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让“两课”教育“活”起来、让专业课堂透出“思政”味儿、发挥艺术实践舞台的“明星”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等方法、途径,提高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6-0058-03
  一、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学生相比公办学校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绝大多数生活条件优越,个性鲜明。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挑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目标及价值追求,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文化成绩较低,缺乏明确目标
  大多数高校艺术类专业根据综合分从高往低录取,综合分是由文化分与专业分的加权成绩构成,其中专业成绩的权重较大,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往低排序录取。部分高校在文化分、艺术分“双过线”的前提下,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往低录取。考入民办高校艺术院系的学生大多文化成绩较差,为了能够上本科院校,选择参加集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达到艺考生的录取条件。文化成绩低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大多是“调皮”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规划及目标,不够自律,综合素质相比其他专业和公办学校艺术生较低。
  (二)重视专业学习,缺乏政治热情
  艺术类学生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专业学习上,一、二年级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三、四年级学习专业课程、进行各类艺术实践、实习及毕业展演。专业课程及主修方向的课程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打破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一对一”小课教学。艺术教学突出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投入大于非专业课程的投入。艺术类学生普遍缺乏政治热情,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有很大认知偏见,认为这类课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学来无用。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比例、发展学生党员的人数比例都比其他专业低很多。
  (三)敢于创新,善于表现
  思想活跃、敢于创新是艺术类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这是艺术类大学生的共识,所以他们敢思、敢想,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抽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根据社会的审美标准、受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创作受人欢迎的艺术品。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肯启发,艺术类大学生总能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受专业教学和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天生热爱舞台,善于表现自己,他们习惯了成为焦点,走到哪里都自带“光圈”,他们喜欢在“众目睽睽”下绽放艺术之美,越是被关注越是充满自信。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这是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体现。然而,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不“走心”
  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走心”的教育,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这一效果。相比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投入远远不够。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课率高、满意度低,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化。教师未能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只是按照授课计划照本宣科,授课内容多年不变,未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民办高校的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突出,为人处事不够谦虚,生活中追求特立独行,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乐于接受和尝试一些新鲜事物。针对这类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大胆改革和创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均要革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学生真正成为受教育的主体,让教育与思想接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常态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各自为政,未达成相互融入的共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采用“大班”授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授课。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均是合同制聘用人员,人员流动频繁,大多跟学生不是同一专业类别,教育教学效果十分有限。艺术类专业教师普遍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存在认知偏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重要,学生专业技能才是一切。艺术类学生与专业教师朝夕相处,专业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不付诸于实践形同虚设,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社会服务、巩固专业技能,发挥自身价值。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既强调理论性,也强调实践性;既重视大学生的理论修养,也重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实践的目的是将思政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通过实践活动有效整合,更好地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实践教育与隐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办高校注重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没有将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结合起来,学生参与活动能锻炼个人专业技能,没从思想政治上提高觉悟。
  三、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途径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让教育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方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地开花。
  (一)让“两课”教育“活”起来
  传统“两课”教育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大多数教师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地讲述教材内容,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消化,使“兩课”教育趋于形式,让学生“忍不住想逃”,艺术生的“两课”课堂缺课率高是常态。对于“两课”教育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改革效果不佳,教师依然表示“不好教”、学生依旧表示“不爱听”。“两课”教育是育人的学问,是使人怎样成为人和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学问,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怎样成为人”和“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教育,而是不停地强调“使人成人”的问题,找回教育的本质目的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现象,阳光学院艺术系党总支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研讨,对艺术生的“两课”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革。针对艺术院系特点,调整和补充“两课”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杜云博士在艺术生的“两课”课堂挖掘艺术元素,将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注重道德修养的事例引入课堂,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将当前艺术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分析现实问题。这一做法讲“活”了思政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更有效地发挥了“两课”的育人作用。
  (二)让专业课堂透出“思政”味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上海市走在改革的前沿,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一套有推广价值的“上海经验”。这里要强调的是“课程”思政并不是在专业课堂机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让专业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专业教育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元素,尤其是艺术教育,但现实中,专业教师中普遍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略了专业课堂的思政元素。阳光学院艺术系党总支积极组织,由教师党员带头,以点带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首先,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教书育人的作用。艺术类学生与专业教师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与辅导员及其他公共课的教师,大多数时间都在上“一对多”或“一对一”的专业课,教师要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把育人工作贯穿到专业教学活动中去,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入思政元素,如阳光学院艺术系的音乐课堂,引入红色作品或者主旋律作品进行鉴赏分析;舞蹈课堂编排《映山红》等作品进行校园展演;美术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融合,课堂处处透出“思政”味儿。
  (三)发挥艺术实践舞台的“明星”效应
  艺术类学生具有天生的“优越感”,善于表现自己,容易成为所在集体中的“明星”,成为舞台中间最亮丽的“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利用这一“明星”效应,通过开展艺术实践及校园文化活动,让艺术生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提高专业技能与文化修养。同时,“明星”效应有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对艺术类学生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更高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实践,凸显作品及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促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成果的相互转化。如阳光学院艺术系举办“我绘新时代”主题作品展,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导向正确,学生通过绘画、剪纸、设计等作品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成就,同时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音乐专业举办“青春心向党,追梦新时代”艺术实践晚会,学生用改编或者原创的红色作品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表达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此外,与学生工作处、校团委互动,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主题文艺晚会、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大赛及校园展演活动,扩大艺术教育、学团工作、德育教育间的相互连通,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以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为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高校应当积极与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合作,让学生参与主旋律、正能量的主题文艺汇演,巩固专业技能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阳光学院艺术系选派三个节目参加了由福州市禁毒办举办的纪念虎门销烟180周年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以作品的方式向现场的群众传播正能量,。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投身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以阳光学院艺术系助力屏南仕洋村果蔬文化小镇建设项目为例,艺术生通过前期调研及实地测量,结合屏南县仕洋村的特色果蔬文化,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制作果蔬文化墙画稿,突出显示、宣传仕洋村的特色,利用一周的时间绘制完成果蔬文化墙,成为了仕洋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展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阳光学院美术专业学生每学期外出写生时,都会化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从清理街道卫生做起,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门前三包”宣传教育行动,助力桂林乡美丽乡村建设,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现阳光学子的良好风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巩飞.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6).
  [2]刘建霞.民办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12).
  [3]张瑜.艺术类院校依托志愿服务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1).
  [4]陈志远.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路径研究——以广东省高校为例[J].文教资料,2017(10).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乡村移风易俗管理至关重要。调研显示,重庆永川区何埂镇乡村移风易俗,在管理上存在重视不够、角色错位、活动简单和督评草率等漏洞。对此,宜以群众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通过“镇、村”两级联动、部门协调的方式,进行组织机构建设;通过文件学习、自我设计、实时更新,进行制度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民间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软硬环境建设;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活动开展,进行服务引领;通过拟订标准、评估
期刊
摘要: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海上维权执法机制,但海上船舶运输监管领域仍然需要建立执法衔接与协调机制。以砂石船监管执法权的配置为例,分析了建立海上船舶运输监管协调机制面临的障碍,认为完善海上行政执法监管协调机制,需要创新执法手段、实现全范围监管覆盖,利用联席会议确定统一的行动原则,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实现交叉监管,还应签署合作协议、明确细化不同部门间的权限职责。关键词:海上行政执法;砂石运输船舶
期刊
摘要:政治文献外宣翻译在我国对外开放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政治文献文本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出现给外宣翻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的国家领导人讲话是我国大政方针、对外政策战略的重要体现,对其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宣翻译不存在绝对的归化翻译,也不存在绝对的异化翻译(国际上有此两种翻译的争论),译者在翻译时一方面要保持政治词汇本身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突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要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梳理出校园欺凌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校园欺凌的隐蔽性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范校园欺凌现象的建议:采取法治方式;学校高度重视履职尽责;教育学生有效应对;加强新闻媒体的自律和监督。关键词:校园欺凌;预防;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10-0106-03
期刊
摘要:1940年底,国民政府发起的“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期满结束。运动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没有彻底清除烟毒。为了及时巩固运动成果,根除这一祸患,国民政府从运动期满至抗战结束,在大后方采取了一系列肃清残余烟毒的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烟毒的继续蔓延,适应了抗战建国的需要。但是,由于时局动荡,战事频仍;烟毒的高额利润引诱许多人铤而走险,想尽办法运输、贩卖烟毒;毒枭援引各种政治和军事势
期刊
摘要:文史互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其来源于中国文学与历史起源的共通性。中国文史起源的交融从以神话传说、符瑞征兆等为代表的叙事上可见,表现为虚构性叙事的历史化和文学对史书虚构性叙事的继承发展。虚构性叙事的历史化主要体现在史书上,尤其是正史对感生神话一类虚构性叙事史料的选取。史书与小说的互文,展现了文史互证的叙事渊源。这对我们打造文史贯通的学术视野,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进行学术研
期刊
摘要:基于对某医科学院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调查分析,认为调查结果反映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在社会层面未成合力,学校层面人文教育资源不足,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现状的审思,建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应从社会、高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来进行,营造浓厚的“以文化人”氛围,构建完备的人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非遗为代表的人文知识,使人文素质培养取得实际成效。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养;认
期刊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大变革的重要阶段,各诸侯国为谋求富强纷纷请贤聘能实行变法。继李悝、吴起、申不害等改革家变法后,商鞅的变法是诸侯国中最成功最彻底的。秦国变法后之所以强于其他诸国,关键在于商鞅比以往的改革家们更深刻认识到真正强国的利器——重农贵粟,兵农合一即“农战兴邦”。他从土地政策入手,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按户平均交税,余者归己,刺激了农业生产;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境外人员来秦耕
期刊
摘要:数字技术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有声读物在我国逐渐走向成熟。本文运用CitespaceV软件,绘制有声读物文献的科学知识图谱,梳理我国有声读物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我国有声读物研究机构高校居多,研究机构间几乎没有合作关系;我国有声读物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有声读物建设、新媒体背景下有声读物的内容制作、运营、传播、APP开发使用等;存在不足是实际操作方案少,庞大市场需要多方策略支持。  关键词:有声
期刊
摘要:旅游扶贫是海南省实现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借助“企业+农户+旅游”的模式,海南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逐渐形成了地方政府为主体、大型旅游企业牵头、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自身特点。然而,旅游扶贫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战,这就是旅游产业成长不易,很难形成产业链;旅游产品需要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这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扶贫成效;旅游产业需要一定人才培训,最终成功还需要在贫困地区建立起持续繁荣的特色旅游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