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编辑回忆作家冰心 她曾为报纸副刊写专栏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心复信一封,颇为有趣:”相片收到,谢谢。人长的就这样,不能怪你照的不好!文章一时腾不出手,过些日子再说。”这是她写给我的第一封信。她给我写最后一封信是1994年。前后10年,冰心写来的信有30余封。
  认识冰心老人是在1983年,我第一次走进她的家门,请她谈巴金印象。之后,我常去看她。
  请她开设个人专栏
  1984年,我在《北京晚报》开设“作家近况”栏目,去看望她,并拍摄照片。回来洗印了几张照片给她寄去,并抱歉地说拍得不好,还约请她为“五色土”副刊开设个人专栏。冰心复信一封,颇为有趣:相片收到,谢谢。人长的就这样,不能怪你照的不好!文章一时腾不出手,过些日子再说。这是她写给我的第一封信。她给我写最后一封信是1994年。前后10年,冰心写来的信有30余封。
  我很喜欢和她聊天。现在想来,作为一个世纪老人,每次聊天其实是她在向我讲述历史。从“五四”时期第一次投稿,到赴美轮船上和梁实秋等人一起办墙报(同船的还有后来的名将孙立人);从“文革”中年过花甲仍被批斗、清扫马路、干校劳动,到暮年为教育、为知识分子待遇大声疾呼……关于自己、关于友人,她有讲不完的故事。相约的文章,果然如冰心所说,“过些日子”之后,她答应在“五色土”副刊开设专栏“伏枥杂记”。两三年时间里,她不时交来一些新作发表。
  冰心喜欢花和猫,曾为医院没有花瓶在文章里提出建议。1986年,她寄来《漫谈赏花和玩猫》,我擅自将“漫谈”二字删去,冰心没有怪责。老一代的人,对年轻人总是这样厚爱有加。这篇文章发表后,寄去两份,还告诉她,我正在写《萧乾传》。冰心来信写道:《赏花和玩猫》可以再寄一两张来。《萧乾传》我似乎没有看过,你一定写得好。他也是记者出身,我的小友,又是我的“弟弟”,人不错,什么时候你来,再把他夫妇带来。相片和读者信,不必送来,天气太热了,从信里寄来吧!
  那一代文人的情怀
  萧乾中学时就认识冰心,还与冰心的弟弟冰季是同学。萧乾回忆,在北新书局打工时,每次去给冰心送稿费,怕丢掉,总是用手绢绑在手腕上。从那之后,萧乾一直与冰心来往密切。萧乾本名“萧炳乾”,冰心的孩子总是念成“小饼干”,提到萧乾,他们会说“饼干舅舅”。
  晚年的冰心开始写新的人生故事。她承认,过去一段时间写过一些今天看来不太有保留价值的文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和许多作家一样,真诚地相信一切,把复杂的生活看得单纯而透明。她说她有些文章是人云亦云,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思考。在自省中她走进晚年,创作风格突变。“我的文章人家说烫手。”她不止一次这样对我说。
  晚年冰心正是因为大胆干预生活的勇气,才重新赢得广大读者的敬仰。1988年,在“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开幕式上,萧乾发表感言:“可以向冰心大姐学习的很多很多,但我认为最应学习的是她那植根于爱的恨。那些满足于现状、维护现状、利用现状自己发旺的人,就生怕有人对现状有所指摘。其实,这样的人心里所爱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地位、权势和既得利益,因而对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那么处之泰然,那么熟视无睹。不能恨的,根本也不能爱。”
  《浪迹天涯—一萧乾传》终于在1988年出版。当我寄给冰心,她看完后写来一封长信:你写的关于萧乾的传,我收到看完了。(我从三月九日又摔坏了腰,又进了医院,回来还不能久坐。躺着又不能看书,我终于坐了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把它看完了。)你写萧乾传写得不错,可惜收尾太不详细也太弱了!你太年轻了,不知道萧乾最可爱的严肃的一面。我觉得你书的题目应当是《游子归来》!像他那样走遍天涯,又认识许多外国名人,尽可能留居在外面,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而他却回来了。我记得那时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分三小段回来的动机,写得十分动人。我看了,竟流下泪来。心说:“我的萧乾弟回来了!”
  你如再写要加上那三段短文(萧乾那里一定有稿子)——我忘了是什么题目,意思大概说他不愿意在外面多说。这正是我们借赴美的机缘,而返回祖国的原因。因为无论回来后那些时候受过“左”的折磨,但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胜过一切。我们是中国人!因为你要我这个老人“帮助”,我就直说了,你可以和萧乾讨论,他也许不好意思批评好心为他作传的年轻人!
  这就是冰心、萧乾那一代文人的情怀!
  1987年10月,北京举办“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请柬题签由冰心题写。展览过后,我去看她,特意带去请柬请她题跋。她在内页上写道:“说真话,干实事,做一个真诚的人。冰心,一九八七,十一,十六。”半年后,我去上海看望巴金,请他也在这份请柬上题跋。巴金在请柬封面上写道:“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写,只是因为我的感情之火在心里燃烧,不写我就无法得到安宁。巴金,八八年六月十三日。”两幅题词相呼应,勾画出的,恰是我心目中的晚年冰心。
  保留版面审校清样
  从事副刊编辑已近30年,我很少保留版面审校清样,但有两份留存至今,均与冰心相关,都涉及教育与知识分子地位问题。一是1987年7月《北京晚报》发表的小说《万般皆上品……》,二是1988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随感《我感激》。
  1987年7月,我收到冰心來信和一篇讽刺小说《万般皆上品……》,副题为“一个副教授的独自”。篇未注明“1987年7月13日急就”,可见是当天写完即寄出。小说以一位大学副教授的口气,自述其与出租车司机、餐馆服务员等人的收入比较,感叹教师境况窘迫、教育不受重视的现状。古诗有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冰心反其义而用之,以“万般皆上品”作为小说篇名,立意明确。她已多年不写小说,此次受所见所闻触动,重拾小说体裁,在其晚年写作高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小说发表后,冰心寄来一信,写在作家韩少华信的复印件上。韩少华告诉冰心,《万般皆上品……》刊发后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影响,冰心将之复印寄来,当是想让我们对之有所了解。韩少华在信中写道:那日同《人民教育》的同志去打扰您,十分不安。只是他们请您为全国的老师们题辞的心切,我不得不然就是了。而当时您提到的《万般皆上品……》,次晚即见报了。捧读之余,感慨似已不限于教育事了。其后二、三日,凡遇教育界同志,几乎都提及此文。……人们有所感,有所动,还由于作家本人是一位原也尽可颐养天年而不必问人间疾苦的长者吧。……
  重写小说,《万般皆上品……》只是一个开始。随后,冰心又连续发表《空巢》《外来的和尚》等,其主题仍关涉教育和知识分子。不过,冰心最后10年的作品中,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她的随感。1988年11月,她写过一篇《无士则如何》,明确提出了重视知识分子的问题:前几年,不少领导人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其后,又有人加了一句:无兵不安。这些话都对,概括得也非常准确。可惜尚缺一个重要方向——无士怎么样呢?士,就是知识、文化、科学、教育,就是知识分子、人才。
  “无士不兴”——这是冰心的结论。晚年的她,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把教育放在思考与写作的最突出位置,在这一点上,《我感激》堪称其代表作。
  邢大军据《第一读者》、《南方都市报》整理
其他文献
2013年,在一次宴會上,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问了莫言一个问题。他说:“莫言先生,根据你们中国政府的设想,到2050年,中国基本上可以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但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贪腐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也许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会变成为摧毁这个社会的导火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莫言觉得施明贤的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刁钻”,而且这个问题似乎也不应该由他一个作家回答。不过,他既然问了,莫
期刊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2010年8月的一天,潘铁姬在同弟弟外出时,看见银行台阶上坐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神情黯然地望着大街,身边零零散散堆了些食物,像从垃圾中刨来的。  见老人可怜,潘铁姬姐弟俩走上前,摸了摸口袋,掏出一百多元递过去。交谈中,潘铁姬了解到,老人名叫李景海,84岁,家住辽宁省阜新市,已在凌海流浪多年。潘铁姬暂将老人安置在朋友开的旅馆内。潘铁姬对老人说:“爷爷,别担心,我会帮
期刊
他的一首神曲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其手机彩铃下载量曾超过7000万次。韩红、谭维维、朴树、老狼、王璐丹等诸多艺人都曾演唱过他参加制作的歌曲。他还参与制作了电影《战狼2》主题曲。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截止到5月14日,应征作品 总数达到2021件,其中歌词作品1730件,歌曲作品291件。在上千件应征作品中,有一首儿童歌曲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组委会目前接到的第一
期刊
1932年,大文豪萧伯纳访问上海,幽默大师林语堂上船去接他。林语堂说:“這里许多天来一直在下大雨,今天才放晴,您真是好福气,一到上海就看见了太阳。”  萧伯纳笑道:“还是太阳比较有福气,能在上海见到我。”
期刊
朱湘作为诗人,有真正的孤僻。他最怕自己的哥哥,常挨其老拳而不敢还手,对自己的妻子却十分暴戾,亦常拳脚相加。他在安庆大学任教时,他的夫人因挑水夫太辛苦,多给了赏钱,他就大吵不休,说她这样优待挑水夫,必定是同他有什么关系。更有甚者,有一次他夫人归宁,儿女由他照顾,他就每日強迫小儿子吃香蕉一枚,孩子吃不下,也要填鸭式地喂下去,不到几天这个断乳未久的婴儿就得了消化不良的病,终至天亡。又,他在安庆大学任外国
期刊
打开相册,我的目光停在了一张五十多年前的老照片上,这是一张解放军战士的二人合影,这张照片是在我家乡驻过三年之久的军人照片。看到这张照片,就会勾起儿时被部队上的同志们叫作“小鬼”的美好回忆之中。  那是1961年,我那時七岁。在一个飘着雪花的早晨,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门,只见雪地上有踩过的雪窝直通东屋,我觉得奇怪便走进屋内,只见铺着稻草的地上躺着几个解放军战十正在酣睡。一个睡醒了的战士拉住我的手亲切地叫
期刊
女队员个个身着戎装,肩上、腰上佩戴长枪短枪,两位炸弹“科班”出身的女队长不知从哪弄到炸弹,每位女队员身上挂着几颗炸弹,威风凛凛,一路上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围观。  武昌起义成功后,清廷命令袁世凯部署北洋军围攻武汉、南京等地,驻守汉口的革命军遭到猛烈攻击,局势严峻,这期间南方诸省纷纷宣告独立,广东军政府决定组建北伐军支持武汉、南京方向的革命军队,任命姚雨平为总司令,统率八千人浩浩荡荡地从广州出发,向南
期刊
有人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错与大错有什么不同?”马克·吐温想了想回答说:“假如你從一个酒馆里出来,匆忙中把自己的布伞留在了酒馆里,而错拿了别人的绸伞,这是小错;但是你出来时,错拿了别人的布伞,而把自己的绸伞丢在酒馆里了,那就是大错了。”
期刊
【第三十七辑】37 什么情况要用儿化韵  有关儿化韵,有这么一个顺口溜儿:“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子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不露脸儿。”  这是北京胡同爷儿们的写照,
期刊
我们研究的结果,商王朝是分不同时期。早年刚刚创国之初,它不可能有很大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力量壮大了,它就要朝外扩张,比方说从中原出发往南扩张,或者从中原出发往四周扩张。早期它比较小,到中期的时候跨过了长江,这个过程它要不要打仗?它一定要打仗,它有征伐。  这片甲骨里面记录的就是一场战争,字很多,把它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五月的某一天,西边有不幸的消息传来,有个人跑过来说,工方来了,出兵了,占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