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芳:以面“塑”古今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梆梆梆……捏面人!”童年时,大街小巷总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孩子们拉着大人涌出家门,兴高采烈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面塑,再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安静的街道因此变得热闹无比。
  江苏常州的金坛面塑在清代就已开始流行。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制作工具,以捏、搓、揉、掀等手法塑型,以刀针切、刻、划、点等细工塑造成各种活灵活现的造型,是广受百姓欢迎的玩具和观赏物。
  潘俊芳,作为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五叶村潘家面塑的第五代传人,自幼酷爱面塑艺术。在她的工作台上,摆放着神态迥异的八仙过海,情意缠绵的牛郎织女,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款款都让人望之心动。

从兴趣到钻研的过渡


  面塑在金坛算不上高雅艺术,许多民间匠人都会做,大家把面塑叫作捏泥人、捏面人。一个小小的面塑,5分钟捏成,5元钱成交,广受小朋友欢迎。
  潘俊芳的父亲是小学老师,业余时间给人家做堆花团子。堆花团子是最基础的面塑,当地人家造好房子后,在上梁、封顶的习俗中,少不了它的身影。潘俊芳从小就对堆花团子特别感兴趣,做起活儿来不觉得有多辛苦。“我记得,有时候在人家家里做到半夜。做完后,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家,一点都不害怕。”如今再来评价各自的手艺,她说:“父亲做得比较粗,而我比较细致,喜欢做得精致一点、雅一点……”
  后来,潘俊芳的儿子出生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潘俊芳每天出门前,都要捏七八个不同样式的面塑留给小家伙玩。孩子也很配合,睡觉醒来不哭不闹,对着一堆面塑可以玩上大半天。潘俊芳做面塑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了。
  几年前,潘俊芳在网上搜索一些面塑大师的作品,大连人刘吉成的《十二金钗》让她眼前一亮。温和细腻的色彩,流畅优雅的线条,丰满有致的造型……她看着那些照片呆住了!“原来面塑还可以这样玩!”她立马联系上刘吉成,从他那里买回来一些代表作品,自己细细琢磨起来。
  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潘俊芳逐渐掌握了点门道。“琢磨的工夫挺累人的,想想都要哭。”她说。最困难的就是面塑人物的颈部处理,作品完工后不出一个月,颈部就会突然断裂。捏一个如此,再捏一个还是如此,她苦恼、迷茫,手上却没有停止探索和尝试。这个问题,她反复试验了一年多,最终攻克了难关。

从传承到创新的突破


  在海量互联网知识的滋养与大胆尝试、细心琢磨下,潘俊芳的面塑技艺飞速提升。她做一尊面塑的时间,却越来越长了。
  祖传面塑技艺的工具只有一根长针,不宜刻画造型的细节。潘俊芳研制出了几件专用工具,满足了人物机体造型的需求,使人物更加传神和生动。
  为减少面塑作品容易出现的霉变和干裂现象,潘俊芳对配料进行改进,发明了专用的玻璃罩密封,成为不少金坛人馈赠礼品时的首选。
  在题材选择上,潘俊芳一方面广泛汲取传统素材,如《红楼梦》《天仙配》《白蛇传》等,作品生动演绎着民间故事,还原了浓郁的江南民间生活;另一方面,她大胆从生活中汲取最新鲜的素材,《福星高照》《踏雪寻梅》《十二生肖》《世博海宝》,她一直在尝试。
  潘俊芳的作品古韵风情与现代潮流兼备,既有古典神话、传统戏剧人物,也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和卡通人物。相对于北方面塑的古朴、粗狂、豪放,潘俊芳的风格特点格外凸显——细致、精巧、丰富、千姿百态。

从创作到教授的转变


  2010年6月,以潘俊芳为代表人物的金坛面塑被确定为常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7月,潘俊芳参加第七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系列作品获得铜奖;第二年10月,潘俊芳的系列作品在常州运河5号对外展出,为中国大运河常州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年11月,潘俊芳参加第三届东方工艺美術之都民间艺术作品展,系列作品《金陵十二钗》获得银奖……随着越来越多的奖项收入囊中,全国各地的面塑爱好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她。如今,她仅微信、QQ群就有五六个,里面全是面塑粉丝。因为她对这项古老技艺的执著,常州金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如今,潘俊芳在金坛的水北中学、洮西中学各上了半学期的面塑课,还经常受邀到横林实验小学等学校上体验课,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色彩各异的面团在孩子们的手中捏、搓、揉、掀后,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最后披上发饰和衣裳,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站在了眼前。这样的教学体验课一经宣传,便好评如潮。
  日前,陆续有浙江、广东的中小学邀请潘俊芳去讲学、授艺,希望她能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有人邀请她去国外发展,她都一一婉拒了。因为她的技艺源于金坛,她的根就在金坛。
  图片由常州市妇联提供 编辑 韩莉芸 397434617@qq.com
其他文献
朱莉 33岁 外企人事主管 大连  我和方向的那场婚姻有点疼,有点暖。  2007年秋天,刚毕业不久,我们就裸婚了,租住在一间一居室内,两个人工资加起来一共3100元。除了房租及日常用度,两人常常因给谁添件新衣服而推来让去。更多的时候,方向说:“你就当为了我的虚荣,把自己穿得体面一些吧。”而他穿着地摊上淘来的山寨大牌衣服,洋洋自得地说:“人长得帅实在没办法,硬是把地摊货穿出国际知名品牌的风范。” 
期刊
那年春天,父母在地里干活,14岁的他带着9岁的妹妹去附近树林里玩。树林里像打翻了颜料罐子,各种色彩,真好看。  他爬到树顶,那里高高的,像张开着一把降落伞,让他觉得像在飞翔。妹妹仰着头说,哥哥,我也想爬,想飞。等着啊,我来啦。他麻利地滑下来,像一只灵巧的松鼠。  让妹妹抱紧树,他在下面用力地托举。妹妹说,高点,再高点。他在下面爬,妹妹在上面爬。够到树杈了,妹妹开心地笑,笑声像风铃,满树林响着,爸爸
期刊
没有谁的离婚,比白玲更让我吃惊。白玲谈恋爱时发生的每一件事,在我看来都是爱情样板。可她离婚了,因为婆媳不合。  白玲的丈夫是个善良的好人,跟母亲关系和睦,对白玲也温顺体贴。但当母亲和太太住在一个屋檐下,他不知道谁更重要。压垮白玲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丈夫劝她跟自己母亲搞好关系时,说“我是为你好,我离婚了好找,你一个人带个孩子怎么办”。  2017年中国离婚人口数据分析显示,婆媳不合是仅次于外遇、家暴的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对“油腻”中年人有了一些刻板认知。什么保温杯、枸杞茶、腆着的大肚腩,都成了标配。前阵子,牛津英语词典收录“大妈”一词的解读,更是硬生生击垮了我脆弱的虚荣心。  “大妈”一词本为中性。但近些年,带有倾向性的新闻里,人们私下的调侃中,这个词貌似已成贬义。  词典给“大妈”定义为:中老年女性,大多数偏胖,精神饱满,走路成堆,排队加塞;较富余,喜购物,装束臃肿,热爱拍照,喜欢佩戴鲜艳丝巾
期刊
飞机上读《繁花》,金宇澄写沪生小时候在上海民办小学就读。那是上世纪50年代,民办小学上课地点总换来换去,有时在石库门客堂,有时在谁家的洋房客厅,有时又换去居委会仓库……不但教室常换,教师也常换。而小学生呢,若表现不好,就会被老师带回家罚写字。有一回,沪生被徐老师带回家,小毛孩一边被罚写字一边偷看老师行径,只见徐老师进房间,先换衣裳,开大橱,梳头,照镜子,听无线电,吃话梅,之后,剪脚趾甲。这一段把我
期刊
1944年7月31日,法国飞行员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着“闪电P38”战斗机冲上云霄。几个小时后,飞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他慢慢地倒下,甚至连声音都没有。”《小王子》的结局成为他命运的谶语。而此时,流亡美国的他的妻子龚苏萝,还在不停地给他写信:“如果我在这个星球再也见不到你了,要知道你在上帝身边一定能找到我,等着你,无怨无悔!”见到她,他对家产生了憧憬  命运安排的相遇是个意外。192
期刊
回眸两宋词坛,婉约派“词宗”李清照(1084年-1151年)长于诗礼世家,耳濡目染于诗词文赋、琴棋书画,文学素养丰厚,少女时代已有许多脍炙人口之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一时间,“应是绿肥红瘦”“惊起一滩鸥鹭”,还有后来的“人比黄花瘦”等词句不胫而走。  李清照用女性青春的热血和生命编织着污浊世道中的文学清梦。18岁时,她嫁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太学士赵明诚。夫妻二人每每以词赋、书画、金石艺术相酬
期刊
枫叶流丹时,爱情成熟了  1923年的毕业季,对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织染科学生常书鸿来说,是双喜临门。一是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他作为成绩最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二是母亲告诉他,他朝思暮想的姑娘要来做客,祖母已同意他们定亲。回家路上,他意气风发,枫树正染出第一缕杏黄,想到住在诸暨枫桥镇的那位姑娘,眼前的枫叶更加亮丽了。  一年前,嫁到诸暨的小姑回娘家,顺便带继女陈芝秀到亲戚家相亲。这个不速之客,像
期刊
钱小雅检查完女儿的作业后,又不由火冒三丈。虽說题没做错,字没写错,但那书写简直溃不成军。文具盒也仍然没按要求收拾齐整。这孩子,似乎永远不让她省心。  她头疼心烦,开始教训女儿。女儿畏畏缩缩地看着她,脸上写满无辜。钱小雅最见不得这个表情,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  见女儿的泪珠大颗滚落,钱小雅忽然感到极其无力,身心俱疲,也猝不及防地哭了。女儿顿时张皇失措,小脸苍白。  钱小雅心头一震。她从女儿的眼神中,
期刊
一場毫无征兆的罕见癌症,打碎一个中国移民家庭对幸福的全部设想。儿子离世后,母亲该如何走下去?早几个月一切会不会不同  刘芬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所公立小学的老师,丈夫在一所大学任教,两个儿子乖巧懂事,大儿子土土是当地青年交响乐团里年纪最小的小提琴手。  2013年3月,土土在9岁生日前的例行体检中,被摸到腹部肿块,B超显示左肾有肿瘤。一个多月后,土土被确诊患上罕见疾病,整个州的肿瘤医生第一次遇到这种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