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挣扎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矛盾,以具体实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小说主人公发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性格特点环境社会矛盾冲突社会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小说主要有三个人物,他们是苔丝、克莱尔、亚历克。在他们中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而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苔丝个人的性格特点与环境、社会矛盾的冲突。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体系迅速解体,英国农村经济一步步趋向崩溃,个体农民走向破产。哈代受到这个时代特征的强烈影响,内心深处打下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心灵受到了强烈冲击,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残。
  不言而喻,这部小说正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客观的描述笔法,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经济拮据,负担沉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欺凌,有肉体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这些压迫和欺凌一步步把美丽善良的苔丝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庄园去做工,却被地主少爷亚历克奸污,怀着身孕回到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不想却为丈夫所不容。真诚换来的却是冷酷的抛弃,克莱尔立即丢下妻子,独自去了巴西。且不说心里的负担和情感的伤痛,经济的压力,使得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恰在这时亚历克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后来在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弟妹失学,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做了亚历克的情妇。
  苔丝集人类美貌、善良、勤劳、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惨命运。在她所生存的那个年代,家庭出身的低微和性别给她带来的只能是厄运。她也曾努力抗争,但能力太有限了。以微弱的个人力量来对抗社会,结局必然是悲剧性的,哈代曾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
  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苔丝身上的诸多特点,她善良而纯洁的品性致使她很容易轻信别人,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单纯、阅历不足。对于亚历克教她吹口哨心存感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产生负债感,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一步步落入亚历克所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她的单纯和善良带来的却是伤害、折磨和欺骗!人对现实幸福的渴望完全出于人的本性,是自然的和合理的,而社会的错误恰恰在于抑制了人的渴望,从而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滋长,其恶果必然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积极的因素畸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并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性。
  苔丝的另一个性格特点便是她的反抗性,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克莱尔敢爱,可谓是敢爱敢恨,同时,她蔑视宗教,又敢于与宗教、与社会、与命运进行抗争,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能够进行到底,她自始至终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陈旧的封建礼教压迫着她,束缚着她,令她欲罢不能。通过一些细节,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她不信教,但是她偷偷地给孩子洗礼;她原谅了克莱尔曾犯过的错误,但是克莱尔却不能原谅她,离她而去;她觉得自己对克莱尔的爱是不完整的,没有为他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他娶她的妹妹为妻,她一直徘徊在这种陈旧的道德漩涡中,难以自拔,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时,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
  如果说苔丝的性格弱点也是其悲剧人生的因素之一,那么,亚历克对苔丝的肉体伤害和克莱尔对其的心灵伤害,都对苔丝的悲惨人生有着决定的作用,特别是作为爱情的另一方,克莱尔却因为其传统的贞操观而背弃了自己与苔丝之间原本看似真挚的爱情,仅仅这一点,就使苔丝的痛苦、悔恨、绝望达到了顶点,并将其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哈代的这部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被人们推崇为经典,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刻画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性的人物形象——苔丝,她是好人却不是完人,身上具有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她的悲惨命运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令人怜悯、令人同情。哈代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活灵活现的人物,使她的性格特点、悲惨遭遇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这样的悲剧绝对不是偶然的,也绝对不会只发生在苔丝这一个人物身上。由此,我们应该对那个时代产生更深的思考。
  综上所述,苔丝的悲剧命运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有家庭出身的因素,也有自身性格的因素,但社会因素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她的毁灭是必然的,在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无法避免的。苏联文学批评家阿尼克斯特曾说:“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是属于现实的性质,女主人公的贫苦和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社会风气——这些情况都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这句话也正指出了苔丝悲剧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哈代,张若谷译:《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2] 侯翠霞:《善与恶相共,美与丑转化》,《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作者简介:刘绵涛,男,1979—,天津武清人,本科,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介绍黑色幽默文学艺术特征,回顾《第二十二条军规》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重点从小说特殊的幽默风格和“反英雄”式人物尤索林的形象着手,介绍评介了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风格、人物形象以及艺术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黑色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尤索林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一个重要作家,其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
期刊
摘要石评梅是20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坛上颇具影响的女作家。研究者普遍认为她的作品有着浓重的个人情绪化的色彩。但在生命的最后两三年间,石评梅的创作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呈现出一种飞跃,充分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过人的才情,在革命思想和社会斗争形势影响下逐渐成熟起来的石评梅后期创作大多激昂文字,同时个体与社会的对立,情感与理智的分裂,现实与理想的背离,使得其慷慨激昂的文字之间始终藏着一缕关于社会、前途
期刊
摘要 20世纪的女性主义者将《简·爱》解读为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的胜利,颂扬简·爱充满了“反抗的女性主义”精神。玛格丽特·奥丽芬特甚至把《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称作一个“新的罗马女战神”,称她带来了“最令时代惊慌的革命”。本文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阐述女性自我意识、自我身份和地位是怎样在“话语力量”的推动下逐步演变并最终确立的。  关键词:女性主义话语力量演变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笔者对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进行解读,意在阐述这三位女性作家共同关注的话题:爱情与婚姻。她们对这个问题都有着鲜明的叛逆精神,在思想观念上都有着独特的超前意识,并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挑战父权制,解构父权制。她们的努力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父权制爱情婚姻观平等自主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父权制是人类社会在
期刊
摘要美国小说《回家》(Going Home)堪称经典之作!本文将在剖析作品通过情景矛盾所构建的张力结构的同时,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冲突所体现的人物特性及其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从而展现作品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回家新批评理论隐喻家庭关爱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小说简介和情境矛盾中的张力构成    皮特·哈米尔(PeteHamill)的短篇小说《回家》,讲述了长途车
期刊
摘要马洛遵循出发、领悟、回归的追寻模式,深入黑暗的原始非洲腹地探险,获得了对黑暗的认识——黑暗不仅存在于原始野蛮的非洲,也存在与人的内心,存在于欧洲文明的核心。当外界的约束不复存在时,人很容易屈服于内心的黑暗;面对原始荒野的巨大诱惑,欧洲文明不堪一击。  关键词:英雄非洲黑暗追寻内心世界欧洲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期刊
摘要狄更斯运用独特的技巧,使其作品中人物命名具备了深刻的批判内涵、丰富的象征意义、强烈的讽刺色彩和幽默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狄更斯命名批判讽刺幽默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狄更斯是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狄更斯在他的十五部长篇小说中共塑造了近620个性格、外貌和行
期刊
摘要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早期富有天赋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街头女郎梅季》显示了其自然主义创作思想,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他通过小说的主人公梅季的成长历程来探索主体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寻找促使梅季走向毁灭的“现实”。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该部作品,进而挖掘其小说的社会心理表征。  关键词:克莱恩自然主义社会表征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街头女
期刊
摘要查尔斯·兰姆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随笔散文作家,虽历经磨难,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伦敦生活乐观轻松的描述。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兰姆拥有抵御人生荆棘的三块盾牌:一是不谈论敏感的政治,只是委婉讽喻;二是怀着博大的同情心在人群中过活;三是趋旧避新。凭着精神上的三块盾牌,兰姆在人生的荆棘丛中跳跃奔驰、快乐淡定。  关键词:人生荆棘乐观盾牌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提
期刊
摘要弗吉妮亚·伍尔夫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胸襟和视野,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其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子》,阐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共体”理论,认为这既是女性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男女差别的最好途径。伍尔夫开启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河,也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权主义话语权双性共体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