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初中数学提前自主预习一般是指上数学课之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对于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而初中数学自主预习又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自主预习,尤其是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自主预习内容,比如自主预习字词,浏览课文等等。这对于其他的文科类都比较适合。而初中数学课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课题学习,自学阅读等,但是有些课适合自主预习,有些类型的课则不适合自主预习,比如一些关于公式、定理的课,自主预习这样的课会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的习惯,极大地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数学。
记得刚教书的前几年,我在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时总是会强调一句:“同学们记得自主预习明天的内容哦。”后来仔细反思自己的教学,想想学生知道如何自主预习吗?自主预习多少内容?怎样自主预习?我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自主预习,所以看起来学生是答应了,其实大多数无从下手,应付了事。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他们把自主预习当做是一种任务来完成,仅仅是看完书,完成适当的作业,而不是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实质性的东西,表面上是完成了,其实没有落实到实处,待上课之时提问却是一问三不知,更有甚者不知如何自主预习,长此以往就产生了厌倦数学的情绪。对于这些问题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我该怎么样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呢?通过这几年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数学课前要让学生自主预习什么,怎样自主预习,首先必须要知道学生的学情,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适当的给他们不一样的任务,其次教师要对教材有个通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明白教学任务,适当的列出一个大概的自主预习提纲,一开始难度不要过高,否则适得其反,比如在自主预习《数轴》,老师可以这样设计一个这样的提纲:让学生先观察学校宣传栏里面的栏杆,固定一个端点,他的左右两边都有相等间隔的栏杆宽,从而结合课本,掌握数轴中的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
近几年学校教学改革,把课堂回归给学生,学校在主要学科都实行了预学的策略,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数学有什么好自主预习的,学生要学习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在自主预习前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和学习方式,而自主预习后学生的想法全被课本所提供的想法所束缚和限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很难形成具有个性的自我感悟和过程体验。我认为课前自主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准备之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想谈谈我所任教的班级在预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数学概念课的自主预习,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重点,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个概念课还是有点难度的,因为数学里面定义定理概念都是人类对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归纳和证明得到的。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难得,所以,加强课前自主预习很有必要。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预学之后用提问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疑惑,以便教师给予重点讲解。上课之前可以对于有疑问的同学答疑解惑。
其次数学计算课的自主预习,数学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且初中生经历了大量的训练计算题目,对于这个还是便于自主预习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例题或尝试一些与例题同等难度的练习。
再次初中数学操作课的自主预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比如《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折得出角平分线,得出倍数和一半的关系,再次对折就可以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课堂40分钟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像这样的操作在自主预习完成,给出一定的自主预习提纲,自主预习提示即可。“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所关注的课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我觉得初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回归课堂,回归学生,小学是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先教了什么,然后再让你去做什么。所以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往往是老师让我坐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所以当我刚开始布置给他们预学任务的时候,他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做什么,结果第二天交上来的预学作业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是把定理或者是例题抄了一遍。结果在上新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很懂了,不认真听。而我又认为学生已经进行了预学,应该对某些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不免语速进度加快,这就又导致部分没有认真自主预习的同学满脸茫然。课后练习的反馈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不可否认,不恰当的自主预习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针对前几次自主预习的不成功体验,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自主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预习方法,才有“抢跑”领先的可能。所以针对不同的课型,我觉得:第一要形成基本的自主预习提纲:通过自主预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上节课的旧知识有哪些?②你通过自主预习学会了什么?③你在自主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④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第二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自主预习方法。除了可以在书本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等方式,做到因人而宜、因内容而宜。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这节课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关键如何转化三个角的问题,在此自主预习提纲里我会先设置一个将三个角构造成一个平角的问题,无非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其所对的边一条平行线,从何激发学生自主预习是看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第三要教育学生树立不唯书的预学态度。在自主预习课本时,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必须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后,学生逐渐对自主预习有了兴趣,自主预习课本和课堂展示也成了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因为教学改革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调整原来的老一套课堂模式,回归课堂,把课堂回归学生。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很好的自主预习课本。对老师的教而言,要考虑适当的教学方法,重新组合教材,并且拓展教材。对学生的学而言,教师要考虑如何突破自主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并在课堂学习中生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记得刚教书的前几年,我在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时总是会强调一句:“同学们记得自主预习明天的内容哦。”后来仔细反思自己的教学,想想学生知道如何自主预习吗?自主预习多少内容?怎样自主预习?我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自主预习,所以看起来学生是答应了,其实大多数无从下手,应付了事。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他们把自主预习当做是一种任务来完成,仅仅是看完书,完成适当的作业,而不是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实质性的东西,表面上是完成了,其实没有落实到实处,待上课之时提问却是一问三不知,更有甚者不知如何自主预习,长此以往就产生了厌倦数学的情绪。对于这些问题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我该怎么样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呢?通过这几年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数学课前要让学生自主预习什么,怎样自主预习,首先必须要知道学生的学情,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适当的给他们不一样的任务,其次教师要对教材有个通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明白教学任务,适当的列出一个大概的自主预习提纲,一开始难度不要过高,否则适得其反,比如在自主预习《数轴》,老师可以这样设计一个这样的提纲:让学生先观察学校宣传栏里面的栏杆,固定一个端点,他的左右两边都有相等间隔的栏杆宽,从而结合课本,掌握数轴中的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
近几年学校教学改革,把课堂回归给学生,学校在主要学科都实行了预学的策略,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数学有什么好自主预习的,学生要学习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在自主预习前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和学习方式,而自主预习后学生的想法全被课本所提供的想法所束缚和限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很难形成具有个性的自我感悟和过程体验。我认为课前自主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准备之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我想谈谈我所任教的班级在预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数学概念课的自主预习,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重点,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个概念课还是有点难度的,因为数学里面定义定理概念都是人类对一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归纳和证明得到的。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难得,所以,加强课前自主预习很有必要。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预学之后用提问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疑惑,以便教师给予重点讲解。上课之前可以对于有疑问的同学答疑解惑。
其次数学计算课的自主预习,数学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且初中生经历了大量的训练计算题目,对于这个还是便于自主预习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例题或尝试一些与例题同等难度的练习。
再次初中数学操作课的自主预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比如《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折得出角平分线,得出倍数和一半的关系,再次对折就可以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课堂40分钟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像这样的操作在自主预习完成,给出一定的自主预习提纲,自主预习提示即可。“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所关注的课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我觉得初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回归课堂,回归学生,小学是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先教了什么,然后再让你去做什么。所以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往往是老师让我坐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所以当我刚开始布置给他们预学任务的时候,他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做什么,结果第二天交上来的预学作业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同学是把定理或者是例题抄了一遍。结果在上新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很懂了,不认真听。而我又认为学生已经进行了预学,应该对某些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不免语速进度加快,这就又导致部分没有认真自主预习的同学满脸茫然。课后练习的反馈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不可否认,不恰当的自主预习不仅不能促进学习,反而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针对前几次自主预习的不成功体验,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自主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预习方法,才有“抢跑”领先的可能。所以针对不同的课型,我觉得:第一要形成基本的自主预习提纲:通过自主预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上节课的旧知识有哪些?②你通过自主预习学会了什么?③你在自主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④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第二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自主预习方法。除了可以在书本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等方式,做到因人而宜、因内容而宜。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这节课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关键如何转化三个角的问题,在此自主预习提纲里我会先设置一个将三个角构造成一个平角的问题,无非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其所对的边一条平行线,从何激发学生自主预习是看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第三要教育学生树立不唯书的预学态度。在自主预习课本时,要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必须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后,学生逐渐对自主预习有了兴趣,自主预习课本和课堂展示也成了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因为教学改革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调整原来的老一套课堂模式,回归课堂,把课堂回归学生。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很好的自主预习课本。对老师的教而言,要考虑适当的教学方法,重新组合教材,并且拓展教材。对学生的学而言,教师要考虑如何突破自主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并在课堂学习中生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