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文学属于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简单而言,就是在文学表达上有很强的口头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将民间文学的活态特征凸显出来,只有扩展教学方式,才能够切实发挥出民间文学教学的作用与意义。文章从民间文学发展历程入手,阐述了民间文学实践教学的方法。
  民间文学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大部分高校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设置的学时相对较少,且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范围仅限于课堂,加之各类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为凸显出民间文学的价值,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
  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其中有很多艰难的过程,但最终出现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民间文学收集整理中,就民间文学教学的研究与讨论相对较少,在教学中只有几篇相关文章,比如:陈亮、陈杰《民间文学教学新论》、黄永林《关于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问题》等,在华中师范大学中,黄永林教授在《关于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问题》中曾提到,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实践环节,称之为“田园调查”。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的实际活动中,才能够摆脱课本的束缚,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命力。
  高校在民间文学教学中,需要强化课堂与实践两者的结合,这也为中国民间文学教学提出了指导方向。在实际中,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在民间文学教学开展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人力、物力、财力等,未能重视实践教学,难以将民间文学的作用凸显出来。
  二、民间文学实践教学方法
  民间文学本身属于人民群众的智慧,也是大众群体文学。民间文学能够将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出来,构造不同时代人们的愿望,真实还原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情景。民间文学属于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结合,促使两者相互促进。
  1.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指的是,调查者需要深入某一地方,进行全面调查,详细收集、记录各类信息,调查者需要投入到当地居民生活状态内,近距离接触调查区域内的事物。针对民间文学研究与学习人员而言,田野调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具备方法论意义,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
  在民间文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逐步掌握民众日常生活,分析相应的民间文学作品。只有调查者与研究者积极参与到民俗事件中,才能够获得精准资料,感受民间文学作品在实际生活中的鲜活状态。民间文学本身承载的民族内涵与民俗,只有确保民间文学学习、研究在可靠状态内,才能够确保研究、学习的有序开展。不管是民间文学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均需要突破书本的限制,真正深入其中去认知、理解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不管是以何种形式表达,在特定的生长地区、环境内,文化传播意境中,均需要进入田野开展实地调查、深入研究,才能够充分认知与理解民间文学,切实将民间文学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凸显出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国民俗文化。
  2.方言叙述
  基于田野调查中的缺陷,虽说可以很好地开展实践教学,但会受到天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开展起来难度较大。在这类情况下,教师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不断扩展实践手段。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民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文学课程的热情,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此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民间文学具有显著的“口头性”,将民间文学转化为文字的形式存在,反而会使其成为一种“通俗文学”,难以发挥出民间文学的作用。民间文学在语言表达中,还需要还原语言的真实情景,此阶段方言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简单而言,民间文学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在应用方言表述中,均需要体现出地方文化特征,以此确保最佳的传播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深入不同的方言区去感受与体会,但可借助学生自身资源,为学生展现全国各地不同的方言,以此凸显出地域特色与民俗文化。各个地区的普通民众在日常交流中,主要使用方言,即便是在文化普及的年代,在各类交流中,方言依旧是应用最多的交流方式。传统的口头故事,在一传十、十传百中已经融入了讲述人不同的经验、想象,使得一个个民族神话、史诗诞生。
  口头语言属于民间文学中的重要载体,方言可以促使民间文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将独特领域凸显出来,以此丰富民间文学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可开展“用方言表述家乡”的活动,比如:邵阳民间歌谣演唱及吟诵。促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理解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口头特征,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民俗视频
  民间文学属于民俗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与民间文学均是文化研究,民间文学本身属于一个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中国众多文学形式中,民间文学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在民间文学研究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民俗背景、民俗功能。在具体的民俗语境内,发掘民间文学、民间文本规律,并掌握其中的审美原则与顺序,更好地为民间文艺创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中国民俗学研究者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学的研究,可将其划分为三部分:第一,走马观花式的研究,在某一个具体的地方,只是简单观察、了解某个地方的民俗,获得的也是一些浅显的认知。第二,在某个地方住一段时间,深入了解当地风情,开展研究与调查。第三,研究当地人民的风情、当地的民俗。
  钟敬文先生认为,第三种属于最为重要的民俗研究方式,主要是因为自己从小就生活在民俗语境中,自己研究自己的民俗文化,占据的优势相对较大。简单而言,就是针对一些民俗文化,不需要大费周章去调查,能够很轻易地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
  近几年,以自己家乡为主开展的民俗、民间文学现象较为普遍,学术上将这类研究统归为“家乡民俗学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尝试让学生依据自己家乡的风俗内容與特点,制作出相应的PPT,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例如,可播放一些关于邵阳隆回花瑶的婚嫁仪式视频。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搜集、整理家乡民俗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强化对自己家乡民俗文化的考察与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这类教学方式,在民间文学教学中可很好地将实践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民间教学内容的扩展,以此构建良好的民间文学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民间文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在上述分析中可得知,民间文学教学中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民间文学的概念、内涵。因此,在民间文学教学中,必须要扩展教学领域与教学内容,强化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体验,促使学生体会到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董浩然.初中语文想象力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房利芳.实践教学在《民间文学》课程中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2):107-108.
  [3]房利芳.“民间文学”课程引入客家文化资源之必要性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71-72.
其他文献
直销板块负责人离职、市场团队骨干离开,虽然一贯行事低调,但天福天美仕(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福天美仕)的2016年着实过得不顺利,这从公司最近两年的业绩变化上就能看出
相关部门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深化强强联合,立足新疆奎屯的地缘、人文、时间、政策等优势,扩大对外贸易,将奎屯打造成面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国际物流枢纽?
近几年中国大陆经济起飞,很多想把生意做向全球,享受更高生活品质的企业家纷纷选择高定位.高起点的加拿大商业移民。加拿大正以其良好的福利制度,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发达的经济文
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辽宁省在教育行业推进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文章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和辽宁何氏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合作项目沟通与
<正>作为中国直销行业位列前三甲的直销企业,无限极和完美拥有众多令人感到惊异的特色。他们实非内资企业,却不约而同将总部设在中国广东,并在中国市场土生土长;他们一度默默
“再跟您说一下,我们的模式、制度跟其他公司相比并不是那么‘拉风’,主要是为了能让公司持久稳定发展……”通话接近尾声,哈尔滨怡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康药业)木酢贴直销渠
摘 要:幼儿的启蒙阶段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如果将幼儿园教育和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可以充分地调动儿童的学习能力,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成长基础。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就是一边丰富孩子的学习兴趣,一边不断发现孩子的潜能。文章就对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启蒙阶段;幼儿教育;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19-02  游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智慧而有效的指导很好地诠释了《纲要》精神。文章作者在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除了常见的语言提示、材料吸引法等显性指导策略,还总结出了几种隐性指导策略,以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区域活动;隐性指导;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
圣诞节前,各大手机厂商都推出新品,多普达在12月初和英特尔携手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PDA手机。
摘 要: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文章试图在界定体验、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论述道德体验缺失的表现,提出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体验;道德体验;学校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一、学校德育中道德体验缺失的表现及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总是处于“首而不要,加而不强,提而不高”的尴尬境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