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 共筑美丽幸福临沂梦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f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转调创”,实现跨越赶超,作者结合“十二五”中期评估,立足临沂市经济发展现状、短板问题、所处阶段和机遇条件,对打造具有临沂特色的经济升级版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思路建议。
  【关键词】经济升级板;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针对经济发展中生产与需求结构不匹配、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思想,各级政府也纷纷确定经济升级方向和打造路径。为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转调创”,实现跨越赶超,市统计局结合“十二五”中期评估,立足全市经济发展现状、短板问题、所处阶段和机遇条件,对临沂经济升级版的内涵路径进行了调研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打造经济升级版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对新阶段发展新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
  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所处阶段及特征,是认识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先后经历过两次大的升级,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探索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和90年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转变”,从而创造了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步入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跨越的成长新阶段。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虽然超过6000美元,但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个人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再次步入危机后深度转型调整期,FDI(外国直接投资)向我国转移趋势放缓,我国宏观经济从以往需求膨胀、供给不足转向需求相对疲软,发展中稳当前与谋长远、周期性与结构性、投资驱动与消费驱动等“两难”问题增,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偏紧。另一方面,全球总体呈现和平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也在加快调整转型,虽然不可能再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水平提升,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潜力远未全面发掘和释放,多种积极因素在较长时期内支撑经济较快增长。鉴于此,中央提出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适应发展新阶段约束条件变化,对既有经济版本的继承、发展和升级,是从外延型增长升级为内涵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是从低劳动成本、低附加值升级为技术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是从过于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的速度型增长升级为内外需求协调、投资消费平衡、速度效益兼顾的经济发展,也是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环境得到更好保护的经济发展,其内涵可以概括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的发展。
  2.“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赶超转调任务重、经济发展亟待升级
  2.1“十二五”以来我市经济保持较高位平稳运行,主要指标按时序推进,速度质量、后劲结构与民生保障向好
  ①从速度和质量效益看,综合实力加速膨胀,质量效益明显提高。GDP总量2012年达到3012.8亿元,为“十二五”预期目标的71.7%;季度间平均增长11.6%,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增长11.4%,在全省排名跃升至第3位,同比前移1位。结构调整趋优。“十二五”以来,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9%、12.8%和12.9%,结构比例调整为9.7:48.5:41.8。第一产业基础稳固,粮食总产超过百亿斤,畜牧生产保持稳定。第二产业支撑有力,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增幅居全省第2位,同比前移2位;建筑业产值去年突破500亿元,提前三年达到“十二五”目标。第三产业凸显活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1位,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快于“十二五”预期0.3个百分点。
  2012年公共财政收入170.1亿元,为“十二五”目标的74%。“十二五”以来,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3%,高于预期目标6.3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年均增长2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工业税收比重分别为45.8%、54.1%和39.6%。每百元增加值创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十一五”末的4.8元提高到2012年5.6元;国地税收入占GDP比重为9.8%,比“十一五”末提高1.9个百分点,快于“十二五”规划0.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税收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居全省第1位,高于“十二五”目标2个百分点。
  ②从后劲和发展结构看,投资增势强拉动作用突出,发展驱动结构趋优。“十二五”前两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年均增长23.3%,高于预期目标5.3个百分点。投资项目势头良好。上半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22个,居全省第1位;完成投资413.1亿元,增长1.1倍,项目单体规模由去年的0.9亿元提升至2.1亿元。在建市外招商项目275个,到位资金200.3亿元,投资额占全市投资的21.4%。投资结构持续向好。2012年服务业和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5.7%和48.7%,比上年提高2.2和2.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7.3%和42.8%,上半年提升至73.5%和50%。内外需求增长平稳。“十二五”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6.5%,居全省前3位,上半年增长13.1%,仍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年均分别增长28.7%和17.4%,均高于10%的“十二五”预期目标。
  消费与科技创新驱动增强。“十二五”前两年,全市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42.3亿元,占GDP比重为1.4%,比“十一五”末提高0.3个百分点;科研成果转化成效突出,2012年专利授权2706件,实现规划目标的77.3%。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24%,“十二五”以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③从民生和资源环境看,居民生活在小康社会实践中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452和9149元,完成“十二五”预期的66.1%和76.2%;年均分别增长14.5%和16.3%,高于预期目标2.5和4.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跑赢GDP、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36元,恩格尔系数为37.5%,比“十一五”末下降2.7个百分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1.9万人和558.9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73.6%,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7%,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13.6和8.3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高于“十二五”预期0.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3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左右。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弹性系数和工业用电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8和0.6,同比提高0.2和0.4个百分点,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整体较为匹配。“十二五”前两年,单位GDP能耗分别降低3.77%和4.23%,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均完成省下达任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94%、90%、100%和32.5%。
  ④经济增长点支撑作用向好。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九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3%、23.7%和29.3%,高于“十二五”预期0.3、3.7和14.3个百分点。六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4700亿元,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0%以上。骨干企业逐步壮大。有8家企业收入过百亿元,1366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四大增长点初具规模。2012年临沂商城年交易额突破1700亿元,出口额呈几何式倍增;临港经济、矿业经济、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分别达到80.1、862.7和5692.7亿元,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7、13.7和0.5个百分点。
  2.2我市经济面临赶超与转型双重压力,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发展亟待升级
  ①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跨越赶超压力大。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弱势复苏影响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增势相继放缓,全国经济呈现“非预期性”减速。受此影响,我市货运周转量、工业用电量、金融机构贷款等指标增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连续18个月处于下降区间,整体需求尤其是生产性需求不强;全市主要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虽然不断前移,但多数低于去年同期,上半年GDP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十二五”预期0.6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额回落幅度也在2个百分点左右。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和全省发展目标,确定了“与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2012年我市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省的58%和40%;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内与全省差距仅缩小了68.5元,仍低于全省294元,实现双翻番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步达到全省水平难度更大,经济跨越赶超的任务比较重。
  ②发展方式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质量效益不高。投资消费结构不协调。全市投资效果系数(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创造GDP)从“十一五”初36.4%降至去年12%;内涵效益型投资偏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22.3%,低于高耗能项目17.7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投资比重均不足3成。消费率从2002年的52.7%回落至2012年的40.2%,低于全国7.7、同期投资率16.6个百分点;2012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58,低于近几年0.6的平均值(0.6以上为敢于消费),呈下降趋势。运行质量有待改善。高耗能行业消耗六成电量、七成能源仅创造三成产值、两成利税;每百元GDP创造公共财政收入不足7元,在省内仅高于聊城、德州、东营列全省第14位,淮海经济区中与我市实力相当的徐州为11.4元、盐城为11.9元、济宁为9.5元。企业效益增势趋缓。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5、4.9和0.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6.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水平不高。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全省0.7个、全国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涉及科技活动的仅有2.5%,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
  ③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压力大。农业优势资源难以开发。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1左右,与发达地区3:1的水平尚有差距,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全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为1.1万元,分别为第二产业的12.4%、第三产业的18.4%,生产效益偏低。工业“一低两弱”困境难以突破。一是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传统产业占70%以上,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二是行业竞争弱,七大产业集群除板材、复合肥在全国市场拥有一定规模外,多数不具备行业竞争优势。三是骨干企业弱,2012年工业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为全省的 68%;企业纳税50强门槛仅6100万元,而徐州、潍坊分别为7157万元和9823万元,行业中缺少徐工、潍柴等辐射带动强的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难以带动。全市服务业占全省比重低于GDP比重1.4个百分点,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5位;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69.2%,新兴服务业贡献率低于传统服务业15个百分点;按照国际经验,每1元制造业增加值需要1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提供配套服务,而我市这一比例仅为1:0.6,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缓。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难以同步。与2010年相比,全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提高2.4和0.8个百分点,但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1个百分点,就业增长与产业发展没有体现同步。
  ④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县域综合竞争实力不强。我市县域GDP、公共财政收入总量普遍较小,在上半年全省县域科学发展通报中,我市县域GDP平均为124亿元,仅高于德州、菏泽、莱芜;县域公共财政收入平均为7.1亿元,仅高于聊城、德州。上半年只有兰山区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而与我市相邻的邳州、新沂、赣榆、东海苏北四县分别为24.7亿元、21.2亿元、17.7亿元和26.2亿元。县域间发展不平衡。2012年全市县域公共财政收入最高的兰山区超过40亿,是第2位罗庄区的2.4倍,9县中收入最高的沂水县也仅为其33.9%。上半年县域间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差距超过30个百分点,县域GDP、工业增加值增速差距也扩大到2.6和5.5个百分点;多数县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和在建招商引资项目个数突破20个,也有个别县区项目数不足10个。   3.我市经济处于成长阶段转换关键期,发展潜力和后劲相对较足,经济升级的基础良好
  依据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经济增长可划分为具有明显特征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其中起飞阶段为经济落后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当前我市拥有部分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生产性投资效率提高、科技创新活跃,正处于经济增长的“起飞”阶段,具有四个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3.1经济发展快于全国全省,处于中高速增长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走势与全国大致相同,先后经历了三轮周期性调整(1981- 1990,1991-1999,2000-今),各周期年均增长10.6%、17.4%和14%,特别是“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前两年分别增长15.2%、14.4%和11.9%,从经移动平均法处理后近10年经济增速看,我市70%的年份低于实际增长值,随着发展成本与环境约束提高,逐步告别了14%左右的高速增长期,未来几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在12%左右。但作为经济后发地区,我市有追赶跨越、转型升级的需要和潜力,现代产业体系、商城、临港、矿业、民营等增长点支撑作用较强,考虑到“十二”以来年均增速快于全国3.4、全省1.6个百分点的实际,预计将逐步进入中高速发展区间(10%-12%左右)并有能力延高线前行。
  3.2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处于中期发展阶段
  工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依据钱纳里和西蒙工业化划分标准,人均GDP在2000-4000美元之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中期,当第三产业比重突破45%左右的“箱顶”,经济结构将有实质性突破。2012年,我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程度为59.5%,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降至9.7%,第二产业比重在2004年超过50%后调整到48.5%,高于第三产业6.7个百分点。综合判断,我市工业化仍处于中期阶段。
  3.3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处于加速推进期
  根据S型曲线理论,城镇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的初始阶段(30%以下)、城镇化水平急剧上升的加速阶段(30%-70%)、城镇化水平较高且发展平缓的最终阶段(70%以上),其中50%左右为快速提升期。我市2012年城镇化水平为51.3%,距离70%的成熟阶段还有10-15年的黄金发展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3.6%,“半城镇化”现象突出,是释放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和载体。需要对城镇化战略继承、调整和优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协调,人口积聚、市民化与公共服务相调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3.4劳动力资源充足,处于人口红利期
  从80年代至今,我市一直拥有较为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495.5万人增加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722.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982年的61.6%提高到2000年的68.39%,2010年超过72%。2010年全市总抚养比为38.88%,比1982年降低23.56个百分点,低于国际人口类型划分标准50%的分界点。表明我市仍然处于劳动力资源丰富、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此外,我市还有拥有沂蒙革命老区优惠政策、“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等“改革和政策优势”;在全省率先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先行优势”;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为骨架形成的“10+6”产业“支撑优势”;以及重点培植的200家骨干企业“示范带动优势”,发展后劲和潜力相对较足,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基础比较牢固。
  4.对打造临沂经济升级版的几点思考
  打造经济升级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应有紧迫感、危机感;又应避免操之过急,防止形成资源配置上的失衡或失序,既应全面推进,又应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发展阶段、基础条件、发展短板和发展潜力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升级也应有不同内涵、路径和着力点,我市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4.1发展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律,以开放为先导、创新为动力,积极培育大产业,全力构建大平台,加快推进区域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同时,强化五种理念:一是跨越发展的理念。经济升级版是速度和质量的紧密结合体,打造临沂经济升级版必须立足总量小、人均低的市情,把握好产业转移、资本流动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新趋势,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效、能快则快,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跨越式发展。二是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招商不忘选商、落地不忘节地、生产不忘生态、制造不忘创造、富市不忘富民,推动经济从外延型增长升级为内涵型增长,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三是协调发展的理念。统筹协调各种生产关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统筹协调15个发展主体,根据其功能区定位、资源优势进行特色发展;统筹协调各类要素资源,走绿色、循环、低碳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四是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民生至上,以保住底线、创造机会、实现公平为取向,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健全完善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民生改善和民生共享上。五是创新发展的理念。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动力,壮大创新主体,做强创新载体,集聚创新人才,以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4.2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运行质量与增长效益提升这一主线,坚持“过四五、双翻番”、“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总抓手,创新驱动为核心,着力打造万亿主导产业、万亿开发区、千亿开发区、百亿产业聚集区和百亿骨干企业。力争经过几年攻坚,到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10+6”产业产值(收入)突破2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1.5万元以上;服务业占GDP、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4.3实现路径
  一是认识层面的升级,让科学发展成为我市最显著的特征。努力克服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效益的倾向,坚决摒弃依靠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五低四高”的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以优化服务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强化政府在集聚生产要素、引导产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强市场加强政府,支持、监督、服务、促进经济科学跨越发展。以科学考核推动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考核“方向标”、“指挥棒”的作用,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设定考核指标,着重考核发展实效,招商引资看落地、项目建设看效益、科技创新看成果、产业聚集看规模、转型升级看结构、环境优化看民意。以用好政策保障科学发展。把政策推动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争取政策,创新政策,发挥政策叠加优势,为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产业体系的升级,让现代产业成为发展最有力的支撑。坚持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突破并举,集全市之力对“10+6”产业实施补链、建链、强链,做大做强十大传统优势产业、顶层设计六大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实施“7351”发展工程,以壮大七大支柱产业为重点,提升发展三大优势服务业,率先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加快壮大现代产业集群。以项目招商为手段,用好上级扶持和本市政策,着力促进产业集聚、项目集中、要素集约,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话语权的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经济支撑和财源支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前端抓种业、饲料、肥料等农资产业链,后端抓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实施商文旅引领战略。依托商城国际贸易优势,建设一批物流集聚区和园区,建立与江苏等相邻地区一体化的边界市场;突出“红绿古泉”四大特色,加强资源整合和宣传营销,打造沿海与内陆旅游板块的枢纽中心;实施古今文化相辉映、文化商旅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文化强市战略,打造鲁南苏北区域性文化中心。
  三是骨干企业的升级,让民营经济成为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坚持把骨干企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升级版的中心环节,着力推进“1531”企业培植计划,落实好优惠政策,突破关键环节,打造一批辐射作用强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国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为契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软环境治理,帮助企业破解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瓶颈制约,促进市场主体生成涌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最活跃因素来抓,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市场格局。营造企业发展氛围。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开拓市场,解决实实在在的发展难题;大力弘扬全民创业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氛围,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科技创新的升级,让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最鲜明的标志。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占领产业高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工程。把研发投入、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比例、创新成果作为申请政府科技、产业经费支持的重要条件,引导企业改造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力。实施研发中心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应用科学城建设;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科技投融资渠道,破解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瓶颈。实施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研发单位、重点实验室来临沂设立或共建研发机构;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合作应用研究院行政职能,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提升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落实好人才激励政策,通过院士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集聚平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五是民生保障的升级,让“幸福临沂”成为发展最靓丽的品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突出位置,坚持不懈从整体上提高民众福祉,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强化“幸福城市”理念。加快研究制订幸福指数测评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级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使民生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适时提出“幸福临沂”建设,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牵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在党委政府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全国打响“幸福临沂”品牌。进一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拉动就业结构调整,带动收入结构优化和收入水平提高;发挥财政投入对民生建设的主导作用,在有限的公共资源支配中,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硬件抓投入,增加公共服务资源供给量;软件抓创新,提高公共资源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整体抓统筹,优化配置各种公共资源,不断提高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改善就医、就学、就业条件,提高低保、社保和居住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对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衡水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力求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衡水市;现代农业;对策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1]。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农业人口363.8万,占总人口的83.8%。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年无霜期200天左右,日照时数2600小时以上,雨热同季,土层深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想法,持续发展了近十年的煤炭市场也不例外,有人说:煤炭行业的“十年黄金”期已经过去。然而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煤市的黄金期是否可以得到延续,重点在于煤炭行业转型的程度,实现煤炭行业的转型,煤炭行业的整条产业链才可以得到连续的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煤炭城市面临的涉及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一个重大理论
期刊
美冠鹦鹉不仅长着十分漂亮,而且还非常聪明,它们会向同类“前辈”学习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且制造技术会超越“前辈”。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美冠鹦鹉不仅长着十分漂亮,而且还非常聪明,它们会向同类“前辈”学习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且制造技术会超越“前辈”。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亚历克斯-卡塞尼克(Alex Kacelnik)教授说:“美冠鹦鹉的制造技术会超越它们的老师,两年前,他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航天部门在今年7月19日成功发射了一颗名为Foton-M4的科学实验卫星,携带了五只壁虎作为研究对象,俄罗斯的科学家试图观察壁虎在太空中如何交配,当然这颗科学实验卫星还有其他的测试项目,比如观察一些植物和昆虫在微重力环境下生理现象。Foton-M4科学实验卫星已经在9月1日成功返回地面,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科学家称五只实验壁虎都已经死亡,这也意味着这个备受瞩目
期刊
【摘 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老百姓看一个医院的整体水平,既要看能不能给患者治好病,也要看你对患者是否爱护、尊重,有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水平”和“人文环境”。可见,医院文化和医疗质量在社会人群的心目中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位置。医院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医院报刊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载体,不仅是对外展示医院形象的窗口,对内也是宣传医院动态、文化建设和
期刊
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体肠道中一种细菌产生的气体燃料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油。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体肠道中一种细菌产生的气体燃料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油。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人体内大肠杆菌,有助于形成丙烷气体,这是石油气的部分成份。未来这将有望研制一种新型燃料,使用太阳能转换成可用能量形式。  他们对大肠杆菌添加了3种酶,分别是:硫酯酶、CAR酶和乙醛-再形成氧合
期刊
“我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更锻炼了自己的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非常有趣。”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杨阳告诉我们。近日,沂水县科协的科普大篷车开进了沂城街道中心小学校园,学生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科技大餐。  在太阳能发电、液晶玻璃展示、奔腾的马、磁力转盘、穿墙而过等科技展品前,学生们通过看、听、摸,亲身体会了“科技的神奇”,引发了浓厚的兴趣。  “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
期刊
【Abstract】Since the trade has increased year, and trade volum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bilateral trade in Inner Mongolia, Mongolia has become a major trading partner,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litera
期刊
【摘 要】关注弱势群体、关爱老年读者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图书馆人,如何向他们开放、为他们提供服务和输导正面积极的力量,是我们可以付之尝试与付出积极努力的。文章探索性的提出了这个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特殊类型读者;服务创新;人文关怀  1.关注特殊弱势群体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是全体公民集阅读、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对整个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国家一级当地政府给与一定的支持与帮助。然而,就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而言,由金融体系支撑的农业产业化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致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金融助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研究讨论,得出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