自己家做的是“轻奢餐”。啥叫“轻奢餐”?正如字面之意,奢侈但不是最奢侈,是介于简约与奢侈、快餐与正餐之间,比廉价快餐要美味、优雅,比豪华正餐节省时间与金钱。而最重要的是把某一种食物,探索到细致入微,雕琢出大巧大拙。
  在雕爷牛腩,不仅品味美食,还可以赏鉴食器。看得见的是吃牛腩的碗、吃饭的筷子,看不见的是切牛腩的刀和炖牛腩的锅。吃牛腩的碗,是雕爷牛腩的发明“专利碗”——上方厚重,很粗糙,端起来手感很好,喝汤的部位很薄很光滑。在8∶20位置,开了一个拇指斜槽,方便左手端起。1∶30位置还有一个小槽,为了方便卡住汤勺,端起碗喝汤的时候,勺就不会乱动。这只碗的大小、薄厚、功能,放进别的食物就别扭无比,但吃雕爷牛腩则得心应手,换句话说,这碗面也只有放在这只碗里才呈现最佳状态。选自缅甸“鸡翅木”的筷子,上面激光蚀刻着“雕爷牛腩”logo。最关键的是食客所用的筷子都是全新的,未曾被他人碰触,用餐完毕,奉上“筷衣”,当作礼品带走,礼物虽小,却极贴心。而看不见的刀,是由雕爷牛腩发明的,目前是世界第一把昂贵的中式菜刀。遵循了中式古法半月刀的外形,选用大马士革钢,拥有海涛般的美丽纹理。这种纹理在肉眼下看不见,在显微镜下显示,这些纹理是由无数小锯齿组成。在切割生牛腩时配合“滚刀法”切割,行云流水,得心应手。而炖牛腩的锅,则是雕爷牛腩的“专利锅”,为此特别起名“铁扇公主”。因为牛魔王最怕的人就是她……
  这一碗牛腩,是细节之处见光华的牛腩,它不仅仅是一碗牛腩,更是雕爷牛腩精心雕琢、用心良苦、激情四射的美食理想。
  品尝雕爷牛腩,你不仅仅吃到了精华,吃得更多的是对美食的欲望。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其他文献
不是吓唬你,养老问题像悬在大家头上的一块巨石,越来越大,早晚砸下来。你也可能眼下幸运,拥有着健康的双亲,但很多家庭已经陷入养老危机的挣扎之中了。  95岁患脑梗卧床快8年的陈老伯,快把4个年近古稀之年、羸弱多病的子女拖垮了。因为伴随而至的脑软化和诸多艰难护理,高价请来的保姆往往干不了两天就闹着要走。陈老伯4000多元退休工资早已经捉襟见肘。尽管陈家的女儿们咬着牙把保姆工资涨到了3500,外加替保姆
期刊
2006年,79岁高龄的谭元寿先生慨然应允“再开山门”,收33岁的韩胜存为徒。在2006年9月5日的拜师会上,韩胜存三叩首行拜师礼,谭元寿赠予韩胜存一套父亲谭富英和自己经典唱段的原声唱片为念。韩胜存有幸成为谭门入室弟子,从此韩胜存翻开了人生新的艺术篇章。师从谭派,从拜师前的初步了解谭派,到拜师后的深入学习谭派艺术,韩胜存受益匪浅。谈起谭派艺术,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热爱,更难以掩饰对谭派艺术的推崇之情。
期刊
“教师之职,传道授业解惑。我的梦想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武演道,让学生从东方智慧、太极文化中,探寻自我价值提升的方法,塑造能够支撑梦想的思想理念,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走出校门后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实现人生增值,最终回报社会。”  20多年前,刚刚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张旭光面临着毕业去向的选择——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任选其一。在当时,人民大学享誉国内
期刊
由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创立的梅派是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完美的境界。  本期我们邀请著名梅派弟子胡文阁、尚伟、张馨月三位青年演员讲述他们心中的梅派。
期刊
梅兰芳大师驰骋京剧舞台近60个春秋,以雍容典雅、平淡清丽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旦行一代宗师。梅派艺术风靡全球,人们为之如痴似醉,究其独特之处,却发现不易找寻。中正平和、圆润唯美,看似简单,实则易学难工。  作为梅派的第三代传人,北京京剧院男旦头牌胡文阁深感责任之重。梅派是他的挚爱,是值得一生追寻的梦想。“梅派犹如正楷,看着四平八稳,但见真功力。通过唱念做打等一系列艺术手法,塑造出端庄脱俗的中国
期刊
学习梅派是从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  熟悉京剧的人们都知道,梅派唱腔不以花哨织巧、变化奇特取胜,但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无不出自心声,感人至深。张馨月初学梅派时对此颇有感触,“我刚学梅派,还抓不住梅派特点的时候,感觉梅派好像很简单,唱腔没有什么变化。等到我学了好几年以后,才体会到,梅派看似简单的唱腔其实内在蕴含丰富变化,学梅派的过程就是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传统唱腔程式上一般有好
期刊
琉璃厂百年老店茹古斋内,安然有神地坐着一位来自山东菏泽的青年书法家。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书写着,书写着飘逝的青春,书写着人生的百味,将人生的酸甜苦辣诉诸笔端。  每天至少练字8小时,雷打不动。从下定决心做一名职业书法家那天起,成洪良便心甘情愿地复制着这样的生活,在枯燥无味的十几年如一日的重复中,不断感悟、成长、否定……不以为苦,乐在其中。在繁华喧闹的北京城,他像一名隐士,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默默地
期刊
北京城是一天天扩大的,我每天都看着从前周围的荒陌土地被开拓成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低矮破旧的平房变成了一座座工厂或高楼大厦。北京的地名中有许多都带着“村”“庄”或“店”。那些地名带着乡野空旷的气息。北京有两个八里庄,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我上中学时,我们家搬到城东一带,离东八里庄很近。后来我的工作单位也在那附近,我的许多同事和同学都生活在那里,许多的故事也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有钱人家的墓地  上
期刊
我们几位退休老人,既是邻居,又是老友。晚饭后的一乐就是相聚某家,品茶闲谈。天南海北,市井人情,无所不聊。偶或谈诗说戏,大家会自我调侃“这是雅集”。就在那一天“雅集”兴味正浓时,我们相聚的友人家忽有客来访。出于礼貌,我们几位均欲告辞,来客却极力挽留。还是出于礼貌,我们也就准备稍坐坐再走。岂料谈起刚才所聊诗文《赤壁赋》,来客居然能全文背诵,其记忆惊人的好,令我们大为赞赏。主人为我们介绍:来者非平庸如我
期刊
“义合堂”“义顺堂”“双彩堂”都是老北京天桥著名的中国古典戏法堂号。而朝阳区建外街道秀水社区的樊春生,是“义合堂”第三代传人,也是京城为数不多、仍然健在的天桥老艺人之一,对中国古典戏法造诣很深。他从15岁起踏入变戏法的门槛,历尽沧桑60余年,一生中变过的戏法数不胜数。但他对别人的真心始终没变,尊重人、善待人,更是他吸引别人的魅力所在。2012年4月14日,82岁的樊春生收下了他的第10位入室弟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