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部语文教学过程的轴心,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求在“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的。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这个整体认识决定了在部分理解过程中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准确度。这是阅读的起点,也是一种近乎直觉感知的体验,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得、知得、悟得。为此,应把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这些方法包括:
  1.阅读课文提示、注释的方法。
  2.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方法。
  3.边读边勾、画、圈、点的方法。所谓“勾、画、圈、点”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然后,再把标出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应注意标出文中承上启下的词、句、段,以利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这种方法就是要学生在反复时,注意思考分析,经过思考再动笔,通过动笔再思考,从而较为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等,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也便于教师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初读课文这一步不至于流于形式。
  4.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的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将分析总结出来的关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阅读的整体感知。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这说明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切莫无视文章整体,劈头就是架空分析。有了阅读的初感,形成了感性认识之后,到了分析探讨课文阶段,思考文中的形象、概念就会变得真切、生动、具体,原来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准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鉴赏,就会进入到美好的情境之中,取得综合教学效应。
  
  二、阅读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指导学生对课文钻进去。毛泽东同志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理解性阅读。阅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这种阅读旨在通过培养一定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因此,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首先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迅速捕捉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如何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深究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如何理解关键的语句、语段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理解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用心揣摸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的训练。扎实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为学生自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阅读。如果说第二个教学基本环节是指导学生对课文钻进去,那么第三个教学基本环节就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跳出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好的东西,批判和摒弃错误的、丑的、坏的东西。在课堂上可以训练学生评述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写作特点,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蕴藏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以上三个教学基本环节,都是从读入手,以读为主,完成各环节中应完成的教学任务。这三个环节中,第一个环节是基礎是前提;第二个环节是重点;第三个环节是检验、是升华。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它既重视了对课文内容和形式的研讨、理解,又重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它变教师对课文的繁琐分析为学生对课文的钻研、理解,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不仅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理解的逐层深化中学有所依,学有所得。
其他文献
经常听到许多学生说学习历史太难,主要是难记难背,不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花费了许多的精力,而且在考试时还考不到高分,下面是本人在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经过总结后提炼出几点对中学学生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现罗列出来,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传统教学上,学生学习历史主要依靠背书来实现,但随着“教改”的推行及考试制度的变化,往往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因此在新的教学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的基础。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对于识字教学,广大教师也十分重视,并下了较大的力气,可是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加强识字教学,加强写字指导。    一、激发
期刊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隨学习兴趣形成的。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各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一、用故事创设情境。用故事创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就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从“变不读为要读;变盲目的读为有益的读;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组成互补、相容的阅读小组。”四个方面简单地谈了一下个人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 外部环境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
期刊
摘 要: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
期刊
摘 要:监测质量是监测站的生命,要使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就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从而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五性”。  本文从采样质量、测试系统和仪器、测试环境、分析方法和人员素质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几大因素,并从减少分析误差、采样、质量控制(QA)的方法、趋势综合分析、质量控制(QA)标准评述等方面提出提高监测质量、数据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管理;环境监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角度分析了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变化特点,并就如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出发,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学生 英语学习 兴趣 培养    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最现实、最活跃
期刊
什么是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必须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能与其他教学方法相区别。为了便于教师进行研究,现根据所了解的一些材料,对发现法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简单介绍。    一、发现法的特点    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为探究问题法。倡导者们认为发现学习的优点主要是:1.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智力;2.可以较深
期刊
[摘 要] 城市已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主要的污染源,如何解决城市产生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分析我国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解决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城市环境 问题分析 对策探讨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创造了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和财富,同时也将污染物还给环境,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