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存在入门(十首)

来源 :山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n225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烈的平衡入门
  就仿佛只有在北方
  才能触及这样的对比——
  缤纷的色彩克服了我们
  有可能会误解好胜的表象;
  烧香归来,深秋的树叶醒目到
  我们的真理突然就输给了
  自然之美。原则上,每个感叹
  都可用于必须设法恢复。
  更何况,碧蓝到蔚蓝必须将自身
  彻底陌生一回时,长空
  突然从里面推了一把方向感。
  原始背景里,全是谜团
  一点也不像乱麻;哪里还
  轮得上抽签。寒风的独舞
  将时间的空喊孤立在
  时光的流逝中:生命不过是
  一个借口,无论多么偏僻,
  个人的秘密重复的都是
  宇宙最深的动机。你真的需要
  我探索例外的情形吗?
  人生的灰暗中,悲伤和死亡
  如同跷跷板的两端——
  骑上去,猛烈的失重源于
  我阅读死亡时突然意识到
  死亡也一直在阅读我。与死神无关,
  死亡是更好的读者;假如我能完成我,
  最好的作品就是我曾将悲伤和理智
  激烈地,平衡在我们的平衡中。
  无限好入门
  考虑到季节的因素,
  落叶的情绪,这秋日的黄昏
  也短暂得就好像是针对
  命运的背叛的一场报复。
  河堤上,天色冷暗;
  能见度替自然挽回的面子,
  无限好并不领情;
  易受征兆暗示的人则笨拙于知情。
  垂柳的安静,感染着
  连翘和芦苇之间的秘语。
  很快,熟悉的事物在视线的模糊中
  就失去了自身的轮廓。
  真正的夜色还要熬一会儿,
  才会彻底显现。此时尖锐于此刻,
  黑暗是黑暗的空白。把眼睛睁到最大,
  难道人父能填补的,只是比盲目更温柔?
  比深痛更追忆入门
  果树上,越来越多的裸露
  委婉童年的反光;深秋的枝条
  将你曾伸出的手臂延伸成
  变形的叉子,指向半空中悬挂着的
  透明到无限的蓝肉。
  冷空气调着时光的味道,
  以掩盖人生的异味
  正从命运的漏洞中渗溢而出。
  什么样的饥饿,如今只能靠
  放牧空气本身来填满?
  经过记忆的涂抹,可食性
  明显增强了。并且除了汹涌的记忆,
  也再不会有别的防腐剂
  需要担心。不限量供应,
  只需这人生的深痛
  正确于命运的无耻;
  永不变质,只要我能经得住来自你的,
  比最深的呼唤还要纯粹的
  试音请求。看上去就像白冰上的
  一道轻微的划痕,但没法解释的是
  小小的罪竟可以荒谬于
  伟大的情感。失去了真相,
  就失去了机遇吗?我有幸目睹过
  你对世界的爱,天真到了
  毫不在乎世界会有怎样的反应。
  死亡不过是假象,痛苦才是神话。
  我想再赌一次:你依然需要
  我的陪伴;但更倔强的,
  我需要你的陪伴,远甚于死亡
  能否构成一种真实的结局。
  既然人类曾如此无知于个人的悲伤入门
  真正的诗在诗之外
  ——齐奥朗
  走出来吧。但界限在哪儿?
  摘下时间的面具,月亮依然像
  最后一枚深黄的扣子。
  没能及时解开的,越裸身,
  越造成人比真相更可怕。
  把身体变得比落叶还轻,
  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至少
  比起从前,我能正确于
  人的重量从不是我的障碍。
  深呼吸,把冬天的权力
  吸入肺腑,助跑,冲刺之后,
  终点比原地还不好意思。
  走出来吧。但假如在内部,
  悲伤的精彩不亚于我们
  没法绕过人间喜剧呢?
  走出来吧。但假如一颗泪
  就能令全体虚无湿透,
  令所有的清洗变得像
  比永恒还清晰的一次等待呢?
  罪與罚多么神话,却无能
  颠覆父与子。我甘愿放弃
  所有的好意,而选择在离你
  最近的地方,走进街头小店——
  剃头,把黑耳朵彻底露出来;
  哪怕胡子刮干净后,
  新生邪门得就像一次用力过猛。
  也许我们还可以管它叫喜鹊桥入门
  不下雨的话,每天至少
  往返四次。如果雷声沉闷,
  还得增加一次。凉水河上,
  它现实得就好像我们
  已不值得自然再惩罚我们一次。
  桥下,河水灰黑,
  幽冷的反光足以迷惑
  冬日的缩影。最早开始的那次,
  喜鹊的清晨芭蕾刚好
  可用于给梦中的深渊压惊。
  晨练者的腰带,解下来
  就能提起一座袖珍火山。
  稍后的那次,为雄心寻找一条线索
  和为冬天的清晨寻找
  十一个理由,竟如此接近。   从西边刮来,北风倾斜如鞭刑;
  落叶已铺垫好所有的选择,
  但大地之歌却慷慨于
  你依然埋伏在我的肉身深处,
  渴望重新认识一草一木。
  第三次,自桥下,整个地狱
  只剩下一个耳光;从彤红
  到猩红,火海将现实感加热到
  如果凤凰都不害怕被神话误解的话
  就请不要再对命运撒娇。
  最后的那次,人生取巧于风景,
  宇宙的背影就是你的侧影;
  我不再忧虑这平原上的冬日晚霞
  会失去与你保持联系的诀窍。
  苍凉中,即使人类不再是我的捷径,
  你依然是我的捷径。
  或者,即使我自身不再是我的捷径,
  来自你的悬空感依然足以支撑
  我俯瞰到:你从未有一刻
  缺少过生命中的至爱。
  金桔入门
  从侧面插入三根牙签,
  小黄人立刻晃悠悠出现了——
  看上去,比迷路的小矮人
  还像长着水果脑袋的
  临时演员。童年即角度;
  私底下,我经常悄悄借你的眼光
  反观人生的意义,直到宇宙
  不再荒谬于它比静物更具体。
  譬如晚饭后,围绕它的
  金色球面,维生素新鲜得
  就像蜂蜜是一把叉子;
  怎么戳,开胃都像开窍。
  而且怎么可能只有一次呢?
  多么秘诀!安静的房间里
  只有它小小的圆滑
  能令生活的颜色饱满于
  最好是直接嚼食。嘴巴张得
  再大一点,敢不敢赌一下:
  它甜蜜的成熟,在我梦到你时
  究竟能转化到哪一步?
  最高的存在入门
  我的骰子还在盒子里跳跃
  ——伊塔洛·卡尔维诺
  无论多深,人的悲伤
  不过是它的尺度。而且很明显,
  任何一片落叶都可能高于它——
  就好像这冬日的开阔
  可疑于仅凭一种视野
  就能决定信念如何发酵;
  平原上的蓝,并不局限于
  碧空可用来稀释
  命运的晦暗,也不畏惧北风
  正将它吹向发呆的地平线。
  河岸上,瑟瑟发抖的流浪狗
  仿佛已习惯于现在很少有人提及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更何况降温好于虚无。
  面对那双浑浊多于警觉的眼神,
  我知道,严格按分配而论,
  我甚至连陌生人都算不上。
  树底下,所有的阴影看上去
  都比浓郁夏日的,要浅薄许多。
  但是,养心养到边缘即中心,
  深邃就配得上不浅薄吗?
  敢不敢试一下:灵魂即遭遇;
  河面上,突然结出的薄冰
  明亮得像一种新的儿童玩具。
  在附近,供感慨的落叶
  远多于供观赏的落叶,
  但如果仔细看,这些落叶
  反倒自得地像是围绕
  在我们身边的,真正的观众;
  舞台确实没怎么变,我们以为
  我们早已老练于反观,
  但实际上,除了上街时
  把灯笼换成响锣,我几乎从未
  摆脱过我们身上的角色。
  会拐弯的黄昏入门
  平原像静静的筛子
  将秋色摊开在两条小河的交汇处,
  茂盛的芦苇看上去像
  顽皮的屏障,实际上
  摊开的却是一大片野性。
  故地深处,故园比故乡
  更迁就一个故意。
  地平线上,火烧云独裁
  一个幸福的时刻,
  助时间的玫瑰盛大到
  仿佛我们已不再依赖真相。
  你的影子摊开的全是
  你曾骑在我的脖子上
  大喊:爸爸,我能看见
  黄昏正在拐弯呢。
  假如悲哀近乎赌注入门
  原来悲哀才最担心
  人的秘密会失去你我的形状。
  入冬后,轻飘很普遍,
  落叶兼职于纷纷暴露,
  挺拔于是有了另外的含义;
  不回避的话,寂静难免就不是
  一种赌注。经过倒吸之后,
  冷,仁慈于我毕竟还能
  深深地感觉到你。
  心痛之时,心其实博大到
  跳舞的石头更像闷闷的
  跌落在大地上的一截鼓锤。
  比漩渦还花招,但命运怎么配得上
  你根本就不需要借口;
  甚至地狱都有点粗糙,
  人的错误,只能由深渊来纠正。
  比轮回更线索入门
  永远都是这样:他人的死亡
  比我们自己的死亡
  要真实:加速,并且很快
  就会将真实翻倍到我们过去
  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
  一万年太久是什么意思。
  能被悲伤稀释的,时间比地狱还反动。
  不能被悲伤稀释的,存在之谜
  依然新鲜于清晰的记忆。
  而你从来就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
  面目模糊的他人,你是
  我的骨肉,至亲到我自己的死亡
  其实已和我关系不大。
  冬日的早晨,平原安静得
  像半个废墟;太阳的胶水
  将无限的冰蓝浇灌得就好像
  一个人完全有可能活在
  生死之外,并让真实可疑于
  我们并不只属于这个世界。
其他文献
我讨厌春天,所有的春天都得在告别和等待中度过,用我父亲的话说,春天就像个杂种。  他就是在某个春天让人打断了一条腿,他在公社医院上班,一伙二流子在宿舍的走廊截住了他,那条走廊很黑,他甚至没看清他们的长相,就挨了一棍子,母亲听到他的叫唤后,拿了一把菜刀冲出去,我跟在母亲后面,他倒在地上,抱着膝盖,母亲没有去追那伙人,而是蹲在他旁边哭,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羞愧,为我的父母感到羞愧,有人告诉他,他是被误打
期刊
一个前提  对一年来无比繁复的文学现象试图作出某种历史和美学综合性的描述已经不太可能,尽管“各种体裁在某一时期的文学整体中如何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饶有趣味的问题”(巴赫金《史诗与长篇小说》),而至于要对本年各种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1]、批评矢量变化(合力、张力、离心力)以及背后更为庞大的社会、文化机制试图做出同样的描述也无异于天方夜谭,“理论矢量的变化与中国社会和当代文学的特殊性密切相
期刊
1  本来没有回忆的余裕,更没有费力描写往事的兴致。只是公众号上刊布了旧文《安乐寺的苏菲》之后,读到这样的留言: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写佛教,你真的还是那个我曾经感受到的你吗?”还有:“我现在不知道你是哪一个宗教了,现在看你的文章我有点害怕了。”  听,如果他读到我正大规模准备资料、打算认真写的日本佛教先贤亲鸾的文章——他會吓死吗?还是他要气汹汹问罪把我吓死呢?  如果不是读到,我还真不敢相信:
期刊
提出“写意主义”这一概念的动机是为了国际对话,与欧美“表现主义”对话。  赵无极出道时法国批评界提出“抒情的抽象”概念,结果只能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陪衬。  如果当时提出的是“抽象写意主义”,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可惜当时中国的艺术批评还不成熟。  历史不能假设,鉴史为了论今。今天提出“写意主义”犹不为迟。  “写意”与“表现”属同一种艺术形态,我称为“写意-表现”形态,它的艺术观念一是意象造型,
期刊
有些弄堂是甜的,给人一种甜丝丝的感觉,像是砌给戏里唱的那些人住的。靠河边的弄堂,树多,人家也多。围墙一段一段,并不整齐。有些地方搭出来的篱笆,夏天开满牵牛花。透过篱笆看得见井台,人家的天井。那里的人家仿佛一个夏天全住在露天里,住在一棵高大挺直的梧桐树底。风吹来,这样的弄堂香甜香甜的,到了每年的春天,人家门洞和台阶旁边陡然开出油菜花,沿围墙种了些蚕豆,一路走,一路蜜蜂绕着人飞。  有些弄堂是苦的。式
期刊
童年的概念出现得较为晚近,她被认为是一种发明和创造,又很快成为整个社会和心理的參与、规范过程。在这一视阈之下,童年沦为特殊产物,被有意对待,但我们仍能看到童年的两面性:一方面她拥有相对独立的背景和舞台(成人在其间扮演了更为天真的角色),另一方面她又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整个社会文明之中(成为成人的缩影),这便是童年的矛盾,独特又模糊。从影响来谈,童年更酷似种子的萌芽与蜕变,这一进程能作用到人的一生,我们
期刊
1983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小镇上教书。一同分来的还有另一个男同学。那时候我们精力充沛,两人在篮球场上一对一对垒,可以一口气打上一百分钟。到了周末,有家室的老师们都回家去了。学校里只剩下我俩。除了打篮球,有时候我们会骑着学校唯一的自行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去玩。一辆破自行车,只能两人合骑。他带着我,或者我带着他。我们的目的地总是县城里那座著名的棉纺织厂。棉纺厂女工多,还有几个是我同学的老乡。我
期刊
那个下午,我们逃离了医院。  那是个春日午后,当护士小丁为我们打开窗户时,老白发现迎春花开了。他小心翼翼地抱着暖气片攀上窗台,用本地方言大声地喊着花儿!花儿!然后他矬圆的身躯朝窗外蠕动。泥鳅一把揪住他的毛衣领,叱喝道,小家伙,不要命了!老白就不再吭声。老白怕泥鳅,可老白依然扒着沾满花粉和苍蝇屎的玻璃喊,花儿!花儿!日后念及老白,我总要想起日本动画片《玛亚历险记》里的那只蜜蜂,椭圆肚,雀斑脸,脸上蘸
期刊
这篇有关童年阅读记忆的文章令人纠结。  写之前,和朋友聊天,恰好触及童年记忆。大家从唐山大地震那一年聊起——滂沱的大雨,操场上塑料布搭建的防震棚,为了避震而睡在洞穴般的木床下,以及与凄风苦雨并置的狂欢……那些蛰伏在意识深处的映像,纷至沓来,被一一唤醒。  称其为“蛰伏在意识深处的映像”,是因为,我难以将之视为一种无可辩驳的“记忆”。那更像是某种“与生俱在”的事实,并不经过对于经验之事的识记、保持、
期刊
“那可以和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分享的天底下最好的事。”  1  作为一个对世界长期过敏的病人,我一直很难找到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人面前,老是有一种浮生如寄匆匆过客的错觉;比方在饭局里,常常因为感觉太过漫长煎熬,面前会悄然出现一小堆粉身碎骨的餐巾纸,碎无可碎之余,还被细心而病态地一个个揉成了细如芥子的纸粒。在无法专心写作的时候,时常连一张CD都不能耐心地听完,会不断切换回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