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项松茂是商界民族英雄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aini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祖父项松茂140周年诞辰。祖父的英名,真正知道的人甚少。如果说起固本肥皂,可能上海滩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所耳闻。固本肥皂在上世纪初以质优价廉深得中国百姓的喜爱,是驰名全国的民族品牌。祖父和五洲大药房不仅是国货企业的一面旗帜,而且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祖父为营救“五洲”11位员工(义勇军战士)被日寇秘密杀害,成为商界的民族英雄。
  祖父做人的准则:一个是“节”,
  一个是“义”
  我没有见过祖父,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我父母自从成家以来,不论搬到什么地方,总是在家中最显著位置悬挂着祖父的巨幅遗像和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我们兄弟姐妹每每进出家门或者在家作业、一起玩耍,总隐隐感到祖父时时关注着我们的成长。孩提时代,曾经听父母讲过:祖父是被日本鬼子秘密杀害的,直至今日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被杀害的,那副对联是在祖父牺牲后清理遗物时发现的。因为对联写的是繁体字又是行书,听父母所述这是做人的准则:一个是“节”,一个是“义”。
  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时,中午放学回家,母亲刚好在家祭祀,她对我说今天是你祖父30周年忌日,要我给祖父磕头,我就在祖父像前恭恭敬敬焚香、下跪、磕头。这时我才知道祖父忌日是1932年1月31日,上海淞沪抗战的第三天。母亲还说祖父是个奇才,能一心多用:公司召开晨会时,他一边听汇报,一边安排、处理公司事务,有时还能一边写信处理公司的业务。
  有一年,市里的一个爱国卫生委员会检查团到我们里弄进行卫生检查,其中一位50岁左右的男士进入我家,对着祖父遗像和对联凝视许久,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問我母亲:项松茂先生是你何人?母亲答道:公公。这位先生说起当年淞沪抗战时项松茂赴敌巢,营救同仁被害一事震惊上海,也激励了当时的抗战热情。这使我很惊奇: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士直至今日对当年祖父殉难一事还知晓得如此清晰,可想而知当年祖父之死影响多么深远!
  有一次我到同学家,不巧他出去了,其父接待了我,刚巧看到桌上放着的固本肥皂,不经意说起五洲固本肥皂,出乎意料之外,这位杨浦区树人中学的老师竟然也能叙述当年祖父的壮举,老师说项松茂慷慨赴死不仅对工商界影响巨大,对教育界影响也很大。
  随着年龄增长,有关祖父的林林总总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印象。在上海市地方志和虹口、徐汇等区的地方志上,对祖父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都记下浓浓一笔。为此,我开始认繁体字,识行书,翻字典,背对联,虽然不能诠释其中的精华,但是对其大意也能略知一二。
  改革开放后,报纸、杂志都陆续刊登关于祖父的文章。第一次在电脑上看到祖父的相片,一种铭刻在心但又久违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一些熟悉又陌生的物件展现在眼前,心里有说不出的惊喜。特别在198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50周年前后,都已经是90多岁高龄的老人如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胡厥文、周谷城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等多位老领导和社会著名人士相继赠赐对联、题诗、词、画作纪念我的祖父。当时,还拍摄了由五洲制药厂和宁波市委宣传部共同出资,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片名的电视连续剧《泣血年流》,赞颂项松茂抵制日货,组织义勇军和营救义勇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央视以及各地方台都在黄金时段播放。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52集系列片《百年商海》中第2集记叙了祖父的抗日义举。1987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筹办处的领导要求我提供一些资料与实物,从那时起我就有意识地寻找和收集相关材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上海各档案馆开放,许多史料可以查阅,使我能更全面了解祖父。
  五洲大药房被打造成为一家
  非常现代化的制药企业
  祖父项松茂1880年10月9日生于宁波市鄞县东乡打网岙。幼年进入私塾,14岁到苏州当学徒,后来进入中英药房担任会计,1904年被委派至中英药房汉口分店任经理。1909年汉口成立商会时,他被推举为董事,成为武汉三镇工商界的知名人士。
  此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的猖狂掠夺使民族灾难空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识之士发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在于工,以振兴实业,加强民族工业来拯救中国,来维护民族的利益,提出“振兴实业,挽回权利”的实业救国的口号。在这潮流感召下,祖父期盼着有一天由中国人自己生产新药的药厂。 1911年,上海实业界著名人物、商界奇才黄楚九等人联名邀请祖父担任上海五洲药房经理,这是他日后成为西药业巨子的基础。他到任后首先将“勤俭”作为办企业的宗旨,对药店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把药店里豪华陈设变卖,充作营业资金;又聘用和钱庄熟悉的俞钜卿为副经理,取得金融资本的支持;又把药店迁移至市口便利的福州路河南路口;赞助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后并入浙江大学),招收优秀毕业生充实药剂人员并成立多个制药车间,生产自己品牌的人造自来血等,并积极研制新药,开发出女用调经活血的“月月红”“女界宝”,健胃补虚的“补天汁”、 健脑润肠的“树皮丸”、清血解毒的“海波药”、止咳化痰的“助肺呼吸香胶”等多款产品。
  他带领业务骨干前往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考察制药体制,在他的倡导下将公司改组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会、总经理之下,设有店务、厂务、店厂联席会议和技术会议,又按生产、营业、财务、管理4个系统,设置各级部门。经过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五洲大药房被打造成为一家非常现代化的制药企业,其技术和设备实力堪称国内魁首。五洲按照各国药典的不同规格,用中草药炼制酊剂软膏,并开始自制牛痘疫苗、醚精、纳夫他林、甘油、硫酸低铁柠檬酸等化学药用原料,同时生产各种针剂、成药。祖父还特约林德兴工厂仿制德国“蛇牌 ”外科手术器械和医院设备,成为我国外科手术器械制造业前无古人的引领者。在这之前中国的西药市场,完全被西方国家所垄断,中国人渴望能够自己生产出真正的现代药品,这个梦想此时才开始逐渐显露头角。到上世纪20年代末,五洲生产的药品,包括滋补药品和防疫药品两大类,达150余种。   和洋商斗法,终成国内首屈一指
  现代化的民族实业公司
  为了进一步扩大实业,振兴民族工业,1921年祖父力排众议,盘下了亏损多年的固本肥皂厂。收购后祖父将五洲药房与固本肥皂厂进行重组,正式命名为“五洲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下设制药厂和制皂厂。
  制皂厂虽然有先进厂房和设备,但是祖父却没能获得制造肥皂的技术,德国商人只售卖机器,对制造肥皂的技术、工艺却严加保密。于是,他亲自去各外商肥皂厂参观考察,还派弟子傅怀琛到英商肥皂厂做了9个月的临时工,掌握了整个制皂工艺和流程;同时还重金聘请制皂专家徐佩璜、叶汉丞等人,经过反复研制、改进,终于使固本皂的质量大幅度提高了。
  英国利华兄弟公司(联合利华公司的前身)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业巨无霸,自上海开埠以来,在上海投资兴办制皂企业,逐渐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制皂厂,也成为五洲大药房的竞争对手。祖父为了证明固本肥皂的质量,特意在各销售点进行现场展示:在两大碗清水中分别放入固本肥皂和祥茂肥皂,经过一段时间后,祥茂肥皂基本融化了,而固本肥皂仍很坚挺。至此祥茂肥皂的信誉大幅下降,导致其销量锐减。为了打败五洲固本肥皂,利华兄弟公司采用降价倾销的手段,最初固本肥皂定价是每箱六元七角,祥茂肥皂就定价五元三角。虽然祥茂肥皂价格较低,但是固本肥皂质量上乘,仍然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不得已之下,利华兄弟公司再次降价,将每箱的价格逐步降到四元四角。在这场商战中,五洲固本皂不仅没有被挤垮,反而销量大大增加,最终五洲赢得了这场竞销战的胜利。
  1925年,英国巡捕在上海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制造了“五卅惨案”,上海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英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五洲固本皂借此东风,销量骤增,日产达500余箱。而利华兄弟公司因工人罢工,生产停顿,致使“祥茂肥皂”一蹶不振,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此时祖父项松茂实现了当年鸿鹄之志,奠定了中国新药业基础,开创了中国制皂先河。随着五洲业务的发展,祖父又向大丰工业原料公司、开成造酸公司等13个企业投资入股,兼任它们的董事,以取得国产原料如硫酸、松脂、除虫菊等的供应,又以自产的甘油、硝酸、盐酸等原料销给大丰等厂使用,密切了交换协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向银行和运输等领域扩展,真正把五洲大药房建成在国内首屈一指现代化的民族实业公司。同时还取得了英国明雷吉姆、黛而美、德国海德堡产品——特制蓝印地球牌奎宁片的专销权。五洲委托香港瑞昌西药行、新加坡会丰商店、仰光兴华公司、越南吴昊药房等东南亚众多药房、商行经销各种产品,积极向海外开拓市场。此时五洲品牌的药品、肥皂等产品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运河展览会和费城庆祝美国独立150周年博览会上荣获多次嘉奖,五洲的牌号由此誉满全球。
  参加上海抗日救国委员会,
  为营救店员不惜牺牲自己
  1919年5月12日,祖父已就五洲药房名义与中英、中法、华英、太和等药房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了不进日货的声明,致力于提倡国货运动,发起组建中华国货维持会并担任执行委员,还担任上海租界华人纳税会理事、上海市商会议董、工商部国货展览会委员、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执行委员、华商皂业公会主席委员和中国红十字会特别委员等职。
  祖父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毅然参加了上海抗日救国委员会,并担任委员。除了在《申报》等上海报刊公开声明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挽回利权,振兴中华外,他还积极从事救灾、扶贫等慈善公益事业;组织全体职工捐献一天工资,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他还率先在厂里组织一个营的义勇军,自己担任营长,聘请交通大学军事教官,每日下班后,召集全厂职工进行一个小时的军事操练,以备他日报效祖国。消息在报上一经刊登,祖父项松茂就此受到了日本特务机关的密切关注。同时,他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深表忧虑,他曾应著名画家孙雪泥之请,在生生美术公司印的《抗日月历》上写了“煮豆燃萁,内争可耻”题词,其爱憎分明的立场溢于言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1932年1月28日,日寇突然在上海发起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力迎战,战斗异常激烈。身为上海新药业同业公会主席的祖父项松茂除了积极捐款献物外,他执掌的五洲大药房还接受了繁重的军用药品的生产任务。为了尽快将药品送上前线,他亲自督促,日夜加班赶制。
  淞沪抗战第二天,日军经过北四川路靶子路(四川北路武进路)时遭抗日义士袭击,于是日军进行大规模搜查,在五洲大药房二分店(称靶子路分店)搜出义勇军军服以及抗日宣传品,于是将留守的11名员工全部劫走。得知消息后,身为总经理的祖父与高级职员朱瑞臣(上海图书馆资料中记载上海商会组织的抗日总队下属嘉峪队的队长和参谋)一起赶到虹口与日军交涉,欲营救11个职工。第二天又联络了熟悉的日本商人一起去营救,结果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项松茂作为上海著名实业家,他的失踪引起了上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上海市商会、市药业同业公会等纷纷致函工部局及日本领事馆要求查找项松茂的下落。同时在各大报纸刊登寻人启事,声势浩大,但日本侵略者不顾舆论谴责,又怕引起公愤,据说第二天就秘密将祖父及11名员工一起杀害。
  祖父壮烈牺牲后,历史学家王蘧常先生有诗赞其:“义商千古说弦高,孰与先生气更豪。”
  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为祖父项松茂作传,称祖父:“但知有责当尽,有义当赴,更要有一身利害生死观。及其被缚,侃侃而道,义正词严,天下人共闻之,先生(项松茂)其不朽哉!”他还写到祖父最后情景:“先生一到分店立刻被日军掳去,问他是谁?他毫无畏惧地答道我是项松茂,日本兵把他先捆起来押到蓬路日本人俱乐部(塘沽路吴淞路口,曾经做过浦江仪表厂),第二天转押至江湾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日军司令官亲自审讯,怒声问道:你敢藏匿军服?你敢抗拒我们?谁抗拒我们就杀谁!先生从容答道:杀便杀,中国人不爱中国爱什么?究竟哪个发动中国老百姓排斥日货呢?你们不怪自己反倒怪我们。你们自己清楚地想一想,日本和中国同文同种,不好好想些共存共荣的方法,倒用军队占领我国的土地,屠杀我们的民众。咳!看你们日本会有多少好结果!先生慷慨陈词时,在敌酋旁边一个人大受感动,劝敌酋勿加害先生,甚至跪下来恳求,结果无效,先生亦到底不肯屈服,最后和十一名五洲店员一起被秘密杀害。”
  著名抗日爱国人士,《新生》周刊总编辑和总发行人杜重远在悼念文章中说,“像项松茂这样的人,为病人谋福利,为国家挽回利权,如果不是国难发生,展其天才,恢宏大业,造福于国家民众者,更不知几许。因为他壮烈牺牲了,所以他就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实业家,更是一个救国的志士,一个热诚的仁者,一个有气节有骨格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
  祖父殉国后,大伯父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书桌上有不久前写的自勉对联:“平居宜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达生委命;治家须量入为出,徇大义当芥视千金。”如此绝笔,有超脱,有侠骨,有淡泊,如此节气,只有知晓节气大義的人才能表达出来。这副对联体现了祖父的家国情怀,他是用生命和鲜血实践了自己的诺言,这是座右铭,现在已经成为我们项氏家族的家训。我们兄弟姐妹相聚时会谈起这副对联,理解为:
  起居从简,应该清心寡欲,保养身体;临危不惧,坚守高尚节操,为国效命。
  勤俭持家,务必量入为出,切勿浪费;国难当头,甘为正义舍家,不惜千金。
  祖父短暂的52年,与祖国命运休戚相关。
  (作者为项松茂孙子,上海原建江中学退休教师)
  责任编辑 崖丽娟 王岚
其他文献
近日查阅中国福利会档案时,无意中看到一个卷宗里面夹着一封信,原文内容抄录如下:  执事先生大鉴:  您处12月25日致中国福利会函已由该会转来。查您处编号出代1595美汇汇票一纸,原系本人委托中国福利会代办;目前既然美汇因故暂行缓结,本人即当致函国外,请原寄款人办理将原票退回之手续。至于致电国外代理行一节,因本人无力负担电报费,故不拟遵嘱照办。匆复。致  敬礼!  施剑翘拜启  12月28日  本
期刊
新中国成立已70年了!这70年中,我国有无数的文艺团体,为国际友好交流与中华文化传播而先后出访世界各地。但新中国成立前夕,曾有一支手持中华民国护照、以“八一”军旗代国旗而走出国门,先后受到毛主席两次接见,并参加了天安门开国典礼的文工团,却鲜为人知。它就是出席1949年8月布达佩斯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简称“世青节”)的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中的中国青年文工团。如今,曾背负宣传自己、学
期刊
朱东润先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真是藏龙卧虎,十几位老教授个个学问高深,身怀绝技。其中,朱东润先生是我敬仰的教授之一。  “军人死于战场,教师终于讲席”,这是朱东润先生生前经常提及的一句话,也是他治学不辍的真实写照。  朱东润先生崇尚正义,作品总是充沛着激越的爱国主义崇高情怀。他在《陈子龙及其时代》一书结束时说道:“真正的战士,必然要坚持斗争直到胜利或者死亡。”他说的寓意是
期刊
钓鱼台是我国接待外国领导人的重要场所。我亲自参加了它的修建工作。1958年“大跃进”时我还在外交学院上学,就参加了两次义务劳动:一次是修建两座楼间通道和一座小桥,以增添“小桥流水” 的情趣;另一次是负责擦净一座楼的全部玻璃窗,以迎接十周年国庆正式开幕典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园中最大的十八号楼(即现在芳菲园原址),它首次开放就接待了当年“N0.1好朋友”赫鲁晓夫。可是吃力不讨好,反被第一位国宾指手划脚
期刊
可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第1期《世纪》刚刚收到,我赶紧阅读,有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1980年四千人大會是1949年后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一环,其派生出来的许多情况,至今还在影响各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能清楚其影响力。《世纪》旧事重提(编者按:指潘潮玄先生《1980年四千人大会讨论〈决议〉亲历记》一文),是有眼光的。潘老师的文章写得也好,他是大会参与者,是亲历者,又是学者身份,更难得,期望他有
期刊
此丁宁非彼丁玲  听到丁宁,人们总以为就是丁玲。殊不知彼丁玲更多的是因为政治因素受到世人关注,而此丁宁早在23岁时,即以“江南才女”闻名于世。  丁宁自幼聪慧非常。6岁时在私塾外嬉戏,先生把她叫进来,罚她对对子。出上联“皮脸鬼”,她俏皮地对“肉头人”,嘲笑先生大腹便便。  大家不知道,丁宁还是文武双全的奇侠女。她曾师从武术名家刘声如,学习过八卦掌和剑术。据说有次她本人乘坐人力车,遇到对面有小汽车撞
期刊
在教会学校搞学运  1937年夏,我还在上海中西女中求学时,有一天学校通知我,代表海涵堂(相当于青年会)去八仙桥青年会开会。主持会议的是沪江大学的学生俞沛文(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他倡议各教會学校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全市性的学生组织。不久,成立了“上海基督教学校团体联合会”(下简称“上海联”)。这是一个由党领导控制、以灰色面貌在学生界开展活动的组织,我是七名执委之一。也许看我表现积极,并得悉我有意
期刊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该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制定与颁布,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结果。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曾撰写《建国大纲》,1931年中共起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6年周恩来代表中共向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和平建国纲领草案》。随着
期刊
在章太炎众多学生与弟子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弟子,他对政治的兴趣与热衷仅次于乃师,他对学术的钻研与创新也不在一般弟子之下,他就是曹聚仁先生。二三十年前社会上有一股“曹热”,人们对他的经历与治学都抱着极大兴趣,直到如今他的影响犹在。 “文革”后的“改革开放”,首先来自思想的解放,一些人开始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如王元化、李慎之、李泽厚……比他们稍年长一点如曹聚仁、钱穆等等,他们无论如何是扮演了思想解放、
期刊
我父亲杨村彬(1911年7月—1989年11月)一辈子献身艺术,喜爱歌德的名句:“浮生若梦,艺术千秋!”他弘扬民族文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断探索中国话剧民族化,创作、编导了许多观众欢迎的好戏,教育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1964年初,父亲刚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导演了3部参加华东话剧汇演的话剧《叶尔绍夫兄弟》《年青的一代》《一家人》,还为上海戏曲学校京剧毕业班导演了周总理指定的出国剧目《杨门女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