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低碳理念在城市園林设计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如何有效降低碳排放,为今后园林设计中实现低碳环保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园林;问题;原则;世博会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所谓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为目的的一种消耗低、开支低的生活方式,如节水、节电、节气、节油、回收利用等,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1.1.低碳园林是园林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园林景观设计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强调景观的恢弘气势,注重大广场、大型建筑的建设,属于硬性景观;另一种则是强调景观自然、温馨、静谧的氛围效果,属于绿化环保型的软质景观。新形势下,还停留在外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将低碳环保、功能与形式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才符合现代人的新要求。因此,低碳环保理念为园林景观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意,并促使低碳园林蓬勃发展,它在满足人们对人文与野趣的追求的同时,更为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而易见,基于低碳环保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大势所趋。
1.2.低碳园林是落实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
低碳生活传达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环保理念,是健康、经济、安全、幸福生活的代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因此将低碳生活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十分必要。而园林景观不仅与所在区域的形象关系密切,而且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利于居民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通过结合低碳环保的理念,选用符合低碳和环保要求的植物、水体、材料等,合理的处理废弃物,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尽可能的降低碳的排放量,可见,这是落实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
2目前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园林设计过于追求“时尚”
园林文化是经过长久时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因此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必然也会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有的设计师为了所谓的“时尚”,片面追求国际的流行元素,甚至将欧美、罗马、日本等各种风格集合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这样不只造成环境不协调,不伦不类,而且会浪费更多的资源,造成更多的碳排放。 应该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建立起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生态城市。在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中的普遍措施,并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类型,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规划战略。但是目前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2.2园林设计过程中不能因地制宜
园林在设计前,本身就具有各种天然的地形。有的设计师在园林规划时,不能依据原有场地地貌,利用当地已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而低成本的规划,而是完全依据自己心思进行“创新”,大量地挖湖堆山、移栽移植。这样必然导致成本增加,也导致碳排放量剧增。 城市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城市园林规划中主要偏重于关注大气、土壤、水质、噪声等物质生态方面,近年来也加入了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考虑,但仍然属于物理指标的专业技术性范畴。所以只考虑专业技术的客观生态还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考察城市经济、社会、生活、行为模式演变等具体情况,尽量做到因地制宜。
2.3植物选择不合理
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园林植物的固碳能力差别很大,比如木荷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可以达到15.73MtC,而马尾松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只有3.8MtC左右,相差足有4倍有余。因此,如果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不注意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也导致园林的吸碳功能降低。而当前设计中流行的大草坪其实是一个生态效益很低的选择,如果将草坪草换成地被植物的话,虽然景观效果并不那么出色,但是能够有效地降低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也是一种低碳设计的选择。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模式研究应着重从景观的优化、低碳景观的生态修复、有机循环、平衡共生等关键技术方面入手。并开展低碳景观环境的治理与控制的综合示范研究,优化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实施以生态保护及修复为核心的低碳景观设计模式,恢复良性健康的景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景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3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营造原则
3.1生态理念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周边的环境为基础来进行规划,使园林和周边整个大环境相协调。在植被种植方面也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从而使植被能够顺应生态环境茁壮成长。通过生态景观规划来协调各个区域内的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建立各种生态板块和廊道来改善景观的整体功能,调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解决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2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园林的天然地貌和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尽量在场地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利用原有的材料来设计想要表达的景观,以避免长途运输材料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损耗。 同时,在植物选择方面也需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该生态环境适应的植物,避免后期养护管理的巨大开支,也避免植物不适应当地环境而生长衰弱或死亡。
4从“上海世博会”看低碳园林规划
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在规划伊始,就特别注重低碳环保,并将“低碳理念”引入到了园林的各项规划之中。
4.1“绿地规划”方面
在园林绿化方面,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减少了对园林的大规模大面积改造,科学规划每一部分土地,使绿地在园林生态效益中发挥最大的功能。在绿地规划方面,没有选择大面积的草坪和开敞的活动区,而是选择私密和半开敞的小面积绿地,从而提高了绿地的使用率,也增强了游客的趣味性和安全感。
4.2“植物种植”方面
在上海世博园的园林规划中,植物配置不仅考虑到了环境、季节、功能等各项要求,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低碳原则”。在植物的选取方面,也尽可能多地选取了吸碳能力强的常绿植物以及乡土植物。在植物的配置中,充分考虑到了植物的大小、生长速度、造价成本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互补搭配,最终打造成多层次的垂直绿化形式,增大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强了植物的固碳吸氧功能。
4.3“水体景观”方面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运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水景可以通过植物的倒影使园林空间进一步得到延展,造成山水相映的美景。上海世博园依靠原有的水源设定了水景的位置,根据水源的流向建立了水景的形态,利用构建的水流循环来进行自清洁,避免了建造时大量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为后期维护减轻了负担。
结语
随着园林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何将“低碳理念”切实地引入园林规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迫切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营造原则,最后以“上海世博会”的园林规划作为典型事例,具体说明了如何在园林规划中实现低碳理念。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以人的行为为准则,加大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和公众参与,探索最低碳的新生活管理模式,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曹银真. 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J]. 地理科学,1991(1):48~59.
[2]彼得·史密斯. 为气候改变而建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庄贵阳. 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4]王贞, 万敏.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和要则[J].中国园林,2010 (6): 35~38.
关键词:低碳;园林;问题;原则;世博会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所谓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为目的的一种消耗低、开支低的生活方式,如节水、节电、节气、节油、回收利用等,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1.1.低碳园林是园林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园林景观设计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强调景观的恢弘气势,注重大广场、大型建筑的建设,属于硬性景观;另一种则是强调景观自然、温馨、静谧的氛围效果,属于绿化环保型的软质景观。新形势下,还停留在外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将低碳环保、功能与形式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才符合现代人的新要求。因此,低碳环保理念为园林景观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意,并促使低碳园林蓬勃发展,它在满足人们对人文与野趣的追求的同时,更为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而易见,基于低碳环保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大势所趋。
1.2.低碳园林是落实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
低碳生活传达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环保理念,是健康、经济、安全、幸福生活的代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因此将低碳生活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十分必要。而园林景观不仅与所在区域的形象关系密切,而且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利于居民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通过结合低碳环保的理念,选用符合低碳和环保要求的植物、水体、材料等,合理的处理废弃物,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尽可能的降低碳的排放量,可见,这是落实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
2目前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园林设计过于追求“时尚”
园林文化是经过长久时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因此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必然也会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有的设计师为了所谓的“时尚”,片面追求国际的流行元素,甚至将欧美、罗马、日本等各种风格集合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这样不只造成环境不协调,不伦不类,而且会浪费更多的资源,造成更多的碳排放。 应该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建立起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生态城市。在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中的普遍措施,并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类型,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规划战略。但是目前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2.2园林设计过程中不能因地制宜
园林在设计前,本身就具有各种天然的地形。有的设计师在园林规划时,不能依据原有场地地貌,利用当地已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而低成本的规划,而是完全依据自己心思进行“创新”,大量地挖湖堆山、移栽移植。这样必然导致成本增加,也导致碳排放量剧增。 城市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城市园林规划中主要偏重于关注大气、土壤、水质、噪声等物质生态方面,近年来也加入了一些社会生活方面的考虑,但仍然属于物理指标的专业技术性范畴。所以只考虑专业技术的客观生态还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考察城市经济、社会、生活、行为模式演变等具体情况,尽量做到因地制宜。
2.3植物选择不合理
根据研究发现,不同的园林植物的固碳能力差别很大,比如木荷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可以达到15.73MtC,而马尾松的森林年均碳汇量只有3.8MtC左右,相差足有4倍有余。因此,如果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不注意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也导致园林的吸碳功能降低。而当前设计中流行的大草坪其实是一个生态效益很低的选择,如果将草坪草换成地被植物的话,虽然景观效果并不那么出色,但是能够有效地降低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也是一种低碳设计的选择。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模式研究应着重从景观的优化、低碳景观的生态修复、有机循环、平衡共生等关键技术方面入手。并开展低碳景观环境的治理与控制的综合示范研究,优化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实施以生态保护及修复为核心的低碳景观设计模式,恢复良性健康的景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景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3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营造原则
3.1生态理念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周边的环境为基础来进行规划,使园林和周边整个大环境相协调。在植被种植方面也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从而使植被能够顺应生态环境茁壮成长。通过生态景观规划来协调各个区域内的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建立各种生态板块和廊道来改善景观的整体功能,调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解决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2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园林的天然地貌和所在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尽量在场地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利用原有的材料来设计想要表达的景观,以避免长途运输材料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损耗。 同时,在植物选择方面也需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该生态环境适应的植物,避免后期养护管理的巨大开支,也避免植物不适应当地环境而生长衰弱或死亡。
4从“上海世博会”看低碳园林规划
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在规划伊始,就特别注重低碳环保,并将“低碳理念”引入到了园林的各项规划之中。
4.1“绿地规划”方面
在园林绿化方面,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减少了对园林的大规模大面积改造,科学规划每一部分土地,使绿地在园林生态效益中发挥最大的功能。在绿地规划方面,没有选择大面积的草坪和开敞的活动区,而是选择私密和半开敞的小面积绿地,从而提高了绿地的使用率,也增强了游客的趣味性和安全感。
4.2“植物种植”方面
在上海世博园的园林规划中,植物配置不仅考虑到了环境、季节、功能等各项要求,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低碳原则”。在植物的选取方面,也尽可能多地选取了吸碳能力强的常绿植物以及乡土植物。在植物的配置中,充分考虑到了植物的大小、生长速度、造价成本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互补搭配,最终打造成多层次的垂直绿化形式,增大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强了植物的固碳吸氧功能。
4.3“水体景观”方面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运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水景可以通过植物的倒影使园林空间进一步得到延展,造成山水相映的美景。上海世博园依靠原有的水源设定了水景的位置,根据水源的流向建立了水景的形态,利用构建的水流循环来进行自清洁,避免了建造时大量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为后期维护减轻了负担。
结语
随着园林设计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何将“低碳理念”切实地引入园林规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迫切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的营造原则,最后以“上海世博会”的园林规划作为典型事例,具体说明了如何在园林规划中实现低碳理念。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以人的行为为准则,加大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和公众参与,探索最低碳的新生活管理模式,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曹银真. 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效应[J]. 地理科学,1991(1):48~59.
[2]彼得·史密斯. 为气候改变而建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3]庄贵阳. 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4]王贞, 万敏.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和要则[J].中国园林,2010 (6):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